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的确,刘秀英是出了名的泼辣,村里人谁不知道她是个泼妇。她骂人那几分钟都不带停的,复述故事倒是复述的挺好,那从某一方面来说,村里的妇女哪有几个不会骂人的,她们的能力也很强啊。
慕宁光夸自己妈妈,不夸她们,一些人就不平衡了。
慕宁笑着点点头:“正是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所以我才让她先做个表率,没想到她表现那么好。”
“有些人可能觉得把一件事讲清楚很简单,但是有一种能力叫做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刘秀英同志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口齿清晰流畅,不代表别人也可以。所以我才重点夸一夸她,她能够在大众面前不露怯,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了。”
好家伙,这慕宁还夸的明目张胆的。
一群人心里更不平衡了。
等到慕宁问谁还能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时,举手的人就变多了。
农村人的活动太少了,娱乐项目也少,扫盲班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大事儿呢。
其实刚开始大家挺有积极性的,后来发现听不懂,那就算了。
这次慕宁给他们讲故事,大家可都听得懂,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又回来了。
这次慕宁又点了一个比较年轻的妇女。
按照辈分来说,慕宁得喊她婶婶。
“张婶,你来说一遍呗。”
张丽红早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她平日里就是喜欢逞能,在她的眼里,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就是找不到地方发挥。
刘秀英都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凭什么她不能?
她可一点都不比刘秀英差。
抱着这种念头,张丽红也开始讲了。
可是讲着讲着,她就讲的磕磕绊绊的,有时候还前言不搭后语。
虽然慕宁用的是大白话讲的那个故事,可是有一词还是有点难以理解,张丽红就乱说一气。
比起前面的刘秀英,她一下子就差远了。
这下大家可发现了,原来把一个故事完美的复述一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啊。
不过慕宁并没有责备张丽红讲的不好,她反而笑着点点头:“大家给张婶鼓个掌吧,虽然张婶这个故事讲的没有特别好,但是她的勇气是摆在这里的?别人没举手,她第一个举起手来,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恰好是大家都欠缺的。从这个角度,大家也应该给她努力的掌声!”
她这话一说完,张丽红兴奋的脸都红了。
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嫁的也是个种地的,那人沉默寡言,别说夸她了,三棍子都打不出个屁来。
这么多年了,慕宁还是头一个以这么夸张的语言夸她的人。
她听着心里那个高兴啊。
果然被人夸就是好。
慕宁都这么说了,大家也被带动了起来,给力地鼓了鼓掌。
张丽红那个脸红的跟猴屁股似的,纯粹是兴奋导致的。
看到刘秀英和张丽红都被夸了,一些不服输的妇女也有了好胜心,等慕宁再问有没有人想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举手的人就更多了。
这一次慕宁又挑了一个比较年轻的妇人,她看上去有些羞涩,但讲故事的语调十分的婉转,虽然比不上慕宁讲的那么有感染力,相比前面两个,可强了不少。
“刘嫂子,不读书可真是太可惜了,你说我讲一个故事你都能记得这么清楚,你要是认字,那绝对是一把好手。而且刘嫂子你的声音很好听,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个广播员什么的呢。”
慕宁的赞美让这个姓刘的妇人脸憋得通红,但眼里也闪烁着高兴。
没有人不爱被夸。
而且在这个相对于比较保守的年代,农村人几乎就没有几个擅长夸人的。
跟他们这些羞于启齿的人相比,慕宁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慕宁接着又点了好几个人,每个人都被她夸出了优点。
这下子原来不想举手的,也想举手了。
他们都想被夸夸,比多吃一块糖都高兴呢。
但是慕宁表示她提问的时间有限:“过些天开始,我会给你们布置作业,到时候呢,你们就交作业,我会给你们每个人都写上评价,不会错过一个。”
慕宁这么说,一群人满意了,可另外一群人觉得那还是不行。
他们还是想在课上表现。
在课上被夸奖,可比在课下被评价好多了。
那群人打定了主意,以后一定要多举手。
这本来就是慕宁乐见其成的现象,她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讲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慕宁又讲了另外一个。
她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十分的生动有趣,大家听的兴致勃勃。
第1350章
年代白月光(17)
听完以后,慕宁就引导着大家认识了几个字。
她并非是让大家死记硬背,而是一边说一边诱导着把这个字给写了出来。
如果用现在的某种话语来说,她的教导方式,属于是让知识狡猾地进入了队员们的脑子。
原本大家对于认字是挺抵触的。
其实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刚开始知青们教的太难,他们学不会。
在知青们的眼里,他们教的已经很简单了,要是再学不会,他们也没辙。
两方慢慢的就变成了敌对的形式,一个讲的不好,一个听的不好,越来越糟糕。
可慕宁不一样,她是本村人,好多人是看着她长大的,对她知根知底,那种对于知识分子莫名其妙的畏惧心理就消失了。
而且慕宁讲课的方式是用讲故事,虽然一节课就讲了几个故事,可是等到他们走的时候,看到黑板上的那几十个大字,连他们自己都被惊讶到了。
这是怎么做到的?
明明来的时候这些字他们还都不认识,走的时候这些字就全都印在了脑子里。
忘都忘不了。
因为一看到这个字,他们就想起慕宁给讲的故事,套住了那个情景中,还真是一下子就忘不掉了。
而等到课程结束后,慕宁就笑着对大家说:“来之前我心里也打鼓,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长辈,我要是教不好你们,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但是这一次大家让我惊讶了。”
“我不知道到底是谁说的你们笨,你们这可一点都不笨,这才几个小时,几十个大字你们全都认识了,这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吗?”
“虽然咱们没法就说过去为什么没上学,但是现在我可以确定,你们要是从现在开始学,真说不定能变成知识分子呢。到时候大队委里的那些进步书籍,你们不用别人给你们讲,自己就能看了。”
慕宁说话一套一套的,在场所有人听的一愣一愣的。
他们有那么厉害吗?
可是看到慕宁笃定的目光,再看看已经认识的那几十个字儿,他们就突然确定了下来。
对呀,谁说他们笨,他们明明很聪明。
慕宁可是村里难得的识字的女孩子,她都这么说了,那指定没有错!
就这么一个下午,大家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
很快他们就表示,明天他们还来上课。
慕宁还给他们布置了作业,说要下一次检查,他们认识的这几十个字,要是下一次不认识了,那就得在全村面前承认自己是傻蛋。
这可是尊严的问题。
大家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不行,那绝对不行,这些字都认识了,绝对不会忘。
等大家走以后,刘秀英和慕宁的两个嫂子站在原地等她。
三个女人的眼里闪烁着同样激动的光芒。
她们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之前也觉得应该不会多么聪明。
可是字都认识了,那她们要是不聪明,谁是聪明人?
刘秀英挽住了慕宁的胳膊,心里美滋滋的:“闺女啊,这两天你多提醒着我点,这几个字我已经照样子抄下来了,到时候我天天复习,我这还是头一次认这么多字呢。”
她从小就是个睁眼瞎,方块字在她面前就是个方块。
今天她也终于知道那些方块读什么了。
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刘秀英感觉自己的心里都热乎乎的。
她突然觉得读书时的人也不是多么难的事儿。
王妙禾和李琴花同样笑容满面。
尤其是李琴花。
每次她男人给她写信,都得公公来念,她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
可是这一次,她虽然只认识了几十个字,可在她的眼里,跟她的丈夫通信已经是近在眼前了。
想想李琴花就激动了起来。
原来全家就她的积极性最差,但现在,她反倒是那个最积极的人。
“对啊,宁宁,到时候你也提问提问我,家华在外面上学,我也想跟他一起进步。”
李琴花比别人想的更多,毕竟她有一个知识多的丈夫,她要是跟丈夫拉开太大的距离,肯定是不乐意的。
之前是没有门路,现在有了识字的机会,而且确定自己有识字的能力,李琴花的精气神都变了。
王妙禾在认字的同时,也惊叹小姑子的厉害。
比起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她可是上过学的人。
正经的老师教书不跟慕宁一样,可是教他们的东西也没有慕宁多。
这小姑子还真是逆境里面能看出出色的地方。
平日里整天好吃懒做,王妙禾都把她小看了。
慕宁对她妈和嫂子们的请求,自然是笑眯眯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一星期,只要是慕宁来讲课的时间,就没有缺席的。
因为队员们都发现了,知青们讲课还是那个样,听着听着就想让人睡觉。
可慕宁不一样,每一次她都给他们带来新的故事,也带来新的知识。
这才短短几天,他们在去大队委看报纸,就发现报纸里也有好几个字认识了。
那种平日里看天书,突然间就知道天书讲什么的感觉,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一时间慕宁在村子里的名声变得极其的好。
之前人家还一口一个慕宁,现在一口一个慕老师。
那可不是老师吗,要不是慕宁教他们,大家也不能学的这么快呀。
整个村里的人积极性都提上去了。
因为慕宁讲故事很有意思。
即便有些人不想识字,他们也乐意听故事。
听着听着,那知识就进脑子了。
慕宁能把扫盲班的工作干得那么风生水起,慕建平都觉得有点出乎意料。
作为她的亲爸,慕建平不是不想发掘自己闺女的闪光点,只是发掘不出来呀。
现在看到慕宁受到了村里人的尊敬,慕建平每天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在其乐融融下,只有教书的两个知青最不高兴了。
“这慕宁什么意思啊,她爸都是大队长了,她还非要跟我们抢那几个工分干什么?”
之前那两个知青以为慕宁是混日子,都觉得对他们没威胁,反正都是一起被那些乡下人骂。
可是慕宁教得这么好,对比起来,他们好像一无是处,还天天遭受那些乡下人的白眼,他们就不高兴了。
第1372章
年代白月光(85)
有时候人性就是这样。
慕宁跟他们处于一条水平线时,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也并不觉得她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即便是大队长的女儿又怎么了?
扫盲班可不看你的身份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谁来也不好使。
那么多张嘴,那么多人都在说话,你能管得了谁呀?
更何况你管人家,人家就给你脸色看,就给你使绊子,谁闲的没事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两位知青都没把慕宁给放在眼里。
工分又那么低,他们用得着关心慕宁教的怎么样?
可是事情就出在这个问题上了。
原来他们觉得工分很低,慕宁肯定不会用力气好好教,三个人水平都保持在很低的位置上,他们偷懒什么的也没人说。
可事实跟他们想象的恰好相反。
慕宁竟然不偷懒,而且她还很勤奋。
勤奋也就算了,慕宁教的还挺好。
他们两个人讲课就跟念经似的,他们喉咙说话也吞吞吐吐的,一般人根本就听不清他俩人在讲什么。
他们两个人也考虑的很清楚,当这个老师没有任何的福利,费那么多劲干什么。
之前努力的时候,村民们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用得着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追着他们学习吗。
他们是下乡的知青,又不是老妈子,没必要给这些人那么多耐心。
而且从他们的内心出发,这些人就是纯粹笨,看都看不懂,听也听不明白,跟他们讲个课,还不如对木头说话呢。
至少木头是沉默的。
可这些天慕宁的教学却卓有成效。
原本两个知青早就拿定了主意,就这么混日子混下去,可慕宁她不一样啊。
她讲课的方式跟他们完全是两种模式。
有时候这两人都在怀疑慕宁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脑子里就有那么多的故事呢。
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将慕宁所讲的内容串联了起来,让这些本来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村民们,突然间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原本俩人讲错了,什么地方也没人说,他们又听不懂。
可这一次竟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