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章

    高石头赶回来,在院子门口刚好听到了孩子的啼哭之声。

    母子平安!

    高石头心里的大石落地,但问题是,他那边要赶工期,一天都歇不得,家里又没人照顾。最大的孩子还不太懂事,让孩子做饭他也不放心啊,万一走水了怎么办?

    家中有喜,高石头要进城买鸡蛋发给亲戚,再说,汪喜梅有些伤着了身子,得买点鸡鸭鱼肉好生补一补。

    进城后,高石头又去了白家的小院子。

    他站在门口许久,想像上次一样和白家人偶遇,但是他运气不好,等了半个时辰,院子门始终没有动静。

    等不到人,高石头想到家里的一摊事,一咬牙,直接上前敲门。

    张氏从女儿那里得知当年被她送到村里的孩子找来了,当时吓一跳,好在女儿把人打发走了。

    不过,既然儿子知道她住在这里,说不定随时会上门来找。

    张氏不想让人知道自己那不堪的过去,这些日子时不时就从门口往外瞅一眼。今儿如往常一般往外看时,简直吓得魂飞魄散。

    她很想出去把人撵走,但也知道,母子多年未见,这乍然重逢,儿子肯定不会因为她一句话就立刻转身离开。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那干脆就别说了。张氏假装外头没有人,一直没去开门,想着这乡下来的儿子应该没有那么大胆子来敲门。

    结果,简直是怕什么来什么。

    儿子真的来敲门了。

    张氏也不敢让别人去开门,飞奔过去,开门后立刻一步踏了出去,还顺手将门板带上。

    “你来做什么?”

    高石头原本以为自己还要颇费一番功夫解释身份,一见面就得了这话。他愣了愣:“我……您知道我吗?”

    “知道!这会儿院子里有好几个人,不是说话的时候。你先离开,等我这边腾出空来了,我再去找你!记住,不要私自过来了,我要是能见你,绝不会往后拖延。”

    张氏长相美艳,如今不年轻了,也比同龄人要好看许多。

    高石头用眼神里临摹着她的眉眼,半晌都舍不得收回视线。

    “我也没别的事,就是想来报喜。昨儿我媳妇又给我添了一个儿子,母子平安。”

    张氏眉头一皱,她这辈子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没带,直接送给了高家,后头的两个孩子……都有奶娘照看,她想起来了才去抱一抱。

    但是,十月怀胎是真的,生孩子时的剧痛她也承受了三回。

    “不要再生了,你媳妇又不是母猪,好生让人养一养身子吧。”

    高石头低下头:“我……养母生我的气了,不肯帮我照看孩子。我只能丢下活计窝在家里干女人的活儿。娘,你能不能给我一个丫鬟?”

    第38章

    张氏想也不想就一口回绝了。如果不是被逼到了门上……

    张氏想也不想就一口回绝了。

    如果不是被逼到了门上,

    她都不会与这个儿子见面,母子俩最好是一点关系都不要有。

    至于丫鬟……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不敢派出去,而知根知底的都在这个院子里,

    她贸然弄一个走,男人不问才怪。

    她实在没法跟白山也解释丫鬟的去处。

    高石头以为母亲对他至少有几分慈母心肠,看他这样小心翼翼,

    即便拒绝,

    也会迟疑一番。没想到竟然这样爽快,

    他微愣了一下:“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求您……”

    不给丫鬟,

    给点银子让他自己去请人也好啊。

    当然了,

    要银子的话高石头说不出口。

    他是来认亲的,不是来讨要好处。若是真开了口,那他成什么人了?

    “自己想办法。”张氏低声催促,

    “快走,不要在这里逗留。”

    防着男人起了疑心跑出来追问,张氏强调:“若有人问你为何登门,就说你是来卖柴火的,

    想先来探探路。记住了!”

    高石头:“……”

    “那您要不要看看孙子?”

    张氏摆摆手:“不了不了,我有空会给你传信,

    快走快走!”

    她赶人走的那只手像扇子似的,

    乍一看,好像是赶什么晦气的东西。

    高石来之前想过,借着报喜的由头登门。如果亲娘愿意给个丫鬟或者是给银子,那母子俩之间就算是有了牵绊。

    结果,他这么远连跑两趟,

    亲娘是一毛不拔,再看亲娘这个动作,

    他心中霎时戾气横生。

    “娘,要不你拿点银子,我自己去买个人?”

    这一声娘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喊得张氏险些跳了起来,她沉下脸:“你一个乡下汉子,买个丫鬟回去像什么样子?再说了,你都没有买过下人,这贸然出手,肯定选不到好的。万一选出个坏的,那是引狼入室。”

    张氏觉得,还是要安抚为主,于是叹口气道,“你先别急着干活,在家里把孩子带好,银子什么时候都可以赚……”

    “可是一家子要吃吃喝喝,到了秋冬,每人至少两套棉衣,于您而言,这就是小钱,但于我,真的不是一笔小数。”高石头在说到“小钱”时,语气特别重。

    张氏能够从一个被人欺负的寡妇走到今日,自然不是蠢人,很快就听出了儿子的话中之意,不派丫鬟,也要给一笔银子,他才能安安心心待在家里照顾孩子。

    实话说,张氏手头拿个几十两银子出来不难,但是,这银子是真的不能给。

    只要两人有了银钱上的牵扯,就很容易被人发现,白三爷问了,她怎么解释?

    “赶紧走!”张氏回头看了一眼,院子里没人注意门口的动静,眼看儿子就那么死赖着,不说话也不离开,她咬牙道:“当年我可以掐死你的,我很恨你爹,后来你哭了,我心中不忍,花费了大价钱请人将你送到村里找一户不能生养的人家……石头,别让我后悔当年送你走!”

    言下之意,高石头继续在这儿赖着,会被她讨厌。

    大门砰一声被关上,高石头看着紧闭的门板,忽然就不想懂事了。这女人生下他就不管,如果他不找上门来,她甚至就当没有他这个孩子……生而不养,害他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他凭什么还要客气?

    高石头抬手,砰砰砰敲门板。

    张氏吓一跳,急忙将门打开,眼神里满是怒火,但也不敢大声骂人,狠狠瞪着门口的高石头,低声训斥:“你到底想做什么?别害人!”

    “你要是不让我满意,我就……我就大声嚷嚷。”高石头的眼神同样凶狠。

    母子二人对视,张氏都吓傻了:“你疯了!”

    “你从来就不养我,我大哥也是襁褓之中被人丢到了养父母的院子之外,大哥的爹娘为了让他和高家撇清关系,足足给了一百多两银子,同样为人父母,你不觉得自己很差劲吗?”高石头故意夸大。

    如果张氏能给他一百多两银子,往后余生他再不来了也行。

    张氏目眦欲裂:“我当年就该把你扔到粪坑,也省得你突然出现来害我!”

    “你为何不扔?”高石头很不客气,“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既然你想让亲儿子活着,就不能什么都不付出。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要吃要喝要穿要学手艺,而不是往那一扔不闻不问就能长大,哪怕是花花草草也需要施肥浇水!”

    张氏咬牙:“我从来就没指望过你孝敬我,为我养老送终……”

    “我是你儿子,不管你指不指望。你老了我就一定得管,否则就要被人戳脊梁骨。”高石头一想到自己对高火生夫妻俩也必须孝顺,就很是憋屈。

    张氏瞪他。

    而就在此时,院子里传来一个中年男声:“兰娘,你在跟谁说话?”

    张氏:“……”

    “一个卖柴的,我说了我们家的柴专门有人送,他非让我试试,一直纠缠着不肯走。”

    白三爷这会儿想吃点心,院子里伺候的人不多,他自己去厨房拿,随口道:“让他送两担吧,世道艰难,能帮就帮一把。反正我们也要买柴用!”

    张氏用眼神警告高石头,不许他乱说话,口中道:“那我给他一点定金。你等着啊!”

    前一句是跟白三爷说,后一句是对着高石头。

    她很快奔进了屋中,没多久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出门后直接塞到了高石头的怀里:“这些银子在乡下养大一个孩子绰绰有余,以后就当我没生养过你。别再来了。”

    语罢,大门关上。

    高石头拿着银票,转身缓缓往街口走。很奇怪,平白得了这么多的银子他应该很高兴才对,此时确实有点兴奋,但更多的是失落。

    他看得见亲娘眼中对自己的厌恶和嫌弃,那真的不是看亲生孩子的眼神。比如他看家里那一群皮猴子,心里烦归烦,却做不到将他们扫地出门,做不到与他们断绝关系再不来往。

    不过,高石头很快就将心头的烦闷抛开,这五十两银子等于是白捡的。虽然他很想买一个丫鬟回去照顾妻儿,但住在村里,还是不宜太高调。

    最后,他买了不少吃的东西,回村后表示愿意每月出三钱银子请人照顾一家子。

    虽然帮他们家干活会遭不少责难,但财帛动人心,还是有人接了活儿。

    *

    高三月带着柳城兴冲冲回了城里。

    然后发现,城里的住处并不如村里宽裕,日子也过得差不多,三两天吃一顿荤菜,孩子们抢破了头。就这,母亲还一张口就说家里的开销大。

    姐妹四人都回了家里,每家人两间房,因为各自都成亲有孩子了,其实根本住不开。也就是大姐生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姑娘家成亲后嫁了出去,不然,大姐儿媳妇进门,真没地方住。

    高三月原以为家里有积蓄,守门的小将明着没有多少俸禄,私底下应该有不少好处拿,结果,家里就这情形。

    实话说,高三月挺后悔的。

    做了守门小兵也没有好处拿,甚至连养家糊口都难,那还不如干个别的营生。

    当初为了不让养父母来坏事,她给出了二十两银子,那几乎是她所有的积蓄。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呢。

    后来听说养父在村里买了一大片地,建了个很大很好的宅子,她心里就更后悔了。

    *

    温云起二人单独住,还有个人在边上照顾,日子过得惬意。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他绝情,抱着银子不管儿孙,自己过好日子。

    说这话的是村里一个姓陈的老头,年纪和他差不多,这陈老头只生了一个儿子,有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不过,当年高火生生不出孩子才抱养,陈老头的儿子要比高木头大,三个孙子都已各自成亲,几乎每年都要添两三个孩子。

    如今陈家四世同堂,很是热闹。

    陈老头年轻的时候也很辛苦,现如今腿脚有些不便,走不平的路会摔跤,只能在家做些杂事,之前高火生每天割草喂猪,他也有样学样,养了七八头猪。

    温云起不养猪和鸡,高火生那些年养得够够的,他看到就烦,想吃了直接去别人家里买。

    文四养了两只猫,他养了两条狗子,没事就带着狗子在村里溜弯儿。

    这天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时,看到了推着猪草回来的陈老头。

    温云起早就知道陈老头在背后蛐蛐他,不过,他懒得跟一个老人家计较,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嘛。

    就在两人错身而过时,身子佝偻的陈老头气喘吁吁出声:“你现在这么悠闲,可有想过死后的事?死了无人供奉,到底下做孤魂野鬼,可怜哦!

    ”

    温云起也没想到他会说这话,背后蛐蛐就算了,居然还说到人面前来。

    “那是我的事,到时穷的是我,你操什么心?”

    陈老头梗着脖子:“我是为你好。”

    “我爹娘都不管我了,你算哪根葱?”温云起很不客气,“少在背后说人,一把年纪了,真被人打上门,你好意思?”

    两人不欢而散。

    村子里不止陈老头看不惯夫妻俩,还有好多人都觉得夫妻俩的做法不对。不过,大部分人都能体谅,毕竟又不是亲生孩子,眼瞅着一个个还都是白眼狼,那还帮什么?

    高木头私底下已经和养父母断绝了关系,对外头的议论无所谓。而高石头呢,已经从亲娘那里得到了一大笔银子,这会儿正心虚呢……亲娘说的是这些银子拿来养一个孩子足够了,也就是说,这些银子应该给养父母。

    到手的银子哪有拿出去的道理?

    如果是五个铜板,高石头看不上,随手就送出去了。但这可是五十两!

    高石头自己昧了银子,特别心虚,平时见着养父母都会绕道走。

    只有纪元会与外人据理力争,在他看来,爹娘为了兄妹四人辛苦了大半生,如今也到了该歇着的时候。

    他们若是愿意伸手帮帮小辈,那自然最好。如果不愿,身为晚辈也不能强求,否则就是不孝。

    纪元真是这么想的!

    因为这孩子挺识相,温云起偶尔从兄弟几人门口路过,看见纪元在家,也会进去坐一坐。

    这日带着狗子再次路过时,忽然听见纪元院子里传来了争执声,好像有人在吵架。

    周氏身怀有孕,可经不起推攘……温云起立刻上前敲门。

    “阿元,开门!”

    里面磨磨蹭蹭,好像又争了几句,好半晌,门才打开。

    开门的人是周氏,她眼圈通红:“爹,您怎么来了?”

    “妹夫,快进来。”里面的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很是热情,温云起还没有跨过门槛,他已经起身倒茶。

    这人是文四的姐夫,也是遇上灾年之后伙同家人将妻儿卖掉的混账。

    当年文四姐姐成亲多年没孩子,一直被纪家嫌弃,后来三十大几才有了身孕,还一举得男,但这并没有让她的处境好一点,纪家使唤了她那么多年,一时半刻根本改不掉这个习惯。

    纪元被卖掉的时候还不到五岁,并不记事,却也隐约知道自己在纪家的日子不好过,后来在高家这么多年,纪家人从来就没有来探望过他,所谓的亲爹就跟死了似的,偶尔在别人家红白喜事的席面上遇见,才会和他打招呼。

    也因为纪父时常和纪元说话,加上高火生并没有给这个儿子改名改姓。因此,哪怕纪元在高家长大,也由高火生夫妻俩作主娶妻,村里人却都知道他不是夫妻二人亲生。

    此时纪元特别心虚,他总觉得自己和亲爹来往就是对不住养父母。

    “爹,您怎么来了?”

    温云起瞅他一眼:“我不能来?”

    纪元忙道:“不是不是。”

    就是亲爹刚刚还在骂他笨,村口那么好的宅子都不知道争。

    用纪父的话说,老两口一把年纪,活不了几年了,如今和另外两个儿子闹得那么僵,也就是愿意给纪元几分好脸色。这时候纪元就该主动贴上去孝顺,如此,等到二老百年之后,村口的宅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村口二亩多的地基,十多间的大宅子,谁不眼馋?

    要说纪元没有奢望过,那是假话。只是,这做人得知道进退,要知足!

    二老明显是被儿子们伤透了心,这才拿着银子单独建一个宅子,他要是凑上去,绝对不讨喜。做儿孙要孝顺,不光要孝,还要顺,既然养父都想单独住了,他非要凑上去,那岂不是不孝?

    至于二老百年之后那个宅子的归属,他也想过。但话又说回来了,二老给他们兄弟三人各分了宅子和田地,虽然没有太多,但和村里其他人家相比也没少。

    该知足了!

    “阿元这孩子轴,也太老实了。”纪父笑吟吟,“妹夫,咱们年纪大了,这儿孙就是用来使唤的,你千万别客气,有用得上阿元的地方尽管开口。这小子要是不老老实实孝敬你,尽管大耳刮子抽他。”

    温云起看了他一眼:“我自己的儿子,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不用旁人指手画脚。”

    纪父笑容有些挂不住:“阿元到底是我儿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