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群安静了下来。“说到这里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关于前两天肥皂厂招工的事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吧。
我只希望,明年,后年,接下来的每一年,我们红旗大队肥皂厂都能越来越好,能从大队里招到越来越多的工人,能够真的从一个小作坊蜕变成一个大厂房!”
许是因为说到这一段话的时候裴雪换了一种语调,不少人竟然跟着共鸣起来,一时间,大家伙许多人都跟着喊了起来。
“蜕变!蜕变!”
“蜕变,蜕变!”
见状,裴雪等人安静又说了一句。
“刚刚这就是我想说的全部的话了,以后,咱们肥皂厂还有赖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
说完,她对着人群众人鞠了一个躬,这才走回自己原先所站着的位置。
在场的所有人见着这一幕,都有些感触,有些人还不好意思的侧过身,觉得自己没资格受裴雪的这个鞠躬。
接下来,就是分肥皂的环节了,因为是按照人口来的,所以有些人家多有些人家少。
像裴雪家,就领了两块半,其中一块也是残次品,残次品跟正常出品有些区别,残次品捏起来更软一点,颜色也更泛白,所以非常好区分。
且说经过红旗大队的分粮食分肥皂这么一出,红旗大队许多社员们的心情都是跟飞跃的鸟儿一样欢腾。
同时,还有不少人对裴雪的印象再度改观。
读书人果然是读书人啊!
他们觉得如果是自己站在裴雪的位置上一定弄不来肥皂,不说肥皂,就说裴雪站在这么多人面前一点儿都不怂,还把气氛弄得这么好。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很多人在当时裴雪上去发表感言的时候,都感受到了共鸣,有感慨的,有激动的,也有跟裴雪一样带着期盼共鸣的。
当然,此时裴雪是不知道这些的,这对于她来说,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
因为高粱进了肥皂厂却没有工分当个免费劳动力使的事儿,大队里的人传遍了也不闹了,甚至还有人趁着分粮后分肥皂之后走娘家的时候把这消息带了回去。
现在红旗大队的名气在南长山公社已经是最出名的了,这当然要归功于红旗大队的副业弄得好,还被县里头点名夸奖了,这其他大队的人当然也就多盯着点儿了。
紧邻着红旗大队分粮之后的这个当口,隔壁红星大队的老于家就听见了高粱进肥皂厂免费当劳力这个事儿,这下子老于家的饭桌上就讨论开了。
于二嫂李玉兰道:“爹,娘,你们说,姑子也不知道回来一趟,我可听说了,红旗大队那边不仅是分了粮食,还分了肥皂呢,听说两个人分一块儿,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带一块回来。”
老于头道:“说这些干什么,人家红旗大队分了粮食,我们红星大队不也分了粮食吗?这要是是咱家分了东西,你往娘家搬不?”
李玉兰一噎,当下话卡在喉咙里。
她是没想到这个公爹现在居然不给她这个当儿媳妇的脸,居然当着孩子的面就这么说她。
她为什么会这么问?那还不是因为他们平时在家里天天念叨着姑子那边又有什么东西,过得怎么样了?
合着大家都算计着姑子那边的东西,但就她说出来她就有罪了呗?
她撇撇嘴:“爹,别说那有的没的,咱们大队哪里来的肥皂能分?”
老于头冷哼一声没说话。
红旗大队分了肥皂他能不知道吗?
那群老头子天天搁那儿念叨着红旗大队那边算法好,这么算下来只要勤快,家家户户都能多分点儿粮食。
今年一听,果然,红旗大队那边分的总和,又比他们这边多。而且人家不仅分了粮食,还分了肥皂,这是他们红星大队没有的。
边上的于大嫂冯春华见着这一幕微微一笑,虽然有点儿嫌弃老二家这个眼皮子浅的东西,但有些事儿该说还是得说的。
她顿了顿,这才道:“爹,您也别生气,其实对于姑子那边的事情,我也有话要说。”
第353章
算盘
见其他人看过来,冯春华微微一笑道:“爹娘你们没听说吧?咱家姑子的闺女高粱,这一回可是进了红旗大队的肥皂厂干活呢!”
“什么?”
老于头的手一抖,惊讶的看向冯春华。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冯春华,眼里充满了探究和疑惑。
于老娘道:“老大家的,你说啥?高粱去了哪里?”
“就是红旗大队不是弄了个肥皂厂吗?听说那肥皂厂的负责人就是姑子她二弟妹,也就是那个知青裴雪,听说是她把高粱叫进去的。”
“不会吧?这……这是真的?”
老于头也道:“高粱进了肥皂厂?于翠仙进没进?”
他心里头暗骂闺女儿,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晓得回来说一声,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当初分家要不是有他们去帮忙,她哪家能分得成?
冯春华道:“那还能有假不成?那葛大山家妹子回来我听说的,这一回啊,那个裴雪可没招姑子,倒是招了高粱,也不知道姑子怎么想的,自己不进去,反倒是让高粱这么个小丫头去了。”
于老娘忍不住道:“上回我就听她说高粱半夜跑出去后她心里有愧疚,该不会是因为这个就把闺女放进去了吧?那可是肥皂厂啊,白瞎了肥皂厂这么个好位置。”
想到能在肥皂厂里头工作这个大好的机会,闺女儿居然就给了一个小丫头片子,于老娘这心里头就难受的不行。
哪怕换个人,给大郎不行吗?
大郎好歹是个男娃子啊!
冯春华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是觉着,这机会这么白白给了高粱不大妥当。”
边上,李玉兰立刻道:“哎呀!也不知道红旗大队那边进了肥皂厂是给钱还是给工分,高粱这个位置要是给大哥或者大军的话,那咱们家也不用愁了。”
闻言,冯春华唇角勾起一抹笑容,她就知道,只要她把话说出一半,老二家的这个蠢的一定会帮她说出剩下一半的。
到时候哪怕最后姑子那边追究了,那也不会觉得是她的问题,只会觉得这是老二家的想要那个位置,至于她这个大嫂干了什么?她不就是刚好知道这件事而已吗?
论到了筹谋这一步,也用不着她,因为她知道,公公婆婆会亲自去说这些事儿的。
听到这话,老于头的面色更是一沉。
“胡闹,翠仙这样太胡闹了!这么好的机会,就给了一个丫头片子。”
想到刚刚二儿媳妇说的这个可能,自己的其中一个儿子能去红旗大队的肥皂厂上班,老于头就觉得心里头飘飘的。
这样的话,他们家也算是有一个人吃的是公家饭了,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懒汉,在这么下去他都发愁他跟老婆子走了之后谁养活他们。
于老娘道:“这不能吧?妮子再糊涂,应当也不会这么糊涂。”
按照她对女儿的了解,真要有这样的事情,那还不得先给大外孙子?平时女儿最看重就是大外孙子和二外孙子了。
老于头:“我不管,这事儿你得问问去,这样吧,红旗大队不是发粮食了吗?今天我看都好几个嫁去红旗大队那边的姑娘回来了,明天你看看她回不回来,不回来的话,你这当娘的就去红旗大队看看她去。”
说完,他还给自己找了个由。
“去了就说,她分家这么久,咱们担心她但一直忙活着也没顾得上去看她,明天就去看看她过得怎么样,顺便说一下这个事儿。”
冯春华眼睛一亮,比她更快的是李玉兰,“爹,娘,去了可要问问这事儿怎么弄,要是到时候这位置能给咱们老于家,那咱们家压力可就轻快多了。”
旁边闷头吃饭的于小弟这会儿赶忙抬起头来道:“娘,娘,明天你带我一起去吧,我姐最疼我了,一定会把这位置给我的。”
说完他又对于大哥和于二哥道:“大哥二哥,你们两个都娶了媳妇了,就不跟我争这个了吧?就是因为给你们娶了媳妇现在家里头才没法子给我娶媳妇的。”
闻言,于大哥面色变了变,刚想要说什么的时候,边上冯春华拉了拉他的衣袖,他就咽下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
一旁的于二哥可忍不住,当下就道:“凭什么啊!仗着你是老幺就得让着你?我可听说了,红旗大队那边人口粮都有二十多一个人了,你自己看看你一天能干多少活?”
于小弟不甘示弱:“你说我什么?你以为你自己能干很多吗?你干的活也没比我多多少,谁嫌弃谁啊!”
见状,老于头敲了敲桌子:“不想吃饭就给我出去。”
二人一噎,这才停下来吃饭。
不过经此一闹,老于头和于老娘还真的动起了心思,等到了晚上洗漱完之后,自己在屋子里就开始商量这事儿。
于老娘:“老头子,明天妮子要是不来,我还真的去不成?”
要是真的是要去看看闺女儿过得好不好,于老娘当然是愿意去跑这一趟的,但眼下明明知道不是这样,她这心里就觉得有点儿不得劲。
老于头:“去啊,当然要去,你没听说吗?那可是肥皂厂,人家红旗大队今年可是都受到县里头表扬了的,哪里像是我们红星大队,说要养猪,这么久了猪崽都没抓到几只。”
“那万一妮子不给,或者这不是她安排的,那怎么办?”
老于头不耐烦道:“你去了就问一嘴,要是她不肯你就说丫头片子不值钱,再跟她说说家里头的难处,以前她没分家,咱们体谅着她不容易,现在她分家了,那能帮衬的就帮衬娘家一把怎么了?”
说完他又道:“要是这不是她决定的,那你就多说点儿好话,红旗大队分的粮食不是多吗?拿几斤细粮回来,还有那肥皂,咱们当她娘老子的,活这么大岁数没用过一次肥皂,你说好笑不好笑?”
听完这些话,于老娘也就心里有数儿了,当下闭上眼睛应了一句晓得了。
过了半晌,于老娘又问:“老头子,这要是成了,你说,给咱家哪个儿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硬是要于老娘选一个的话,她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
第235章
探亲
于老爹想了想道:“今儿老大没说话,我看就选老大,这事情一开始也是老大媳妇说的,不能人家不争不抢,咱们就不记着他们。”
“那老二家的和老三要是闹起来……”
“闹起来让他们闹去,分家了更好,让他们自个儿过去,咱们当爹娘的,本来就该跟着老大过日子。”
于老娘一顿,随后应了一句是。
这时候,外间,有人猫着腰灵巧的从门外走回东屋。
“娘,娘,真让你说中了,爷奶果然是在商量这个事儿呢?”
冯春华从炕上坐起身:“是吗?你爷奶怎么说的?”
人影把老于头二人的对话都说了一遍,末了才道:“反正最后爷爷说的就是给爹。”
于大哥大喜,一把搂住了冯春华的腰:“媳妇儿,还是你厉害,料事如神啊!”
“去你的,孩子还在这里呢!”
“爹,娘,你们忙你们的,我什么都看不见,哈哈哈!”
“死小子!”
……
红旗大队这边,于翠仙并不知道娘家人的打算,实际上,她也没打算回娘家。
在她看来,上一回分家的事情发生之时,她已经看透了娘家人,说着把她当闺女儿看待,实际上还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当时要不是因为她手里头有老二家的给的钱,那娘家人会来诚邀帮她分家吗?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虽然说现在分家了,上头没有了公公婆婆的束缚,但于翠仙并没有想着风风光光回娘家什么的。
现在自己当家做主了,她更知道钱不容易赚到了,家里的粮食省着还不够呢,哪里还想着要回娘家?
这年头回娘家还得自带口粮,费那个劲儿做什么?回去不拿点儿东西还有兄弟媳妇们冷嘲热讽的。
可于翠仙没想到的是,在她并打打算回娘家的时候,娘家人自个儿寻上门来了。
于翠仙看着自家老娘有些惊讶:“娘,您怎么过来了?”
于老娘冷哼一声:“还能怎么?你这妮子,分家了也不舍得回去看看,这都几个月了,我跟你爹都担心你,所以过来看看你。”
听见这话,于翠仙不由有些感动,她扭头让大闺女儿先回家烧水做饭,这才上前挽住了自家老娘的手:“娘,你要是想我了就给我捎口信呗,自己大老远的跑过来多累人啊!”
“看自个儿闺女,有什么累的?”
“娘,怎么样,红星大队那边分粮食了没有?咱家分了多少?”
提起这个,于老娘就苦了脸道:“别提了,没分多少,人口粮一个人算下来才十八斤,这都不知道接下来咋过。”
听见这话,于翠仙也有些咋舌,无他,人均十八斤粮食,那属实是有些少了的。
要知道红星大队跟红旗大队可不一样,红星大队那边就是按照人口粮去分的,不是像他们这边除去人口粮还有工分粮的。
而且今年算下来,他们红旗大队平均的人口粮那也有19斤一个人,红星大队那边是没有工分粮的还比他们低。
一时间,于翠仙不由得庆幸自己是红旗大队的人而不是红星大队的人,要真是在红星大队,那这么点粮食可怎么过活?
见于翠仙不说话,于老娘不由问道:“妮子,你们这边分了不少粮食吧?你家分了多少斤?”
于翠仙心下一惊,忙扯出个笑道:“娘,哪有多少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今年就我跟孩子爹能干活,我们大队孩子的工分刚7斤一个人。”
见状,于老娘伸手拧了拧于翠仙的腰。
“你这妮子,你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怕你娘我找你借粮食不成?我是你娘,你刚分家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我难道还会找你借粮食吗?”
实际上,于老娘刚刚还真有心要借粮食来着,她问的这一句其实就是试探。
如果问了之后闺女儿说的大大方方的,她就打算借一点儿,要是这样支支吾吾的不想借,那她正好借着这个当口提那事儿,这是来之前她早就想好的。
于翠仙道:“娘,不是,我没那个意思,我这不也是实话实说嘛,我家这么多孩子,而且大郎二郎正是能吃的时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您又不是没听过。”
说这话的时候,她心里也有点儿愧疚,真不是她把人往坏里想,实在是刚分完粮食就来借粮的人不少,哪里都不缺这样的人。
明明刚分的粮食,下来就已经要沦落到要去找人借了,那你想,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还上借的粮食?
这谁都不愿意借的事儿,就是自家老爹老娘,于翠仙也是不乐意的。
自家也还过不好呢,哪有那个心力去帮别人?
于老娘又伸手拧了她几下,见着女儿眼眶泛红这才松了手。
“行了行了,家去吧,刚好你分家这么久我没来过,上你家看看去。”
于翠仙点头笑道:“那感情好,这屋子虽说不是我们自己的,但现在收拾了一番,其实也还能住。”
于老娘点头:“那可不,要不有句老话怎么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呢!以前你们没分家,在那边住的哪怕是青砖大瓦房,但天天被人吆五喝六的,心里头也不自在不是。现在房子虽然没那么好,但自己能当家做主了,这心里头就敞亮了。”
母女二人一边走一边谈着心,不多时就回到了江家大房。
为了款待自个亲娘,于翠仙还特地炒了几个鸡蛋,其实家里头的鸡蛋农忙的时候她已经都弄了吃了,毕竟刚养的鸡没多久,好几天才下一个蛋。
现在农忙过去了,刚攒的蛋她本来是打算留着到时候等裴雪去城里的时候让她带去的,这卖去城里的价格比起卖到供销社的价格能多两分钱,一个鸡蛋多个两分钱,攒攒下来又能多不少了。
于老娘在女儿女婿家吃了一顿对她来说都算丰盛的饭,中午的时候,眼看着家里头几个外孙外孙子都去玩了,就连女婿也为了方便她午休躲出去了,她这才有机会问闺女关于高粱去肥皂厂的事儿。
第355章
开口
“妮子,我听说你们大队前两天分粮食还发了肥皂呢?”
于翠仙一愣,没想到自己亲娘会问这个,那几块肥皂她本来是打算把好的两块卖给别人,剩下的一块半留着自家也用用这个城里人爱用的的肥皂的,但眼下亲娘问起来,她也不好意思说没有。
“是发了,不过也不多,一个人发半块,两块好的我拿去卖了,还剩下一一块半残次品。”
“卖了?”
于老娘声音拔高,看着女儿有点不高兴。
“这肥皂你们自家也没用过吧?你爹娘老子这么大年纪了也没用上呢,你这妮子,就这么卖了也不知道想想我们。”
于翠仙道:“娘,家里头还有一块半残次品呢,这样吧,一会儿您走的时候带一块回去用用。”
想到自己来一趟居然就得了个残次品,于老娘满心不乐意,不过卖都卖了,她还能怎么样?
“妮子,以前我和你爹就没享上你们当儿女的福气,现在你好不容易分家出来了……”
于翠仙道:“娘,行了,我那不是只剩一块半都给了你一块了吗?我自己也才剩下半块呢!”
这肥皂本来就是金贵东西,二闺女念叨了好几次说想用肥皂她都没舍得买呢,现在老娘一说她就给了一块,还要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