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郑婆子气呼呼道:“真是的,差点儿就撞到我了,小四,娟子,你们看没看见那是谁?”江临娟有点儿不确定的道:“我看着有点像江大贵,也不知道是不是他。”
“原来是那么个懒汉,我说呢,谁这么不长眼睛……”
江临海无奈:“娘,好了,不要骂了,人都走了。”
江临娟也道:“是啊娘,咱们来这里可不是为了骂江大贵的。”
到了这会儿,郑婆子才想起了自己的来意,她恨恨的看了一眼江大贵跑远的方向,这才有点无奈道:“这人都跑了,问谁去?”
娘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江临海道:“娘,娟子,你们在这儿等着,我进去给你们问问大队长和书记爷爷吧!”
虽然他很不想跟二嫂为难,但眼下妹子和老娘就堵在这个大队办公室门口,他也只能去问问看了。
听见这话,郑婆子有些犹豫,让儿子进去真的好吗?万一被江猛那老头子骂,那可真是委屈了她的小四。
不过此时一旁的江临娟已经答应了:“好啊,四哥,那你进去问问大队长吧!”
自打经历了前段时间农忙的一系列事情,大队办公室的这些干部现在每次见到都要说教她几分,让她多学着点儿下地,她才不要进去呢!
江临海点头,对于他来说,见到大队长并不会让他害怕,但是他倒是有点儿不敢面对江猛,毕竟上一次,要不是他和自家老爹干的好事,江猛也不可能丢了书记的位置。
不多时,江临海脸色涨得通红的从大队办公室出来。
“四哥,怎么样?那些人为什么跑了?大队长怎么说的?”
江临海闷闷道:“大队长说肥皂厂之所以招高粱进去,那是因为高粱只是去给二嫂打杂的,不给高粱记工分的。”
“啊……不给记工分的啊!”
江临娟失望至极,本来她还以为,高粱这么个十岁小丫头去肥皂厂上工如果有工分的话,那她这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更有优势,哪里能想到高粱居然只是进去帮忙打杂没有工分的?
江临海垂着脑袋,显然没心思安慰自个老娘和妹子,他现在的想法仍旧停留在刚刚大队长那句意有所指的话里,这让他心里有些难堪。
第350章
分粮(一)
江家大房,得知消息的江临山和于翠仙都很是欣喜。
江临山看着面露喜色的二闺女道:“高粱,以后去了肥皂厂那边上工,要好好听你二婶的话。”
高粱此刻也很是高兴,听见这话忙不迭的应下了。
“爹,你放心吧,我指定听我二婶的话。”
她是真的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能被二婶挑中进了肥皂厂,虽然二婶说短期内没有工分,但二婶也说了,进去学点儿东西好。
她进去了不仅能有时间学习认字,二婶平时去哪里也会带上她增长见识。
对于高粱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康庄大道。
于翠仙道:“虽说去了肥皂厂没有工分,但你二婶肯定不可能亏待你,你去了只管干活,别想太多。”
高粱撅了噘嘴:“娘,我知道了,我是那种人吗?”
知女莫若母,自己闺女儿什么样子于翠仙能不知道吗?
要说家里头三个闺女,老大稳重懂事,老三乖巧腼腆,那老二就是争强好胜,打小就心气儿高,不然那一次也不会直接大半夜的离家出走了。
不过现在看来,那一次的离家出走也不一定是坏事儿,看看,在老二家待了两天,老二媳妇就把二闺女记在心里头了。
通过这么多次的接触下来,于翠仙也大概了解了裴雪是个什么样的人。
总之,她这个二弟妹一般不让别人吃亏。
就说上一次大郎被江大贵打了一把巴掌,人家知道是因她而起的,立刻就送来了半罐麦乳精。
所以说,老二家的这是真不错,虽然说二闺女去了肥皂厂干不了家里头的一些小活计,也没法跟着下地挣工分了,但能进肥皂厂,能跟在老二媳妇身边,那人家老二媳妇不就能一直记着他们大房了?
“你啊!我还不知道吗?总之,这一回,好好听话。”
江临山也道:“高粱啊,爹是个没本事的,但高粱你要记着,不管是你二叔还是你二婶,那都是有本事的人,在家里我们能惯着你,出去了可别使你在家里那一套。”
高粱知道,自己爹之所以说到这个,说的大概就是上一回她半夜离家出走的事情。
她本来想反驳,家里头才没有惯着她呢,相反,那一次是二叔二婶大半夜的带着知青和这么多人去找她的。但不知为何,她又觉得自家爹说的这话或许没错,当下也不吱声,只敷衍地点点头。
边上,大郎和二郎都很艳羡地看着高粱。
“二姐,我真羡慕你,以后你可以跟在二婶身边了。”
“是啊二姐,能跟在二婶身边真好。”
他们对裴雪的印象不仅是停留在裴雪是他们恩人的这一块上,自打上次裴雪误以为他们落水,再加上裴雪前几天送来的那半罐麦乳精,早就让两个孩子把裴雪认成跟亲娘一般亲的人了。
高粱嘻嘻笑道:“那你们两个快点儿长大,等到时候,你们长大了也可以来肥皂厂里头上工,有二婶在里头,看谁还敢欺负你们。”
大郎欣喜道:“真的可以吗?二姐。”
边上的于翠仙骂道:“瞎说什么呢,都该干嘛干嘛去,你们这话要是在外头乱说,对你们二婶影响可不好。”
不用想也知道,今儿大队公告栏那边把高粱的名字贴上去,多少人会因此不满。
高粱吐吐舌头不敢说话了,她知道,自打她的名字被贴到公布栏上面开始,她就不能再跟以前一样想说什么说什么了。
这是二婶跟她说过的,嘴巴要严实,手脚要利落。
麦穗看了一眼高粱,扭头对着于翠仙笑道:“娘,我看这样是个好事儿,二妹跟在二婶身边了,以后二婶教她做事做人,也不用你和爹操心了。”
自己这个妹妹打小就心高气傲的,以往爹娘叫她做事情,哪怕她做了也要念叨几句或者不满,但现在跟在二婶身边的话,麦穗觉得高粱就不会这样了。
谁不知道自己这个妹妹最喜欢最崇拜的就是二婶?二婶说的话她还能不听不成?
高粱撅了噘嘴:“大姐,你说什么呢!”
“好好好,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一时间,江家大房的人都笑成一团。
……
没等两天,红旗大队又出了一件大家伙喜闻乐见的大事情。
分粮食了!
要说这年头的人最盼望是哪一天,那只有两天。
一是秋收之后分粮食的这一天,二就是过年前大队杀猪分肉分钱的这一天。
今年秋收刚结束没多久,大队里刚把要交的公粮交了上去,剩下的这些留大队的储备粮,那就是要分给各个社员们的了。
这一日,红旗大队的社员们一个个面上都喜气洋洋的早起。
不为别的,分粮食了,高兴。
早上八点多,江建华就拿着学校里头的破锅来敲。
“红旗大队各社员,红旗大队的各社员,带上你们装粮食的兜儿,场里集合,场里集合。”
“红旗大队各社员,红旗大队的各社员,带上你们装粮食的兜儿,场里集合,场里集合。”
大家伙儿都欢呼不已,纷纷拿着家里头的粮食袋子就去了。
裴雪和江临川当然也去了,二人拿着家里头的粮食袋子,带着孩子们就往场里赶。
到的时候,大队里已经在分粮食了。
由大队长江建华和会计莫大春负责过称,秦铮负责对工分表计数打钩,江猛在一旁看着。
“江建国,两千七百五十六斤,东西都带好没有?带好了赶紧过来称了。”
“带好了带好了,这就来。”
两千七百五十六斤,这个数字看似很重,实际上像眼前的江建国一家,那可是村里头的大户,家里头的人口多达十一二个,能下地的劳力更是有七八个。
当然,这只是在分人口粮,还没有算上工分粮。
一般来说,那都是要先按人口粮分完了,然后再到工分粮。
要是年景不好收成差的话,那别说工分粮了,就是人口粮都要再压缩压缩。
其实算起来,红旗大队现在的人口粮食就是压缩过的。
第351章
分粮(二)
按道来说,国家规定一个月的人口粮食是一人一月30斤,但实际上,现在的农业并不发达,所以根本没法满足这个数。
如果不用给国家交公粮的话,那当然是可以满足的,甚至还绰绰有余,可是不给国家交粮食,城里人吃什么?
每年粮站那边都是给到各个大队要交的粮食数量的,这几年还算好的,已经是缓过来了。
前些年闹大灾荒的时候,粮食打下来了,全部都先交给粮站,别管你有多少粮食,全部都交了再说。
全部交了乡下的社员们吃什么?那就要谈到这时候政府的骚操作了,农村人打下来的粮食全部都上交,等城里供应够了,再把城里那些往年剩下的粮食下发回到农村,这叫做返销粮。
说白了,这返销粮就是陈粮,不过闹灾荒的那几年,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谁又会嫌弃这个?多少人的命是靠着那一口返销粮度过来的?
现在有很多大队都是粮食下来之后按照人口粮去分,能达到人均多少就多少,所以诞生的懒汉就特别多。
人家都想着,反正我又饿不死,我有人口粮,那就下地的时候少干点儿,反正这年头粮食收成再好,那能多出多少工分粮?
所以说,在有些大队,工分不工分的,那都是个白摆设,因为勤快的人,往往是大队欠他们钱发不出来。
因为粮食不够,又有多工分的话,这工分就会换算成钱。这钱又怎么来呢,往往是多了粮食卖粮食之后得来的。
所以这么一来又绕回来了,粮食都不够分了,哪里来的多余的粮食卖钱?不卖粮食又哪里来的钱去发给那些多工分的人家?
所以这就是一笔烂账。
裴雪所在的红旗大队倒是还好,前些年的时候红旗大队也是采用惯常的管,先优先满足人口粮,但当他发现这样做之后村里头的懒汉懒婆娘明显变多之后,就改变了策略。
先把人口粮的份额降下来,国家说一人一个月要满足30斤粮食是吧?好,那我红旗大队就按照15斤,20斤这样子来,这样就能有多余的一部分粮食能够拿去算成工分粮。
也是因为这样,红旗大队虽然穷一些,但精神面貌对比别的大队要好许多。
毕竟环境是很重要的,前头有工分有粮食吊着你,你就有势头要去拼一把,要是干多干少都一样结果,那谁又乐意多干活?
裴雪听着这个数目,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这样看来的话,那红旗大队今年的人口粮就是平均19斤一人一月,算起来倒也还可以。
不过往年大人和孩子的人口粮是不一样的,往年大人要是能有二十斤的话,小孩就是八九斤,也不知道今年他们家能得多少。
没用裴雪想多少,很快,上头秦铮就报到了她家的名字:“江临川,852斤,拿兜上来领啊!”
裴雪:“来了来了!”
一番忙活过后,裴雪拍着自家满满的几袋粮食坐在原地,别人家那是分了人口粮都先扛回去放家里的,她不行,因为江临川的眼睛,她有点不放心让江临川抗。
好在大队里有骡子车,一会儿晚些时候从大队借骡子车拉回去就行。
别看这些粮食听着不少,但实际上,其中只有30%是细粮,剩下70%那可都是粗粮,像是现在裴雪家得的这八百多斤粮食里头,只有两百五十斤左右是细粮,别的那都是玉米高粱什么的。
裴雪粗粗一算,按照她往常的吃法,那这么些粮食,不出半年就得见底。
此时此刻,她恨不得给自己一个爆栗,难怪每次她做饭的时候方芸芸几个人都直呼她败家,当时她仗着手里有钱有票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票用完了,这才惊觉不对劲儿。
她心里默默盘算着,等回去了好好研究研究如何用高粱面玉米面弄些别的花样,细粮的话,还是省着点儿吃吧!
等到大队里分完人口粮,接下来就到工分粮了,轮到裴雪一家的时候,拿的并没有多少。
一共三十五斤,都是玉米面。
虽说如此,但裴雪已经很是感激了,这年头粮食虽然不贵,但胜在难买。
别看这只有三十五斤玉米面,但家里头只有她一个人挣工分,可以说,这还是她穿越过来之后在肥皂厂天天拿满工分攒下来的。
裴雪的这几十斤的玉米面倒是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大家都知道,裴雪在肥皂厂弄出了肥皂,所以拿了满工分,有工分粮是正常的,没看人家周知青的工分粮能有个九十多斤嘛!
分完粮食之后,又轮到另一个东西,而且是红旗大队独有,其他大队没有的东西。
那就是——肥皂。
在上头江猛说完要分肥皂之后,人群顿时就沸腾了,除了大队干部的家属之外,基本上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时候还能有肥皂分。
之前虽然都说过等肥皂厂赚钱了会给社员们分钱什么的,大家也都觉得那是年前那一次,谁能想到竟然是这时候?
这下子,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粉肥皂啊,太好了!”
“就是啊!肥皂啊,那玩意在县里头那不是一块就得两毛钱嘛,咱们大队居然能分这玩意,哎哟喂,可长脸了。”
“可不,也让我们用用人家城里人用的东西。”
江猛敲了敲边上的破锅,“安静,大家都安静,接下来,咱们请肥皂厂的负责人裴雪上来跟大家伙说句话。”
要是以往别的场合,江猛说话的时候要请裴雪上去说话,那一定是有人不服气的。
但这会儿,大队里要分肥皂,裴雪又是大队肥皂厂的负责人,所有人欢迎她还来不及,又怎么会不服气?
当下,如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妇女主任吴红旗第一个在人群里举手支持。
“裴雪好样的,我们新时代女性的榜样,咱们妇女同志就是能顶半边天。”
有人跟着大喊道:
“妇女能顶半边天!”
“妇女能顶半边天!”
第352章
分粮(三)
裴雪走到江猛身前,对着众人做了个手势,见人群安静下来,她这才开始说话。
“各位社员们大家好!”
“好!好!”
裴雪笑道:“今天算起来可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大队里头分粮食了,我想过去了一年,家家户户的粮食都见底了吧,这下总算能补足粮库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调轻松,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有些人一下子就笑出了声:“谁说不是呢,可算补足了粮库,今儿个我可要包一顿素饺子吃个过瘾。”
裴雪道:“包饺子庆祝的,可别想着粮食多了手都多放了细粮,这可还等着到时候过年和农忙时候再吃吃上肉饺子呢!”
人群顿时哄然大笑。
见气氛欢跃了,裴雪又笑道:“好了,言归正传,今儿我是代表咱们大队副业肥皂厂上来发言的。”
周围,掌声如雷鸣般响起。
“好了好了,我不得不先提醒大家一下,希望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刚才我在下面听见有人说,等发了肥皂想拿去卖掉的是不是?”
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
“我的意思是,大家想要卖,只怕也卖不出多少价格了,咱们肥皂厂虽然说是个厂子,但实际也就是一个小作坊,这大家都是知道的吧?既然是个小作坊,那每天能生产的量就并不多,所以大家伙还是自己留着用吧,不行的话送亲人,送朋友那也是好的。”
说完,看着大家伙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她又笑着道:“所以我想说,今天这肥皂,按照人口分,两个人一块肥皂,人口基数越多分的就越多,因为有些肥皂是残次品,所以残次品跟好肥皂是平均分下去的,大家分到手可不要嫌弃。”
人群中,马文晨第一个喊道:“不嫌弃,不嫌弃,大队给我们发肥皂,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嫌弃?”
“就是!不嫌弃,不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
见着众人欢呼起来,裴雪又拍了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