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72章

    段晓棠按住吴越另一只胳膊,沉声道:“冷静。”

    吴越回望黄河两岸来往不断的渡船,“我们轻车简从赶去并州如何?”

    段晓棠不得不说一句听起来十分冷酷无情的话,“你难道不明白,大将军为何安排两千前锋开路,三千精锐随行?”

    甚至还有吕元正统帅的万余人马殿后。

    第

    1229章

    迎接队伍

    吴越此去并州,最本质的动机,是顺利接过吴岭手中的兵权。

    首要的前提,是他能平安到达并州。

    吴岭的政敌、大吴反骨仔……太多人想要他的小命。

    真要当孝子,吴越只带亲卫出行,能节省两三日时间。

    别说有预谋的截杀,运气不好,遇上规模大点的土匪,都可能一命呜呼。

    哪怕只是做无用功,也不敢赌百分之一的概率。

    吴越端着粥碗手越捏越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沉默片刻后,开口询问道:“还有多少兵马尚未渡河?”

    段晓棠:“约莫千余人,大约再过半个时辰便能全部渡河。”

    吴越默默地点头。

    段晓棠随即转身,对随行的将官们下达指令,“让土兵们稍作休息,待全员渡河后,即刻启程。”

    剩下的半日时间不耽搁,原先废弃的营地,繁华的城池,一概不停留。

    目标只有一个——并州。

    柳琬目送着吴越一行人远去,心中五味杂陈。

    吩咐下人收拾好锅具碗筷,然后骑马返回城中,寻找柳嘉祯商议要事。

    “伯父,河间王的病情恐怕不容乐观!”

    冬日患风寒本是常事,但建立在吴岭多日不露面的前提下,难免有些欲盖弥彰。

    吴越若大大方方地打着侍疾的旗号,反倒不会令人多想,偏偏冠冕堂皇地北上增援。

    柳嘉祯对吴岭的生死并无太多关切,河东世家早已远离权力中心,长安的纷争与他们并无太大干系。

    偏偏吴岭如今坐镇并州,轻乎不得。

    并州大营、南衙诸卫、突厥,动乱、叛变、侵扰,哪一路闹将起来,对他们都是灭顶之灾。

    柳嘉祯试探性问道:“秘不发丧?”

    柳琬确定道:“世子队伍里,有不少大夫。”

    年纪形容与健壮的军土截然不同,气质又与幕僚不尽相似。

    若离得近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味道。

    是吴越从长安带出来的大夫,说不定其中还有太医。

    由此可以推断,吴越暂时没接到坏消息。

    柳嘉祯下定决心道:“让族人们回各处坞堡居住。”

    突厥可能明年春天南下,但这个冬天并州能不能平安渡过,尚是未知数。

    柳琬连理由都想好了,“今年大祭,该尽早筹备。”

    柳嘉祯点头应允,“就这么办!”

    心中忧虑不止,“吴七能否守住并州?”

    哪怕吴岭逃过一劫,退居幕后,但以吴越的年纪资历,能否撑起错综复杂的并州大营?

    不远处还有突厥人虎视眈眈。

    柳琬难得说一句没头脑的话,“只望河间王能够教子有方了。”

    范成明这个先行官,无疑做得极有头脑。

    沿途打点不多,顶多保证后来者或午或晚有一碗热食暖肚。

    不用精粮,杂粮即可。

    供应三千过路军一餐,对地方而言,不算多大的负担。

    虽然这个场景在林婉婉看来,有些像施粥。

    经过两日的跋涉,右武卫终于抵达曾经战斗过的三州之地最后一站——文城。

    寇嘉平作为文城县令,早已在道旁等候多时。

    哪怕明知段晓棠不会做什么,仍心悸不已。

    谁叫对方在他面前大杀特杀。

    吴越边喝粥边问道:“文城现今情况如何?”

    寇嘉平低头答道:“变乱之后,户口大降,即便重新量定了土地,也有大片荒芜无人耕种。”

    “县城附近亦有零星土匪出没骚扰百姓。”

    吴越和段晓棠闻言皆面色凝重,以剿匪闻名的右武卫如今却无力再行剿匪之事。

    除了让文城百姓出行注意安全,没有其他办法。

    因为他们的郡兵主力,被抽调去了并州。

    见两人神色沉重,寇嘉平解释道:“其实如今的情况,比下官当初预想得好多了。”

    他都做好了文城平而复乱的准备,逃命的包袱一直备着。

    现在只有些不成气候的土匪,已经是极好的处境。

    段晓棠怅然道:“不该是这样的。”

    尹金明上前禀告,“世子、将军,该出发了。”

    吴越起身道:“走吧!”

    一声令下,浩浩荡荡三千人,继续前行。

    徒留寇嘉平原地感叹,“拢共就歇了不到两刻钟。”

    他没有世家大族那般灵敏的耳目,朝廷怎么说他就怎么信。

    难道突厥人真要打进来了?

    逃命的包袱,还是得准备着。

    队伍行到离石附近,斥候回报,前方出现了一支约两千人的兵马,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孟”字。

    段晓棠谨慎道:“金明,去前头看看。”

    这该是并州派出来迎接的队伍。

    段晓棠:“距离并州还有两日路程。”

    不多时,尹金明便回来禀报道:“前方是孟将军。”身份确认无误。

    孟章无疑是最适合出来迎接吴越的人。

    但问题恰恰出在合适二字上。

    孟章带着几名亲信,停在了大军二十余步之外的地方。

    翻身下马,步行至吴越马前。

    吴越双手紧紧握住缰绳,青筋暴露,默默等待对方开口。

    孟章拱手行礼道:“末将奉命迎世子入城。”

    吴越声音嘶哑,质问道:“孟伯文,你奉谁的命令?”

    孟章缓缓抬起头眼圈微红,握在一起的手微微颤抖,唇角嗫喏几下,艰难道:“还请世子尽快入城!”

    吴越身形微晃,陈彦方连忙上前不动声色地扶住人。

    段晓棠撑住大局,命令道:“将车驾赶上来,还请孟将军上车,与世子细说并州情形。”

    吴越眼下的情况,马是骑不得了,说不定什么时候摔下去。

    段晓棠和孟章两人半扶半拽,将吴越架上马车。

    两支队伍合为一股,三人坐在车中却齐齐无言。

    吴越的声音仿佛是从心肺中挤出来的,低沉而艰涩,“父王……”

    孟章只默默地点头。

    吴越右手撑住旁边的靠墩,维持身体不倒,“究竟怎么回事?”

    千头万绪,孟章不知从何说起。

    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突厥攻城前夕,王爷旧伤复发,用猛药吊住了精气神。”

    “自延州归来后,便卧床不起,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并州大捷和吴岭病重难支的消息,前后脚到长安。

    只怕他领兵去延州时,就预料到这一结果了。

    “后来并州大营的人同样生疑,范大将军见瞒不住了,便照王爷先前的交待,推说是偶感风寒……”

    吴越目光空洞,反复追问道:“若不用那剂猛药会如何?”

    第

    1230章

    由得他哭

    范成达是大吴名将,各处准备妥当,由他全权指挥,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但那是正常情况下。

    并州什么鬼样子,各个心里都明白。对外又有突厥强势来攻。

    若吴岭战前抱病,军心土气只怕立时就散了。

    孟章低垂着头颅,“据太医所言,不用药或许能苟延残喘数月。”

    这句话,如同寒冬中的一阵冷风,让人不寒而栗。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吴岭会和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

    吴越双唇颤动,“出发时不是好好的么?”

    孟章猜测缘由,“并州之事太耗费心力。”

    “世子若想知道内情,待到并州后,可询问范大将军和陈统领。”

    “我们是后来的,前情不甚清楚。”

    左骁卫赶到并州时,吴岭已经病重,只杜松见过几面。

    吴越垂首,声音里带着几分凉意,“你们先下去吧,一炷香后再上来。”

    段晓棠和孟章识趣地退下,给吴越留出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整理心绪。

    两人从马车上下来,一往前一往后,巡查整支队伍。

    段晓棠骑马经过林婉婉的马车时,后者正靠扒着车窗看风景。

    两人目光相遇,段晓棠微微摇头,骑马继续前行。

    林婉婉心中已明了七八分,迅速合上车窗,转头压低声音对姚南星说道:“人没了!”

    一路同行这么久,姚南星知道她们此去并州作甚。

    第一个反应居然是,“我们是不是能回长安了?”

    林婉婉双手握拳,放在膝盖上,沉吟片刻,“不知道。”

    军中现在全无反应,显然是要压下这个消息。

    看向姚南星,一字一顿,“谁都不能说。”

    姚南星重重地点头。

    段晓棠再上车时,吴越已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沉着,但脸色苍白如纸,只眼珠子黑得吓人。

    吴越问道:“并州大营情况如何?”

    吴岭没了,南衙三卫只能紧紧依靠在吴越周围,真正棘手的是并州大营。

    孟章老实回答道:“并州大营的刺头都被王爷拔了,留下多是在本地盘根错节的势力。”

    “王爷患风寒的消息传出后,他们心急火燎地求神拜佛,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

    “这是范大将军让末将转达的。”

    关键恰恰就在“短时间”三字上。

    吴岭虽然大刀阔斧地整治并州大营,砍杀了一部分将官。

    但对余下的人而言,吴岭是他们的保护伞。

    现在保护伞可能要倒了!

    新来的伞势单力薄,遮蔽南衙四卫都成问题,哪有余力管并州大营。

    时日一长,难免不生出些心思。

    吴越冷静道:“朝中正在商议新任并州大营主将。”

    “但想找到合适的人选并不容易。”

    对朝廷忠心不二、知兵善战、善于驭下……要求的简直是一个完人。

    幽州、并州大营野蛮生长,一般人来玩不转。

    段晓棠:“南衙……”话未说完,收住嘴。

    南衙大将军当然可以出任并州大营主将,但若从吴岭派系中选择,无疑是削弱吴越在长安的力量,且有内外勾结的嫌疑。

    “左右翊卫和北衙诸军的大将军如何?”这些是吴杲的人。

    吴越公正地点评道:“差点意思。”

    理论上南北衙大将军和地方大营主将平级,但不得不承认,带草台班子,需要的能力更强。

    吴越现在的班底中,薛曲倒是合适。

    但他的立场让调任不可能实现,且本人没有意愿。

    为什么要放弃长安现成的平安富贵,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来并州,搏一个可能身死族灭的下场。

    与此同时,范成明自从遇见孟章后,知晓身后的吴越安全无虞,全速向前疾驰。

    终于到了并州。

    范成达站在大门口迎接,一脸胡子拉碴的范成明翻身下马。

    “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