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91章

    并州地处边地,警觉性强,总比在长安沉溺于安逸享乐强。

    郭承泽拱手道:“多谢世子美意。”

    身后一群少年按照年龄大小依次上前取过一把匕首。

    一场误会,就这么消弭,传出去还是一桩美谈。

    郭承泽转头回想此事,只有一个结论,该研究下孙文宴的保身之术。

    “我哥造反”的前提是哥厉害吗,分明是我爹厉害。

    造反这般塌天大祸,落在孙家头上,居然只一个轻飘飘地流放了结。

    第

    1263章

    远方来客

    新的一天,众将齐聚府衙,围坐一堂共商大计,该如何迎接新主将白隽。

    在其他地方商讨,难免分散人群,引出私下搞小团体的猜测。

    紧密团结在吴岭棺木周围,才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在白隽到来之前,他们都要精诚合伙下去。

    至于往后,往后再说吧!

    并州人关心新主将情况,南衙人则在意吴越加冕亲王的仪式。

    范成明坐在后排,轻轻用肘部触碰身旁的孙安丰,玩笑道:“听说你把你哥的事搬出来,把并州那些小家伙们吓得不轻。”

    知名哥宝男,居然拼哥一道上略输一筹。

    眼下这条赛道上,没人比得过孙安丰。

    总不能为了口头的输赢,逼哥哥去造反吧!

    孙安丰连忙撇清关系道:“我只是说了些实话,哪成想他们如此大惊小怪。”

    范成明撇撇嘴,“白赚七郎几把匕首。”他连影都没见过。

    “我若装作被吓一跳,是不是也能白得一把匕首?”

    段晓棠幽幽道:“会把匕首插在你的肚子上。”

    范成明立刻护住肚子,故作惊恐状,“青天白日别吓人。”

    段晓棠一脸淡然,“那你还做白日梦?”

    前方成熟的大人物们已经进入正题。

    范成达掷地有声道:“往常规矩如何?”

    王元亮掰扯老黄历,“元宏大到任时,大营诸将出城二十里。”

    肖建章在一旁轻轻冷笑,语气中略带讽刺,“架子够大的。”

    中原地方了不得十里五里,哪见过这等阵仗。

    自从吕元正的到来,肖建章的地位一落千丈,如今已退居至第四位。

    即便如此,他的官阶依旧高于并州城内的几位将领。

    并州大营可以为了主将出城二十里,南衙诸将和白隽又没有隶属关系,何况后头还有一个位更重的吴越。

    吴越自从到了并州城,就再也没离开过府衙。

    并州城内被吴岭筛过好几遍,但城外可说不准。

    王元亮:“代天牧狩。”

    尊重的不是官威,而是背后的皇权。

    范成达拍板道:“那就二十里。”

    与白隽同行的还有宗正寺和礼部官员,实打实的钦差。

    范成达继续道:“梁国公已从长安启程,不日将至。并州大营何时召集众将前往城中迎接?”

    白智宸面露难色,“范大将军,我们叫他们未必能来。”

    范成达眉头紧锁,“你们都是并州大营的老人,这点情面都没有?”

    郭承泽硬着头皮解释道:“人面熟,但人家信不信得过我们,就不好说了!”

    范成明惊讶道:“你们人品差成这样了!”

    连呼朋唤友撑场面都做不到。

    郭承泽苦笑,“先前元宏大那一摊子烂事,害得并州多少好男儿丢了性命前程。突厥虎视眈眈,大家不惧生死,但战事之后总该顾虑身家性命吧。”

    隔壁幽州大营姓卢的一大家子怎么没的,隐隐约约有听说过。

    让边关军头不携带重兵来并州报到,任谁心里都要打鼓。

    尤其他们先前与元宏大撕,元宏大倒台后,内部又四分五裂,纷争不断。

    白智宸敢打包票,白隽来并州是安全的,但若是外出巡视其他军寨,心里就没底了。

    范成明扭过头,“开眼了!”

    元宏大的胡作非为,让并州军将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白智宸提议道:“能否请世子手书一封,请诸将前来?”

    说来有些丢脸,并州大营的家务事,还要请南衙居中作保。

    但没办法,三人直接相邀,说不定某些人就直接托词抱病不来,让白隽的新官到任仪式失色不少。

    信不过自已人,反而信外人,说来也是一种悲哀。

    杜松见此情此景,心下难免悲叹,并州大营从昔日的铁血之师沦落到如今的一盘散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长此以往,即便没有突厥的侵扰,他们也会在内耗中走向没落。

    范成达沉吟道:“此事我会如实禀报,但世子如何计议尚待分说。”

    白智宸连连道:“多谢范大将军。”

    范成达:“钦差安排在馆舍,梁国公的旧宅打扫得如何?”

    馆舍拥挤不堪,兵部、三司,加之后头来的宗正寺和礼部,再塞不下一点人。

    总不能让白隽来府衙,和吴越,以及吴岭的棺材挤在一处吧!

    白智宸擦擦额角的汗水,“已经加派人手打扫了。”

    白家祖宅上次启用还是十几年前,白隽回来祭祖。

    多年来不过维护一些必要的设施,某些院落早已是杂草丛生。

    重新打扫自然是要费一番功夫。

    杜松善意提醒道:“实在来不及,就先将前院和主院收拾妥当,其他部分日后再作打算。”

    白智宸连连点头,“是,是。”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陈彦方忽然出现在门口,躬身行礼道:“见过大将军及诸位将军。”

    范成达问道:“彦方,何事,可是世子有交代?”

    陈彦方:“世子接到消息,东阳郡公及代州官吏代表即将入城,请二位大将军速速安排接待事宜。”

    这段时间,不断有附近官员土族遣使前来拜祭。

    白智宸等人一头雾水,并州地界上何时又冒出一个位高权重的郡公?

    名号极其陌生。

    并州大营乃是古并州代指,代州虽然隶属于并州大营管辖,但向来和他们说不到一处,一直被边缘化。

    因为代州的军将是后来的,相当于发配到此,他们原先是……

    杜松先反应过来,“冯四呢?”

    窦鸿云上前道:“右武卫入城那日,冯将军和末将换班,带队出城巡逻。”

    杜松:“三日一巡,他也该回来了,正好赶上。”

    白智宸恍然大悟,东阳郡公是冯睿达的侄子,李君玘的儿子。

    又一个和并州大营、元宏大有仇的。

    冯睿晋熬过了“静默期”,转而去外地军寨搞风搞雨,搞得一片怨言。

    让人只觉得冯家的血脉有毒。

    现在又来一个冯家的表侄儿,更加暗无天日。

    范成达主动道:“我去接人。”

    段晓棠附和道:“我也去。”

    第

    1264章

    郡公到来

    并州之地,将军虽众,国公、郡公却是凤毛麟角。

    众人立于府门前,远望烟尘起处,一队人马缓缓而来。

    为首之人身形不显,白智宸定睛细看,方确认无误,不禁问道:“东阳郡公年方几何?”

    段晓棠轻声回应,“九岁。”

    李弘业裹着精致的小披风,稳稳地跨坐于一匹与成人坐骑无异的神骏之上,看起来英姿勃发,神气无比。

    临到门口,李弘业一甩披风利落跳下马,露出身前紧紧抓着鞍鞯的衔蝉奴。

    李弘业立于马前,拱手行礼:“弘业见过范伯伯及诸位将军。”

    恰时衔蝉奴稳稳地落在李弘业肩膀上,流畅而默契,一人一猞猁不知演练了多少遍。

    众人纷纷还礼,齐声道:“郡公安好。”

    并州大营众人的目光着重在李弘业和他身后的代州军将上。

    南衙人则看向身旁青松一般的李君璞,难怪冯睿达要主动请缨去巡逻。

    原来是躲灾啊!

    碍于衔蝉奴的“领导”地位,范成达就不去拍李弘业的肩膀了,心怀大慰道:“高了也壮了,这一年在边地历练得不错。”

    范成明在后头酸溜溜地道:“我哥对我和大郎,都没这么和蔼!”

    段晓棠闻言,不禁翻了个白眼,“弘业多乖,你多怪!”

    范成达引领着李弘业等人进入府内,段晓棠则找到了跟在后面的李君璞,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擅离职守。

    李君璞意有所指道:“刺史是个好人。”

    段晓棠不禁笑道:“哦,有多好?”

    李君璞轻笑道:“和罗少尹一样的好人,”话音一转,问道:“我这有一份刺史的文书,不知该交给谁?”

    段晓棠直言:“重要么?”

    李君璞打太极道:“刺史和代州军民对王爷的一片心意。”

    好歹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县令,跨行政区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由头。

    段晓棠伸出手,李君璞从怀中掏出书信,放在她手上。

    段晓棠掂量信件的分量,姑且算情义值千金,“交给孙三。”

    说干就干,连跨数步,找到孙安丰跟前,说道:“代州刺史的书信。”

    孙安丰一头雾水地接下,“哦,哦!”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灵堂前。

    其他人纷纷躬身退到两旁以示尊敬,衔蝉奴被一个护卫抱着,站在灵堂之外。

    李弘业为首捻香三炷插入炉中,而后率领一众人等,跪在蒲团上行礼。

    吴越静静地跪在棺木侧旁,李弘业起身后,缓缓走到他身旁。

    还记得李君玘身亡后,李家门庭冷落,洛阳其他人都忙着瓜分战果和利益,无心他顾。

    吴越带着杨胤的首级前来祭拜,才让李君玘的身后事没那么寂寥。

    万千话语到嘴边,只能化作一句,“还请世子节哀。”

    吴越抬头看向眼前的小人儿,没记错的话,一年多前,他和他说过同样的话。

    如今看来,他过得还不错。

    这哀想必是“节”了。

    一年,他也会缓过来的。

    先前突厥大举入侵三州,但不代表旁的地方是安全的,代州也受到了侵扰,只是被挡回去了。

    吴越和众将留代州军将桑承志说话。

    他们此时来,就是表明态度。

    后元宏大时代的并州诸将和曾经的冯家军没有恩怨,自然有合作的余地。

    至少给现在窝在各处军寨里的军头做出表率。

    段晓棠从厨房找了些糕点招待叔侄二人,长途远行,担心肠胃受不住,特意挑清淡的。

    怕李弘业一个小孩无聊,白智宸连忙将自家子侄叫来陪玩。

    这些孩子们年龄相仿很快就玩在了一起,欢声笑语充满整个院子。

    段晓棠说着接下来的安排,“你们在馆舍休息。冯郎中先前也住那儿,近来外出公干去了。”

    李君璞平静道:“冯四呢?”连表哥都不叫了。

    段晓棠不由得为冯睿达接下来的命运捏一把汗,“出去巡逻了,今明两天一定回来。”

    转移话题道:“你们在路上走了多久?”

    李君璞:“十日,遇上点风雪。”

    段晓棠追问道:“那你能待多久?”

    李君璞沉吟片刻,“待梁国公到任,我看看风向再走。”

    毕竟是一地县令,不可能长期脱岗。

    段晓棠:“刚好婉婉也在并州。”

    李君璞若有所思,“林娘子怎会……”

    段晓棠轻轻点头,“没赶上。”

    李君璞垂眸道:“将军百战死,壮土十年归。谁都没想到……”

    他在云内接到消息的时候,同样难以置信。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