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8章

    开业开业(2)

    林婉婉可没这份忧心,“三天后,我们的酒楼就开业了呀!”在祝明月的构想中,各个酒楼才是他们现阶段的供货大户。

    “酒楼?”赵大夫惊讶道:“

    还开了酒楼?”

    林婉婉:“是呀,就在东市。”

    赵大夫:“你要开几个铺子?”

    林婉婉算了算,“暂时就三个。”

    不算过江龙,也算过江泥鳅吧。

    快收摊时,赵金业过来购买晚饭的食材,摊子上大部分东西都卖完了,原本她们怕剩下,保质期短的都不敢多做。

    林婉婉:“米线和皮蛋味道怎么样?”

    赵金业挠挠头,“米线味道好,皮蛋都被我吃了。”赵大夫果然吃不惯,世上居然有比药还难吃的东西。“皮蛋米线还有么?”爷爷不喜欢,但孙子爱吃。

    林婉婉扫视一圈,“皮蛋还有几个,米线没了,粉丝行么?”

    赵金业:“粉丝是什么,怎么做?”

    林婉婉:“这是绿豆做的,”至于做法,“泡开、烧水,煮熟、捞起来拌料,和米线差不多。”

    赵金业知道林婉婉不善厨艺,能说到这份上已经很是不错,“那来一把。”

    送走了赵金业,戚兰娘端着一个海碗过来,“婉婉,快去吃饭。我和璎珞来盘货。”

    祝明月段晓棠大部分时候泡在春风得意楼,这边工匠一集合,祝明月委托陈牙人请来一个厨娘。他们自备食材,厨娘只负责每日做两餐饭。这两日筹备开业,她们几个基本在这里搭伙了。

    工匠们在春风得意楼给他们做饭的是酒楼大厨,哪怕是大锅菜也是有滋有味的。换到五谷豆坊来,厨子水平掉落一大截,但也无怨言,有菜有肉的还不够知足?

    李匠人的几个徒弟师侄甚至盼着他能在祝明月这里再多揽下几个活,这家人待匠人着实厚道。

    段晓棠跟着李匠人周木匠查看工程进度,之前紧赶慢赶终于将门市房子如期交工,现在要开始动里面了。

    段晓棠指着原本预定的工坊地,“茅草棚搭的开阔些,第一批要放三个石磨进来,还要给后头留出余量。”

    当初小院里买石磨还是李匠人做中人介绍的,难免担忧,“到时怕是要招几人来专门推磨。”段晓棠家里除了他都是些弱女子,哪能推动磨。

    段晓棠:“不用人,买驴来拉磨。”转向周木匠,“周师傅,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用水力推动的磨盘,你二位会做吗?”

    周木匠沉思一会,“我以前在南方见过,但没有动手做过。”

    段晓棠点点头,却没有说准话。人、驴都只是过度,现阶段最有价值的是水磨,只可惜三人名下没有靠河的地。

    李匠人看她的模样,隐隐感觉下一个活在和自已招手,前提是要和周木匠打听清楚那水磨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做。两个人合伙揽下来。

    李君璞下值回家,家中只有他一个主人,他回家自然可以开饭。看着桌上菜色,“今日菜色怎么不同于往日?”

    管家:“是隔壁段郎君送来的,他家酒楼三日后开业,还送了一份请柬。”

    李君璞随手拿来翻阅下,都说字如其人,请柬上的字肯定不是段晓棠写的。交待管家:“我会去的。”

    今日的济生堂颗粒无收,今日的五谷豆坊满载而归。不是形容,而是事实。几个人用拉货的平板车拉着装满铜钱的箩筐回去。

    祝明月霎时梦回武功,初来乍到拉着满车铜钱去买东西的社死时刻。幸好今天的收获比之那时不算显眼,箩筐一装,麻布一盖,外头看不出异常。

    一进门,林婉婉立即把门栓放下,兴奋地搓搓手,数钱啦!数钱啦!

    五人合力将箩筐搬到正屋,没有外人,索性将铜钱全部倒在地上,戚兰娘取来一团麻绳,“一百文穿成一小串,每一千文穿成一串。”一千文即一贯。

    几个人盘腿坐在地上,全然不顾形象,谁没有一个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梦想呢。

    唯一能安然的只有趴在一旁睡觉的富贵和发财,全然不懂人类的阿堵物叮叮响的声音有多美妙,只觉得吵闹。

    林婉婉顾不得嫌弃铜钱脏啊带细菌之类的问题,全心全意的扒拉铜钱,只想着如果换成金子会更幸福。“一文、两文、三文……”

    段晓棠哀嚎一声,“婉儿呀,能不能别数出来,我的顺序都被打乱了。”

    赵璎珞听她两一说话,自已的动作也被打乱,拍一拍额头,从新开始数。

    大吴的铜线虽然是官铸,无需考虑劣钱的问题。但铜钱的质地不如现代硬币的合金,长时间的使用厚薄等难免损耗,以至于称重,比量高度等简便办法未必准确,只能靠人力数。

    林婉婉数完两贯钱后,终于知道这是一个辛苦活,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妙。

    试想想,要把一个铜钱拿起来穿上麻绳,重复这个动作一千次、两千次、三千次……别看一文钱不重,可一百文一千文呢,是不是辛苦活。

    忍着痛苦麻木,耗费将近一个时辰,好不容易数清楚一天劳动所得——三十五贯。

    林婉婉揉着手腕,“再也不说我的梦想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了。”铜钱不行,纸钞金子勉强可以接受。

    戚兰娘微微笑道:“婉婉,你是没有过过苦日子。”才能想得开。

    祝明月等人对来历说法暧昧模糊,但戚兰娘也猜的出她们以前是衣食无忧的,如今在长安小院的日子,于戚兰娘是掉进福窝,于祝明月等人等同于落难。

    林婉婉从来没过过苦日子,在长安有祝明月和段晓棠护着,哪知道外头求生艰难。或者说她自信凭她的本事,能够养活自已,对钱没那么在乎。

    赵璎珞拿出今天收摊时盘货的数据,与祝明月那里的出货数据相互加减,计算出今天的卖出的货品数量种类,以及本该的获得的钱数。

    戚兰娘补充:“另外还有二十升豆子。”

    与带回家的钱财有些许出入,不过差距并不大,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客人偷拿、计量不准确、切割的损耗、甚至算错账都有可能。

    祝明月简单计算利润,“今天的利润在十贯左右。”

    林婉婉:“开业酬宾七折,如果原价,岂不是利润有十四贯。”

    祝明月放下笔,问道:“数学老师是这么教你的?”

    第120章

    开业开业(3)

    如果不是开业酬宾七折的噱头吸引,哪来那么多的客人,未必能卖出三十五贯。

    祝明月拿着货品种类单子,“和之前预估的差不多,卖的最多的是豆芽豆腐和凉粉,这三样最便宜。”如今七折销售,不过些许利润。

    戚兰娘:“许多人想要尝试新品,不过只是建议他们先买一点尝尝。如果吃的顺口再买。”长安百姓有钱且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

    “这没错,我们又不打算做一锤子买卖。”祝明月微微颔首,“今晚早点睡,明天还要早起。”

    “尤其是你俩,晚上别熬夜了!”这是特意点段晓棠和林婉婉,只有他俩有熬夜的习惯。

    拜长安城的宵禁制度和无聊夜生活所赐,哪怕寅时初,相当于凌晨三点起床,也能堪堪保证六七小时的睡眠。

    赵璎珞从马厩牵出驴子来,这可不是租的,而是专门买来拉磨的。蒙上眼罩套上石磨上,将已经泡好的豆子慢慢倒在磨盘里磨出浆来。

    祝明月切着各种蔬菜,捣出汁来,用于给豆腐染色。只多这一道程序,一块豆腐就能平白卖出数倍的价格,当然不能放弃。做完这些,再去后院捞出新发的豆芽,在竹筐里码的整整齐齐。

    段晓棠和戚兰娘承担最核心的任务,烧火熬豆浆点豆腐压豆腐豆皮煮凉粉……

    家中唯一能安睡的只有林婉婉,一来她的工作特殊看诊容不得丝毫恍惚,二来等到下午人流稀少时,戚兰娘和赵璎珞回来补眠,顺便泡豆子磨浆晾晒,或者准备其他耐储存的东西,就只能她一个人看店了。

    等到晨光熹微,隐约能看清楚天色时林婉婉起床,这时候她和赵璎珞谁有空就谁陪着祝明月去春风得意楼送货。把板车拉回来,两个人再把豆腐等送到五谷豆坊准备开业。

    段晓棠和戚兰娘继续在家里做东西,愉快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林婉婉牵着马,马拉着车,车上载着货,和祝明月走在宽阔无人的街道上,这时候哪怕东市也是一副刚从沉睡中醒来尚未清醒的模样。

    林婉婉:“明月,我们现在这样下去不行呀。”春风得意楼尚未正式开业,单单备货就将人力压榨到极致。

    祝明月原本打算等作坊正式建成再招工,但食材生意要求新鲜,如豆腐这些东西必须是新鲜现做,过了夜都不行。也就造成她们的早晨必定十分忙碌,酒楼马上开业,段晓棠定然不能长时间留在家里,她的位置戚兰娘可以顶上。

    “先招两个来家里干活,优先要附近的。”她们凌晨就要开工,远的赶不过来。

    林婉婉也是这样想的,先看看同坊有没有合适的人。胜业坊多是中上人家,不代表没有穷人。

    说干就干,林婉婉回去向大家转达当家人的意思,戚兰娘很快寻摸两个妇人过来,看着干净伶俐的样子。

    她们毕竟是做的吃食生意,林婉婉发挥一个工具人大夫的基础作用,替她们把了一回脉,确定没有传染疾病。

    当初春风得意楼招人时,祝明月也把林婉婉拉过去摸一把脉,图个安心。

    两个妇人年长些的是杜嫂子,年轻些的是冯娘子。林婉婉告诉她们:“每个月工钱二百文,包一顿早饭,寅时初上工,巳时下工。月休两天,有事提前请假。”

    杜嫂子和冯娘子连连答应,钱多事少离家近,谁不愿意干呢。

    林婉婉与两人约定明天上工。

    戚兰娘和赵璎珞原本工钱一百文,包吃包住包四季衣裳,是主要做家务的价格。

    祝明月原本打算将两人培养成左膀右臂,自然不可能薪资倒挂导致军心不稳,加之最近工作量暴增,早就调整了工钱,同时两人也参与五谷豆坊的分红。

    段晓棠急忙将李匠人从豆坊里拉过来在草棚里再砌一口灶,又跑去孙铁匠那里多订一口铁锅。

    孙铁匠默默算着几个月来段晓棠在自已这里只锅就大大小小订了几十口,有家里用的,酒楼用的,正做的是给作坊用的,现在又加了一口。每天睁眼带着徒弟打锅,闭眼带着徒弟在梦里打锅。

    全似了段晓棠家养的铁匠,自夸一句,长安城论打铁做锅的手艺,他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毕竟只有他一家做铁制锅具。好在工钱给的丰厚,抚平了劳累的内心。

    只算着锅具数量,就知道李匠人近来做了多少灶台。而且不光建灶台,他本职是泥瓦匠。想想最近腰包估计都鼓的快破了。

    如果祝明月等人只做豆腐,两个人足够了。可她们“贪大求全”,发展豆制品产业链,甚至扩充到其他半成品,才导致如今的局面。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天开业,许多人买了新品尝试的人再来买第二次,顺便搭些其他货品,并且一再确定后天是不是恢复原价。

    林婉婉向来佛系销售,“开业活动三天,你看着买,家里人多的可以多买的,人口少的少买些,量人而行。”主打的就是一个买不买随你。

    戚兰娘还在顾客宣传,“我们作坊豆子、鸡蛋、鸭蛋都收,你家里若是有多余的,都可以拿来,换豆腐或者拿钱都行。”

    若是在乡间,豆腐不叫买而叫换,赚的就是做豆腐用的豆子和换豆腐的豆子之间的差量,积少成多。

    长安城内的百姓不会亲自种地,但谁家没有两升豆子,没养几只鸡鸭呢。

    这样换来的豆子价格不会比粮店高,而且多一条渠道。

    至于鸡鸭蛋,价格相对稳定,但供应量却算不上不稳定,长安可没有专业养殖户。

    五谷豆坊刚刚开业几日,附近就知道胜业坊开了一家作坊,主卖豆腐,兼卖些新鲜食材。

    常常守摊子是林婉婉戚兰娘和赵璎珞三人,豆腐西施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但精明的顾客早就摸清几人脾性,喜欢挑戚兰娘守摊子的时候来,全因她说话耐心细致,斤两给得公道,遇见老客通常多给些添头。

    不是贪图小利,而是在意这份重视。

    第121章

    开业开业(4)

    倒不是说林婉婉和赵璎珞缺斤少两,她俩从来都是公事公办。半碗豆子换一篓子豆芽,一篓子砸下去,多的拿出来,装的与口齐平就算完事,不似戚兰娘一点点抓到冒尖,最后还添上一小把。

    量不多,但谁不觉得自已占便宜了呢。

    第二日,有了昨天的经验,三人空的时候就避着人开始数钱,减轻了晚上一半的工作量。

    晚间愉快的数钱的活动结束,林婉婉靠在段晓棠肩膀上,大喊:“我要招一个数钱小工。”至于工钱是没有的,让他体会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幸福不让倒找钱就不错了。

    赵璎珞坐在桌旁统计,“今天的进账是五十三贯,豆子三十升,鸡蛋三十个,鸭蛋二十个。”

    祝明月:“产品呢,有什么变化?”

    戚兰娘:“豆芽豆腐和凉粉老三样依然是大头,米粉和粉丝销量增加,照目前的库存只能再支持十天。而且听客人说法,他们摸索出其他做法,味道还不错。”

    凉拌清蒸,于祝明月等人或许不习惯,但人家喜欢就好。

    戚兰娘:“盐蛋带盐味,客人很是喜欢,今天卖了一百二十个。库存同样支撑不了几天。”

    盐糖都很贵,尤其是盐,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自汉时盐与铁就纳入国家专营,成为战略物资。

    盐蛋有味道有营养,又省了盐钱,客人当然喜欢。

    祝明月:“晓棠,下一坛子盐蛋什么时候出来?”

    段晓棠回忆了一番,“再等三天,我明天再配一坛盐水。”盐水可以循环利用,投入虽贵但算下来不亏。

    祝明月:“盐蛋每天限量一百个如果卖完了,给客人推荐泡菜。”泡菜也带盐味,里头的酸水还能接着泡其他菜。

    赵璎珞问道:“我们给春风得意楼供货快一个月了,什么时候结账?”

    祝明月估摸着时间,“等它们开业五天后,缓过气来。以后每个月初一到初五结账,明天我会给姜永嘉交待好。”顿了一会,“账上钱不够了么?”

    赵璎珞是有点金钱不足恐惧症在身上的,如今家里有多少钱,段晓棠和林婉婉都未必有她清楚。“后天要给李匠人预备第二期的砖石料钱,付出去账上就所剩无几了。”

    段晓棠拍拍她的肩膀,“放心,明后天豆坊还有进账。”五谷豆坊妥妥的现金奶牛,现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先前预备好的,无需另外支出。

    赵璎珞只能这样安慰自已了,明后天还有进账,七天后春风得意楼还有一笔大的,同一个东家,不怕他们敢赖账。

    杜嫂子和冯娘子住的不远,寅时初天还是黑的,于是两人结伴过来上工。

    简单认识了人,祝明月便让两人一个去给磨盘送豆子,一个码豆芽,第一天上工,工作内容简单,都是在家里常做的,不需要费脑子,也不涉及保密。

    天光亮时该吃早饭,段晓棠过来问,豆花要甜的还是咸的,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咸豆花。于是最后只有林婉婉吃拌着红糖水的甜豆花。

    红糖水拌豆花全是无奈之举,现在还没有脱色白糖的制作办法,她们三个也抽不出时间来钻研,只能将就着。

    林婉婉看着红糖水,问道:“晓棠,我们什么时候做凉糕?”

    段晓棠吃完一碗豆花抬头,“你也说了叫凉糕。”怎么着也要夏天才做。

    天色大亮,长安城真正从沉睡中醒来,祝明月和段晓棠去春风得意楼准备明天开业的事,林婉婉和戚兰娘去坊门口做生意。赵璎珞留在家里待着两个帮工泡豆子磨浆洗涮晾晒,做基础准备工作。估计过几日帮工熟悉了流程获得信任,可以参与深层次的加工。

    何况赵璎珞也不敢轻易离开,家中没有自已人总觉得不放心,毕竟放着一百多贯现钱。

    虽然段晓棠安慰她:“小院三面被柳家李家包围,他们看不上家里的小钱。外头又是大街,进出都有人看见。”

    赵璎珞还是不放心,只恨发财是小狗,没有震慑贼人的威风。

    祝明月起过心将铜钱兑换成更轻便的金子,一百多贯在金银铺换不出多少金子,还要另出一部分火耗钱。而且换成金子后,还不利于平日流通,于是果断放弃。铜钱笨重也能将就着使用。

    春风得意楼里祝明月交待道:“姜掌柜,开业后食材自已去五谷豆坊拉。”不然其他酒楼怎么能快速找到目标呢。

    姜永嘉:“我明白的。”不光要自已去拉,还要拉的光明正大,大张旗鼓,务必让人知道春风得意楼的食材来源。其他酒楼能学得了食材,能学的了菜谱么?

    祝明月:“木板准备好了么?”

    姜永嘉点点头,“准备好了。”都是仔细打磨过的。

    八块木板做成方块样子,边框用深色木头包边,分成两列。

    祝明月用粗毛笔沾满墨水,在每一块木板上各写了一个字,给姜永嘉交待了缘由和对应的大吴文字。

    “如果有人能解的出来,送他一桌席面。”

    姜永嘉手握答案,“是不是太简单?”一桌席面送的太便宜了,至少第一个字他就能认出来。

    祝明月:“开头不简单,怎么吸引人来。”真要把人难住,没得到满足感,客人搞不好望而生畏不来了。

    姜永嘉明白第一桌就是白送的,类似古时原木立信千金买马骨。

    祝明月:“明天留一间大的雅间,我要招待朋友。”

    姜永嘉一口答应,生意再好客人再多,也不能叫东家没了位置。

    祝明月绕到厨房,“明天要用的食材单子列出来了吗?”

    段晓棠:“能长期储存的已经运过来了,明早先拿两筐豆芽、十板白豆腐、三板彩色豆腐,还有些凉粉凉皮豆干等,不够再去拿。”

    祝明月:“其他食材呢?”

    段晓棠:“三十只鸡,五十只鸭,猪肉羊肉订了二百斤,各色蔬菜也准备齐全。另外留了一个小二机动,随时补货。”

    祝明月沉思一会,“先看看明天的情况。”

    万事俱备,只待开业。

    第122章

    开业开业(5)

    开业当天,姜永嘉站在春风得意楼前对四面八方的的客人拱手道:“敝店新开张承蒙诸位惠顾,开业前三日餐食酒水全部七折。”

    向后招招手,机灵的小二拎着两行木板过来,挂在招幌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