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章

    高石头:“……”

    他只知道自己的娘是一个姓张的寡妇,后来运气好嫁给了城内商户白家的三爷,却没想到自己的出身竟然这样不堪。

    第37章

    高石头都不敢设想自己的身世暴露之后旁人会怎样看他,还有,认个亲

    高石头都不敢设想自己的身世暴露之后旁人会怎样看他,

    还有,认个亲怎么就那么难?

    如今正直紧要关头,他不能出现。那什么时候才算不紧要?

    白三爷不知道他的存在……若是知道了,

    说不定也不会娶张氏。

    如果说高石头一开始听到有人喊自己哥哥时特别激动,这会儿已经只剩下无措。

    不是他没找到亲娘,而是亲娘不肯要他,

    也不能要他。

    但凡他懂点事,

    都该乖乖退走。

    白云儿看他不说话,

    起身道:“我今儿一大早就出的门,

    在外耽搁了太久,

    若是再晚回去,会有人询问我的行踪,到时……”

    高石头心里特别沮丧:“你走吧。”

    白云儿站起身,

    却没有立刻离开。

    半晌,高石头才回过神来:“放心吧,我不会去给娘添麻烦。”

    其实他想讨要一些银子,但那样会让妹妹看低了自己。在富裕的人面前,

    高石头就想维护一下自己的自尊。

    白云儿很快就离开了,直到雅间的门关上,

    高石头回过神来,

    他没有开口讨要银子,富裕的妹妹竟然也没有主动给一些?

    算了算了,先回家。

    高石头买了不少布料还有点心,家里的孩子多,都正在长个子,

    个个都很能吃,不管是什么吃的,

    纷纷一拥而上,要是买少了,还要为点吃的打架。

    *

    温云起几乎每天都在村头的院子里。

    那院子一天一个样,用的是最好的料子,就连院墙,都用的是青砖。

    纪元最近不太放心家里,生意也不做了。

    但其实守在家里又没什么事,于是天天跟着温云起一起到新房子忙活。

    房子修了十多间,每一间都很大很宽敞,窗户也大,屋里亮堂堂的。这房子若是建成了,可以称作是村里最大最好的宅子。

    高石头把东西运回家里,孩子们立刻上前争抢。汪喜梅正在气头上,加上她还在洗衣,假装没有看到回来的人,也没问他吃没吃饭。

    见状,高石头重新出了门。

    在他看来,自己从早到晚的在外搬抬,辛辛苦苦赚钱养家。结果回到家里汪喜梅还嫌他赚得不够,还给他脸色看……原先母亲做这些事时,夫妻俩晚上提及,她口中多是抱怨母亲不够尽心,还觉得母亲偷懒。

    旁人偷懒都能干完的活,她愣是做不了!高石头是越想越失望,心里难受的他去了村口的新院子。

    过去帮帮忙,不管做多少,只要往那儿一站,就算是尽到了做儿子的孝心。

    温云起在旁人眼中是一大把年纪了,他平时不怎么干活,多是到处巡视,然后安排别人做事。

    看到没精打采的高石头,温云起好奇问:“你不是去城里了吗?怎么这副模样?认亲不顺利?”

    一针见血。

    高石头面色复杂:“爹,您就让娘回来吧……”

    “闭嘴!”温云起训斥道:“你娘不会回去,当年我们夫妻养你们几个孩子从来没有指望过老人帮忙,你既然愿意生,那就好好养着,不要总想把麻烦推给别人。”

    高石头:“……”

    他想着自己在城内有一个富裕的亲娘,虽不能相认,但拿点银子回来应该能行。于是,当即就在村里打听谁家妇人要出门做事。

    能够在村里就把钱赚了,村里九成九的妇人都很愿意上工,但一听说是帮高石头养孩子,众人纷纷打了退堂鼓。也有那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被人念叨的妇人好奇询问工钱。

    正常酒楼招一个伙计,包吃包住是二钱,酒楼里的活计繁重,几乎是从上工到回家中间都别想休息。

    “包吃三餐,一月二钱,反正我们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我们也不是那特别富裕的人家,若吃得不好,也别挑剔。”

    二钱银子不少,立刻就有人响应。

    高石头松了口气,先带着人回了家。

    这已经到了做晚饭的时辰,只是孩子们分吃了从城里带回来的吃食,个个胀得肚子溜圆,晚饭肯定不会吃了。

    不过,高石头想试一试带回来的这位王大娘的手艺,加上他在回来这一路上心不在焉,买好的东西也没吃,这会儿都有点饿了。

    汪喜梅看到王大娘进了厨房干活,还在询问油盐酱醋,心中一喜,主动开口询问:“石头,这是……”

    高石头没心思跟她闹别扭,没出言哄她消气也是懒得哄,看她愿意主动说话,立即就坡下驴:“王大娘以后在家里帮着你照顾几个孩子,明儿开始,我还是要去上工,再不去干活,旁人会以为我已经金盆洗手,以后也没人再找我了。”

    汪喜梅喜不自禁:“对对对,也就是娘闹别扭了,要不然,都不会耽误你。”

    高石头脸色不太好,他觉得汪喜梅这些话很不好听,但也懒得纠正。

    其实汪喜梅不太愿意把孩子交给外人照顾,怕外人不尽心,万一使点坏心眼,那可不是开玩笑。

    但她照顾孩子这几天,实在是熬不住了。反正她天天都待在家里,总不至于让孩子被人虐待了去。

    *

    村里的高石头家里请了一个做饭洗衣的厨娘帮忙,这消息很快传开。

    世上多的是恨人有喜人无的小人,有些人得知此事后,就酸溜溜的说高石头如今是高门大户,开始使唤下人了。

    后来越传越离谱,说高石头的亲生爹娘很富裕,请人帮忙照看几个孩子的银子是他亲爹娘付的。

    不得不说,村里的人挺敏锐。

    甚至有人还问到了温云起面前。

    “你家石头的亲爹娘有没有给你一些谢礼?”

    温云起摇头:“人都没见着,长什么模样我都不知道。哪儿来的谢礼?”

    “这也太不讲究了吧?如果不是你,高石头哪儿有长大的机会?”

    是啊。

    当初丢了孩子,就当孩子死了,不要再来打扰。既然出面认了亲,于情于理都该给点好处,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将一个襁褓里的孩子养到成亲生子有多艰难,这期间不光是花费银子,还要花费不少心神……若手头拮据,只要诚心诚意准备了礼物,少给一点也没人挑理,好歹正经上门道个谢。

    高石头再次早出晚归,忙了几天之后,才得知外面的传言,那些说他认了亲爹娘的话传得有鼻子有眼。他当场就被吓着了。

    “没有没有,我哪有亲爹娘?”高石头情绪激动,声音陡然拔高,不光院子里的孩子们,就是王大娘和汪喜梅都有些被吓着。

    汪喜梅用手捂着胸口,满脸的惊惧:“有话好好说,你嚷什么?没有就没有嘛,外人胡乱猜测而已,嘴长在人家身上,你不可能捂住旁人的嘴,也不可能跑到外头一个个跟人解释。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家随便说,不说有没有人当真,当真了又能如何?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可是高石头的身世真的见不得人啊。

    “我爹就是高火生,以后谁敢胡乱编排我的身世,我大耳刮子扇他。”

    说这话时,他眼神凶狠的瞪着王大娘。

    王大娘:“……”

    这点银子可真难赚。

    汪喜梅脾气不好,王大娘也是过来干活之后才知道为何跟着夫妻俩的文四会收拾了行李跑去跟着小儿子了。

    这女的太难将就,不管做什么事,她都总能挑出毛病来。就比如煮一盆汤,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哪怕味道正好,她会说你盛汤的碗不对。

    从早上一进门,王大娘就被她一直念叨到晚上离开。

    真的,若不是为了过去几天的工钱,王大娘还真的不想干这个活了。她一把年纪的人,让一个年轻人这般数落,看家里的气氛实在沉闷,这才开了个玩笑,说起最近村里人都在说的关于高石头的身世,结果,又被吼骂了一通。

    都说钱难挣,屎难吃,可这也太难了。

    王大娘念叨着这夫妻俩是东家,强压着不让自己吼回去,但忍了忍还是觉得自己扛不下去,天天都这样,谁受得了?

    于是,她取下了身上的套袖和护衣:“那个,石头啊,大娘不会说话,老是惹你们生气。这活儿我还是不干了。主要喜梅身子重,不好经常生气,大娘在这里干活是要拿工钱的,你们没道理花钱找罪受啊,是不是?”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其实很想开口问前面几天的工钱,但想想还是算了,大家邻里邻居的,闹翻了以后不太好见面……高石头还是很能干的,村里人说的那些话也不是空穴来风,说不定哪天就求到他面前了。

    “那大娘就先走了,你们吃着吧。”

    高石头一直没接话,是因为没反应过来,看到王大娘往外走,他立刻起身去追:“大娘,我们没生气呀,就是声音高了点,您别跟我们一般见识,这几个孩子还指着您照顾呢。”

    汪喜梅这几日夜里跟他说了不少王大娘的不好,其实高石头对于请谁帮自己干活这事无所谓,反正都是给工钱嘛,从妻子那里听多了小话,高石头心里已经有了换人的念头。

    但是,方才他是因为旁人编排他的身世生的气,他总觉得不能就这么放王大娘走,万一王大娘出去乱说怎么办?

    此时高石头的姿态放得很低。

    王大娘心里畅快了两分,但是,在这家里干活要受多少委屈,那是谁干谁知道。之前她一直没提不干,主要是舍不得工钱,如今既然提了,这话就不可能再咽回去。

    “不了不了,这几天就当是我白帮你的忙。”

    眼看王大娘铁了心要走,高石头实在无法,主动给了一钱银子。

    王大娘推迟不过,到底还是收下了:“大娘不占你的便宜,回头就让你哥把剩下的铜板送过来。”

    高石头还想说什么,王大娘却已经不想再听。

    汪喜梅没有把一个讨厌的人撵走了的欢喜,看到高石头的脸色,她心里是越来越慌。

    “石头,大娘自己要走,不关我事。”

    高石头转身,捡了桌上的一个盘子狠狠掷在地上。

    盘子裂开,碎片飞到了孩子的身上,伤口倒是不深,但终究见了血,孩子胆子小,当场吓得哇哇大哭。

    汪喜梅急忙去护孩子,吼道:“有话好好说呀,你发什么脾气?你在外头是很累,我在家也不轻松……”

    高石头闭了闭眼,此时再一次后悔自己生了这么大一群孩子。

    “等你腹中这个孩子落地,咱们夫妻都去相熟的人那里问避子的办法。”

    汪喜梅哑然:“可是,我还想成双成对。

    ”

    夫妻俩已经得了三子三女,腹中这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又单了出来,必须得再生一胎。

    高石头眼睛一瞪:“老子绝对不生了,你非要生,去外头找其他男人帮你吧。”

    汪喜梅不太爱干活,但又特别爱干净,动不动就挑剔,她脾气这样差,夫妻感情还能和睦,皆因为她处处和高石头站在同一立场。

    无论高石头说什么,她都是附和,即便心里不赞同,也不会当场反驳。而是潜移默化地让高石头改变想法。

    但高石头此时说的这话她真的忍不了,气得将桌子都掀了。

    “你放什么狗屁!在你眼中,我是那种人?”

    两人大吵一架。

    原本想要找机会跟妻子说自己真正身世的高石头彻底打消了念头。

    一转眼,温云起村头的房子修完了。

    院子里用青石板铺了几条路,下雨天也不会泥泞,所有的屋子里都铺上了石板,院墙很高,大门高阔,真的是村里头一份的气派。

    关于搬家,这个村子太大,温云起摆了八十桌。

    饭菜办得不错,算不上是村里最好的席面,但比起最好的也不差什么。

    乔迁那一日,院子里很是热闹,连路上都摆了许多桌子。兄弟三人都在帮忙招呼客人,高三月人没到,也没见贺礼,看样子是真的打算断个彻底。

    值得一提的是,高三月因为是家里唯一的闺女,在纪元没来之前年纪最小,所有人都喊她妹妹。后来纪元到了,兄弟二人又喊他弟弟,久而久之,纪元成了三弟,在高三月嫁人之后,旁人直接喊他老三了。

    也就是说,高三月没有序齿,就是妹妹。

    高火生夫妻二人没有刻意引导,纪元就变成了老三。

    这也不能怪他们,村里人就是不重视闺女,两人天天忙啊忙的,都不知道旁人这般称呼三个孩子。

    此时桌上就有人在讲,高三月不认养父母在此时就已经有了端倪,就是老两口知道这个女儿留不住,所以下意识地忽略了她。直白点说,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是老天爷让高火生夫妻俩别当她是第三个孩子。

    话说得玄之又玄,有人信,有人嗤之以鼻。

    无论众人说什么,温云起和文四二人搬到了新宅子里住。

    两人各有各的屋子,一个在东厢,一个在西厢。

    年纪大了分房住也算是常态,不过,村里许多的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屋子,想分也分不开。

    同住一屋檐下,文四自愿照顾温云起的起居,但是,她也辛苦了大半辈子,这应该不是她所愿。温云起也要在村里找人照顾二人,这一回,来了个年轻后生。

    年轻后生姓杨,家里的兄弟太多,住也住不下,一家子靠着地里的那点粮食吃都吃不饱,所以平时除了种地,大家都要出门找活干。

    杨河很勤快,比起村里那些爱干活的姑娘家也不差什么了,他力气还大,需要搬搬抬抬的事,从来都不要二老动手。

    不过,两个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许多事情自己顺手就干了。杨河一天只干需要小半天……在家都没怎么轻松啊。他心里不安,觉得自己太闲了,于是又跑到院子里开垦菜地。

    温云起无所事事,见状及时阻止。

    就仨人吃菜,还要经常到城里去买肉,真吃不了多少。与其种些吃不完的菜,还不如种花花草草。

    他找来了不少花草种子,和杨河一起天天泡在地里。那边文四又让杨河给她扎秋千,两人还一起上山去捡蘑菇,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比起二老闲情逸致,高木头和高石头简直要被家里的一摊子事情给磨疯了。

    转头看见潇潇洒洒的爹娘,两人心里真的很不平。

    高木头还好,毕竟是花了银子断绝了关系的。他也想继续和爹娘来往,但……花了那么多银子才得了这个结果,若是继续来往,那他岂不是冤大头?

    高石头原本也以为王大娘离开后对他没什么影响,大不了换一个人,但是,有些人是得罪不得的。

    比如这王大娘,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厚道人,也因为此,她接了高石头家里的活,旁人心里即便不满,也不会表露出来,更没有人坏她的事。

    王大娘才干几天就熬不下去了,旁人肯定要问缘由啊。

    厚道人是不会说谎话的,于是,众人就都知道了汪喜梅的难缠,还有高石头的喜怒无常。

    王大娘都熬不过来,旁人去了肯定也受不了汪喜梅的脾气……再有,大家同村住着,谁也不比谁低人一等。有些人宁愿去外头干活,也不愿意伺候相熟的人。

    高石头想要再找人帮自己照顾孩子时,竟然找不到了!

    家里的孩子太多,找不到人帮忙,高石头还想要干活,那汪喜梅就只能自己顶上。

    秋风一吹,时不时就落一场暴雨,汪喜梅这天看到下雨抢收衣裳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当场身下就涌出了一股热流,好在隔壁有周氏在,又有孩子们跑出去喊人,她才不至于一个人躺在院子里生孩子。

    是的,本就临近产期,这一摔,孩子要提前出来。

    汪喜梅前面生了那么多,这个孩子还算顺利,天黑之前就落了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