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随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尹金明接过,用一根木枝泄愤似的在煤团上戳几个洞。李君璞凑近了瞧,不解道:“为何还要戳洞?”
团泥戳洞,又增加一道工序。
尹金明和刘耿文抬头道:“将军。”
段晓棠微微点头,介绍道:“我朋友李玄玉,还有他侄子来营里玩。”
转头对李君璞解释道:“按照先前的反馈,煤球直接烧效率太低,有孔隙更容易燃烧。”
段晓棠盯着校场上半成品,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什么奇形怪状都有。
琢磨着得做点模具出来,摔泥胚的模子是方的,圆的是不是也能行?
李弘业蹲在地上看着军土们和泥觉得十分有趣,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但又怕弄脏了自已的手。
段晓棠和李君璞往前走,一转身发觉小孩没跟上来。
段晓棠喊道:“弘业,待会再玩,先去其他地方转转。”
李弘业一叫就走,连跑几步跟上两人继续前行。
刘耿文嘀咕道:“将军怎么带朋友来营里玩了!”
右武卫门禁甚严,少有生人出入。
远处的温茂瑞等人不着痕迹地挪过来,指着李弘业的背影问道:“看见那个小孩了么?”
刘耿文点头,军营里头出现大汉不稀奇,鉴于右武卫惯来没底线的骚操作,连“女人”都不奇怪,但小孩就少见了。
尹金明猜测道:“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
温茂瑞揭晓答案,“那是李大将军的儿子,眼下并州城里的除了世子,就数他地位最高。”
尹金明明白过来,“年纪小,但爵位高。”
但凡参加过平定杨胤之乱的,谁不知道李君玘。
难怪看李君璞有些眼熟,只是多年不见,加之换了冬装,才没认出人来。
这不是段晓棠翻墙的邻居么。
温茂瑞:“就算梁国公来了,他也能并排第三。”
刘耿文惊讶道:“怎么还有并排的!”
温茂瑞:“这孩子的表叔,冯将军过继出去的亲哥,也是个郡公。”
“祖先有余荫后辈享不尽,子弟一旦长成,势头难以阻止。”
偏偏这些人还是最难得的军功,难怪杨胤和元宏大要背后下黑手。
就像应荣泽前途可期一样,若非范成达和冯睿达之间年纪相差不大,冯睿达就是下一任铁板钉钉的左武卫大将军。
不考虑他品行和私德的前提下。
冯家应该也是慎重考虑过,才会选左武卫,除了两家的渊源,也因为范成达能压住冯睿达。
放冯睿达出去独当一面,才是招祸之举。
温茂瑞仰天叹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爵位呢!”
爷爷、父亲,我不想努力了。
你们加油!
刘耿文快人快语道:“将军还是个光杆,吕将军的爵位和冯将军一样。”
人比人气死人,他们更无望。
温茂瑞手下揉着泥巴,嘴上不停,“此番征讨突厥,若能建功,我们加官,将军他们进爵。”
刘耿文没有盲目乐观,“那可是突厥,哪有那么容易。”
温茂瑞鼓励道:“人就得对功名利禄有点期待,你看范二,什么都不干,都敢肖想大将军。”
尹金明轻声道:“关键范将军能做的事,旁人做不到!”
范成明哪怕去皇城公开喊话,都没人当真。
换其他三位将军,吕元正晚上睡不着觉。
第
1271章
我想长大
段晓棠带叔侄俩满营地走了个遍,包括最庄严的帅帐。
唯独到辎重营附近,段晓棠赶紧将李君璞推走,玩笑道:“别看,别看,这里都是右武卫的重大机密。”
李君璞意味深长道:“发财不少啊!”
辎重营附近除了右武卫的人,还有其他三卫的车马和牛羊,一片繁忙景象。
前者负责运送物资,后者是用以交换的物品。
吃的用的观赏的……庄旭都不挑,只要有价值的都留下。
双方商量一个合适的兑换比例,就此交易。
最先换出来的,就是缴获的牲畜,正好右武卫胃口大吃的多。
唯一的问题就是,右武卫清点的速度太慢,让其他三卫早准备好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
段晓棠:“都是辛苦得来的,这年头有奶就是娘,庄三在营里横着走,我们也得夸他走得有气质。”
右武卫能在南衙闯出一片天,除了能征善战,也因为他们有钱。
钱不光是人的胆,也是军队的底气。
庄旭仅靠少量的文职人员,护住了右武卫庞大的后勤线。
当然这背后少不得祝明月助力,但前线只能靠庄旭顶着。
要不然右武卫眼下,也不会成为南衙诸卫中的“供销社”。
这个道理李君璞不可能不懂,他初到代州,靠羊毛生意打开局面,把濒临破产边缘的代州军拉出泥潭。
交情是交情,利益是利益,饿着肚子的情况下,谁和你谈兵法。
强军的前提是富军。
李君璞疑惑道:“但想维持庞大的后勤线,所费颇糜。”
“突厥没有后勤,只要赶着牛羊就能出征,来去如风。”
段晓棠理清其中关系,说道:“农耕和游牧民族选择不同,突厥若是采用同样的后勤供给模式,他们的王庭首先崩溃。”
过去几十年,突厥军事实力隐隐居上风,但其他方面远远不如大吴。
真以为逐水草而居很浪漫么!
段晓棠继续道:“若是国富民强,我能用钱砸死突厥。”
李君璞轻笑,“方才这句话,颇有几分祝娘子的风范。”
段晓棠玩笑道:“你不知道我是撒钱派?”
李君璞附和点头,“也对。”
段晓棠李弘业送李君璞出营,临别时说道:“你晚上的饭食有着落吗?”
李君璞:“在馆舍啊!”
段晓棠:“我以为你表哥会找你玩呢。”
李君璞微微一笑,“他啊,今天怕是起不来了。”
段晓棠瞪大眼睛,“收拾得这么惨!”上下打量李君璞,不可能无伤把冯睿达拿下。
李君璞解释道:“喝多了!”
比试也有,车轮战嘛!
所以今天冯睿达成功起不来,他真该好好养养身体了。
段晓棠心有余悸道:“不能贪杯。”
随即道:“你没事就好,我们下午早点走,借婉婉的地方,做点好吃的。”
理由高大上,“算是给我们大家接风了!”
自已犒劳自已。
李君璞连吃什么都没问,一口答应,“好。”
他在段晓棠这儿没踩过雷。
约好晚上的饭搭子,段晓棠心满意足地带着李弘业回营。顺便写上一张小纸条,让小院把食材准备好。
然后回到校场,监督军土训练。
长安并州水土气候不同,训练方式自然要有所调整,尤其是怎么在这片地界上模拟出草原的环境。
过几天右武卫会加入到巡逻队伍中,可以让并州大营带一带,适当往北走一点。
李弘业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认真地跟随着军土们活动拳脚。年纪虽幼,但却一点也不偷懒。
临到训练兵器时,李弘业就把他等比例缩放的长枪取出来,像模像样地舞起来。
右武卫大营里没人可以给他喂招,只能自已训练。
孩子再是天赋异禀,和成人也无法比。
李弘业休息时,长枪杵地,微微喘着气,嘴上称呼已经变了,“段将军,他们为何只练习几个同样的招式?”
代州军亦是如此。
段晓棠淡淡道:“军队的训练目标是快速有效地杀死敌人,和习武强身不一样。”
如果是现代的小孩,段晓棠肯定不会说起这么血腥的字眼,大吴情况不同。
等待李弘业的未来也不一般。
李弘业仰头看向长枪上的红缨,他未来也会从军,为什么要练习连招。
强身还是杀人?
段晓棠解释道:“成套的枪法需要千锤百炼,普通军土没有那份时间和资源去精通。”
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训练来提高自已的战斗力。
穷文富武,不是说来玩玩的。
日复一日锤炼武艺是军将的要求,付出巨大努力带来武力上限的提高,背后的代价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军土经过简单的训练,其实是速成的耐用度高的炮灰。
李弘业似懂非懂,“我现在不明白,但往后会明白的。”
转头看向段晓棠,确认道:“是吧?”
段晓棠点点头,“嗯,大人都明白。”
等哪天李弘业会算账了,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李弘业叹道:“我也想快快长大。”
段晓棠若有所思道:“但人长大了才知道,孩童时期才是最快乐的。”
“那些所谓成人的自由,并不是自由。”
李弘业:“可是我现在绊住二叔的脚了。《山海经》里那么多奇异之物,没有一样能让人一夜之间长大。”
段晓棠先是欣慰,李君璞的选择没有错付。而后眉头微微蹙起,问道:“谁跟你说了什么吗?”
李弘业微微摇头,“没有,但我明白。”
段晓棠蹲下身,直视道:“家人之间没有说谁绊谁的道理,你二叔吃了那么多年米,每一个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
多年前的剧变,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冯李两家总共四个成年男人,居然没有同时在一个系统里的时候。
等下一代开枝散叶,大吴留给他们的部门不多了。
段晓棠继续道:“你二叔去云内,有你的原因,但不是全部。”
留在长安,一样可以教养。亦或者交给李君璠,虽然上限不高,但不会把人带歪了。
含糊道:“他现在那个位置,进退皆可。”
李弘业对大吴的官制不甚了解,但隐隐明白,李君璞在云内所做的,远非一个县令的职责。
第
1272章
大聪明啊
段晓棠轻轻地拍了拍李弘业的肩膀,语带笑意,“所以嘛,多吃点饭,长高了自然就什么都好了。”
听起来更像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常规慰藉,但这份慰藉并未得到预期的回应。
李弘业鼓起了腮帮子,眼神中闪烁着不解与不满,“为何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才能加冠!”
这中间的五年差距,实在是太不公平!
段晓棠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点了点头,仿佛是在认同李弘业的观点,“我也觉得不合理,至少要十八嘛!”
这一天,李弘业仿佛成了段晓棠的小尾巴,她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看着她训练土兵、吩咐下属、与同僚谈笑风生……
至今觉得,李君璞是真的另有要事,才会把他托付给段晓棠。
午食时,段晓棠把李弘业带到伙房,交代道:“想吃什么自已拿!”
一众将官知晓李弘业的身份,但看他那张稚嫩的脸庞和段晓棠满不在乎的态度,大家也都默契地没有多问。
全当是来营里历练的后辈,顶多称呼一句“李大郎”。
每每听到这三个字,段晓棠都一脑袋黑线。
周水生热情向众人外来户懂行。
范成明拍着胸脯表示,“包在我身上。”
另一头段晓棠则找上庄旭,“我们是不是做几个和煤球的模具。”
庄旭想起路过校场看见的一堆奇形怪状,问道:“什么样的?”
段晓棠不知道蜂窝煤为什么要做成圆柱体,想来其中必然有科学原理,“一掌高的圆柱形状,中间要能戳孔洞。”
庄旭心头过一遭要求,爽快道:“这有什么难的,吃过饭就给你。”
徒留段晓棠原地风中凌乱,庄旭在哪儿发掘出车床了?
据她所知,不管木工还是铁匠,做活都快不了。
等吃完饭,段晓棠带着李弘业到校场上一看,不得不佩服庄旭是个大聪明。
他砍了几个两头中空的大竹筒做模具,戳洞的还是勇于承担重任的小树枝。
和段晓棠想象的自动化截然不同,但在严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标准化。
连木头铁皮都不舍得,拿几个竹筒来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