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3章

    祝明月:“可以,不过那时得重新商量价钱。”

    庄旭:“价钱不成问题。”

    祝明月含笑不语,你们真是对段晓棠在养兵上花钱的大手笔一无所知。

    晚间范家兄弟两带回两份一模一样的文书,范成明瞟一眼,“哥,你有啦!”

    范成达无心解释歧义,“王爷给的。”

    范成明平时混不吝的模样,范成达也不清楚他到底知道多少,“左厢军最开始训练,饮食如何解决?”

    韩腾既说饮食调整一二即可达到,关键怎么调整。

    范成明还以为要问什么机密呢,“份例中的所有豆类拿去磨豆腐,肉食换成更便宜的猪肉。鸡蛋有条件就吃,没条件硬挺着。”

    第481章

    去往田庄

    军中大牲口多,磨豆腐不成问题。梁景春天天和肝脏打交道,提过猪肉涨价,但相较羊肉鸡鸭仍是便宜。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

    范成达:“能成么?”

    范成明:“段二以前当厨子的,怎么吃比寻常人清楚得多。不过像豆腐这些,不能仗着来源方便天天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范家兄弟俩一样的饮食习惯,一样东西不说吃到吐,少说要到厌烦的地步才换。

    范成明:“比如第一天吃豆腐,第二天不说换成冻豆腐,也要炖个青菜萝卜换换口味。”

    范成达:“还要换口味?”

    范成明老实点头,“段二说,人总吃一类东西对身体不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得吃些。现在没钱,就勒紧裤腰带凑合凑合。”

    天知道,庄旭听见这话时,脸都快绿了。

    他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哥,天天挠头算油盐酱醋。

    范成达:“段二不是不吃野味么?”天上飞的都是野味。

    范成明:“鸡不也能飞一段么。”

    范成达无心讨论鸡的飞行能力,想起左厢军用的铁锅。小声问道:“用铁锅会方便些么?”

    范成明默然,方便是方便,但也吃得多。“左厢军一个营三口锅,配上十个人就能整治出一千人的饭食。”而照原来的安排,一个伙少说出一人,就是一百人。

    “左武卫三万人,将近一百口锅,一次拿出几千贯钱。再说军器监会给我们打锅么?”外头的小铁匠铺接不起这么大的任务。

    “段二改成铁锅做饭,一是出征有了缴获可以支持,二是嫌分伙就食浪费时间,大锅饭节省下来的时间全部拿来训练。”

    范成达冷静一想,刚起步不用下这么大本钱,“往后让梁五他们来找你玩。”近距离观察左厢军怎么训练的。

    范成达倒想亲自去观摩一二,无奈位高权重太显眼,韩腾年老折腾不起,底下的杜松等人可不是吃素的,平添麻烦。

    范成明无所谓,“来就来呗。”转念一想,“哥,你知不知道,南衙哪位将官擅长先登城墙?”

    左厢军倒是找出几个有登城墙作战经验的军土,可普通军土的眼界和视角,和将官肯定不一样。

    范成达:“为何问这?”

    范成明:“我们之前攻打过一个私兵坞堡,在围墙上吃了点亏。段二回来在校场上建了一堵围墙,一段城墙训练。但中间有些关节始终想不通。”

    段晓棠死磕的本事,谁见不得说一声佩服。

    南衙将官有登城作战经验的不少,但范成达揣摩两人的意图,肯定是想“请教”一番,只这一条就能将大部分人排除。“右御卫定远将军蒋乔,早年拜将便是因为先登城池。”

    范成明琢磨片刻,既不认识本人,又不熟悉他家中子弟。“哥,能不能牵牵线?”

    范成达爽快答应,“没问题。”

    段晓棠今天点选两个亲兵,分别叫曹学海、于广富,晚上带回家,安排和孟二良住在一间屋里。

    和恒荣祥一样的大通铺,炕脚立着一排柜子。

    孟二良交待:“家里规矩简单,郎君娘子怎么说就怎么做。只一条,无令不得去后院。”

    不仅他们几个男人,连陈娘子她们都不能随便进几人的卧室。

    曹学海于广富连连点头,好人谁往后院钻。

    次日休沐,一家人早早吃过朝食,汇合从白秀然处借过来的十个压场子的家丁。

    一行人或骑马或乘车往城外田庄去,连陈娘子也一起去,她以前住在乡间,武功距离长安不远,农事差距不大。

    段晓棠问两个亲兵,“昨晚在家里睡得习惯么?”

    曹学海活络些,“回校尉,习惯得很。没想到有火炕,暖和极了。”

    照右武卫的财政情况,哪怕用泥砖盘炕,只能看明年有没有机会。

    段晓棠:“你们在家里缺什么,我若顾不到,就找陈娘子。”

    曹学海:“什么都不缺,柜子里还有两身换洗衣裳呢。”

    段晓棠:“行,你们也别客气见外。”

    冬日骑马可不是什么好体验,林婉婉等人全缩在马车里。

    几个人聚在一处商量小田庄怎么安排,赵璎珞提议,“种些花如何?”

    林婉婉:“喜欢什么颜色?”

    赵璎珞:“紫色。”

    林婉婉:“给你种漫山遍野的紫河车,好不好?”

    赵璎珞先前没觉得哪里不对,见其他人笑的前俯后仰,才反应过来,紫河车是个什么东西。

    抓住林婉婉一阵捶打,“你个促狭鬼!”

    马车厢不隔音,段晓棠忍不住道:“林大夫,你想搞个大新闻,把我们一块送进大牢么。”

    哦,不对,不该叫新闻,几百个和尚都不够超度的,应该是几百年后,都会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的恐怖故事。

    林婉婉的大名上不上正史或者医学教科书是未知数,但一定会出现父母吓唬孩子的睡前故事里,“再不听话,林大夫就要来抓你了”!

    于广富先行一步去田庄报信,等一行人说说笑笑赶到庄子,彭十二等人早已等候在路边。

    段晓棠下马,说道:“彭庄头,这些是我的家人,以后田庄上的事,交给她们管理。”

    彭十二:“是。”

    祝明月下车,“彭庄头,我姓祝,先带我们去田庄四周走一走。”

    上次段晓棠只是简单略过一遍,这会他们准备充足,非得将方方面面考察到。

    林婉婉听段晓棠介绍周边情况,感慨道:“香积寺啊!”充满历史厚重感和血腥的地名。

    彭十二:“娘子若要拜佛,小的安排人带路。”

    林婉婉摇头,“不用。”小声问段晓棠,“要不要做点准备?”

    段晓棠:“什么准备?我又看不到哪一天!”

    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这样的洒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平坦的田地看过,彭十二带一行人上山。

    两座山不是小山坡,只论面积,比田庄大多了。

    第482章

    田庄筹备

    为了出门,所有人穿的都是方便行动的衣裳。

    祝明月一只手被戚兰娘牵着,一只手拎着袍角,问道:“彭庄头,山上平时来人多么?”

    彭十二:“从前大山无主,都是附近山民过来捡野菜柴火。”现在有主,倒不知道是怎样的说法。

    彭十二不理解,怎么会有人花大把银钱买山,又种不出粮食来。

    祝明月:“山中有大型野兽么?”

    若是有,那些纨绔子弟不是喜欢打猎么,让段晓棠把范成明等人叫来,好好清理一遍。

    彭十二:“顶多是些野鸡野兔,大的野兽没有。我们这儿虽离终南山不远,却近人烟,野狼老虎不敢来的。”

    段晓棠拿着望远镜,详细记录下整座田庄的大小地形。

    祝明月登高望远,见远处有几座民房,手指道:“那些是庄上的房屋,还是附近村民的家?”

    彭十二:“村民的。”

    祝明月:“村子叫什么?”

    彭十二:“王才里。”

    林婉婉反应过来,“王姓居多?”

    彭十二解释,“取财运旺盛之意。”

    林婉婉极其满意,“好名字!”

    祝明月:“村里多少户人家,有没有著姓,多是自耕农还是佃农?”

    彭十二:“回娘子,四五十户人家,多是小姓佃农。”

    祝明月拧眉问道:“村里有其他田庄么?”租地肯定是就近原则,五十亩地哪够一村人分。

    彭十二:“王才理称得上大块田地的还有两家,一家主家在礼部做事,一家是后妃的娘家。”

    彭十二的主家原本也不是什么遮奢人物,不过祖宗有些余泽。河间王府找上门来,能有什么办法。

    好在王府给的价钱尚是公道,给他换了一块更远但更大块的地。主家高高兴兴地把地换了,田庄上连人一块留下。

    王府出面费尽周折换来一块地两座山,段晓棠哪怕在两个邻居映衬下官卑职低,显然也不是好惹的。

    庄子上所谓的下人,只有三户人家,挤在两处屋子里,彭十二家先来,便任庄头。

    祝明月占了彭十二家正屋见人,“屋子是你们自已起的,还是原先主家修的?”

    彭十二:“主家建的。”

    祝明月:“现在有多少地赁出去了?”

    彭十二:“自种三十亩,余下二十亩赁出去。”

    祝明月:“现在地上种着粮食的约有多少?”

    彭十二:“八亩地,多是种的麦子。”

    祝明月:“往后地都不往外租,种下的明年来收了便是,少收一成租子。已经订了往后租约的,一亩地赔一斗粮食,好生好气请他们去寻其他土地。”

    彭十二为难道:“娘子,如今庄子上只剩口粮。”前主家把粮食、牲畜、农具都带走了,只留几个老弱在这里。

    三户人家,加起来十个出头,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照庄户人家的眼光来看,都是不怎么能干活的。

    前主家把他们留下来,既做了人情,又甩了负累。

    祝明月转头问赵璎珞,“盘点结果如何?”

    赵璎珞:“只剩几把锄头和镰刀。”

    祝明月转头面向彭十二和一众庄户,“过几日我会派人把粮食、过年的用度都送来。”

    “开春后重新建房子、牲畜、农具、种子、禽苗会一一到位。只有一个要求,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做。”

    听见有禽苗,人群中的女人眼睛都亮了几分。

    段晓棠抱手站在门边,“彭庄头,有地窖么?”

    彭十二被突如其来的问题打个措手不及,“回郎君,没有。”

    段晓棠:“锄头铲子在哪?”

    赵璎珞补充,“只有五把铁锄头,没铲子。”

    祝明月:“彭庄头,麻烦你去村里借几把锄头铲子柴刀来。孟二你跟着一起去,买些蔬菜肉类,再看看有没有石灰,买一些回来,越多越好。”

    祝明月来之前,没想到田庄只剩一个空架子,差点落得一个徒手刨坑的地步。

    彭十二和孟二去村里筹备物资,段晓棠领着亲兵家丁准备挖地窖。

    祝明月站在一旁提醒,“记得给我挖两口坑。”

    段晓棠在庄子上转了几圈,没找到现成的地方,最后只能在屋子后挖,方便平时照料。“待会在远一点的地方挖,毕竟装水,万一漏了,淹着我们的韭黄蒜黄就不好了。”

    这时节哪怕种下去,生长顺利也赶不上过年,顶多积累经验换换口味。

    为了一口吃的也是拼了!

    段晓棠拄着锄头立在一旁,左看右看,“地窖怎么挖来着?”

    家里的地窖是陈娘子叫来祝三,和孟二良一起挖的。等段晓棠回家,已经挖好了。

    于广富心理素质一般,被段晓棠看的不自在,“校尉,我就挖过陷马坑。”

    最后还是一个借调过来的家丁说自已会挖,段晓棠让他指挥,顺着方向连挖四个。

    让段晓棠在校场跑圈或者做各种战术动作都行,但让她干农活,对不起,真不行。

    挥舞几下,只能将锄头交给其他人,退到一边来。

    祝明月佯做摇头叹息状,温柔的面庞吐出的却是无情的话语,“战五渣。”

    段晓棠早接受自已连纸上神农都不算的事实,“你行么?”

    祝明月的一大优点,诚实。“不行。”

    林婉婉凑过来,“这时候我们需要一本神书,《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段晓棠眼睛陡然一亮,“你看过。”

    林婉婉目向远方,声音无限怅惘,“听说过。”

    早知有今日,说什么也要把穿越三大神书背个滚瓜烂熟。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宝藏近在眼前,却不知道拿。一朝穿越只能白手起家。

    如今庄子上的人家,大多聚在厨房帮陈娘子准备饭食。

    祝明月走到门口问道:“庄子上有稻草么?”

    一个干瘦的女人应道:“有。”

    祝明月:“待会抱几捆过来。”另指了一个看着健壮些的男人,“吃过午食,去山上砍两捆竹子回来。”

    昨晚商量的时候,林婉婉走了一会儿神,隐约知道是想试验造纸。但祝明月越过庄头,直接指挥下面人,失了平时的稳重,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林婉婉:“祝总,打算造宣纸还是花笺?”

    祝明月咬牙切齿道:“草纸。”

    第483章

    韭黄蒜黄

    草纸,顾名思义。

    通常三种解释,第一种是它的的来源,芦苇稻草制作的纸张,后面两项就和它的用途有关。

    第二种,草稿纸。

    第三种,厕纸,或者说手纸。

    林婉婉穿越之初敢畅想抽水马桶,后来才知道想的太简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