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吴越:“嗯。”这件事的确是自已开口更合适。“收到消息,镇守黎阳仓的楚国公杨胤,借口荣国公失期造反,聚集民夫已攻陷黎卫两州,正向怀州进发。”
补充一句,“消息是五日前的。”
江南大营的忠武将军万俊艾被闷头砸下重磅消息,“谁造反了?”
又是荣国公又是楚国公,一时没听明白。
范成明深吸一口气,“楚国公说荣国公造反了,但现在荣国公好好在这坐着,他没反!”
万俊艾:“误会了?”
杨胤是孙文宴都要敬着的人物,论权势能坐到大吴前几把交椅。
范成明怀疑对方的将军是怎么当上的,“没有误会!万将军,你看看黎卫怀三州的位置,那是向东莱的么!”
范成明只差点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该明白都明白。
杨胤谋反,拿孙文宴做筏子。
江南大营的将官顿时躁动起来,平白沾上一身腥,不是屎也是屎。
唯一的好消息是,两卫大营还将他们奉为上宾。
有人提议原地静待朝堂命令,有人恳请吴越帮忙上书陈情,更有甚者说照原计划渡海,拿下高句丽,洗刷污名。
第三条刚说完就被旁边人按下,敏感时刻,一动不如一静。
俞怀光:“肃静!”
帅帐内再度安静。
孙文宴不急不缓道:“我与世子已然决定,率军赴黎阳平乱。一应后果,由我二人承担。”
不再向底下将官解释心路历程,直接发布命令,“世子孙安世、游击将军范成明驰报辽东,于陛下御前。”
吴越:“中郎将俞怀光率右屯卫一千人,游击将军宁岩率右武卫两千人并入其麾下,为前军。”
范成明去辽东,左厢军再无可领兵的将领。宁岩在关中合作过,知根知底,由他带两千左厢军走,段晓棠亦在其中。
孙文宴:“总管周阳夏领江南大营三千骑,为前军。”
说来万俊艾官职与两卫中郎将相当,原是孙文宴的头号心肝宝贝(秦景来之前)。但这人是勇将,欠缺圆滑。
前路未知,前军首脑必须得沉稳牢靠,只能劳动周阳夏这位水军总管出马,率领骑兵。
为了保险,孙文宴把秦景也划到前军去。
别看江南大营人多,真扒拉下来,骑兵不比两卫大营多。
这里还不算能上马骑战的,只论马匹。
江南大营的骑兵几乎都压在前中军,微调后平乱大军分为四段。
前中军安排保持不变,中军之后再加一段江南大营的精锐步兵。
两卫大营没多少步兵,但吴越为表尊重,派遣几个低阶将官进去。
双方将AA制进行到底,两卫兵少但将多,总体能够达到平衡。
两方大致分派出各军的领头人,因现在还没有对军土透露,便在帅帐里就地找一个小角落简单商议。
俞怀光先开口,“段校尉,你先说!”现在要说清楚的是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段晓棠先定下时间,“耽搁一刻钟。”
“三千人每人携带三日水十日干粮和少量物资,一人双骑。原先为渡海准备的干粮优先供应前军。”
为渡海准备的干粮顶多够全军支持三四日。
段晓棠:“江南大营准备的干粮是哪种?”
周阳夏:“干米饭和干饼。”
干米饭保质期足够,但干嚼困难,需得兑水冲泡。
段晓棠:“周总管,路上或许难以冲泡。”
周阳夏点头,“八成饼二成米。”路上总有停下来的时候。
段晓棠亦不多言,各地饮食习惯不同,江南人未必吃得惯北方的干粮。“俞将军,我们带锅盔和列巴,一成炒面。”
俞怀光点头,“可以。”炒面虽好,但干吃噎得慌,路上又不好找水,只当调剂口味。
段晓棠扯着嗓子喊:“庄三,今晚能做多少列巴出来?”
庄旭正在另一个角落里对林金辉交待,“所有东西都带走,家当攒起来不容易。”
他本人要跟着中军行动,只能把副手林金辉留下处置辎重营事务。
听见段晓棠的喊声,大声回应:“八百条。”一边说一边走过来。
见庄旭过来,段晓棠说道:“三日水十日干粮,每条列巴切四份,一成炒面,余下的用锅盔补充。”
庄旭半点不犹豫,“行,我去安排。”趁着列巴刚出炉暄软,赶紧切开。
俞怀光丑话说在前头,“日行四百里。”四日赶赴黎阳战场。
周阳夏摇头,“不行。”
俞怀光直视周阳夏,你难道想耽误军情?
周阳夏解释,“并非怯战,我们的马不行,一日顶天行三百里。”哪怕双骑亦是如此。
第577章
出发出发
秦景点头附和,他的马可以,但军土的马跟不上。
周阳夏挑破,俞怀光也明白,纯粹是硬件条件限制。他又不是天下第一富贵人,敢大手一挥说你们的马我包了。
马有灵性,需要磨合。
俞怀光无可奈何接受这一惨痛的事实,“差一日。”又不可能甩开对方单干,不说兵力不足,朝堂风险也是成倍增加。
俞怀光:“卯时初出发,两卫在前,江南大营在后。”
周阳夏:“可。”
无关先后主次,纯粹两卫的人走过一遭,认路。
周阳夏:“我们西向出兵的理由是什么?”现在他们是无令擅自出兵。
段晓棠扭头,“范二,理由?”
范成明正和孙安世说着去往辽东的安排,听见段晓棠的询问,没头没脑两个字,却懂什么意思。
高声回道:“粮食被海水泡了,去黎阳乞粮。”
这么荒唐的理由竟还说的过去。
东莱在海边,海浪大点把粮食泡了不稀奇。黎阳有粮仓,去那儿求粮食也符合常理。
但经不得推敲,譬如等黎阳仓的粮食千里迢迢运到,东莱这边都该抽穗了。
孙安世回大营一趟,把孙文宴的大印都带来了。
现在孙文宴和吴越挤在一张桌子上,另外一张让出来给各自的幕僚写公文。
符存和孙文宴的幕僚面对面坐,写到困难处,难免抬头看看对方。不是想抄,纯粹想借鉴对方的思路。
他俩写的内容都差不多,向皇帝的陈情奏折,对杨胤的檄文,向长安的奏报。
尤其是前者,幕僚写完,吴越和孙文宴还要亲手誊抄一回再加盖大印,由范成明孙安世带去辽东。
两军不只兵力将官,连公文也要AA。
如今再添一条。
吴越:“符先生,写一份向黎阳乞粮的公文。”
孙文宴:“嗯。”
照寻常消息传播速度,现在顶多中原周边知道杨胤作乱风声。
齐地内陆地带应该不知晓,大批军队过境,若说征讨杨胤,定会造成民间大乱。
至于六千骑兵一人双骑运粮食可不可行,以后再说。
范成明凑到吴越身边,迟疑道:“七郎,孙世子刚刚说去御前,最好带些财物打点。”
范成明长在长安,但没有御前觐见的经验。常在南衙将门混迹,风气不说俭朴至少不奢侈,人情往来一顿饭一场酒,了不得去平康坊消遣一回。
孙安世的意思是,御前的人都要打点到位。万一皇帝发怒,他们还得去行贿,求人说好话。
范成明不是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是没有用私人钱财办公家事的道理。再者范成明向来手头紧,他没钱,只能找吴越。
大吴军中,但凡能立下一块山头的,最顶层早就公私不分。
譬如当初赏赐段晓棠的田庄,实际是河间王府出的。
吴越:“需要多少?”路上收了不少地方赠送的土仪。
范成明照孙安世给出的数,半点没多报,“两千金。”
两人说话的声音再小,坐旁边的孙文宴都能听到。
当吴越被这个数字吓到有些吃惊的时候,孙文宴只微微点头,比寻常稍高,但这次他们担了天大的干系,必须得下血本。
不求人说好话,但千万别说坏话。
吴越明白,符合行情。这一刻,和范成明共频,领什么兵打什么仗,去御前当差算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钱财保不住命。
吴越:“待会我着人取了,送去你营帐。”
范成明:“七郎,你放心,我肯定把它们花在刀刃上。”
范成明和孙安世商量一通,两人带着财物各自去拉关系。
辽东有不少南衙的将官,范成明主要走这一条道。不过南衙的人不收钱也得帮吴越说话,比如诸卫大将军,比如牛彬这个岳祖父。
孙安世主要去疏通孙家的旧关系,他在燕国公面前也能说上话。
总之金钱大把大把散出去,尽量让两家平安落地。
晚上的夕食左右已经耽搁,总得给人弄点能填肚子的东西。
庄旭从伙头营端来一盘新鲜出炉的列巴,全部切成一指厚的薄片。“吃些填填肚子。”
先送到两位主帅跟前,吴越一眼认出是列巴,拿起一片塞到范成明嘴里。
范成明嘴被塞住,说不出话来,伸出右手扶住列巴片,冷哼一声,刚出炉的列巴味道不错。
吴越,小人之心。
吴越见范成明吃来没有异样,方才给自已和孙文宴各取一片。
周阳夏同样取了一片,点评道:“醇香浓厚。”
宁岩默不作声吃完一片,方才道:“趁现在有机会多吃点,以后大概吃不到了。”
新鲜列巴和干硬的列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食物。
不,一个是食物,一个是砖头。
两方大致沟通过细节,急急忙忙回去点兵,余下的只能等上路后再慢慢磨合。
吴越放开通道,孙文宴回到江南大营后,终于等来自已的信使。
之前虽只有吴越单方面的说法,但孙文宴并未怀疑真实性。
他没造过反,但平过的叛乱亦不少。杨胤的行动完全符合逻辑,且以他的发展速度,定然有响应之人。
杨家几代经营,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不知有多少人追随。
如今天下存有大军的地方,长安、辽东、东莱。
长安是都城不可能反,辽东有皇帝坐镇,所以杨胤才挑了自已这个“软柿子”。
若非吴越挑头要回师讨逆,最好的办法就是枯守东莱,静候朝廷处置。
看在过往功绩上,皇帝定会令人查探清楚,还自已清白,再命江南大营出击。
可一来一回耗费多日,杨胤谋反之势已成燎原,难以扑灭。
两座大营彻夜灯火不熄,清点人马,整理行装。
海边的天亮的格外早,卯时初,天空已然透亮。
六千兵马静默不言,直奔东莱城,取道向西。
两卫江南先遣军选择的路线,多位于齐地北部,地势平坦,城池密集。
骑兵全速通行,一日过两城,甚至三城。
第578章
京府凶险
俞怀光每到一地,都会提前派出信使,让地方官府配合肃清街道,方便大军过境。
顺便给吴越留个口子,河间王世子要亲去黎阳讨要粮草。
这种时候地方格外配合,大军在境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可能带来的麻烦就越多。
第一晚他们卡在两座小城中间,露宿野外。距离齐州六百里。
当初这段路,他们走了将近十天。从长安到洛阳,由洛阳至黎阳,再由黎阳转道东莱,两卫走了两个多月。
段晓棠以前不懂,为何战争中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死磕一座城池。
现在明白,不说城池内海量物资。每一座城池都处在交通要道上,若绕开,少说多走几十里,几百里。
周阳夏被亲兵扶过来,他真的只是水军总管,骑兵生疏得紧。扶腰哀叹,“这才头一天!”
俞怀光倒不是说风凉话,“多在马上适应适应就好。我小时候学骑马,被我爹在马背上绑了一天。”
周阳夏难以置信,“没摔出毛病来?”
俞怀光:“挺好玩的。”
段晓棠明白,这是针对性教学。
玩笑开过,俞怀光掏出舆图,周围点亮火把,绢帛上的墨迹看得清楚明白,“明日过齐州,顺利的话能到达清河郡境内。”
至于能不能进城,难说。
段晓棠听得这个有些熟悉的地名,并没有多动容,不过是一座途经的城池。
诸人亲兵送来热汤,周阳夏迟疑道:“怎么有汤?”还以为一路上只能啃干粮呢。
俞怀光解释,“我们带了三个伙头兵出来。”右屯卫的伙头兵跟不上,只能从右武卫借一个。
周阳夏也不说带伙头兵奢侈,影响行军之类煞风景的话。现在热汤送来,证明两卫的伙头兵跟的上。
普通军土一人双骑,伙头兵三骑,一载人一负厨具食材,一空载保存马力。
若遇到水源地,就地烧一锅热汤热水。军土趁着放马时摘点野菜,晚上夜宿时煮汤里再洒一把盐,补充水分和盐分。
段晓棠马背后面,还放着一个小炒锅,也不知能不能用上。
秦景安排完巡逻回来坐在角落,段晓棠坐他旁边问道:“过几天要经过齐州。”
秦景默然:“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