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8章

    ……

    约好一同游览大唐山水的李白、杜甫几人,也到了分别的时候了。

    “诸位有缘再见!”

    他们告别,去寻找自己的路。

    张九龄已经不想再去淌浑水了,但现在大小官员都来找他,他也很无奈。

    也不知道李隆基是不是真的因为没光幕在旁督促了,终于不再装,现在又开始沉浸女色、歌舞,各种享受之中。

    侧面打听,只得来陛下的一句:

    “大唐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提升的了……百姓生活富足,边关稳定,朕劳累了二十多年,是时候享受……”

    而更让朝中大臣警觉的是陛下对自己儿子们的仇视态度。

    ……

    “日杀三子”的事盘旋在长安每个人的头上,这算什么?光幕白语言了?陛下接下去要强娶儿媳?然后……安禄山、史思明虽然死了,他这是打算收其他的胡人义子?大唐终究是改变不了衰败的局面吗?

    “宰相!您是大唐的宰相啊!时机不等人!不先下手,难道坐看大唐之后的乱世命运吗?!”

    ……

    “陛下立三子李玙为太子。”

    李玙也就是李亨。

    众人的目光开始看向李亨……的儿子——

    李倓。

    ……

    后世某个视频中探讨唐朝的历史问:

    【最为可惜的帝王是谁?他们究竟是忠臣还是逆臣?】

    <嘶—秒回答出第一个是李隆基,第二个说的应该是开元宫变一事……[叹气]>

    <李隆基真的可惜了啊,

    他对臣子那么好,为大唐做了那么多贡献,我们提到的大唐盛世,就是从他起到之后的三代内,这个时期是公认的大唐盛世阶段,将大唐带到了顶峰。可惜啊,这么一个文武全才、要功绩有功绩的帝王,最后竟然被安了一个“玄”字。>

    <呸!再看到吹他的人,我彩票中奖一百万!>

    <李隆基“日杀三子”后期的奢华享乐,不理朝政,这不是他自己选的吗?而且我从没见过有哪个帝王混成他这样子,大臣没有说他好话的,也没兄弟为他说好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后宫嫔妃也不为他说好话……>

    <最绝的应该还是开元年间那么多的诗人都明里暗里的讽刺了“玄宗”李隆基、>

    <我就站在这里了!我觉得张九龄等人做得对!>

    <之前看过一本书,上面就推演了“如果李隆基没有在开元二十七年死的话,大唐会有什么发展?”,结果就是并不像李隆基吹说的那样,大唐会更好啊之类的……大唐甚至有可能因他的操作直接跌落神坛。>

    <我也看过那个推演,感觉还是挺真的。就李隆基后来那昏庸劲,谁有他能干啊?儿子狂狂杀,谁的话也不听……>

    <反正大唐没李隆基之后也挺好的,大唐出的明君都比汉朝的多了。>

    ……

    大结局九

    太祖皇帝想要收复燕云

    “到哪了?”赵匡胤派人去打听。

    回来的士兵告诉皇帝,曹将军等人还有一公里就到开封了。

    赵匡胤登上城门,望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以及不远处隐约可见的士兵身影,心中渐渐涌出不可言说的奇妙感。

    终于结束了北汉战争,终于统一了唐后几十年的战乱局面!

    现在剩下的只有北边还占着燕云十六州的契丹辽国……

    赵匡胤拍着曹彬的肩膀,大笑道:“做的好!”

    曹彬谦逊道:“全因陛下坐镇后方,调配得当所至。”

    “哈哈哈,好,不说这个了,快随朕进殿,好好说说经过!”赵匡胤相当豪气地揽着人进殿。

    赵德芳悄悄溜过去找到自己的哥哥赵德昭,“皇兄!也和我讲讲战场上的事吧!”

    “嗯?怎么?你个小屁孩懂什么?这么大点也想上战场了?”赵德昭故意调笑道。

    “哼!不说就不说嘛!反正我之后也是要亲上战场的!我要跟随父皇收复燕云十六州!把契丹人全部赶出去!”

    ……

    北汉战争结束一年后,赵匡胤翻看着各地的收入,又开始思量北伐了。

    赵普认为现在并非最好的时机,应当新发展各地民生,税收和粮食上来了,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北伐。

    但是赵普的话没有得到将军们的认可,他们觉得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因光幕出现的原因,许多人对宋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即使整个宋朝在历史上的评价不算很好,即使光幕经常嘲讽宋很怂,经常送,但架不住它确实是中原正统,确实是战乱多年人们心中的一处坚实的新家。

    他们也想宋变好,也想宋朝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再提到它的时候,不会想到其他不好的地方,而是会说些赞扬的事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从五代十国乱世中走出来的汉人的血性并没有丢失,北边的燕云十六州那是汉土。

    多拖一天,便是让同胞们在外多受苦一天。

    “做梦都想看到我宋收复燕云的那一天,誓要为大宋在历史上正名!”

    ……

    赵匡胤担忧儿子、孙子会成为历史上那些软蛋怂皇帝,所以他对太子的教育非常非常上心,并且自己还很注意养生。

    他担心自己没有收复燕云的那一天,害怕子孙没有那个能力……

    “大军要出发了吗?”

    开封城内两边站着男女老少许多人,他们在为出征的将士们送行。

    “希望这次能有好结果啊。”

    “听说辽国最近内部也不太平,我们这次赢下的希望很大。”

    “保佑啊!”

    “光幕保佑!”

    ……

    人到暮年总会回忆年轻时的自己,赵匡胤也不例外。

    他不知道在历史评价上,自己会得到什么评价,也不知道大宋之后的皇帝们还和原历史上的一样吗?

    “父皇?”赵德昭带着他的儿子来看望躺在龙榻上的赵匡胤。

    赵匡胤的脸色不是很好,满脸病容。

    “咳咳,你们来了?”赵匡胤想多说几句,但已经不行了……

    “来,你们扶着朕,朕要去一个地方。”

    赵德昭本想劝父皇要保重身体,可赵匡胤坚持的事情怎么可能更改?

    “朕一直觉得是光幕给我借了这多出的几十年寿命,让我有时间收复燕云,让我有时间培养你们,让我有时间多看几眼大宋江山……”

    说着说着赵匡胤等人便来到了宫中一荒凉的地方。

    赵德昭抬头看了眼宫殿名字,心中了然,便带着儿子自觉地站在殿外,没有跟着进去。

    “父亲?我们为什么不跟着爷爷进去啊?”小太孙懵懂地问。

    赵德昭揉着他的小脑袋,“那里面关着的人,我们还不能见……他很特殊。”

    “特殊?有多特殊?”

    赵匡胤看着面容疲倦、身形糟糕、披头散发的人,良久出道:“你该死了。”

    赵光义恍然地抬头,“我该死了?”

    “哈哈哈哈。”他大笑道。

    然后手指着赵匡胤,“你也要死了。”

    “对,朕是到时候了。”赵匡胤随手拿了一把别在腰间的斧头。

    “……”赵光义眼神闪躲,支支吾吾道:“你还是认为是我杀了你?”

    “不管是不是真的,但今天是我要先杀了你。”

    ……

    大结局十

    变法行不行

    “辽国和西夏最近是什么情况?”

    宋仁宗赵祯感觉近些时日过于太平了,不论是国内,还是辽国、西夏,都太安静了。

    “练兵,正在研制新的武器。”

    大臣说的话,赵祯明了。

    光幕出现后为他们都带来了机遇,不过……

    “你们觉得他们研制得出来吗?我国内没人暗通他们吧?”

    赵祯有些怀疑为什么辽国总能跟上他们的步伐,他们研制出什么,不出几月,辽国也立刻拥有了同样的东西。

    “光幕将我们都摆在了同一个位置上。”

    范仲淹等人倡导的新法能有效果吗?

    虽然嘴上一直喊着要收复燕云,但是赵祯的心里并没有底。

    而与赵祯同样心理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在他之后的宋神宗赵顼。

    两人偶然在光幕上私聊,越聊越感到大宋之危刻不容缓了!

    宋仁宗赵祯:应该全力支持变法派!

    宋神宗赵顼:应该全力支持变法派!

    宋仁宗赵祯:支持范仲淹!

    宋神宗赵顼:支持王安石!

    宋仁宗赵祯:……如果你是我这个时期的皇帝,对于西夏和辽国,你认为应该先对付哪个?

    宋神宗赵顼:嗯……在历史上是先对付的西夏,但让我选的话,我应该还是选西夏。西夏立国不稳,易。辽国应徐徐图之。

    两人就形势政治和经济民生发展都聊了许多……不禁生出一股相见恨晚的感觉。

    赵祯甚至觉得如果之后自己真的没有子嗣的话,赵顼也不错,他爹应该也不错。

    当然……他现在谨遵医嘱和光幕给的提醒,加强锻炼、戒掉一切不良的习惯。太子一定能出现!

    “你说什么!”王安石怒视苏轼。

    苏轼毫不畏惧地直视他,“我说您的变法在……很不足!”

    王安石闭上眼睛冷静了会后,重新看向苏轼,“好,你就详细地说说,说的有理我就改。”

    赵顼本是来看看大臣们关于新法变革的进展,没想到人还没进去就听见了王安石和苏轼在吵架……

    赵顼没让人去打扰他们,带着人默默走远了。

    庆历五年,为期五年的变法到了检验成效的时候了。

    狄青率军西出,西夏不敌。

    熙宁八年,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各地收上来的赋税和各地灾后重建状况,以及军事改革等看,只需再坚持三年,三年之后的宋必能使周边国家畏惧。

    ……

    后世对“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有极高的评价。

    这两样变法都使得宋朝的国力空前提升。在变法之前的宋一直享有弱宋称号,变法后顺利摘掉了弱宋称号,成为华夏历史王朝中最独特的一个。

    还为之后收复燕云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全没想到真的变法成功了……”

    “你们难道不觉得宋朝的变法和各朝都不同吗?它的变法太超前了,往它之前的朝代去推,没有一个是能借鉴的……甚至宋朝开始思想、教育、文化、军事等上面开始大幅增长……”

    “可能是上天垂念?毕竟在变法前的宋朝完全就一怂的形象……”

    大结局十一

    北伐成不成?元过不过百年?

    宋淳熙五年,北伐如火如荼进行中。

    由于光幕对男对女都公平看待,淳熙年间许多人受光幕的影响很深。在战乱频发的年代,他们视光幕为救命恩人。

    光幕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发泄口,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借着光幕重新有了憧憬和愿望。

    岳飞北伐已有三年,这三年间宋军将士们宛有神指,连战连捷……

    宋、金的对峙局面早就由宋弱金强,转变为宋强金弱。

    ……

    “岳将军大获全胜!岳将军大获全胜!我们可以回家了!”

    “将金狗赶出去了!”

    “……”

    大街小巷都在传宋军大胜的消息,这件事让因光幕不再更新稍显沉闷的杭州终于又热闹起来。

    李清照约着姐妹在亭中听四处传来的欢呼声,心中也有些激动。

    快能回家了。

    ……

    浅谈宋朝:

    1L:首先,岳飞真猛男。其次,淳熙年间皆神人、圣人。最后,没岳飞等人,宋朝真的要亡了。

    2L:万万没想到宋朝之后竟然君主立宪了……

    3L:毕竟宋朝的皇帝有几个是能干的?

    4L:其实我觉得赵构还行啊,如果他没暴毙的话,或许还真能是比宋太祖赵匡胤还牛逼的存在。

    5L:啊?你说的是赵构那条完颜家的狗?他要不是一直纵容秦桧,秦桧都被查出了通敌卖国的嫌疑了,结果他还死命保他……只能说赵构死得太好了!死的时机也很好!

    6L:淳熙时期的人太纯粹了……至今不敢相信竟然没人造反……

    7L:君主立宪也还行吧,领先了欧洲好几个版本。

    ……

    忽必烈陷入纠结,摆在他面前的选项其实也就两个。

    光幕不更新视频后,也没一个可以商量的了……

    世人皆知胡壁垒对草原蒙古的态度是不太把他们当人的,对汉人的态度也很一般,可以说他做到了看谁都不顺眼,谁也不区别对待。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