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2章

    她的父皇看了她的画像,立马就认出了她妹妹的那张脸。

    他要求他哥哥认回那个妹妹,那是他最爱的女子生的孩子。

    他哥哥没办法,只能找原主来商量,让她把女主给喊出来。

    原主抵死不从,她不想认一个丈夫爱慕的人当妹妹。

    她哥哥对她很失望,问她为什么不做,她又不敢说了。

    既然她不应,她兄长就亲自去找。

    这一次兄妹相认,倒也没有阻碍。

    那个小官磋磨女主,得知自己是公主,女主自然选择相认。

    第829章

    太子妃白月光(2)

    他们欢欢喜喜一家亲,原主却仿佛是个外人。

    为了这个女儿,她的父皇煞费苦心,还真就利用了各种渠道,把女主带回了越国住了一段时间,中间太子也在为她遮掩。

    所有人都在为女主保驾护航,没有人关心原主怎么想。

    原本她是最受宠的女儿,现在连一根草都不如。

    更过分的是,把女主送回来时,她的兄长也来了,他直接跟原主说,让她假死,把位置腾给女主。

    他们会想办法换回女主的身份,让她风风光光嫁给太子殿下。

    原主主感觉太荒谬了,他们怎么会有这么荒谬的决定。

    她是一个大活人,竟然要假死。

    死了,她不是公主了,甚至连太子妃也不是了,她能做什么?

    难不成找个绳子吊死?

    那她当时为什么要苟活?

    原主死活不同意,她的兄长就告诉她,这是多方协定的结果,就是通知她一声。

    如果她非要抵死不从,他们操作起来,她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原主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这么惨。

    但她就是下定了决心,绝不后退一步。

    然后,就半个月时间,她就暴毙了。

    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就离开了人间。

    她死了以后,恰巧女主的身份暴露,她立马潜回了越国,又以越国公主的身份改头换面,嫁给了太子,当上了皇后。

    两个人成就了一段佳话。

    原主到死都不知道是谁杀了她,她唯一的执念就是让慕宁调查出谁是凶手。

    能不能报仇就随便了。

    她认为慕宁没有能力打败两国最尊贵的人。

    他们都针对她,可能还参与到了其中,慕宁又怎么替她报仇?

    …………

    慕宁只能说,这个公主殿下还真是彻头彻尾的冤大头。

    她什么都没做就没了,充其量就是给越国谈判增加了一个筹码,毕竟本国的公主死在了陈国的土地上,他们讲条件的时候也好讲。

    真是比上个世界的工具人还要工具人的角色。

    而她所醒来的时机,正好是太子跟端王爷因为女主的一些小事打架的时机。

    说是打架,不过就是挑衅几番,两个人向来不对付。

    那个丫鬟来叫原主,就是通报一声,要是原主能出来劝架,就能给太子殿下一个台阶下。

    要是她不出来劝,两个人也总能等到女主过去。

    反正他们这个架肯定能结束。

    那既然这样,慕宁自然不去,她闲的吗?

    原主嫁过来后,连觉都没有睡安稳过,她以比闺阁女子严格十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平日里穿新衣都要穿暗色的,不过十八岁的年纪,还偏偏要穿三十八岁的衣服,就为了表现稳重。

    可是稳重有用吗?

    本来她的身份就很尴尬,大家对她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毕竟别国的公主没有能做成皇后的,好多人心知肚明,老皇帝不过就是缓兵之计。

    女主最后当上皇后,也是由于原主的惨死做了铺垫,再加上各方面的助力,才完成的。

    此刻的原主压根不够格,只是她自己看不透而已。

    她看不透,慕宁能看透。

    来到了古代,还有了一个尊贵的身份,做很多事就方便多了。

    反正太子对原主不感兴趣,只要慕宁不把天捅破,她做什么都随便。

    于是第二天慕宁就忙活起来了。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厨子。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原主的记忆里,她就没有吃过几顿好饭。

    陈国的饮食结构跟越国有很大区别,要是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这边的饭菜,那就是淡出了个鸟。

    慕宁也吃不惯,但她不会委屈自己。

    第一件事招厨子,第二件事是搬出去。

    如今原主还是跟太子一起住在东宫的,在皇宫里有太多的不便,即便皇后已经去世,皇帝不打算再册封,原主每天要去请安的地方也不少。

    慕宁哪有那么多的空。

    太子在宫外是有自己的府衙的,只是不常住。

    毕竟跟他的父皇距离越近,那距离皇位也就越近,要是真搬出宫去了,说不定他父皇又被哪个儿子吸引。

    太子住在皇宫里,对于他的好处多多。

    而原主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她不需要管东宫,太子自己就把东宫管得密不透风。

    原主就像是个摆设一样,每天除了请安吃饭,什么都不需要做。

    其实这样一来,慕宁出宫的阻力也小了很多。

    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走了还能有几个人挂念?

    所以慕宁给太子留了一封信,就去找老皇帝说她想住宫外的府衙,请老皇帝允许她出宫。

    老皇帝对儿媳妇倒是表面上过得去,谁让原主代表的是两国的脸面。

    想到原主在宫外对他们的好处更多,毕竟她没法近距离探听一些事了,他就点头了。

    他一点头,慕宁自然畅通无阻,一路出了宫。

    而第三件事,就是招下人。

    原主带来的那些奴婢,没几个真向着她的。

    说实话,慕宁对于原主是她父皇最宠爱的女儿这一点存疑。

    要是真疼爱她,就不会把她教成一个傻白甜,更不会真让她以为夫君就是天。

    也许最宠爱的女儿就是一个幌子,她是早就被放弃的棋子,反而更有说服力一点。

    奴婢心不诚,慕宁自然是不敢用。

    招厨子,招下人,慕宁是亲自上阵的。

    她是真没事干,别人又不让她管事,那她的闲暇时间自然大把。

    刚开始太子府衙招下人,没引起多少人注意。

    一两个下人算什么,每天都有各种王勋贵族买下人,不足为奇。

    然而,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太子府衙招下人,出的月银,竟比其他府衙的下人高一倍。

    由太子妃亲自来看,她点头的人才能够进入太子府里服侍。

    太过于奇葩了。

    想到太子妃是越国来的,好多人都嘲讽她是蛮夷。

    哪有女主子亲自招工的?

    她偏偏要做那个例外。

    不管别人怎么说,慕宁说要招工,那一定要把人招到。

    为防别人碍于太子的面子不敢来,慕宁还把现代的一些福利简化了一下,写成了告示。

    看到有月假,每七日休两日,一年中有半月的年假,年底有三月奖金发放,每一季有一套新衣,好多人的眼都瞪起来了。

    没过多久,大家都风风火火地来报名了。

    底层人要的就是吃饱饭,谁给他们吃饱饭,他们就找谁!

    慕宁终于忙起来了。

    这一场招工,足足持续了半个月才结束。

    看到满屋子为她服务的帅哥美女,慕宁翘着二郎腿,吃着葡萄,听着特意招的琵琶女所弹的小曲儿,打算实施下一步了。

    第830章

    太子妃白月光(3)

    太子妃要办女学!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好多人把手里的杯子都给摔了。

    要知道封建社会的古代,女人没有田地,也鲜少有自立门户的资格,除了通过苛刻的条件能立女户的,好多人大字不识一个。

    上学更是提都别提。

    除了一些达官显贵家的女儿,为了能够让她们有足够的实力成为当家主母,从小学习各类技艺的同时读书,别人是没有条件得到学习的资格的。

    太子妃要办女学,挑战的是权威!

    尤其是在古代,她这么做,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慕宁已经行动起来了。

    作为出嫁的公主,原主的嫁妆那可真是不老少。

    太子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不可能一分钱都不给自己的妻子花用,即便这个妻子就是个摆设。

    所以一来二去,原主手里的财富越来越多。

    她没有朋友,社交也得处处小心,钱自然省下来了。

    慕宁就是拿着这些钱,去办的女学。

    有时候要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步子就不能迈大了。

    慕宁找人出去散播她要办女学的消息,好多迂腐的文人,恨不得用最严苛的话批判她,说她作为一个女子,反了天了。

    可她是两国和平的象征,是老皇帝亲自点头给太子娶的妻子,大家的不满只能埋在心里。

    除了那些御史去找老皇帝诉苦,说太子妃太过于放荡不羁,不把伦理纲常放在眼里,别人都是坐观其变。

    如今陈国富庶,百姓手里有钱,个别地方对女娃比较宽容。

    但更多的地方,不希望女子挑战男子的权威。

    尤其是在森严的京城。

    老皇帝听了以后,也觉得慕宁在胡闹。

    但他很清楚慕宁的性格,这个太子妃说是温柔娴静,还不如说是无脑愚蠢。

    对太子倾心后,恨不得把整颗心都拴在他的身上。

    去宫外住,不过是她心血来潮,如今办女学,也可能是她的一种解闷方式。

    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人,再怎么说跟他们陈国的人也是不同的。

    老皇帝很鄙视越国人,顺带着鄙视慕宁。

    对于皇帝来说,办个小小的女学,不会动摇教育的根基。

    然而那些老头子发现皇帝竟然不把他们的弹劾放在心上,就开始苦口婆心地跟老皇帝讲起了女子读书后的种种不利。

    可惜他们忽略了老皇帝如今的心态。

    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关注重心都转移到儿子们的争斗上。

    对于教育这一方面,他年轻时还会关心一点,但他在位几十年了,教育体系早就固定了,一个太子妃偶然间办起的小学校,能影响得了什么?

    他本就不太关心教育,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年轻时打定的地基非常好,只需要按照他制定的模式实行,就会有济济人才进入朝堂。

    他关心的首先是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是好了,百姓的心也就定了,他的位置就会越加的稳固。

    除了经济,更多的时间,他还是在看自己的儿子们。

    太子的位置到底有没有坐稳,只有他自己清楚。

    这几个孩子看他日渐年老,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他很理解。

    毕竟他也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作为帝王,就可以被别人恶意揣测,甚至动不动就盼着他死。

    如今太子的心也是越来越大……

    旁边那些老臣在嗡嗡嗡,老皇帝却觉得太子妃办女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别人打击太子的机会。

    太子妃做的事,自然得太子来承担。

    他的儿子太过飞扬了,确实需要人削削他的气焰。

    想清楚之后,老皇帝就直接赶着几位老臣,让他们去找太子,不要再来烦他。

    看到皇帝的表情不太好,这些臣子们不敢再胡说八道了。

    他们生怕老皇帝喜怒不定,下令把他们的头给斩了。

    之前不是没有这样的案例。

    本以为女子办女学,会引起皇帝的震怒,这些人却没想到事没成,自己惹了一身骚。

    这些老臣们出去的时候垂头丧气的。

    既然皇帝那边说不通,那自然得去找太子了。

    太子没有管教好他的妻子,让他的妻子胡作非为,本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大家把仪容整理了一下,又浩浩荡荡地朝着东宫去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