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章

    “您就别说了。”张小碗清咳了两声,任谁有汪永昭这么个不忠君不算,还不听令的臣子,都会有芒刺在背之感。

    “您的意思是如果这威远将军死在我们这,靖皇便会想法子找理由把公主塞给我们家?”张小碗说完,眉头还是不禁拢了起来。

    汪永昭又伸了二指拔开,“我说了你无须担心,我自会解决,你那儿子,也不是个傻的。”

    “是么?”张小碗苦笑。

    “我都说了。”汪永昭安抚地轻拍了拍她的脸。

    “这位将军还是不死的好,”张小碗轻叹了口气,想了想说,“所以怀善现下便在那驿馆护住他?可这样,要是出了点什么事,不是更有牵扯,更能让那有心之人做出文章?”

    “你早给他订亲,他便什么牵扯也不会有。”汪永昭淡淡地道。

    张小碗听得喉咙一窒,垂眼拿帕挡住了嘴,当作没听到这话。

    汪永昭也不予她计较,接道,“三日后人就走,就算他自个儿想死,我也会让人让他出了我的地方才死。”

    “也许皇上不是这个意思?”张小碗忍不住又叹了口气,猜测道。

    不会是他们想岔了罢?怀善不喜公主,她不信靖皇不清楚。

    “不是这个意思?那么多将军,这边疆六十七哨,随便挑一个就可以挑出一个与我有旧交情的将军来办这事,何须挑个毛头小子过来?还是个杀了大夏的大王子,被大夏叛军追杀的将军?”汪永昭抚着她的发冷冷淡淡地说,“你别因着甚喜靖凤皇后,便把皇上也想着是个好的,皇后死后,他的心狠得比谁都硬,没谁是他下不了杀手,就是善王无一处对不起他,可瞧瞧现在,为了重新把我们汪家牵扯进去,他竟算计起了他为他夺天下的异姓王。”

    以前欲办相爷,便由得了他那公主与相爷儿子勾搭,可相爷也是三朝的元老,这么多年的官也不是白当的,醒悟过来就全力相博,他那公主也麻弊不了相爷了,现下找了个背后无势力的年轻将军指婚,还想着不遗余力地再顺势暗算他一把。

    这一箭倒是一箭双雕,这将军死在了他这里,就可寻得理由把那公主塞给他们家;没死,他那女儿便也还是有个接手的人。

    这京中谁家大臣都不想要的公主,靖皇竟想塞给善王,汪永昭也当皇帝这脑袋一时之间被撞傻了,哪怕他没有直说,只是拐着弯来试探一翻,也是傻了。

    汪怀善那心高气傲的性子,哪容得了他塞那么一个谁都不要的女人给他,这便不是生生断了他们君臣之间那点所剩不多的情份么?

    “我知了。”张小碗也不多解释她其实对皇帝没什么好感,对她来说,皇帝毕竟是皇帝,汪永昭是臣子,不管汪永昭背地里做了什么,但表面上,他最好别做一件让皇帝拿住把柄的事,要不,整个汪家就会被一锅端。

    诚如汪永昭所说的,皇帝连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异姓王都下得去手,她怎能不替她的儿子忌讳他?

    伴君之侧,就是与虎谋皮。

    所以汪家不能倒,只要汪家不倒,她的大儿子便会无事,皇帝再如何,也不可能越过汪家就对他的功臣下手。

    过得三日,那威远将军好好地走了,善王替他杀了三个刺客。

    汪怀善回来了都府,与张小碗和汪怀善笑闹时与平常无二,但当晚,闻管家来报,轻轻地说,“大公子从酒窖里拿了五坛老酒出去。”

    张小碗听得呆坐了一会,在汪永昭皱眉开口叫人去把善王找来后,她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对他摇摇头说,“由得了他去。”

    他心里苦闷,喝就喝罢。

    但当晚,酒醉了的汪怀善拍开了他们的门,萍婆子放得他进来后,醉醮醮的汪怀善嗅着鼻子,半闭着眼睛就走到了那内屋,依稀瞧得床上坐起的人后,他猛地扑了过去,把头偎到了他怀里,大哭道,“娘,娘,我不想相信,我跟得他说过,我定要娶一个像娘,像他的靖风皇后那般的妻子,可他现下是干什么,他想把一个别人背后骂烂货的公主塞给我,娘,我不想相信,我不愿意长大了,我也不愿意相信他所说的话了,都是假的,全是假的,全变了……”

    他哭得甚是伤心,但坐在里侧的张小碗看得他扑到汪永昭的怀里,一口一声娘地叫着,还把眼泪鼻涕擦到了脸色僵硬的汪永昭的胸前,这时本该替儿子伤心的她,只得无奈地转过头,不忍看儿子的哭诉了。

    、181

    小醉汉又嚎啕大哭得了一会,声声叫着娘便醉昏了过去。

    张小碗无奈,朝脸绷得紧紧的汪永昭投去哀求的眼神,还叫了一声,“夫君。”

    汪永昭恼怒地瞪了她一眼,眼带嫌恶地低头,看得那死死抠住他腰的汪怀善,他冷哼了一声,便抱了人下床,把人送到了门边。

    “老爷。”江小山已经站在了门口,朝得汪永昭行了礼,便示意跟前的护卫背上已经打起了小呼噜的大公子。

    待他进了房,张小碗已经下了床。

    她给他擦了身,给他换了干净里衣,等两人上了床,张小碗靠在了汪永昭的肩上,把他的手拉到她的腹部放着,她才轻叹了口气。

    “睡罢。”汪永昭淡淡地道。

    这时萍婆进来吹灯,张小碗微起了点身,对她道,“我还是不放心,你帮我去看看,要是吐了给他擦擦,喂他点水喝。”

    “这就去,您放心。”萍婆轻声地答了一句,便吹了灯出得了门去。

    这厢黑暗中,张小碗却是再也睡不着了,房中还尚存着怀善带来的酒味,可见他喝得了多少,心是有多难受,醉得连是不是她都没分辩,只顾得着把话说罢就倒了过去。

    “睡不着?”汪永昭又开了口。

    “是,”张小碗苦笑了一声,轻轻地说,“您别怪我总是偏心他,是我一直在教他要随着心走,养成了这个性子,有时我也分不清,这是好还是坏,是不是害了他。”

    “害了他?”汪永昭听得哼笑了一声,“没你教着,他这一惊一乍的性子,哪有得了如今的出息。”

    他说罢这话,屋子时安静了一会。

    黑暗中,只听得张小碗笑着出了声,轻轻声地说,“您也知他如今也是有出息的人了?”

    汪永昭没出声,但似是恼怒,要把放在她腹部的手收回去,张小碗及时伸手覆住了他那只手,待安静得了一会,她才叫了他一声,“夫嗯。”

    汪永昭静待了半会,也没等到她的话,只听到了她进入了沉睡的浅浅鼻息。

    他不由得偏过头,在黑暗中看着她不甚清楚的脸。

    饶是这样,她也很美。

    她知道他很想要这孩儿,她怕是比谁都知晓罢,所以拼了命都要生下来——这让他弄不清,她是在成全他,还是想拿着她对他的这份情谊操纵他,还是她也如他那般想要这个孩儿。

    可不管是怎样,事到如今,汪永昭也已自知他已舍不下她,她终如了愿,把她烙在了他的心底。

    第二日一早,汪怀善用早膳时,脸都埋在了饭碗里。

    熬得浓浓的小米粥愣是让他喝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出来,看得汪怀慕以为他昨晚喝多了头还疼着,时不时伸手去探他大哥的头,生怕他发烧。

    他身体不适时,娘亲便是如此关心他的,汪怀慕便把这种方式用到了汪怀善的身上,小脸上这时全是关心之情。

    汪怀善被他摸得了多次,又能不忍心斥责他这弟弟,只得抬起微红的脸,跟得他说道,“老虎哥没事,你莫着急,快着你的粥,先生还在等得你过去念书。”

    “哦,知晓了。”汪怀慕一听,拿起碗斯文地喝起了粥,喝罢,又去张小碗面前,让张小碗给他整理了一下衣裳,他这才朝得汪永昭拱了拱手,“爹爹。”

    “去罢,小山,送二公子过去。”汪永昭摸了摸他的头。

    “爹爹,这个,是我昨日默写的字。”汪怀慕小心地把藏于荷包中的宣纸拿了出来,“昨日你回来得晚,娘亲说今早可以给得您看。”

    汪永昭微讶,接过纸看得了一眼,便不由得从心而发露出了笑。

    这是一道兵法,是现今的礼部尚书按他十七年前与得大夏一场大胜的大战所写出来的兵计。

    怀慕的字甚是工整,瞧得出来,他是仔仔细细下的笔。

    “是默写的?”

    “是。”

    “也背得出来?”

    “孩儿能背……”汪怀慕说着就摇头晃脑地背起了兵法,念罢,才由得了江小山欢天喜地背了他去先生那。

    他走后,汪怀善也用好了膳,他用鼻子吸了两声气,朝得张小碗说,“娘,我去办事了。”

    说罢,朝得汪永昭粗粗拱手了一下,也不等汪永昭,便一人出得了门。

    “这是告诉他了?”张小碗转头笑着问萍婆子。

    “许是从别人嘴里知道了,可不是婆子我说的。”萍婆子笑着道。

    “唉……”张小碗笑叹了口气,待到江小山回来了,她这又把给这父子带在身边的什物细细跟江小山说了一遍,这才看得汪永昭带着江小山出了门。

    都府门外,一直郁闷蹲在都府前大狮子处的汪怀善见得他们出来,把嘴里嚼着的果子核一把给咬碎了,吐了残壳,看得汪永昭翻身上马后,他这才翻身上了他的马,跟在了他的身后。

    马儿走得几步,江小山从包袱里抽出一个竹筒,与得他无奈地说,“您走得太急,夫人都来不及把这解酒的梅子汤给得您说,她还说加了不少糖,是您爱喝的。”

    “哦。”汪怀善讪讪地接过,拔开盖子喝得了一口,酸酸甜甜,果真是他爱喝的,他这才眉开笑眼了起来。

    待喝到大半,他犹豫了一下,驾马跑到了汪永昭的身边,一言不发地把竹筒伸了过去。

    汪永昭看得他一眼,便接过竹筒,把那剩下的喝入了口。

    七月底,边漠越发炎热起来,三镇也很是缺水,所幸移山的大军随之也运来了不少水车,再有得那大东,云沧两州的支援,节镇里的人才不至于因无水而无法生活。

    这时那几个泉口也被深挖了出来,也算是解了一些燃眉之急,但每家每户的用水都有份额,每家只提得了一桶到两桶的水,要是谁想痛痛快快地想沐浴一翻,怕也是不能够的。

    但平民百姓也没几人讲究这个,那水只要够喝够做饭,倒是谁也无什么怨言,但也只限于一般平民百姓,也有些家道好些的,便要讲究得多,挖空了心思收笼那管水的军爷,想多提得两桶水另做他用。

    沙河镇的判官严轩是个极度严苛之人,当他发现管水的几个人不按章办事后,便当着众人的面在闹市行刑,要各打他们每人二十大板子。

    打人途中,汪怀善正跟在汪永昭身边骑马而回,看得他们到,沿路的人都让出了路。

    这时汪永昭一声不发地翻身下马,大步走到了判官前,坐在了判官的主位上,淡淡地道,“接着打。”

    “是,接着打。”严轩一扬手,厉道,那板子声便又再响起。

    待人打过后,汪永昭才问,“为何而打?”

    严轩便解释了一翻,汪永昭听后对他道,“甚好。”

    说罢,他起身轻拍了拍他的肩,朝得他点了下头,才又翻马带了大队回府。

    路中,汪怀善问,“您一直都是如此信任您的人?”

    看人打过再问原由,他倒对那判官真是信任之极。

    汪永昭侧头看他,汪怀善看不到他被遮布挡住的大半张脸上是什么表情,却听得他这位父亲大人淡淡地说,“能替我卖命之人,有何可疑?”

    “娘也这样说,她说要信任那些帮你忙的人,不能让他们寒了心。”汪怀善说得抬头看了看天,好一会才抬得头下来,问他道,“您说,好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那最最聪明的人却是不明白呢?”

    “因为他不在意你寒不寒那心……”汪永昭说着冷酷地直视着他,“他有比你寒不寒心正重要的事要在意,他没什么不对,倒是你,婆婆妈妈不成体统,枉费你娘对你的心。”

    汪怀善一听,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随口咕噜得了一句,倒没有回什么话。

    他都忘了,他父亲大人可不是他娘,什么事都能给他一个可解的答案。

    这人,对着他说话不是斥他就是训他,昨晚他是中了邪,才把他当成了他娘。

    今日他们回得尚早,张小碗正窝在内屋里偷偷得给汪怀善做鞋,她这大儿子常在大夏国境内,她这些日子便找着了可靠的人问得了大夏人的鞋是怎么做的,便想着给汪怀善做得两双带着,这几日她都是偷偷地干活,哪想汪永昭的早回杀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听得门响,她还道是婆子来了,谁料进来的是汪永昭,张小碗便傻了,看得那上下打量她的汪永昭,她下意识地就想掩藏,但大桌上全摆满了布和鞋底,怎么藏都无济于事。

    最终,她清咳了两声,站了起来,一手扶着腰,突然计上心来,“哎哟”了一声。

    汪永昭又扫了桌子一眼,并没有过来,冷静地站在那看着她。

    “这……”张小碗皱了皱眉,她也知无法解释了,便还真有些尴尬地扶了扶头上的钗子,一时之间也没了言语。

    汪永昭这便走了过来,把她的钗子拔下又插下,看得张小碗拿眼往上瞥他,他淡淡地道,“斜了。”

    “多谢您。”张小碗扶着腰福了福身。

    “嗯。”汪永昭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又扫了一眼满是布的桌子。

    张小碗看得过去,长吁了一口气,知是躲不开,便说道,“您说罢,要如何才答应我给怀善做得两双鞋带走。”

    “谈条件?”汪永昭翘了翘嘴角。

    “是呢。”张小碗转身去倒了水递给他,看着他喝完又道,“我精力尚好时才做,不会累及身体。”

    “那便做罢。”汪永昭点了头。

    “啊?”本还在肚子里想词委婉地再说得几句的张小碗微愣。

    “你答应了条件……”汪永昭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肚子,“我记着了,还有别忘了你所说的,不会累及身体,小山媳妇明日即到,明日让她陪着你时你再做。”

    张小碗听得摇摇头,这段太平时日都让她有点忘了,汪永昭是个对谁都不愿意吃亏的人。

    次日小山媳妇进了沙河镇,同时她也带来了几封信,交给了汪永昭。

    其中有一封家信,是汪永安写来的,信中说汪观琪的身体怕是不行了。

    汪永昭交给张小碗看后,张小碗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我要叫黄岑回去一趟。”汪永昭看着桌面,慢慢地说出了这一句。

    “是。”

    “不问为何?”

    张小碗摇摇头,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汪永昭看得她一眼,静默了一会,才说,“这当口,我不能回去,你也不能。”

    所以,家中的老爷子,现在不能死,就算熬,也要熬到他的孙子出生之后才可撒手西归,这当口,他不能回去奔丧。

    、182

    黄岑隔日就走了,汪怀善消失了几天,带回来了一个双目盲了的老大夫,没有几日,他与得两个赶回来的舅舅在那沙漠之中猎过鹰,就要带着他的兵士走了。

    这次他走,在主院的大堂屋中,他给张小碗与汪永昭磕了头。

    他也给两个舅舅磕了头,与他们道,“怀善行走万里,踏过不少路,见过不少人,才知晓像你们这般对我好,定是我上世做了好事,老天才派得你们来当我的舅舅照顾我。”

    说罢,他转身掉头,骑马带兵,扬沙而去,没有回过一次头。

    看着他走,张小碗坐在那无声地哭,他与她的每次生离都像在割她的肉,她除了忍,便也只有忍。

    而张小宝与张小弟追着他出了门,看着他在他们眼前消失后,张小宝蹲下了地,抱着膝盖怅然地看着前方,直到扬起的沙尘都落下了,他才抬起头,与那也无声流着泪的弟弟黯然地说,“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聚上一回,他长得太快了,只背得了两年他就大了。”

    张小弟伸出衣袖拂了拂脸上的泪,扶了他起来。

    张小宝站起后,带着张小弟走了回去。

    后院的主屋里,张小碗慢慢止了脸上的泪,看得他们进来,她木然地道,“你们也要走了罢?”

    “过得几日再走。”张小宝立马笑着摇头道。

    “走罢,省得我再伤心一回。”张小碗看着他们,静静地说,“给你们准备好的物件都备妥了,不多,才两担,是我给你们媳妇和我侄子女他们的,都拿好了回去,别落下了。”

    “姐。”

    “走罢……”张小碗摆摆手,闭上了眼。

    看着她眼角流下的泪,张家兄弟们忍着没吭声,到了外头,两兄弟流出了泪,挑了那担子,去集市整合好了车队,在那朝阳刚升起的不久后,他们紧跟着汪怀善,离开了张小碗,回他们自己的家。

    这一个一个的人都走了,那大极了的主院更显得空旷起来,张小碗看得那空荡荡的院子好半会,才转过头,与身边的男人说,“有时我都想,他们要是都没有回来过,那该有多好。”

    如此,她便不用这么伤心了。

    老大夫来了之后,教了一套吐纳呼吸之法给张小碗,那法子,跟张小碗平时用的差不了多少。

    张小碗用过之后,觉得老大夫的要可行一些,便用了他的法子。

    汪永昭这几日也很是沉默,张小碗没打扰他,只是在这日午间时,她提了在井里凉过的梅子汤,去了他的书房。

    护卫放了她进去,她把食盒放下,给他行了一礼,才轻轻地问,“让妾身在这坐会罢。”

    汪永昭抬眼看得她一眼,从太师椅上起了身,给她搬来一张椅子,放在了他的椅子旁边。

    张小碗坐下,给他倒了碗梅子汤,就倚着椅臂靠着,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也不出声。

    汪永昭喝过汤,就又拿笔写起了信,这次,他把斟酌了一上午的信一笔挥就,封上信封,叫来人拿走后,他朝张小碗淡淡地说,“皇帝查我当年十万银两征兵之事,当年跟随我的三位千总自戕于钦差前,替我洗涮了污名。”

    说罢,他靠在了椅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抬头看得了那门廊,神情疲惫。

    汪府中汪观琪的生死,旧日追随之人的死,张小碗不知他心里还藏有多少事。

    她陪着他安静了一会,才开了口,“我叫萍婆准备些钱纸,您去酒窖提得几坛酒,今晚您便陪着他们喝上几碗罢。”

    汪永昭闻言笑了笑,转得头来,拉着她的手放到了脸上,过得一会,他“嗯”了一声。

    当晚,张小碗在后院朝南的一个院子里摆了案桌,让汪永昭领着他的将士祭奠亡灵。

    子时,汪永昭回了房,他把头埋在了她的发间,终沉睡了过去,不再像前几日仰躺在那一动不动,让张小碗猜了几次,都猜他定是没有睡着。

    她以为他是为了汪观琪的事情在烦心,哪想,竟还有别的事。

    而事到如今,他熬着,她便陪得他熬着,说来,多年前的她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们会走至如今这模样。

    他难,因着他对她这些年的情义,她便陪着他难罢。

    八月中旬时,炎热的边漠之地终下了几场大雨,节镇的百姓乐疯了头,好久没见过雨的人都站到雨下淋了个透脚湿,待雨停了,这着了风寒的人一时之间便多不胜数。

    张小碗听得这消息,已是有两个人得了风寒死了的事后了,她叫来了闻管家与老大夫,让闻管家把库房里能用到的药都派出去送到判官那,老大夫也被她请着带人出去出诊去了。

    老大夫走时还啐了她一口,“老夫才享几天清福,便又差我这个瞎子去卖命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