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段晓棠手指按在额角,微微偏头回避道:“是有点像啊!”挣扎道:“但不都说犬子么!”
李君璞观察段晓棠的神情,不容置疑道:“你和安儿也这么玩?”
段晓棠沉默了。
李君璞长叹一声,“不知道你们是玩球还是玩孩子!”
老大个人,偏偏是孩童心性。
这种事他也没法说什么,扔球的捡球的都开心,除了不大雅观,没其他缺点。
再说,一两岁的孩子,谁会去要求他的礼仪。
李君璞夹起一片已经煮熟变色的牛肉片放入碗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犬子!”真会编!
段晓棠最近对牛肉的热爱似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反倒没那么着急了,悠闲地用两片牛肉填肚子,静待黄花菜熟透。
尝一根,“油多、脆嫩,比长安的滋味好。”
李君璞说了实话,“我吃不出区别。”
段晓棠质疑道:“那你怎么特意带黄花来。”还吹得那么玄乎。
李君璞眼神闪烁,“那些老饕是这么说的。”相信专业人土的意见。
林婉婉点评道:“并州和代州相隔不远,居然没听过云内黄花之名。闭塞啊!”
提议道:“李二哥,回去找几个文人墨客写诗大大的吹嘘黄花的名声,然后黄花产业种植基地一揽子上线。”
李君璞摇了摇头,直言道:“有这心力,不如多种些能填饱肚子的莜麦荞麦。”
云内不是四野庄,背靠长安这等大城,种下去又如何,没处销,只能当野菜换换口味。
林婉婉“知错能改”,“也对,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段晓棠的话题转到另一头,“云内黄花不一般,是种苗还是气候原因?”
李君璞摇头道:“我不知道。”
他最熟悉弓马兵事,民政也能硬着头皮料理,但农事只能照本宣科的劝耕。
“不然往后搜罗一些种子,你在四野庄上试一试。”
段晓棠随即点头,“没问题。”
为了魔芋她连蒟蒻都种了,为了优质黄花菜,再鼓捣一块地又如何。
林婉婉建议道:“不用四野庄,种在花果山上不是更好吗?还能当装饰呢。”
段晓棠一拍即合,“说得对。”
花果山上种黄花,最是应景。
李君璞:“花果山?”
段晓棠解释道:“祝总在子午谷附近买了几座山,专门种些花花草草,供应花想容。”
李君璞瞬间明白定位,“花圃。”
“为何不在平地上种?”
林婉婉:“平原上的良田多贵啊,哪买得起啊。”
三人组常给人一种割裂之感,爱财如命却花钱大手大脚。
李君璞回忆长安周边良田的价格,确实不菲。
若要攒出一片花圃的地界,得下血本,或许还买不到。
段晓棠仿照潮汕牛肉火锅的法子熬制牛骨汤底,醇厚而不腻,大味至淡。
没有沙茶酱,只能按照各自口味,调配蘸料,主打一个入乡随俗。
李弘业不大能吃辣,主要就吃清汤锅底里的肉,顶多在蘸料里加一点辣椒调味。
吃得热气腾腾时,就喝葡萄酒解辣解渴。
一转眼,满桌杯盘狼藉,他吃得肚圆如鼓,脸颊泛红。
李君璞嘀咕一句,“葡萄酒啊!”
段晓棠挑眉道:“你当葡萄饮啊!”
好在李弘业喝得不多,只是年纪小有些上脸。
林婉婉生怕积食,连忙找出消食丸,让他服下。
李弘业不挑食,但云内条件一般,和长安不能等同,遑论段晓棠下足了料的美食。
看得段晓棠都不忍心了,孩子在外地受苦了。试探道:“要不让弘业留下住几天?”
李君璞:“快满十岁了,不方便。”
男女七岁不同席,何况这里只有林婉婉师徒二人居住,段晓棠本人是不住的。
林婉婉贴心备至,从屋里拿出一个袋子递到李君璞手里,“这都是炒制好的火锅底料,得闲让下人煮一点调味。”
“天气热了可能化开,就把油纸剥开,放到罐子里。”
第
1275章
爹的遗产
李君璞连吃带拿,没有丝毫愧色,“多谢!”
段晓棠送叔侄二人回馆舍,一路缓步消食。
顶着红扑扑的小脸,李弘业说起他在云内的经历,“河边有很多鸟,乌鹳、白鹳、琵鹭、塘鹅、麻鸭……”
有些名字段晓棠听得陌生,直觉很刑,问道:“你都看见了!”
李弘业笑呵呵道:“都吃了!”
段晓棠似笑非笑道:“味道如何?”
李弘业摇了摇头,一脸认真地说道:“没烤鸭好吃。”
段晓棠暗道,没有经过驯化的鸡鸭鹅的美味,是它们的福气。
只交代一句,“一定要煮熟啊!”
这时候提野生动物保护,太过遥远和空洞。
三人边说边走,不久便回到了馆舍。
李君璞忽然道:“我完善了一部分书稿,你有兴趣看看吗?”
段晓棠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看!”
谁不看谁是孙子。
她竭尽平生的文学素养,也得看明白。
叔侄俩住在隔壁,李君璞只交代一句,“弘业,去洗漱准备休息。”
两个大人显然是打算不休息了。
恰时冯睿达和人勾肩搭背带着一身酒意进来,见人回来,质问道:“二郎,你们去哪儿了,害我喝酒都找不到人。”
他起床,叔侄俩就不见了。
李君璞淡定道:“吃饭。”负手问道:“你们去哪喝的酒?”
其他人果断地溜了,徒留冯睿达在原地应对审问。
冯睿达挠挠头糊弄道:“就在外头。”
段晓棠闻言挑眉,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
如果是一般的请客吃饭,段晓棠更倾向于酒楼食肆,因为不用洗菜煮饭,不用收拾杯盏。
但时人只觉得在自家方便,外食没有人情味。
冯睿达定是把人拉到外宅去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冯睿晋还是李君璞都不会去。
否则他们怎么挺直腰杆子教育冯睿达做人,或者说回长安怎么在王玉耶面前做人。
沆瀣一气,蛇鼠一窝?
道德制高点,必须站稳了!
冯睿达见两人先前同时往屋里走,问道:“你们要作甚?”
快宵禁了,该是提脚归营的时候。
李君璞言简意赅道:“看书。”再问道:“你要看吗?”
冯睿达本就是个混子,对书本毫无兴趣,转念一想是什么书,立刻改变了主意,“看。”
他作为家属,必须先睹为快。
这可是给亲爹攒功德的大事。
三人围坐在屋内,李君璞从行囊中取出书稿,细心地将它们拆分成两份,分别递给段晓棠和冯睿达。
段晓棠先看一眼书稿的厚度,再迅速浏览了一遍内容,估量难易程度。
当即冲门外道:“学海,找馆丞开几间屋子,再让人回营里报信,说我今晚在这儿住下了。”
曹学海:“是。”
段晓棠补充道:“再准备些茶点。”
今晚注定是持久战,必须补充能量。
冯睿达抬眼窥一眼李君璞的神色,毫无所动。
没良心的,区别对待。
李君璞唤人进来,将蜡烛点亮,只要钱帛赏赐给够,就算想把整间屋子点满蜡烛都行。
熬夜,段晓棠擅长;但熬夜看书,就有点难为人了。
冯睿达眼睁睁看着段晓棠一时半刻间,在椅子上扭成一个麻花。
现在已经进化到横坐在椅子上,背靠扶手,腿搭在另一侧上。
想再变化时,被李君璞轻咳一声阻止。
段晓棠叹息一声,“你不懂,读书就要找最舒服的姿势,才能看进去。”
“想念我的懒人沙发!”
冯睿达已经觉得自已够没有正形了,今日顿觉自已居然还算坐姿端正。
至少他是坐着的,虽然歪了点。
冯睿达看着手稿上的文字,都不敢认里头高深莫测的是亲爹。
说实话,他对冯晟用兵之法知之甚少,远不如对他的“脚”更熟悉——因为那是他最常用来教训自已的工具。
冯睿达是迷茫和陌生,段晓棠则是抓狂了。
段晓棠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都是颤抖的,“这个‘章’,为什么每次写到他,都那么难懂!”
李君璞淡淡道:“他用兵本就如此,不喜显山露水,但一击致命。”
段晓棠质疑道:“但你作为书写者,该考虑下读者的水平。”
李君璞有理有据,“我不负责开蒙。”
开大招嘲讽段晓棠的文化水平。
听得冯睿达肩膀一抖一抖的,但又不敢笑出来,怕两人把他丢出去。
又找到一个优势点,他比段晓棠有学识。
两个学渣抓耳挠腮将各自的部分看完,再交换过来。
段晓棠不知道是经过密集的文言文拷打后,水平直线攀升,再看侧重冯晟的部分,竟然觉得没那么难懂了。
冯睿达表现则不妙了,早该散干净的酒气的又涌上来,整个人头昏眼花。
切身感受段晓棠当初对杨章是个文化人评价的暴击。
李君璞起身去旁边剪灯花,段晓棠指着一行字,问旁边的冯睿达,“冯四哥,令尊这句话是何意?”
冯睿达翻个白眼,“我要说我不知道,你信么?”
段晓棠难以置信道:“往常不说两句吗?”
你们不都子承父业了吗?
冯睿达直白道:“我爹就给我留了官爵家产和一副好身板,其他的没了。”
哦,再加一群不省心的亲戚。
凡尔赛得让人想哭。
冯晟过去教过,奈何冯睿达左耳进右耳出,未曾入心。
那些手稿,如果不是李君璞要,只会放到箱子里吃灰。
此时再看相似的文字,没有回想起半点父子间的温馨,光记得挨的揍和骂了。
第
1276章
改动阵法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烛火在昏暗中摇曳,李君璞就着烛火增补余稿文字。
见两人不约而同放下手稿,问道:“如何?”
段晓棠颓丧着脸,全是被知识海洋无情冲刷后的疲惫,苦笑道:“哪方面?”
李君璞沉声道:“有无疏漏?”
大头蛇阵留给李君璞的阴影不是一二般大,若是以前他书写完成,谁敢再增减几字,都是太岁头上动土。
现在居然主动找审稿人。
段晓棠抬头望向天花板,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众所周知,我没文化。”先把甲叠好。
“疏暂时没看出来,至于漏,问旁边这位。”
自家的东西,有没有缺失,能不知晓么。
殊不知,段晓棠读兵书,只是知晓其中道理,冯睿达直接不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他俩从不按照古兵书所述用兵,临到战时,全靠才能和直觉堆上去。
真真正正把这句话做到极致。
段晓棠哪怕着手写操典,但着重基础训练,军阵一类,全靠几个大路货的阵法撑着。
冯睿达的模样不比段晓棠好多少,气哼哼道:“我看哪哪儿都是漏的。”
冯晟教的时候见缝插针碎片化教学,再看经过李君璞整理的,自然觉得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