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当天就被写成了评书,说书人讲在酒楼里讲的热火朝天。好多人听得如痴如醉。
而一些想要出头的人,也缩回去了。
怎么说呢,即便大伙都知道太子妃在故意转移重点,读书是划分阶级的一个重要方面,王勋贵族的女儿要是不读书,那就说不到好人家,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体现。
可听过太子妃的伶牙俐齿,他们是不敢说这些的。
毕竟那些读书人家里,也有读书的女儿,讨一个识字的妻子,当然比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强的多。
既然他们都是这么想的,就没法与太子妃打擂台。
到最后众人只能安慰自己,太子妃办的女学没有多大规模,不过是心血来潮,哪有那么多的银子去消耗。
这天底下不识字的女子多着呢,只要不给她们启蒙,女子就不会闹事。
太子妃一个人还能教化多少人,这些都不必放在心上,他们只需要盯着点就行。
要不然,被当众打脸的滋味可不好受。
听说那些读书人回去都一蹶不振,还被戳着脊梁骨嘲笑。
大家都心有戚戚焉,他们可真是怕失了体面,还成了别人嘴里的谈资。
有好事者,特地去打听了太子妃所办的学校教什么。
当他们听说不过是拿着一本大部头教识字,上面的字密密麻麻,连四书五经都没有之后,他们就放下心来了。
连这些都不教,太子妃可能真是由于太子不宠,找件事做一做罢了。
给他们打退堂鼓的事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后,这些读书人就懒得去跟慕宁叫嚣了。
吃力不讨好反而自己还丢面子的事,对于那些要面子的人无异于酷刑。
而没有那些苍蝇在耳边嗡嗡嗡,慕宁就开始招生了。
她要招的学生很特别,她已经提前说了,只招平民,贵族官员等人的后代都不能来。
听到这个消息后,好多人都忍不住冷笑,以为他们会把孩子往她的学校送吗?送去就是丢人,谁不要点脸面。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几条特别的规定。
首先,来报名的家庭,家里一年赚到的银子不能够超过一两。
慕宁穿越的世界,物价跟现代世界相比,一两相当于一万块钱。
一年连一万块钱都赚不到的人家,自然算是贫困户了。毕竟这可是京城。
若是不满足这个条件,那么家里有三个以上的姊妹,下面还有弟弟的,也可以来入学。
这条件千奇百怪的,好多人摸不着头脑。
而且这所女学竟然不限制年龄,哪怕你当了祖母都能来读书。
这真是……好多人在家里骂慕宁胡来。
但慕宁非要这么实施,又是她自己花钱建起来的学校,别人还真没法说。
不过,去她的学校上学有非常明显的好处。
平民的孩子想嫁好人家,识字的女孩子总比不识字的女孩子受欢迎的多。
慕宁的学校不仅给这些女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学费全免。
去她的学校读书,一个学期还有一身新衣服,按照姑娘的尺寸制作。
不仅如此,每一月发一斤肉,每三月发一斤米,若是年度考核得了前三名,还会有银子奖励。
第一名,足足有十两银子。
就连第三名都有三两。
这个数字简直让好多人捂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在京城没有平民女子能赚那么多,可读书就可以。
这样一来,原本不想让自家的女儿去上学、想留她们在家里干活的那些人家就考虑起来了。
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家的女儿就是最聪明的,肯定能够拿回银子来。
即便拿不回来,有衣服和米肉,也比在家里做一些针线活赚个几文钱强得多。
一番金钱攻势之下,到了报名的日子,京城里符合条件的平民们,都带着自家的女儿来报名了。
有的人甚至带着七八个女儿,一串穿着补丁衣服的女孩子怯怯地跟在他们的爹娘后边。
对于这些人,慕宁所安排的那些负责管理学校的人员,全部都一视同仁,按照严格的流程给他们登记。
慕宁是按照现代模式建的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她把现代社会的学校管理体系也搬过来了。
除了她是校长之外,她还专门找出了几个主任,有的管纪律,有的管教育,有的管饮食。
刚开始大家对主任这个词不理解,但经过一番培训以后,她们算是明白了。
主任大小还是个官儿呢。
而且在她们的眼里,她们能被太子妃派来开这所学校,那就是得了她的青眼。
谁不好好表现,谁就没有额外的月钱和奖赏,以后就不能够跟在太子妃身后了。
他们恨不得把这所学校当成终生事业来做,那自然做得好。
慕宁找的人都是聪明人,没有一个是笨的,让她们上手很简单。
而且,她用的全都是女子。
谁让这个世道对女子不公平,若是找一些男子当老师,这么多的女孩子,还不知道会出什么麻烦。
除了一些护院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安排了男的,别的全部都是女子。
第一日不过就是报名,报完名后,每个人免费发了一套衣服,就被放回去了。
看到这套衣服,好多人的爹娘嘴都咧开了。
这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然而他们刚想走,那个发衣服的人就冷冰冰警告道:“这是太子妃给入学的孩子发的校服,在开学时她们一定要穿上才能进学校。要是没穿,不仅要赔偿这一身衣服金额的十倍,还永久开除入学的资格。你们的名字和居所这边都有登记,若是想贪孩子的衣服,小心去蹲大狱。”
原本那些认为孩子不配穿这么好的衣服,打算把衣服送给别人或者卖掉的父母,这下子表情就变得悻悻的了。
可是,让他们放弃到手的馅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算了,不让别人穿那就不穿,反正便宜一定要赚。
等报名告一段落,慕宁对于丫鬟们的培训也快完成了。
她要把这些丫鬟送去当老师。
当时招工,她不仅看颜值,还要看大脑。
智商高的人用起来也舒服,智商低的人交流起来都费劲,慕宁可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第835章
太子妃白月光(7)
这些丫鬟得知有识字的机会,当时就激动坏了。
而且她们一个个都很聪明,慕宁选人就是往好里选,她哪有空教那么多女孩,这些人就是她找出来给别人传授知识的。
慕宁本身话术就很厉害,府里的所有人早就对她死心塌地了。
如今因为慕宁,还有了识字的机会,她们更是热泪盈眶,恨不得给慕宁做牛做马。
有一说一,古代社会对于识字的渴求欲比现代社会少不了哪里去。
谁都不想稀里糊涂过一生。
而慕宁给她们的培训是突击教学。
她打算自己教这些人,由这些人去教其他学生。
反正她们学得快,慕宁教一晚上,她们可以给那些学生讲一周,这样一来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孩子们也获得东西了。
大家皆大欢喜。
不过慕宁教这些人的时候,也会让府里的其他人一起来听。
慕宁只是没有安排他们去当老师而已,毕竟她又不是只打算搞教育。
仅仅教了一个月,府里人的风貌算是焕然一新了。
慕宁拿的课本并不是如今的八股文必备课本,也不是一些基础教学的课本,她是专门给这些人制定的、在成年人的基础上加以拓展的实用性课本。
既然都要重新开始了,那还不快点加快脚步,要是从头开始学,一年又一年,学到什么时候才行?
慕宁要这些人抓重点,学重点,要以最快的速度为她所用。
她给女学制定的课本跟这个理念是相同的。
这些女孩子没法科举,最少现在是没法科举的,那她们就得先学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别人眼里的大部头,其实是慕宁自己制定的学习型字典。
在学完字典后,她们就要开始学习各项技术,在技术中穿插着独立的思想教育,让这些女孩先有生存的能力,再让她们想活着的意义,那样才不是造空中楼阁。
为此慕宁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她找了一个最聪慧的女孩子担当教导主任,由她来落实计划。
这个女孩子叫做如月,她是因为她爹赌钱输了被卖掉的。
快要被老鸨买走时,她被慕宁给买下来了。
对她来说,慕宁就是她唯一的主人,那个恨不得让她去死的父亲,跟她再无关系。
她学东西比任何人都快,慕宁就给她开小灶,顺便让她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新生活,慕宁还专门给她配备了一个会武的丫鬟,保护她的安全。
毕竟一个学校的高管,肯定会被盯着,说不定会有意外。
慕宁要把所有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如月没想到她一个下人被委以重任,动力更强了,干得热火朝天的。
慕宁很满意。
在女学开办几个月后,慕宁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不为别的,这些姑娘做得都很好。
她们得到的是从未得到的机会,是被平等尊重的权利,有了这些,足够让她们用生命去教学。
而慕宁穿插的一些思想教育,也被她们传授给了这些前来求学的女孩子。
女孩子们在认识字后,学会了读书,她们不知道女德怎么要求的,她们只看到了课本中那些出色的女性在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被众人敬仰。
慕宁让她们一边学理论,一边搞实践,搞实践的那些人,也是慕宁招工招来的。
由于阶级的固化,好多优秀的人总会走到走投无路的境地。
慕宁的招工一直没停下,动不动就招一波,这些来京城寻求机会的人,有时候就想试一试,大着胆子来报名,然后就被选上了。
慕宁也不亲自搞培训了,她手底下的人才慢慢聚集,会搞培训的就多起来了。
搞培训的搞培训,培训完的去当老师的当老师,不想进学校的,除了伺候慕宁,慕宁会给他们其他晋升的渠道。
慕宁不想坐吃山空,一所学校该投入就得投入,可创收也是有必要的。
她安排一部分人去搞商业,一部分人去搞农业,还暗地培养了一部分家境贫寒的书生去科举。
反正是四处开花。
谁让原主在这个国家的势力薄弱得很,慕宁当然得多多为自己积蓄力量。
在如火如荼的各种搞事业中,半年眨眼间就过去了。
慕宁创办的女学,已经变成了京城平民人人想去的地方。
因为他们看到了实惠。
这些女孩子们眼看着眼里的浑浊消失了,越来越聪明,一些爹娘看不懂的文书能看懂了,别人来欺负他家,她们也能据理力争了。
还有的女子经过了学校的培训,竟是连手艺都学起来了,上着学还能往家里拿银子。
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去争取一下。
当然也有一些极品家庭的女孩子,尤其是那些家里姊妹多弟弟只有一个的,她们的爹娘恨不得把姊妹们当牲畜使,只为自己的儿子使唤。
这些女孩子是蒙昧的,也是清醒得极快的。
当发现自己为家里奉献一生,年纪轻轻累出一身病是不对的以后,她们就慢慢明白了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即便还没法脱离家庭,但她们已经在老师那里学到了手艺,银子全都被老师收去保管了。
爹娘一问,那就是老师觉得她们学的不好,学校安排的活计做好了也不给银子。
可米肉都拿回家了,爹娘就不会让她们放弃上学。
这些女子越加的聪慧,越加的对慕宁死心塌地。
她们都想追随慕宁。
谁让慕宁是她们眼里的救世主,如果没有慕宁,她们可能这辈子都不明白人要为自己而活,更不用说抬眼看看人世了。
她们只会局限于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每日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等着出嫁换一笔钱。
在这些求学的女孩子们的心目中,慕宁是她们的大恩人。
一些良善的家庭,他们的女儿越来越好,大人对慕宁就越加的感恩。
就连那些刻薄的家庭,都没法说慕宁的坏话,谁让自己的孩子拿回来了那么多的东西。
总之,慕宁在民间的名声空前的好。
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下,慕宁时隔半年,总算收到了太子的口信。
老皇帝的生辰要到了,他们要去参加宫宴。
这可是个非常重要的剧情点。
第835章
太子妃白月光(8)
慕宁表示去就去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她作为太子妃,要是缺席的话,那当然是不行的。
她提前三天搬回了东宫。
这一次的慕宁可不是孤军奋战了,这一段时间让她拥有了许多的心腹。
这些心腹比太子培养起来的、那些从小跟在身边的人也不差。
慕宁敢用他们,他们就愿意为慕宁奉献。
太子妃浩浩荡荡地从外府往宫里走,那排场京城人都见证到了。
但他们没法再说她的坏话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们是确实从太子妃那里拿到好处了。
那些没拿到好处的,期盼着明年报名时太子妃能宽限一下条件,让他们家的女儿进去读书。
这样一来,有所图谋,就不敢再嘴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