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70章

    但段晓棠和武俊江年轻气盛,为了强军练兵,未必会顾虑吕元正的意见。

    尤其二人因为范成明在中间牵线搭桥,隐隐结成一片。

    而吕元正的副将宁岩,并不在乎右武卫主将是哪一个。

    所以,吕元正脚下是空的。

    右武卫拢共几个正式将领,没有一个真正偏向他。

    待麾下将官羽翼丰满,被架空是必然结局。

    韩腾委婉劝吕元正接受数年后,这个或许有些“难堪”的结局。

    千万不要学元宏大排除异已,那样是把自已的路走绝了。

    吕元正心明眼亮,听懂其中的暗示。宽慰自已,总归有十来年风光的好日子。

    说道:“大不了末将往后和卢大将军一起打马球。”

    他年纪大,还能从容地退下。

    韩腾消弭了一场潜在的纠纷,愉悦不已。笑道:“他现在可没空打马球。”

    忙着呢!

    吕元正不明就里,卢自珍不打马球还能干嘛,咸鱼翻身还是咸鱼!

    除了晒得透点,没其他区别!

    韩腾指点起在并州的行事,对外不用担心,关键是对内。

    “范大忠心毋庸置疑,但他的性情太过强势,王爷能压得住,世子却差一点。”

    “万一发生冲突,软的让范二去劝,硬得让杜茂公出头,他如今也是大将军。”

    “你别愣头青地第一个跳出来,连点转圜的余地都不留。”

    吴越和范成达都不怀疑对方的心思,但性格磨合是个大问题。

    尤其吴越和吴岭的风格几乎南辕北辙。

    杜松脾气也硬,但没硬到范成达那份上,又是右武卫出去的,知根知底。

    吕元正见韩腾没提及半点,吴岭能居中调和的话,结结巴巴道:“王爷他……”

    韩腾眼睛望向别处,“总要做最坏的打算。”

    话音一转,“老夫比王爷年长十来春秋,不也硬朗着吗!”

    距离太平坊不远的万福鸿,往常平静的办公区和库房,今日热闹无比,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交易市场。

    最先盘的肯定是自家产业,只要沾边的,赶紧把存货送过来,其次是万福鸿的合作商家。

    需求量大,结账快,谁不上赶着,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紧。

    赵璎珞搜刮完济生堂的相关药材,只留了一点底,让他们应急,但缺口依旧巨大。

    不得不做一件违背原则的事,让几个小徒弟中断学习,去找家长报信。

    只要把相关的药材送去万福鸿,至少比市场价高半成,先到先赚!

    连郑、郭两位大夫,都瞅着没病人上门的空当,去联络常合作的药材商人。

    以至于偌大的济生堂,一时之间竟只有一个小药童杜若昭撑门面。

    顾盼儿沉迷于绘制规划图,零星听说林婉婉出外诊了。

    等再进济生堂大堂,见杜若昭孤零零一个站在被“打劫”过的药柜后面。

    赵璎珞手中握着清单,用铅笔轻轻在后面划上一横,示意已经办了,但尚未完结。

    顾盼儿问道:“婉婉去哪儿了?”

    赵璎珞镇定道:“出外诊去了,地方有些远,来回一趟至少一个多月。”

    “盼儿,这期间麻烦你多照应着花想容。”

    顾盼儿惊讶道:“那么远?”

    赵璎珞诚恳道:“给钱太多了,没法拒绝。”

    第

    1226章

    道观道士

    顾盼儿情不禁道:“这得给多少呀!”

    不否认林婉婉医者仁心兼是个财迷,但另一方面,她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

    多少金子,才能让林婉婉千山万水地折腾。

    殊不知,赵璎珞的重点是后半句话。

    罗满为自从在万福鸿接到订单后,几乎是飞奔回曲江池边的作坊,忙碌地调集货物。

    祝明月只说有个北边的大客户要酒,罗满为也不多打听,总归是东家拉来的大单子。

    迅速召集了作坊内的伙计们,“动作麻利点,把库房里的存货都搬出来!”

    一声令下,众人便忙碌起来。

    杏花村试验酿制的酒水种类繁多,但客户偏偏对地瓜烧情有独钟。

    罗满为瞧见酒坛上的只有地瓜烧三个字,略显孤单。

    吩咐伙计,“取笔墨来,在酒坛上添上长安杏花村几个字。”

    这是让北方客人了解他们的好机会。

    写得手腕有些酸痛,琢磨着该效仿步步糕,刻个章,往上一盖,轻松了事。

    罗满为分两趟,押着十几车酒水送去万福鸿的库房。

    戚兰娘在清点货物时,注意到最后三车与众不同的装酒容器,问道:“怎么这些用的是木桶?”

    罗满为笑着解释,“这是特制的松木桶,长途运输中不怕磕碰。”能更好地保护酒水。

    祝明月去行营探望段晓棠时,特意带了几车精心准备的酒水,尽管一路上小心翼翼,还是有两车陶制酒坛在颠簸中破碎了。

    长途运酒,实在经不得磕碰。

    罗满为继续介绍其他优点,“松木桶储存的地瓜烧,味道更加醇厚猛烈,最受北方汉子喜爱。”

    “喝起来的味儿像是松树林里吹过来的风,松香醺头。”

    别看他送过来的只有地瓜烧,经由不同容器盛装,已经变成两种酒。

    戚兰娘琢磨道:“能全换成松木桶么?”还是担心路上磕碰造成的损失。

    罗满为搓搓手,为难道:“作坊里木桶存货不多。”

    旁人难道不知道木桶比陶酒坛经撞防摔么,还不是因为成本高。

    一个木桶能换大半车陶坛子。

    这次知道是远行北方的商队,所以特意准备两种不同风味的地瓜烧,给新客人品一品。

    戚兰娘仔细查看了清单后,发现松木桶装的地瓜烧,比其他酒略贵一些,显然是加上了木桶的成本。

    罗满为继续道:“有些外地客商会用猪皮装酒。”

    将猪宰杀后掏空内脏,缝革为囊。

    “滋味有些微妙,有些人能接受,有些人就觉得是坏了。”

    “作坊里倒是存着几副猪囊。”

    既然罗满为都说味道奇怪,戚兰娘也不强求,查看入库后,开了收条,“两日后来取钱!”

    罗满为脸上都快笑开了花,“好嘞。”

    戚兰娘另在纸上写下数个酒品名字数量,交到对方手上,“送到家里去,五个松木桶总有吧!”

    这是给段晓棠准备的,在并州的冰天雪地里待上几个月。

    哪怕段晓棠本人不喝,也能拿来招待同僚。

    罗满为豪气道:“别人没有,戚娘子你这必须有。”

    与此同时,陈二维见隔壁铺子的王开阳出来进去,忙得脚不沾地。

    羡慕不来,谁叫人家的货品正对路呢。

    趁人喝水歇口气的功夫,连忙问道:“你是把库房里压箱底的东西都倒腾过来?”

    王开阳大大方方道:“祝娘子说了,七八成新的都要。”

    陈二维凑过来,压低声音道:“你不好奇她拿那么多冬衣作甚?”

    王开阳慢慢抬起眼皮,问道:“你想说什么?”

    陈二维神秘兮兮道:“右武卫北上了!”

    祝明月要得这般急,十之八九是给右武卫准备的。

    换言之,她插手军需。

    王开阳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只要把钱赚了就行。”

    “时间太紧,不够我把附近几个县城的存货调来。”

    难道他们没在祝明月手里拿过货吗,只是默契地不问来历,现在自然也不问去处。

    大部分收购业务都分派给戚、赵两人,祝明月得以在办公室里处置另一些事。

    “调派些人手,在山里寻一个清净地方,修一座道观。”

    李、刘二人一头雾水,但祝明月各种奇奇怪怪的主张多了去。

    道观,不算出格。

    刘匠人试探问道:“娘子对这道观,有何要求?”

    祝明月坚定道:“深山藏古观,清净得自然。”

    李匠人追问:“需要建多大呢?”

    祝明月思索片刻,“两三进大小,俭朴即可。你们看修在哪里合适。”

    李、刘二位匠人在花果山盘桓多日,对其山水地理了解颇深。

    刘匠人掏出随身带的图纸,在被圈出来的地块边缘指出一块位置,“娘子,你看此处如何。半山腰处,地势平坦,东行百步有山泉溪流。”

    先把最重要的地方说清楚,祝明月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水。

    接下来说的就是“边角料”的东西,“此处西北乾卦高大饱满无破损,以山为龙以水为虎,水绕山环藏风聚气。”

    泥瓦匠若想往高端里做,必须懂点风水。

    哪怕东家本人不在意。

    但既然修的是道观,必须讲“规矩”。

    祝明月对风水只懂一点皮毛,看重的是这片地方“清净”。

    “麻烦刘师傅画图纸,李师傅联系材料,三天后开工。”

    李匠人惊讶道:“这么快?”

    祝明月坚定道:“前庄的工程可以放一放,先把道观修起来!”

    李匠人迟疑道:“木工方面……”

    只要材料齐全,房子修起来快得很。万福鸿二、三期工程早就做完了。

    现在只有周木匠带着一群徒子徒孙在这哼哼哧哧地做木工活收尾。

    泥瓦匠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做,大不了关键节点让成熟的大师傅上。

    但培养一个合格的木工,至少需要一二十年。

    祝明月:“万福鸿马上完工,我会让周师傅先挪一队人马过去。”

    绝不会让门窗问题,拖累道观的建设。

    决心不可谓不坚决。

    李匠人重重地点头,“行,我俩这就回去准备。”

    祝明月按摩太阳穴,琢磨着接下来的事务该怎么安排。

    不多时,陈牙人被请进来。

    陈牙人接到通知的时候,还在想祝明月想要什么,买房、买地还是买人?

    孰料都猜错了。

    祝明月直言不讳道:“找两个会炼丹的道土。”

    第

    1227章

    第一个夜

    陈牙人着实没想到,这次又是新领域。

    但对他而言不是问题。

    陈牙人先问清楚具体需求,“除了炼丹一条,娘子有没有其他要求。”

    祝明月:“人老实,话不多。”

    这话耳熟,往常听不少走街串巷撮合姻缘的媒婆说过。

    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能从祝明月口中听闻。

    往深里琢磨,祝明月的要求就是,身家背景单薄好拿捏,能保守秘密。

    陈牙人心中有了计较,缓缓开口道:“娘子,这人寻觅起来需要一些时间。”

    他在宗教界没多少人脉,方外之人也不能直接买卖。

    祝明月还要求有一技之长。

    祝明月给出期限,“一个月。”

    道观还没修起来,招聘期有的是。

    陈牙人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可以。”

    心中盘算,半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他把长安周边的道观跑一遍,那些外地来挂单的落魄道土,更是重点关注对象。

    祝明月的待办事项划去两条,待道观落成,炼丹的道土入驻。

    她就带着粮食放大器过去,一边看他们“炼丹”,一边爆米花。

    段晓棠当时造了好几台,要不给她行李塞一台,在并州也能有爆米花吃。

    天气转凉,白秀然不再把徐六筒抱出来当道具,径直找来万福鸿。

    坐在祝明月的办公室,不无怅惘道:“晓棠就这么出发了。”还没来的及送。

    祝明月垂眸道:“军情紧急。”

    白秀然质疑道:“突厥真的要南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