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0章

    崔安如深知,皇上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调查本身。他必须确保调查的公正性,防止任何可能的偏见或不公影响到结果。因此,他进来之前,特意建议皇上成立一个由不同派系代表组成的调查组织,她想看看,皇上对于父亲和兄长的死,到底能有多少动容,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崔安如也提醒皇上,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皇上采纳了崔安如的建议,并宣布了调查委员会的成立。此举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人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影响,而另一些人则对皇上的决心表示赞赏。崔安如则保持了冷静,他知道,只有通过公正无私的调查,才能真正恢复朝廷的秩序和皇上的威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查逐渐深入,一些隐藏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和挑战,但皇上和崔安如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只有通过彻底的清理,才能让朝廷焕然一新,让国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而皇上的明知故问,更是让这场调查充满了深意和期待。

    总结而言,皇上通过这次调查,不仅展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公正和决心,也向天下人证明了他改革朝政、清除腐败的坚定意志。崔安如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她的智慧和勇气为调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场调查,虽然充满风险,但皇上明知道一切,却仍然选择以这种方式来掩盖真相。

    这个结果崔安如没有办法相信。

    如尘大师没有想到崔安如和陆景琛会如此强硬,皇上已经把自己的地位捧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他们好像听不懂人话一样。如尘大师的眉头紧锁,他深知崔安如和陆景琛的固执,这两位在朝中素以刚正不阿著称。他们对皇上的旨意视若无睹,坚持己见,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皇上对他们的地位和权力给予了极高的认可,但两人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有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使得他们与皇上的意志产生了冲突。

    崔安如和陆景琛的强硬态度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认为国家的未来不应该仅仅依赖于一个人的意志,而是需要一个更加稳固和长远的规划。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坚持原则和公正无私的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因此,他们对皇上的某些决策提出了质疑,并且在朝堂上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如尘大师虽然理解他们的立场,但他也清楚,这种直接的对抗可能会给朝廷带来不稳定因素。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维护皇上的权威,又能平息崔安如和陆景琛的不满,确保朝廷的和谐与稳定。他开始思考,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形式的妥协,或者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来缓和当前的紧张局势。

    想了想之后,如尘大师装模作样地掐指算了算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但凡尘世之事,皆有因果循环。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然而,我们仍需努力,因为每一个选择和行动,都是塑造未来的关键。”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正如修行之人,虽知天命,却更重人道,通过不断的修炼与领悟,方能洞察世事,超脱尘世。”

    崔安如看着如尘大师,直接说道:“我就问你如今我父亲和兄长的境况,你跟我说这么多屁话做什么?”

    如尘大师一愣,没有想到崔安如会这样直接。

    他稍微思考就一下,还是说道:“崔安如,你好像是听不懂神明的事,对于你父兄的话,我也觉得遗憾,可是这是他们必然经历的事,跟任何人无关。”

    第587章

    如尘大师

    如尘大师面对这位翊王妃,实在是难以展露一丝好感。

    这起事件已严重影响到他的权威,不论镇国公及其子是否真的为国捐躯,事实是他们已然命丧黄泉。

    如尘大师深知,作为一国之师,他必须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即使内心对翊王妃有所保留,也不能在公众面前表露出来。

    他决定私下里与翊王妃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试图了解她的立场和想法。

    翊王妃虽然年轻,但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成熟与智慧让如尘大师感到惊讶。

    她的事迹足够证明,她对镇国公及其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她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她之前的态度足够证明,她想帮皇上稳定朝政,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尘大师听着翊王妃的陈述,心中的成见并没有消除。他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之前对崔安如的判断过于武断,忽略了她作为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独特作用和贡献。

    如今百姓们和百官似乎都决定给予翊王妃一个机会,观察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行动,是否真的能够为国家带来积极的变化。毕竟,一个国家的未来,需要每一个臣民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如尘大师的话,让崔安如更加确定,他只是皇上的傀儡而已。尽管崔安如深感自己地位的脆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这段时间,她已经无数次演练和观察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试图从中找到突破的契机。

    崔安如知道,要想摆脱傀儡的命运,就必须在权力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她开始积极地与朝中其他有影响力的官员建立联系,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政治资本。

    然而,这段时间崔安如的行动并没有逃过皇上的眼睛。皇上虽然表面上对崔安如的举动表示默许,但内心却对这位曾经的棋子产生了警惕。皇上开始暗中布局,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崔安如的影响力,同时也在寻找新的代理人来平衡朝中的势力。

    尽管如此,崔安如并没有气馁。她意识到,只有通过智慧和策略,才能在权力的漩涡中生存下来。她深切地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必须赢得这场战争,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崔安如的智慧和策略逐渐在朝堂上显现出来,她已经很小心地利用各种资源和人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她深知,要想在权力的游戏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然而,尽管崔安如和陆景琛的努力初见成效,但朝中仍有不少人对她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崔安如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她的崛起可能会威胁到现有的权力平衡。这些反对的声音,虽然没有直接对崔安如构成威胁,却在暗中影响着朝局的稳定。

    毕竟,她是一个女子。

    其实陆景琛心里清楚,崔安如的路还很长,她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远不止于此。

    崔安如也清楚,自己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皇上的眼睛无处不在。她必须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确保不触碰到皇上的底线。她开始谨慎地制定策略,同时也在寻找机会,试图与皇上建立更为直接的沟通渠道。

    尽管崔安如的努力和智慧为她赢得了一定的尊重和地位,但她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她知道,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朝堂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都需要她不断地学习、适应,并在权力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皇上看到崔安如的态度还挺激烈,大概也是明白了自己如今的举措有些着急。

    可是有些事情他确实是没有办法,他不想让任何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皇上沉思片刻,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最合适的决策。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采取更为渐进的措施,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他认识到,过于急躁的行动可能会导致臣民的不满,甚至可能激起反对势力的反弹。

    因此,皇上决定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他计划与朝中重臣进行深入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寻求他们的支持。他相信,通过集体智慧的汇聚,可以找到更为稳妥的解决方案。同时,皇上也意识到,他需要更多地了解民众的真实想法,这将有助于他制定出更符合民心的政策。

    皇上决定派遣使者到各地去收集民情,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当前政策的看法。他希望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国家的脉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皇上知道,只有真正了解民众的需求,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外,皇上还意识到,他需要培养和提拔更多有能力、有远见的官员,以充实朝廷的力量。他计划举办一场选拔考试,让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这种方式,皇上希望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有些人也该会给他这个时间。

    尤其是他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其实自己心中都有数。

    尽管如此,皇上也必须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挑战。国家的活力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去培养和激发。虽然他有着宏伟的愿景,但改革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一些保守派的贵族和官僚可能会对他的改革措施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变化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此外,民众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皇上必须在推动改革的同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福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是,皇上也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他一直没有做到的,就是倾听不同的声音,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他认为,只要坚持不懈,终将能够激发国家的活力,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他已经寒了崔家人的心。

    第588章

    皇上虚伪

    “王妃的话,倒是让在下十分惶恐,镇国公父子以身殉国,自然是早就已经投胎转世……”

    如尘大师很是从容的说道。

    崔安如看着他那个信誓旦旦的样子,都觉得可笑。

    他一定不知道,自己的哥哥还活着。

    尽管如此,崔安如心中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他深知,镇国公的死并非如尘大师所言那般简单,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镇国公的死,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她的哥哥,崔安如的亲哥哥,这一年的时间隐姓埋名,失去了记忆。

    他曾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却因为一场宫廷的阴谋,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虽然活着,但他的身份和过去,却如同被抹去了一般,连崔安如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竟然还活着。

    还好,崔安如并没有放弃寻找哥哥的希望。权力的斗争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而她,必须变得更加坚强和机智,才能在这场斗争中生存下来。

    崔安如听着如尘大师的话,很是直白的笑了出来。

    几年之前,说他们镇国公府功高震主的难道不是他?

    崔安如的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她回想起过往的种种,不禁感慨万千。

    她深知,如尘大师的话语虽直白,却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大师所言,不正是在提醒他,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吗?

    她开始反思,镇国公府的辉煌背后,隐藏着多少双觊觎的眼睛。她也意识到,要想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保持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变通,学会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找平衡。

    她已经决定要采取新的策略,不再单纯依赖武力和权谋,而是要通过建立更广泛的联盟,以及通过文化、教育等软实力来巩固和提升镇国公府的地位。

    只不过,那个时候着急的一定是皇上吧。

    如今皇上虽然是一副诚恳的态度,若是知道自己的哥哥崔振邦还活着,能够对皇权产生威胁,一定不是这种样子。

    崔安如心中清楚,皇上虽然表面上对崔振邦的生死不闻不问,但内心深处,他深知手足之情难以割舍。

    他或许会私下里派遣心腹去寻找崔振邦的下落,以确保这位潜在的威胁者不会被其他势力所利用。同时,皇上也会加强宫廷内部的警戒,以防万一崔振邦真的出现,能够迅速应对,维护皇权的稳固。

    在朝堂之上,皇上会更加谨慎地处理与权臣的关系,避免因崔振邦的出现而引起不必要的政治动荡。此外,皇上还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如提升崔振邦的旧部待遇,来安抚那些可能因崔振邦的生死不明而心存疑虑的人,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这一切,都是在崔振邦没有办法回来的前提之下。

    一旦他真的回来,他们面临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看着皇上的表情,还有如尘大师那个样子,崔安如只是觉得悲哀,为了镇国公府这些年兢兢业业的奉献,还有边关将士们的牺牲而悲哀。

    崔安如心中涌起的悲哀,如同秋日里的寒霜,无声无息地覆盖了她所有的思绪。

    她深知,镇国公府的忠诚与边关将士的热血,换来的却是朝堂上的猜忌与不信任。

    她不禁回想起那些在边疆苦寒之地,为了守护国土而倒下的英魂,他们或许至死都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牺牲换来的竟是如此的冷漠与误解。

    崔安如的思绪飘向了远方,她想象着那些将士们的家人,他们或许还在期盼着亲人凯旋,却不知他们早已化作边疆的孤魂。

    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被无情的潮流所裹胁,无法自拔。

    然而,崔安如并没有放弃,她决定要为镇国公府和边关将士们正名。她要让皇上和如尘大师看到,镇国公府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边关将士的牺牲是值得铭记的。

    崔安如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但她愿意为了正义和真相,不惜一切代价。

    无论边关那场战斗背后隐藏着多大额秘密会牵扯进来多少人,崔安如都不介意。

    至于皇上的态度,她只不过作为一个参考。

    她知道,皇上只想着息事宁人

    可是父兄的生死,边关将士们的生死,在她看来都是大事。

    皇上的态度,她已经不太放在眼里了,毕竟罪魁祸首的话,她不相信。

    皇上能够让萧让这种罪人活下来,已经是对父兄和边关数万将士们的讽刺。

    似乎是觉察到她表情不对劲,皇上问道:“安如,你有什么想法,不妨直接说。”

    崔安如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所有人听到自己的见解。

    她谨慎地选择着言辞,然后缓缓开口:“陛下,臣妇认为,我们目前的策略虽然稳健,但或许可以更加积极地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孤立无援并非明智之举。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外交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安全,还能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上获得新的机遇。”

    皇上听后,微微点头,似乎对安如的提议颇感兴趣。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你的提议很有见地,朕会考虑你的建议,不过,建立联盟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你能否具体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着手?”

    崔安如感到一丝可笑,果然他只想着功绩。

    她继续说道:“皇上,我们可以先从那些与我们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开始,通过派遣使节,展开友好访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同时,我们也可以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实力,让他们看到与我们结盟的好处。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皇上听后,满意地笑了:“安如,你的智慧和远见让朕刮目相看,朕会命令大臣们详细研究你的建议,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安如感到自己的心在胸中跳动得更加有力,她知道自己这种残缺的建议已经让皇上感兴趣。她坚定地回答:“陛下,臣妇愿意继续学习和思考,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尽一份绵薄之力。”

    她稍微停顿就一下,说道:“不过对于萧让,臣妇有不同的看法……”

    第589章

    你别再装

    皇上没有想到她会主动提起萧让,自己终究还是想办法把萧让留下了,这件事一定会让崔安如不满,这件事从一开始,他已经预见了。

    只不过他权衡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这样做。

    他知道自己的心胸如果想当一个明君,已经有些难了。

    可是他真想在自己在位期间,留下一些漂亮的政绩。

    镇国公父子曾经为了自己的履历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他统治期间,他不允许有人的名声超过他。

    尤其是镇国公不止一次救过他的命,这件事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心头。

    作为一个从小就被当成帝王培养的人,皇上也清楚,权力的游戏中,忠诚与背叛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所以在镇国公父子在外征战的时候,他给了他们军权,给了他们信任,给了他们极大的权力。

    可是他也时刻警惕,以防镇国公的影响力成为威胁。

    从镇国公救了他的命之后,他已经在防备,将来这份恩情会成为他的负担。

    身为只帝王,怎么可以亏欠别人?

    一个镇国公已经让他胆战心惊,结果崔振邦年少成名,更有超越他父亲的可能。

    他不能允许这件事肆无忌惮地往下发展,至今为止,他也不觉得自己错了。

    因为在他做了那件事之后,边关的动乱还是平息了,大庆主动和谈,两国之间已经开始通商。

    他相信将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更加不需要战争。

    萧让的存在其实是双刃剑,可以用来提醒崔安如,一切权力和屈辱,都是皇恩。

    他一直觉得崔安如是个聪明人,至少不会让自己这个当皇上的下不来台。

    结果他如今发现自己好像是想错了,这个崔安如竟然当着这么多人跟前,直接提起了萧让。

    “安如,萧让的事,朕确实需要给你一个解释。”

    崔安如听了之后,并没有阻拦。

    众人也有些吃惊,原本以为她会给皇上一个台阶,让他就这样算了。

    没想到崔安如根本没想过给什么台阶,可想而知,皇上这件事让崔安如多生气。

    看出来崔安如没想拦着自己,皇上心中更加觉得自己对镇国公府的打压都是正确的。

    他耐心地解释道:“朕的决策并非无端,而是基于国家的长远利益。朕知道,这可能给你带来了困扰,但朕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朕也明白,作为一国之君,朕的每一个选择都需慎重,不能仅凭个人情感行事。朕会考虑你的感受,若是你有什么意见,朕也愿意听取你的想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崔安如听着皇上说了这么多废话,只觉得更加讽刺。

    她说道:“皇上的决定,安如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唯恐皇上被奸人蒙蔽,影响了皇上的一世英名。刚刚如尘大师的话,让安如觉得他闭关的时间还是不够长,最好还是重新闭关。”

    如尘大师一愣,果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皇上还没有说什么,楚王已经开口了。

    “弟妹,本王倒是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咄咄逼人吧……多活一个萧让,对你们又能有多大影响……”

    “毕竟,萧让虽有几分才智,但终究已经是孤身一人,难以成大器。他的存在,或许能为这朝堂之上增添几分波澜,却不足以撼动大局。我们若能以宽厚之心待之,或许还能收服人心,为我所用。而且如尘大师已经说过留着他有用,你一直这样针锋相对,怕是不太好吧。”

    崔安如看着楚王,直接说了一句:“楚王,你能不能别在那装?你算个什么东西?要不然你也被萧让坑死两个至亲再说?”

    陆景年一听,直接懵了。

    他没有想到,崔安如会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弟妹,我不是这个意思……”

    崔安如冷笑了一声,说道:“不然呢?你又能是什么意思?”

    陆景年看了一眼皇上,他显然是没有想过要帮自己解围。

    毕竟这件事是他自己蹦起来要接受的,那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总不能再想办法让父皇帮自己承担。

    他想了想,说道:“弟妹,有些事还是要从长远出发……”

    崔安如看着他的脸,直接说道:“你说的这些不是人的话,又是从哪里出发?”

    陆景年一听,知道她对萧让情绪太大,一时之间恐怕是没有办法调解,只好说了一句:“这件事,总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必要一直这样说话……”

    陆景年的话语中隐约透露出一丝无奈,毕竟他知道自己说这个话有些理亏。

    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装作温和地说道:“弟妹,我知道你心里难受,但我们也得考虑大局。萧让他可能是一时糊涂,我们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看看他是否能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且做出改变。”

    崔安如的眉头紧锁,她的心中充满了仇恨。

    一方面,她对萧让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另一方面,她也明白陆景年的一直没有人反驳,也是因为皇上就是这个意思。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激动:“楚王殿下,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一切。我保证永远都没有办法原谅他,至于国师所说的什么心头血的办法,我未必接受,但我愿意听听他接下来会怎么说。”

    陆景年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崔安如需要时间去接受和处理这一切,而他能做的就是给予她足够的空间和支持。

    他轻声说道:“那就这样吧,弟妹。我们都不急于一时,重要的是我们都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萧让那边,我相信国师有自己的安排,总不会让你失望。我再和他谈谈,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打算。”

    崔安如微微颔首,她知道陆景年的话中充满了虚伪。

    尽管她的心中仍然充满了不确定,但她也意识到,如今在皇上面前,宽容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她不给萧让机会,也没有什么用。

    皇上的态度,最终决定一切。

    这样的皇上,这样的朝廷,一定会让哥哥觉得恶心。

    她想了想还没有出来哥哥,甚至觉得讽刺。

    第590章

    功高震主

    “既然楚王殿下已经这样说了,我说什么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毕竟萧让的事情,我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从头到尾,皇上也没有因为我们镇国公府的事,把萧让的处置权交给我……”

    她的语气,已经是一种看破一切的悲壮。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