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江欣用力把人扶起来,母女俩儿一拐一拐地往筒子楼那边走去,有了江母的陪伴,这回江欣没有再怕黑。“妈,你等着,我上去叫大哥。”江欣让江母在楼下的小板凳上坐好。
江河正准备躺下,听说妈摔了,马上起来穿好衣服,跟着小妹下楼。
江父还在老林家下棋,万晓娥起来找过去了。
“怎么摔的?”江河问。
“妈在路口等我,我没看到,一路跑着回来,她着急追我,就摔倒了。”江欣答。
“你没摔吧?”江河本来大步下楼梯,听了这话,又停下来转头看她。
“没有没有,大哥,我好得很。”
“那就好。”江河就没再管小妹,往楼下江母的方向小跑过去。
江河低头看了会儿江母的右脚踝,看不出来什么,他说:“小妹,你陪着妈,这伤筋动骨看不出来,万一是内伤就不好办,我去保安室借个三轮板车,送妈去医院。”
“这么晚了,医院还有人吗?”江欣怀疑。
“有护士值班。”江河知道,厂区医院一直都有人值夜班的。
江父也从楼上下来了,奔向老妻:“怎么了?严重吗?”
这么兴师动众的,连楼上的邻居都探出头来问候了,江母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就是感觉脚痛,没力气站起来,没什么大事儿。”
江河把三轮板车借出来,又对万晓娥说:“我送妈去看看,没事就回来,你在家看好平平。”
万晓娥穿着底下破了个小洞的睡衣,给江河手里塞了二十块钱:“拿着,去医院哪能不用钱。”
江欣这才抬眼看了一眼这个大嫂,对她有新的认识,心里的那股自责随之铺天盖地而来,眼睛有泪涌出。
万晓娥看了反倒安慰她:“小妹别怕,妈就去看看脚。”
一家人把江母抬上板车,有邻居借了个电筒出来:“前头路暗,打个电筒照明。”
于是江河推着车,江父和江欣二人打着电筒,在旁边跟着,一家四口往医院去了。
医院果然有人值班,是个上了年纪的护士,姓徐。
徐护士让江河把江母背下来,放在病床上。
她戴上眼镜,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江母的右脚踝,伸手去戳了几处,又问了江母好几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老人家扭到脚筋了,估计是一下子太痛,使不上力气,才站不起来的,养个几天就能下地了。摸起来骨头都是好的,没有断裂。”
一家人放下心来,齐齐对徐护士说谢谢。
但为保万一,徐护士还是说:“先留在医院观察一晚,明天等医生来看过,要是脚踝不肿的话,开点跌打损伤的药酒就能出院了。”
一家人又点头,江河出去交了一块八毛钱看诊费,顺便买了瓶碘伏,给江母消毒手上的擦伤。
江欣和江河都说要留下照顾江母,被江父赶回去了:“明天都要上班,回去吧,我在这儿就行。”
江欣一路垂头丧气:“大哥,我要是不晚回,妈就不会摔跤了。”
“别这么说,妈要是知道让你心理负担这么重,她又得哭。”江河也知道江母爱哭。
回到筒子楼,万晓娥还没睡,见人回来,她上前问丈夫,婆婆怎么样,江河说了徐护士的话。
“那就好,明天我跟人换点肉票,买点筒骨回来给妈煲汤喝。”万晓娥双手合十,一副老天保佑的样子。
江欣默默地从自己那叠票里数处仅有的五张肉票,递给大嫂:“大嫂,我这儿还有几张,你拿去给妈买筒骨。”
万晓娥看看江欣,最后还是看着江河,见江河点头了,她才接过小姑子手上的票:“行,小姑你最有孝心了!”
......
第二天,江淮回家吃早饭,也听说了昨晚江母摔倒的事,吓得他要往医院跑,被江河拉住:“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爸要是在家,又要教训你了!”
江淮这才坐下,看小妹的眼圈红红的,像是哭过了,他走上前去拍拍江欣的头:“小妹别哭。”
吃过早饭,江淮还是送江欣去上班,然后掉头回去看江母。
早上骨科的医生上班,去看了江母一趟,见江母的脚踝微微肿起来,摸了好几遍,最后得出和徐护士一样结论:“擦擦跌打药酒,吃点好的养一养,别提重物,少走动,不要爬楼梯,很快就好了。”
谢天谢地!
江欣到供销社,一个早上都心神不宁。
王慧珠和她说话都听不见,走过去推了一把她的肩膀:“一大早的,你耳朵坏了?”
江欣原来也是个小辣椒,要是平日里王慧珠敢这么和她说话,她得有十句八句刻薄话等着她,今天眼圈却发红:“我妈脚扭到了,都怪我,我不跑她就不会追上来,不追上来她就不会摔倒。”
关键是,江家人没有一个人责怪她,还安慰她,他们都把她当孩子保护着,江欣心里难受,有种受了恩却无以回报的挫折感。
王慧珠坐下,也不闹她了:“那中午我不回去了,你去医院陪你妈吧。不过说好了,下午三点半之前你一定得回来,你也知道,赵主任肯定要来检查的。”
江欣红着眼,中午不到十二点就往医院飞奔而去。
......
医院里,是江淮在陪着江母,其他人该上班的上班,该做饭的做饭。
那个给江母检查的骨科医生说:“虽然你母亲脚踝没什么大问题,但你们可以考虑一下给她做点其他检查。”
江欣一听这话,心脏都停止跳动了一下,抖着唇问医生是什么意思。
医生却说:“你这姑娘心思怎么这么重?别怕,你听我说。糖厂筒子楼那条路我知道,昨晚月亮挺大的,照理说不该一点光都没有,你母亲又说经常眼睛浑浊,大白天都看不清楚东西,我建议可以去检查一下眼睛。”
江欣这才把一颗心给放下了,她还以为这医生会说什么癌变的可能,但是一想到眼睛,那也是重要器官,心里又突突了一下。
“眼科怎么走?我去挂号。”江淮站起来,问医生。
医生说:“在一楼,你出去问问护士。”
江淮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护士说现在就可以检查。”
江欣同意,还想问问医院有没有轮椅可以借来用一用。
江母却觉得两个孩子瞎折腾:“妈就是老了,老了就是有老花,看不清楚东西,筒子楼里哪个老人家不是这样。做什么检查,浪费钱!”
江淮坚持把江母背到眼科医生办公室。
江欣跟在后头,仔细看顾江母。
眼科医生的声音很低沉,好像生命力被抽走了,软趴趴,有气无力。
江欣觉得不对劲,这才抬头看那个医生,这一看就让她震惊得久久不能平复。
医生的老态,疲惫,巨大黑眼圈,都不是最突出的,最怪诞的是他顶着个阴阳头,一边是光头一边有黑白交杂的头发,驼背坐在医务室,门外有点什么响声都让他惊慌,手一抖一抖,活像只惊弓之鸟。
她忍了好久,才把目光从这个中年医生的身上转开。
医生大概也害怕和人直视,除了看向江母,他的病人,面对其他人他都闪闪躲躲,不敢直视。
江淮和江欣对这个医生很客气,说话比平日里都要柔和几分。
医生又让江母在一些巨大的仪器面前坐下,检查了会儿,问了好多个问题,等检查单子出来,才抖着手在诊断证明上写下几个大字:老年性白内障。
江欣这才真正放下心来,白内障,简单的小手术就可以解决。
医生这才问:“你们想做手术吗?”他的脸是向着江淮的,眼睛却是紧紧盯着桌上的。
江淮不懂,他转头看江欣,想说等家里人来了再决定。
江母挣扎:“什么问题就要做手术,做手术那是要划拉刀子的,多可怕!”
江母这样一发作,对面的医生又颤抖,他结巴道:“手...手术很快,局部...局部麻药,不疼。”像是怕人反驳,他又抖着声说,“不...不..不想做,也可以。”
江欣是知道这个手术的,确实不是什么复杂的手术,干脆当场拍板了:“做!”
医生见有人做决定,立刻开了做手术的诊断证明和同意书递给江欣:“去...去外面,找护士,交钱。”
江母还想说什么,江淮已经把人背起来了,对医生道谢过,招呼江欣出去。
江欣又抬头看了一眼这个医生,那种悲凉和荒诞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作者有话说:
有姐妹说11章看不到,我看后台还是有数的,我自己也能打开。
请问现在能看到了吗?有姐妹能帮忙留言一下吗?
谢谢~
第
13
章
江淮把江母放在床上安置好。
母子母女三人又因为要不要手术争了好久。
江母坚持不做,那是开刀子的事情,太可怕了,她完全不能接受。
江欣则是很坚持,这是小手术,连个术后恢复期都不需要,小手术就能解决大问题。
江淮不懂,但是他会问,趁着妈和小妹在争辩,他跑到护士站去找护士长,护士长正在吃中午饭,边吃饭边给江淮科普了一下这个手术。
“你妈早点做,就早点恢复,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唐医生可是眼科精英。”护士长这样打发了江淮。
江淮半信半疑回到病房,和江欣说了这件事。
为了安抚江母,江欣说:“那就等爸和大哥来了,咱们再商量。”
但是一出病房,她就和江淮说,“小哥,等下大嫂来换你,你就回家,在我那个装衣服的箱子里找个饼干盒子,里头有个信封,装着几百块钱,你抽五十块钱出来,把手术的费用给交了。交了钱不能退,再劝一劝,妈就会妥协了。”
江淮还是有些怀疑:“真的没有问题吗?护士长说做手术的是唐医生,你看他,他...他连笔都握不住,还能握得住刀吗?”
唐医生就是刚刚给江母做检查的眼科医生,叫唐启年,医院宣传栏上介绍他是民国时留洋回来的医生,二十多岁就回国了,还给市里好多领导做过眼科手术,技术很过关,今年不过才四十出头。
可江欣看他似乎老的得有六十了,谁能想他还不到五十,本应该是意气风发,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可他...手抖的样子,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能拿得动手术刀。
江欣说不出那种难受感,原本百分百确定的她也开始犹豫了。
“要不,再去问问护士长,还有没有其他主刀医生?”江欣还是想让江母做这个手术。
江淮又跑出去问了一遍,护士长把他骂走了:“不信任医生,你来我们医院干什么!”
午休早就过了,江欣没时间再耗下去:“我先回去上班,你记得我的话,先交钱!”
江淮说知道了,让她快回去。
......
江欣花了两毛钱坐公交车,可惜公交路线没有到城北供销社的站点,她只好在距离最近的一个站下车,顶着大太阳,疯狂跑向供销社,赶在赵主任的前头进了门,喘得白眼都要翻起来了。
赵主任刚从前头的办公楼下来,一进门就看到喘得跟头牛似的江欣,不太高兴,社员们都怎么回事,还有没有一点光明体面的新时代形象了?让顾客和领导看到像什么样子!
王慧珠小眼一转:“赵主任,我们这儿有蟑螂和老鼠,刚刚江欣忙着把几个老鼠赶出去,才跑出一头汗的。”
也不知道赵主任信了没有,他哼一声,对她们两个说:“国家要除四害,你们也别闲着,下班前去后勤拿点老鼠药和蟑螂药放在角落,走的时候把食品都锁起来,别碰到了。”
伴随着江欣的大喘气,赵主任十分不满地传达了最新的一些文件精神,号召大家好好学习劳动楷模,还说等李水琴休假回来,要把这些精神也传达给她。
王慧珠连连点头:“主任说得真好!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今天的学习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赵主任,您真是我们供销社的领头羊、指明灯!没有您的教导,我们就是茫茫大海上的小船,失去方向...”
王慧珠的妙语连珠,衬托得今日的江欣灰头土脸。
王慧珠还想说什么,赵主任嘴角含笑地打断她:“行了行了,好好上班,服务顾客,少卖牙花!”
等赵主任终于出去了,江欣才坐下,把那口气喘匀了,给王慧珠比了个大拇指。
王慧珠翘着得意的二郎腿,美美地坐在自己那边的柜台上,问她:“你妈怎么样?”
“没有大碍,医生让最近别下地。”江欣去拿出一瓶汽水来,咕咚咕咚喝下去,不够解渴,又再喝了一瓶,往钱箱里投了钱。
当小弟真没意思,老大一来就跟老鼠见着猫似的。
赵主任是无毛猫,她和王慧珠,还有李水琴就是三只被捕的老鼠。
......
霍一忠自从昨晚跟江欣见了一面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想着她,洗澡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拿起笔要写材料的时候。
那双大眼睛就闪现在他脑子里,仿佛会说话,偶尔温柔,偶尔嘲讽,偶尔尖利,偶尔关切。
甚至在他难得的梦里不停出现,不停提问,眨着眼睛:“对那个女人好?怎么好?具体点。”
他在梦里张嘴结舌,被问得话都说不出来。
江欣同志像个狡猾的特务,能用一百种问题让他无力招架。
霍一忠梦里都在冒汗,这个女同志的嘴巴怎么这么厉害,他得把人绑起来,拿什么堵住她的嘴,可梦里的江欣一回头,又不尖刻了,甚至笑得有点娇俏,推了他胸口一把:“你倒是说呀!”
他好像还耍流氓,趁机握住了人家的小手,答了句什么话,醒来就不记得了。
早上起床,霍一忠尴尬地发现自己穿着睡觉的四角裤湿了,他只好囫囵洗干净挂在窗户外头,再换了条干净的。
刷牙的时候,霍一忠想,江欣同志怎么能这么不讲理,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到人家梦里来了!
他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新华书店去问店员,有没有地理书,店员懒懒散散地给他随手一指。
霍一忠跑过去翻了好几本中国风俗地理的书,看到好多处都提到那句形容他家乡省份地理位置的话,“黄河以北,秦岭以南”,粮仓后盾,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他拿着书,指着那句话问店员:“这是高中课本里的知识吗?”
店员不耐烦:“我怎么知道,我又没读过高中!”
霍一忠这才讪讪放下那几本地理书,走了新华书店,心里的偏颇,已经排除了江欣同志是间谍的可能性。
店员把那几本书放回原位,骂了句:“神经病,不买还问那么多!”
霍一忠回到招待所楼下,在里面的小餐厅吃了顿早饭。
陈钢锋骑着局里刚配给他的摩托车来找他,挤眉弄眼:“昨晚相亲怎么样?我听说你和人家女同志吃饭了。”
霍一忠把手里多出来的鸡蛋递给他:“吃不吃?”
陈钢锋不满:“我一大早,是为了来吃你这个鸡蛋的吗?说呀,对人家女同志印象怎么样?”话是这么说,但他手上动作却不减,敲碎鸡蛋,把蛋壳剥开,两口吞下去了。
“那个...”霍一忠挠头,“那个江欣同志住哪儿,知道吗?”
“嘿嘿嘿!行啊你!”陈钢锋喝口水,把蛋黄咽下去,笑得后槽牙都看见了,“好好好,快上摩托车,我带你去!”
他当然不知道江欣具体住哪儿,但是市里糖厂筒子楼就那几栋,问一问就知道了,尤其是郑国伟丈母娘,听说还是筒子楼里的明星人物。
现在摩托车还是新鲜玩意儿,整个新庆市也找不出五辆,其中一辆就在陈钢锋队里。
陈钢锋骑着车,载着霍一忠,轰隆隆就到了筒子楼楼下,车子一停下,就引起很多人的围观和注意,特别是一些小孩,睁大眼睛,围着他们看,胆子大的就伸手摸摸。
肖婶子买菜回来,正和老邻居们唠嗑,也听到这阵高调的摩托声,她踮脚看了一下,一眼就看到了高大黑脸的霍一忠,这不是霍营长吗,来找江欣?
霍一忠也看到了肖婶子,长腿跨下摩托车,上前去问好:“婶子好。”
肖婶子是何等人物,这一看霍营长的态度,就确定他是来找江欣的,看来昨晚聊得不错:“霍营长,来找欣欣啊?”
霍一忠有些腼腆,露出一口白牙:“我年纪轻,婶子叫我小霍吧。我想跟婶子打听打听,江欣同志家里还有什么人。”
“好好好,小霍。”肖婶子笑起来,这是想走亲近路线了,“来,我们坐下说。”
肖婶子精简地把江欣家里的情况说了一遍,想起金小翠还在医院:“欣欣妈昨晚扭到脚了,一家人轮流在医院陪护。欣欣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估计下了班就会直接过去。”
言下之意是,你可以趁机去拍拍未来丈母娘的马屁,提升一下自己在人家心里的印象。
霍一忠又不是笨人,听话听音,马上谢过肖婶子,还说要帮她把菜拿上去,肖婶子连连拒绝:“我又不是老态龙钟走不动道,哪里就要你帮忙了。年轻人快去忙自己的事情,趁早给自己找个媳妇是正经事!”
霍一忠嘿嘿一笑,跟肖婶子告别,又跨上陈钢锋的摩托车走了。
万晓娥买了两根筒骨回来,见肖婶子和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讲话,等人走了之后,也凑过来问:“婶子,这人是谁啊?长得这么高!”
比她小叔子江淮还高,都要顶着门了。
肖婶子一回头,见是万晓娥,笑得眼睛闪着光:“一个亲戚。走走走,回家做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