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祝明月急忙拉住人,叮嘱,“把披风裹上,别着凉了。”程珍玉带着姐妹俩在庄子外绕行,介绍道:“自从永安渠渐渐结冰后,工坊那几台水碾水磨,就停工了。”
祝明月点了点头,同意道:“没必要为了干点活,把工具用坏了。”
程珍玉连忙报告,“前几个月加班加点,把结冰这段时日需要的东西都磨出来了,哪怕有少许缺额,人力也能顶上。”
祝明月夸赞道:“很好。”
采冰地点位于的四野庄的上游,数支采冰队伍踏上了冰封的河面。他们身着厚实的冬衣,头戴护耳的皮帽,鞋子外层还穿着防滑的草鞋。
他们的工具简陋却实用,铁镐、木撬、绳索,每一样都是智慧的结晶。
随着一声声沉闷而有力的劳作号子,铁镐深深嵌入冰层之中,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冰屑四溅,汗水与呼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霜。
随着冰块的逐渐松动,工人们小心翼翼地用木撬插入冰缝,合力撬动,巨大的冰块便缓缓脱离河床,发出低沉而悠长的声响。
绳索被紧紧缠绕在冰块之上,工人小心翼翼拖上来地置于特制的木架上,缓缓拖往岸边。累积到一定数量,由牛车拉回田庄。
岸边有不少看热闹的百姓,空地上支起一口铁锅,就地熬煮姜汤,为采冰队驱寒暖身。
程珍玉介绍,“采冰三日,冰窖只摆了三分之一。”
这也是她近来顾不上花果山的原因。
不光四野庄,还要顾及万福鸿和花果山的。后者只是试水,可以忽略不计,但万福鸿的用量比四野庄少不了多少,全指着这段冰面了。
那些专做窖冰生意的人家,冰窖里满满当当全是冰块。
但几处地方与其说是冰窖,不如说是大型冷库更为贴切。
四野庄的冰窖内,冰块与冰块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间放着货架和竹筐,用以存储蔬菜瓜果和肉类。
这样一来,来年冬天林婉婉若是想吃夏天产的番茄等蔬果,也就不是难事了。
这些冰不仅可以冻货,也可以在炎夏时节用来纳凉。
以三人的卫生习惯,直接食用有些心理障碍。
林婉婉提议道:“珍玉,能否烧一些开水冻成冰后,放进冰窖啊?”
程珍玉一口答应,“可以,我稍后就吩咐人烧水。”
明年的冰块自由有了。
为了建这几个冰窖,祝明月砸下去一大笔钱帛,至今连个响都没听见。
连陈牙人都私下嘀咕,祝明月现在不光要求水井,她还要冰窖。而且一个不够,还要建好几个,不浪费吗?
殊不知,祝明月只是为了改善一点生活质量。
第
1446章
棉花甜菜
四野庄的冰窖坐落在山的背阴面,由于冰窖使用得很频繁,所以它们都有自已单独的出入口。每个冰窖的规模都比寻常冰窖小,就跟一间屋子差不多大。
林婉婉跑完一圈,目光紧随着那些几乎达到半人高的冰块缓缓进入冰窖。发现赵大夫同样站在旁边,眼神中有藏不住的忧虑。
关切道:“赵大夫,怎么了?”
赵大夫忧心忡忡道:“山阴处建立冰窖,山上种的那些药材,说不得受寒性侵扰。”
药材组在田庄上的药田只有一小片,纯粹做对比实验用的。他们真正的基地是在两座山上,其他小组压根抢不了。
从前没人尝试过在冰窖上种菜,更别说种药了。谁知道往后会有何种效果。
偏偏祝明月手笔太大,这一片山阴地带,全挖做了冰窖。
赵大夫先前没考虑过这件事,他连冰窖都没见过,直到永安渠的冰块渐渐入库,才算慢慢有些真情实感。
林婉婉换个角度安慰,“两座山上一个有冰窖,一个没有,正好可以观察药材的生长情况。如果真的能证明冰窖对药材有影响……”
赵大夫好奇地问道:“那又怎样?”
林婉婉捂住胸口,眼睛闪闪发光,激动道:“我们就种凉性的药材啊!”既能利用冰窖的寒气,又能保证药材的品质。
赵大夫被说通了,连连点头,“是啊,冰窖可不常有。”外人没有他们的条件。
林婉婉再和赵大夫说起一个好消息,“祝总在花果山附近又买了几座山。”
我们的地盘又扩大了,种药事业真真是蒸蒸日上。
花果山明年即将迎来一场大规模的开发,这一消息在内部早已不再是什么秘密了。前一段时间程珍玉忙得不可开交,紧锣密鼓地对骨干人员进行调配。
赵大夫更是不辞辛劳,亲自前往花果山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和踏勘。在不久的将来,整座花果山都将成为药材组的“领地”。
届时,那里或许会遍布各种珍稀的药草,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草药香气。
赵大夫唯有一点不满,“你能不能和顾娘子商量商量,莫要种许多只模样好看的花木。”
万事万物皆可入药,但药性有强有弱,药用价值有大有小。
在赵大夫看来,什么梅花、桃花,只适合当点缀。
林婉婉安慰道:“赵大夫,你还不知道花果山做的什么生意嘛!说来都是我们占便宜,你若知道些长得好看又无毒的花木,也可以死契工人,在各个地窖里小心伺候韭黄、蒜黄,忙碌两三个月,顶得上先前一年的收成。
从五谷豆坊传回的订单反馈,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彭十二不得不分一部分人马去花果山抢地盘,毕竟四野庄上,地不够了。
那些平坦的土地自然不能用来挖地窖,要用来种植蔬菜。剩下的地方,还有工坊抢占。
四野庄经过多次扩张,眼下看起来勉强够用,但各方都在伸手要地要资源。
工坊内目前开工的只有糖坊、纸坊、油坊等几个产业,它们只要备齐材料,就可以无视季节的限制。
回城的马车上,祝明月忍不住同林婉婉商量,“过两年我想把养殖组和药材组迁到花果山去,四野庄只保留基础产业。”
林婉婉点点头,花果山地方广阔,虽然是山地,但中间也夹杂着不少平坦的土地,只要好好休整一番,就能使用。
祝明月继续说道:“土地不够用,原材料也受到限制。”
林婉婉提议,“像红薯一样,和周边村落合作种植呢?”
今年推广效果甚佳,明年不用她们再费力气,周边村落的百姓就会自动种植红薯。
明年罗满为不用再担心原材料的问题了,杏花村的地瓜烧太过知名,给人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著名的酒材。
四野庄拿一些品相不好红薯喂猪、喂人也在常理之中。
不光根茎可以吃,连红薯藤也能吃,无论人还是猪。
祝明月都担心这股风吹得太狠,以至于要求程珍玉做红薯粉时只用自已人,过几年再从外头招人打下手。
祝明月微微叹一口气,“红薯说到底是粮食,哪怕我们不收,也能自家吃。”
林婉婉听着她的话,感觉有些不对劲,问道:“你想种什么?”
祝明月平静地回答道:“棉花和甜菜。”
第
1447章
羡慕不来
前者是纺织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然而当前的产量仍旧少的可怜;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作物,尽管味道上并无特别之处,但可以通过深度加工提升其价值。不然又能怎样,她们离甘蔗产地太远了。
祝明月心中充满了无奈,她此刻面临的难题在于,“如果有选择的话,百姓更愿意种植看得见摸得着的粮食。”
若非祝明月背后有着丰厚的财力作为支撑,她也会种粮食。
无他,比起钱是人的胆,如今唯有粮食,才是人们心中真正的依靠。
比起红薯惊人的产量,没有经过专门培育的棉花和甜菜那点可怜的收获,根本不是让出一点边边角角土地就能满足的。
林婉婉先将主意打到身边人身上,“秀然他们有庄园,少一季粮食,种一年棉花或者甜菜,只要销路稳定,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尤其棉花可是恒荣祥正在全力研发的新项目之一,前景广阔。
祝明月两手交握在一起,心中暗自思量,豪门大户的庄园的确是个好选择,他们早有丰富的粮食储备,对粮食的需求没那么紧迫。
祝明月沉吟道:“等恒荣祥年终分红的时候,我会和他们提一提。”
林婉婉向来对家中财务细况不大关心,不知有多少现钱。提到另一个方向,“四野庄和花果山都是精细化管理,长安周边地价贵,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买地作为种植基地,专门种植棉花或者甜菜如何?”
特意补充一句,“也不用去太远的地方,关中即可。”
一丈之内才是夫,在现有社会环境下,身边的财产才是能握在手里的。
三人根基浅薄,没有忠心的世仆可以调用,远方的田产庄园,根本不可能顾及到细节。
祝明月认真思考这个可能拿钱出去打水漂的主意,粗放式管理,只要不抱有太高的期待,相当于买地雇人耕作,只拿一季收获。
棉花采摘下来后,可以运到长安进行处理;而甜菜甚至可以在田庄内组建制糖作坊,制作红糖后再运到长安进行精细加工。
如此辐射范围一起来,说不定会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植,从而获得更多的原材料。
祝明月微微颔首,“我会好好考虑的。”
如果运作得当,又是三人的一条退路,只是没有粮食作为后盾,总觉得缺了一些底气。
林婉婉在外奔波数日,回到小院洗漱后就回屋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在上班前,她特意绕道去了东市的步步糕店,买了七根糖葫芦。她、五个小徒弟,再加上赵金业,一人一根。
如今冰库已成,说不定明年夏天也能吃到糖葫芦呢。
学医日子太苦,需要一点东西来甜甜嘴。
因为林婉婉外诊出得太久,学业耽搁太多,今年的寒假从小年一直放到初五,比去年短了一大截。
林婉婉倒是想搞个“过年七天乐”,但习俗不允许。
国子监学生的授衣假,相当于寒假,还有一个月呢。
林婉婉一早进医馆大堂,病人还没来,只见尹香儿在几排座椅上爬上爬下。
哎呦,忘了还有一个小孩。
林婉婉只能把原计划奖励给自已那一串糖葫芦递给尹香儿,“拿着慢慢吃。”
尹香儿不是第一次从林婉婉手里拿东西吃,脸上挂着两个小酒窝笑道:“谢谢林娘子。”
林婉婉弯腰嘱咐道:“玩一会就回去哦!”
另外嘱咐旁边的王嬷嬷,“小心竹签子,让她在大堂玩一会就带她回去。”
王嬷嬷连连应道:“是。”
晁瑜英不许女儿出济生堂大门,尹香儿也就只能早晚在大堂附近玩一会,病人出入的时候就避开。
林婉婉继续往里走,把手里的糖葫芦散给几个小孩,收获一片喝彩恭维声。
有冰糖葫芦甜甜嘴,上学似乎也没有那么苦了。
林婉婉的诊室,几日不来,依旧一尘不染。挽起一截袖子,坐到椅子上,问道:“我出门这几日,有没有什么疑难杂症?”
今天谢静徽值日,摇了摇头道:“没有。”
年前年后时节,一般人家都不会上医馆,觉得兆头不好。
与济生堂的冷清相比,隔壁的花想容生意堪称火爆。
哪怕万福鸿的分店已经开业,但这边紧挨着作坊,门面更大,货物品类也更丰富。那些去长安县不方便的客人自然更乐意来此购买。
只是花想容初创人手紧张,不可能像那些深耕长安几十年的大店一样,专门派出一支人马游走于高门大户宅邸中。
所以客户要么亲自到店挑选,要么派遣仆役来购买。
若非实在形象不雅,赵金业非得站在门口嗑瓜子,顺便估量两门生意,谁挣得多谁挣得少,最后又是谁走路,谁笑到最后。
反正济生堂也不是第一次搬家了,每次都是越搬越大、越搬越好。
丘寻桃等人就没有这般顾虑了,她们站在门口不会对女客造成困扰。不得不感慨一句时移世易啊!
两边几乎同时开门营业,结果花想容的客人先上门,离开的时候,每一个都喜笑颜开。
哪像她们啊!
丘寻桃感慨道:“我们今天该不会一个病人都没有吧!”
杜若昭回应道:“这不是好事吗?”
不管算哪方面的“好”,丘寻桃轻轻在杜若昭肩膀上拍一拍,“师妹,不论有没有病人上门,我们的作业都要写。”
杜若昭扁着嘴,“师姐,好不容易休息一会!”别提这些悲伤的话题。
不出所料,今日的病人果真少得出奇,林婉婉在诊室做文案工作,忙碌半上午,踏入了后院的制药工坊,逐一核查成药的库存情况。
再转去花想容的后院,途经晁瑜英的小院,见顾小玉和尹香儿在院子里玩。
林婉婉探身进去,和两个小家伙打过招呼,掀开门帘见顾盼儿和晁瑜英坐在一起说话,问道:“盼儿,你怎么来了?”
顾盼儿含笑道:“今年该是最后一次来了。”
林婉婉忍不住酸道:“你的年过得这么早?”
顾盼儿玩笑道:“我本就是闺阁娘子,成天闲过日子,又不是朝堂上的土大夫,还需讲究个封印休沐。”
林婉婉不得不对她这番“诡辩”竖起大拇指,“说得对啊!”
晁瑜英附和道:“顾娘子的日子,常人羡慕不来。”
第
1448章
难念的经
两人因为孩子常在一处玩,渐渐熟识起来,但若说知根知底却还差些。
在晁瑜英眼中,顾盼儿出身官宦世家,招赘夫君延续家族香火。尽管夫君早逝,但好在有父母在旁作为依靠,儿子又聪明伶俐,是不可多得的好日子。
顾盼儿看晁瑜英,则是与夫君同甘共苦,终于迎来出头之日的糟糠之妻,膝下儿女双全,家庭和睦。
后来知晓她是因为舅姑不慈,才躲到济生堂来避祸,不由得生出些当年不曾出嫁的庆幸。
反正两人身上都有一些对方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各有各的福气,也各有各的难处。
三人坐在一起闲聊一会,林婉婉和顾盼儿起身去花想容查看生产情况,顾小玉暂且留在这儿玩耍。
出了小院,顾盼儿悄声问道:“晁娘子往后什么章程?”
林婉婉顾左右而言他,“过年去我家过年啊!”
顾盼儿轻轻拍了林婉婉胳膊一下,“他们娘仨总不能在医馆住一辈子吧!”
林婉婉无奈吐露一部分实情,“等明年班师后,尹中侯就回来处理。”
顾盼儿虽然不曾嫁人,但家长里短的事情听过不少,“回来又能有什么用呢!”
能撑一时腰,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尹金明的位置,就注定他会时不时出征。总不能他一出家门,晁瑜英娘几个又收拾包袱躲到济生堂来吧!
林婉婉不得已透露,“他们打算明年返乡探亲,顺便请宗族主持公道。”
从段晓棠的回信来看,尹金明的确采纳了这个建议,如今奋斗的热情倍增。
顾盼儿脱口而出,“宗族又是什么好东西……”话一出口,她又觉得不妥,她到底是官宦人家成长起来娘子,并非全无见识。
复又低吟道:“是啊,他们这一房如今势强,的确可以找宗族‘主持公道’。”
难怪晁瑜英精神头一天比一天好,原来是有了这样的打算。
林婉婉听着话音不对,问道:“顾家又来找你们麻烦了?”
顾盼儿长吐一口气,“暂时没有,只是让我们回本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