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1章

    天气太热,人们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邮局大厅,除了工作人员,空无一人。

    陈爱国伸个懒腰,抬头向外看去。阳光炙烤着大地,路边的树叶蔫头耷脑,失去往日的生机。

    远处走来两位女同志,看样貌和年龄,应该是一对母女。年长那位女同志,身上是碎花衬衫和笔挺的直筒裤,脚下踩着凉鞋,蹬蹬蹬走上台阶。

    戚盼秋走进邮局,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笑着问道:“同志,请问陈爱国同志,是在这里工作吗?”

    陈爱国回过神来,站起来答道:“我就是陈爱国,不知道您是?”

    戚盼秋热情的说:“您听我这口音,猜猜我是谁?”

    陈爱国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听这口音是从京市人,难道是王叔叔的家人?

    “您和王思民同志是什么关系?”

    戚盼秋笑着答道:“王思民同志是我公公。”

    “哎呦!”陈爱国快步走上前,握住戚盼秋伸出来的手,高兴的说:“您是君山妈妈?”

    “对!”戚盼秋笑的合不拢嘴,兴奋的说:“受我公公嘱托,我来接书宁和家旺去京市。”

    第276章

    郭君月抵达陈家村

    陈书宁端着一盆配件,从房里出来,钻进正屋。

    角落里,刘香花踩着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响起,一朵红色薄沙做的头花渐渐有了模样。

    杨凤霞坐在八仙桌前,拿着胶棒在蜡烛上烤,乳白色的胶水滴在发卡上,她捡起一朵塑料花,粘在上面。

    赵凤萍伸着脖子看着,眯着眼睛说:“嫂子,还是你手巧,放的胶水刚刚好。你看,我又放多了,这发卡做的真难看。”

    陈书宁把盆子放在八仙桌上,坐下来,拿起发卡继续干活。

    抬头发现赵凤萍有些沮丧,笑着安慰道:“婶子您别灰心,您才干了两天,还没摸到诀窍呢!等你熟练了,干的不比我们差。”

    “我就是心疼东西。”赵凤萍苦着脸说:“书宁你看,我糟蹋这么多东西。”

    “婶子,你递给我,我修一下。”

    陈书宁接过发卡,拿起小刀轻轻的剔掉多出来的胶水。怕留下划痕,她的动作很轻。

    杨凤霞凑过来,看着赵凤萍的动作,出声提醒道:“凤萍,你放的胶水太多,少沾点儿。”

    赵凤萍轻轻沾了下,贴上塑料花,笑着说:“这个做的还行,就是速度太慢了。”

    “你干几天,速度就赶上来了。”杨凤霞笑着说:“做这个不能放太多胶水,你手脚轻一点,肯定能做好。

    你家谷子学习好,我看他是个读书的苗子。凤萍你得好好干活,手里有钱,谷子才能继续读书。”

    提起陈谷子,赵凤萍脸上才有笑模样:“谷子懂事,我过来干活,他在家写作业,学习不用我操心。

    他还会做饭,回去我能吃上现成的。可惜他爸不在。要是我们当家的还活着,看到谷子,不知道有多骄傲。”

    话落,赵凤萍脸上有一丝落寞,眼中有泪花闪烁。

    陈书宁理好发卡,放进赵凤萍的盒子里,说道:“婶子,困难都是暂时的,你勤快,谷子也懂事,熬过这两年就好了。”

    陈雪背着挎包进门,放下盛水的罐头瓶,坐到陈书宁身旁。

    “昨天回去太晚,中午睡过头了。”陈雪摘下挎包,拿起盒子,装了半盒发卡。

    “书宁,你还招人吗?”陈雪问道:“二丫让我问问你,她也想过来干活。”

    陈书宁粘好发卡,轻声说:“嗯,凉快一点,我去找二丫。我这小作坊的手续办下来了,可以接着招人。”

    “真的?”陈雪的眼眸中闪过兴奋之色,她高兴的说:“那可真是太好啦!今年我多攒点钱,明年也做点小本买卖。”

    陈雪压低声音,悄声说:“高叶姑姑这几天没少做豆腐,二赖子每天都推车,去镇山卖豆腐,听说买石磨的账还清了。”

    “还账的钱,可不是卖豆腐挣得。”杨凤霞低声解释道:“是瞎婆婆把她的陪嫁卖了,用那个钱还的账。”

    “陪嫁?”陈书宁诧异的问:“瞎婆婆还有陪嫁?”

    李珍从屋里走出来,笑着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大户人家做丫鬟。听说立过功,主家送过她一对耳环。”

    李珍伸出小拇指,掐着指尖比划道:“这么大的玉耳环,那颜色翠绿翠绿的。叶子她爸那年摔断腿,瞎婆婆卖掉耳环。

    我还当那一对她都卖出去了,没想到她还留下一只。前些年过的这么苦,她都没拿出来,没想到现在卖了。”

    陈锋穿上鞋,坐在板凳上继续编筐,笑着说:“二赖子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他对叶子和瞎婆婆,掏心掏肺的好。

    瞎婆婆这么大岁数了,留着那些东西干什么?早晚都要给高叶,早给比晚给好。”

    “爷爷,前几年谁敢拿出来?”陈书宁头也不抬,反驳道:“虽然林支书找他家亲戚,帮着二赖叔做石磨,价格比买现成的便宜。

    可架不住二赖叔穷,他分文没有,家里还有孩子要养。瞎婆婆不帮忙,二赖叔且得过苦日子呢!”

    知了嗡鸣,陈书宁皱着眉说:“知了可真烦,吵的我头疼。”

    陈雪抬头向外看去,她伸着脖子,好奇的问:“哎?书宁你爸回来了,怎么后面还跟着人呢?”

    陈爱国放好自行车,兴奋的喊道:“爸,妈,你们快出来,贵客到啦!”

    李珍走到门口,眯着眼仔细端详着,心里想:这两个人是谁?我没见过。

    陈锋放下手里的柳条,急匆匆走出去。

    刘香花把手里的头花做完,扔进旁边的纸箱里,站起身往外走。

    戚盼秋和郭君月走进院子,看到陈锋和李珍,热情的说:“陈爱国同志,这就是我大伯和大娘吧?”

    郭君月莞尔一笑,客气的说:“爷爷奶奶好,我叫郭君月。”

    “郭君月?”

    陈书宁挤过来,看到那张,和郭君山有几分相似的脸,热情的说:“你就是君月姐姐?我是陈书宁。”

    陈书宁微微侧头看向戚盼秋,笑着说:“婶子,您好!”

    陈锋反应过来,笑呵呵的说:“是为公媳妇啊!哎呀,大老远的过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要知道你们来,肯定去火车站接你们。”

    刘香花笑着说:“大妹子,赶紧进屋!从京市过来可不近,累坏了吧?”

    郭君月亲热的挽起陈书宁的手,说道:“书宁,咱们终于见面啦!你比照片上还要好看,看你这双眼睛,乌溜溜的,又大又漂亮。”

    “姐姐你比我好看。”陈书宁诚恳的说:“你像牡丹花,比郭大哥说的还要漂亮!”

    陈书宁拉着郭君月,跟着长辈们进屋。

    “姐姐,你等等,我收拾下堂屋。”

    陈书宁冲进屋里,把地上的纸箱子拢到一起,对陈雪说:“陈雪,你们去我二哥的房间干活,家里有客人。”

    陈雪收拾好东西,笑着说:“行,那我先过去。婶子,你们动作快点。”

    擦干净八仙桌,又端过来两杯红糖水,陈书宁笑意盈盈的坐到郭君月身边。

    郭君月打着哈欠,眼皮子打架,整个人看着蔫蔫的。陈书宁小声问:“君月姐,你是不是困?”

    郭君月点头说:“嗯,火车上太吵,我睡不着。”

    刘香花大手一挥,说:“困好说,君月你去书宁屋里睡一觉。别见外,这就是你家,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戚盼秋难为情,低声说:“我们刚来,君月你好歹坐一会儿,再去睡觉。”

    “婶子,您可别跟我们客气。”陈书宁拉起郭君月的手,领着她向外走去:“我天天打扫房间,屋里很干净,姐你跟我走。”

    第277章

    长辈商量婚事

    伴着淡淡的皂香,郭君月沉沉睡去。

    陈书宁轻轻推开陈家旺的屋门,陈雪招招手,压着嗓子问道:“哎,书宁,刚刚那两个人,是郭君山同志的家人吗?”

    陈书宁点头答道:“嗯,那是郭大哥的妈妈和姐姐。”

    赵凤萍笑着调侃道:“书宁,她们来干什么?不会是提亲吧?”

    “啧……”杨凤霞低声说:“凤萍,你说话声音别那么大,她们在隔壁屋能听见。”

    书宁坐到桌子前,轻声说:“婶子,你就别打趣我了。”

    陈雪干活麻利,手指翻飞,做好发卡放到纸箱里。她笑着说:“依我看,你和郭君山很般配。

    郭君山同志是京市人,有正式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对你好,我能看出来,他很在意你。”

    羞涩爬上陈书宁的脸颊,她害羞的说:“嗯,郭大哥很优秀。不过,也没你们想的那么离谱。

    我爷爷和郭大哥的爷爷是战友,她们代替长辈,过来看望我爷爷。我和二哥要去京市上大学,到时候一起去,路上有个照应。”

    正房里,戚盼秋正在说郭君山和陈书宁的事。

    “大哥,大嫂,我们的意思,是先让两个孩子订婚。结婚的事可以往后放。书宁要读书,君山单位分房,名单刚报上去。你们说呢?”

    陈爱国和刘香花对视一眼,刘香花微微点头,陈爱国缓缓开口:“弟妹,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订婚的事不用大办,咱们俩家知道就成。

    两家离的远,没必要来回折腾。明天我置办一桌酒席,你代表君山,咱们热闹热闹就成。”

    陈锋接过话头,笑着说:“我和思民认识大半辈子,我信得过你们。我们不想影响书宁,风言风语不好听。”

    “大伯,我理解你们的想法。”戚盼秋用诚挚的语气说:“农村没城里开放,孩子订婚的消息传开,肯定会有人说闲话。

    我尊重你们的决定,在陈家村这边简单办一下。回京市之后,把我们那边的亲戚朋友聚到一起,正式把书宁介绍给他们。

    来之前,我问过君山的意思,眼下书宁还是以学业为主。不瞒你们说,张继光教授就住我家隔壁,他很重视书宁和家旺。”

    陈爱国点头应道:“弟妹,你说的是那位张教授,给我打电话,劝我让孩子报清大的教授吧?”

    戚盼秋点头答道:“大哥,就是他。张教授资格很老,在科研界成就斐然。听说他刚刚申请新项目,国家很重视。

    书宁和家旺能得到他的肯定,前途不可限量。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舍不得让书宁错过。”

    李珍眼睛一亮,惊诧的问道:“张教授这么厉害啊?哎呦,老头子,书宁和家旺要是做出成绩,你那本家谱上,必须给他们俩单开一页。”

    陈锋比李珍还要激动,他是泥腿子,没想到子孙后辈有这么大的机遇。这岂止是祖坟冒青烟?

    “爱国,把你弟弟带回来的好酒拿出来,晚上我要喝两杯。”

    戚盼秋笑着说:“大伯,您尝尝我带来的酒。我公公特意给您留的。”

    戚盼秋打开行李,把东西拿出来放到八仙桌上。她压低声音,小声说:“这两瓶酒是我公公托人弄来的,味道特别好!”

    陈爱国瞪大眼睛,惊诧道:“呦,茅台!”

    “对,就是茅台。”戚盼秋笑着介绍道:“我公公还藏着两瓶呢!等书宁结婚的时候,把你们都接过去,到时候一起喝。”

    戚盼秋手里的动作没停,翻出两套中山装,递给陈爱国:“我公公花钱请人做的,给你和我大伯穿的。”

    “这两件衬衫,是我问过君山之后,去百货大楼买的。嫂子,你试试合身不。”

    刘香花接过衬衫,粗糙的手指触碰到细腻的面料,怕刮坏衣服,迅速收回手。

    “嫂子,你拿着。”戚盼秋催促道:“衣服就是给人穿的,你别心疼衣服。我买的都是耐穿的料子,干活也能穿。”

    刘香花打量着戚盼秋的穿着,眼神流露出羡慕的神色,讪讪的说:“这衣服干活穿就糟践了,我可舍不得。”

    戚盼秋把衣服塞进刘香花怀里,笑着说:“嫂子,我就怕你不要,没敢买太多。”

    “大娘,我给您挑的两双布鞋,是我们京市的特产,穿着特别舒服。另外,衬衫也买了两件。都是短袖,现在这天气穿正合适。”

    “我也有啊?”李珍不好意思的说:“我岁数大,不是爱漂亮的年纪。”

    “这是我孝敬您的。”戚盼秋亲热的说:“说什么您都得收下!要不是你们帮我们照顾公公,他扛不到平反的时候。”

    戚盼秋坐在凳子上,感叹道:“哎,我公公的事,我也是听君山说才知道。老爷子命苦,偏偏又爱面子,不想说破身世,这才被下放到陈家村。

    也幸好他到的是陈家村,有你们一家人从中斡旋,让他少吃很多苦。刚下放那一年,有人举报他滥杀无辜,多亏大伯您去武装部说明情况。”

    陈锋低着头,羞愧的说:“侄媳妇,你可别夸我。当时的情况,我只能偷着找武装部说明情况,我不敢跟革wei会那帮人讲情。

    幸好,你公公杀的那个人是汉奸,这件事上过报纸,能找到证据。不然,我也护不住他。”

    戚盼秋拭去眼角的泪水,沉声说:“您老做的比我们多,我们连信都不敢给公公写。那时候,革wei会那些人监听我家电话。

    为公的领导,三天两头找他谈话。我家的信件,也要接受检查,他们看过没问题,才会给我。”

    “哎……”戚盼秋叹息道:“我们对不起老爷子。”

    刘香花蹙着眉安慰道:“这不怪你们,要怪只能怪时代,这十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戚盼秋咳嗽两声,话锋一转,问道:“我公公说,他和你们村的二赖子,同住过一段时间,让我到陈家村之后,过去看看他。”

    “二赖子啊?”陈锋笑呵呵的说:“你公公真给他教育好了!他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人特别勤快。

    我在信里告诉过你公公,二赖子结婚的事。这个时间,估摸着他在家,我带着你过去。”

    第278章

    戚盼秋拜访陈二赖

    “大伯,怎么没看到家旺?”戚盼秋走出胡同,好奇的问:“他不在家吗?”

    陈锋背着手,慢慢往前走,开口说:“家旺在县城食品厂打零工。他大哥给安排的,开学之前会回家。”

    “家旺考的那么好,文教局给了补贴。他怎么还跑出去打零工?”

    戚盼秋紧走两步,低声说:“就算咱们家什么都没有,我和为公也不能看着两个孩子,有书不能读。

    大伯,离开学没多长时间了。要不让家旺回来?好好陪陪你们。上大学以后,最少半年才能回家。”

    “男孩子,出去闯荡闯荡有好处。”陈锋老神在在的说:“吃点苦,等过上好日子,他才知道珍惜。”

    “大伯您说的有道理。”戚盼秋附和道:“我家君山从大河镇回去,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这孩子不爱说话,看见谁都板着脸。这次回去他话多了,人也开朗很多。前几天碰到老郑,老郑还夸他,说他懂事。

    ”

    陈锋眯着眼,思索片刻,说:“嗯,那孩子刚来的时候不爱笑。书宁性子跳脱,他还嫌弃书宁太吵。”

    戚盼秋脸色难看,讪讪的应道:“这孩子,明知道书宁照顾我公公,怎么还摆臭脸啊?”

    “年轻气盛,又是背着处分来的。”陈锋笑着说:“戾气重也正常。君山这孩子本性善良,想法变得也快。”

    陈锋回头看着戚盼秋,笑着说:“你回去可不能批评他,咱们都年轻过,都是这么过来的。”

    “到地方了。”陈锋跨过门槛,高声喊道:“叶子,你在家吗?”

    院子里有个小女孩,听到动静跑过来,抬起头甜甜的喊着:“爷爷。”

    “哎,希望,你爸妈在家吗?”陈锋抬手从兜里掏出糖,塞进高希望的手里:“拿去吃,你姐姐给的。”

    高叶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在围裙上擦干手,笑着说:“大伯,您来啦?”

    目光落在戚盼秋身上,高叶开口问:“大伯,这是谁呀?”

    “这是王思民同志的儿媳妇。”陈锋笑着介绍道:“她是来看二赖子的。”

    戚盼秋热情的打招呼:“同志你好,你就是陈二赖同志的妻子吧?刚才陈大伯提起过,你叫高叶是吧?”

    高叶点头应道:“对,是我。您快请进,我去叫二赖子。”

    陈锋抬起胳膊,说道:“侄媳妇,咱们进去吧!”

    过了片刻,陈二赖和高叶一前一后走进来。陈二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问道:“同志你好,我是陈二赖。”

    高叶递过来一条手帕,陈二赖胡乱的擦了两把。眼中充满希冀之色,笑着问:“打他离开陈家村,我还没听说过他的消息。同志,王叔他身体还好吗?”

    “好,我公公身体挺好的。”戚盼秋客气的说:“这次我来,公公给我五块钱,让我转交给你。

    你结婚的时候他不知道,没办法赶过来。这五块钱是他给你的礼金,他说你是个好同志,就是没人引导。”

    “太多了,我可不能收。”陈二赖推拒道:“我能变成今天这样,都是我王叔的功劳。要不是他给我讲道理,我还是原来那德行。”

    高叶目光清澈,客气的说:“同志,你赶紧收起来吧!五块钱太多,我们不能白占便宜。”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