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82章

    撇开定然落在最后的杜松,以及段晓棠武俊江两个当事人,其他将官该回来都回来了。

    众人集聚帅帐,把宁封刚才的笑话抛诸脑后。

    吴越:“高阳将军,俘虏营如何?”

    翁高阳叫苦不迭,“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哪哪都是事。看守的军土左支右绌,既要防着俘虏逃营造反,又要制止他们在营中闹事,人手实在不足。”

    天天压着干活,不是为了折磨人,是怕人静极思动更不安分。

    范成明有句话没说错,不算管理的俘虏,翁高阳手下的军土人数,都比得上出征的几路大军。

    而且他只接收了前期的俘虏,后面实在收不下,才叫武俊江等人自行管理。

    两卫近三分之一的人马,都被数量庞大的俘虏牵扯住。

    偏偏没地方交出去,只能砸在自已手里。

    虽在帅帐内,但气氛并不严肃,算是迎接诸位先行回营的将官。

    翁高阳差点猛男落泪,“世子、大将军,我就是头山猪,实在干不了细活。”

    翁高阳私心觉得段晓棠武俊江做的对,并非因为他们杀了为非作歹之人,而是因为他们杀的是最能“挑事”的那一拨人。

    祸头子没了,其他人的心气自然就散了,能安生过日子。

    但翁高阳一个新晋将军,没那份胆量,也担不起责任,所以不敢提出来。

    翁高阳:“天天和俘虏待在一起,生怕哪个暴起,拿锄头铲子把我脑袋给削了。再待下去,不如跳黄河算了!”

    叫他战阵搏杀不带怕的,但古之名将有多少疏忽大意,在俘虏身上翻车的?

    范成明幽幽道:“我们离黄河百十来里呢!”

    翁高阳:“骑马一天就到了!”

    这个苦必须叫,不是故意露怯,而是必须有个说法,否则接下来两卫的处境太危险了。

    俘虏人数都赶上军队,偏偏汾阴和文城尚有朝廷法度在,不可能任意行事,只得处处受制。

    薛曲:“这两日朝廷该有消息了。”

    吴越准备好了千般应对,就看谁先跳出来。

    薛曲略过这一节,问道:“项明,东线如何?”

    余项明原先防守东线,任务是切割战场,防止绛郡临汾两地的乱军越境增援,但文城汾阴的乱军逃过去,却是不管的。

    压力比杜松小一些,加之大将军行营移动,相当于薛曲接过他肩上的担子。

    余项明诚恳道:“情况尚可,兵力损失不多。但绛临两地的贼首,实力恐再度扩充。”

    薛曲不强行贴金,“接下来的都是硬仗。”

    如果两卫只管打不管埋,哪怕敌人数倍于已,薛曲亦有信心横扫乱军。

    但没想到泥足深陷,叫薛曲头一次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人祸。

    这个坑是乱军、本地官民、洛阳兵、朝廷一起给他挖的,不得不跳。

    众人再说几句闲话,各自散去,寻相合之人喝酒说话。

    翁高阳一身晦气,众人出于同袍情谊没避着,但他的烂摊子总得有人接。

    非得是个将领不可,一时间人人皆危。

    宁封大口吃肉,“这事得等段将军他们回来,再看看朝廷的申饬,才有落定。”

    虽然没得到朝廷的消息,但肯定不是好话,这种破事,难不成还表扬么?

    范成明直接将庄旭刚煮好的肉夹走,“武将军不清楚,但段二心里肯定憋着气。”

    刚收到消息的时候,吴越曾琢磨过把范成明扔出去背黑锅。无奈的是,两地相隔太远,范成明伸长脖子都够不着,只能作罢。

    宁封不解道:“她能有什么气的?”

    庄旭:“我们一个多月来束手束脚,你不憋屈?”

    宁封闻言,只想扔了筷子附和,但舍不得肉,用嘴声援,“还真是,仗打得越好,打完仗后越憋屈。”

    数百里外的文城劳改营,汤新霁在屋内闭眼假寐,估摸着时辰。陡然坐起来,将旁边熟睡的罗小谷拍醒,“走,陪我去撒尿。”

    罗小谷揉揉迷蒙的眼睛,任由汤新霁将他拉起来。劳改营内的规矩,不许一人独行。

    两人从外头守门的军土手中接过号牌,向茅坑的方向走了几步,忽的改了方向。

    罗小谷心中惊奇不已,因为他们去的右武卫在劳改营内的值房,照理晚上该是没人的。

    两人被门口值守的军土拦住。

    汤新霁开口道:“小的有要事禀报。”

    军土:“何事?”

    汤新霁张口就来,“原文城贼首收拢了一批财宝,就地藏了起来,小的知道地方。”

    右武卫的值房并不设在劳改营中间,而是一角单独隔开来,经过值房,还有一条向外的出路。

    依照汤新霁的观察,每晚大概有一位旅帅级别的人值守。

    军土问道:“为何不白日来报?”

    汤新霁:“白日人多眼杂。”

    军土问了两人的姓名隶属入内禀报,不一会出来,“进去吧。”

    罗小谷一无所知的跟着汤新霁入内。

    汤新霁早打算好的腹案,在看到昏暗的屋内,全身着甲的刘耿文温茂瑞时,散的干干净净。

    温茂瑞嗤笑道:“防守是松散了些,但你能摸过来,原先在郡兵里没白干啊!”

    第835章

    夜半惊变

    温茂瑞一句话连消带打,让汤新霁所有打算都胎死腹中。心下惴惴不安,他知道我,甚至记得我的来历过往……

    汤新霁不知道,温茂瑞早看出他的不甘心,曾经想铲除这个祸害,被段晓棠拦下了。

    温茂瑞坐下,盔甲上的甲片带着轻微的响声,“说吧,财宝在哪?”

    屋内的烛火并不明亮,只能从声音判断温茂瑞的情绪——漫不经心。

    合上门外面未必能发觉,周围没有其他动静,但汤新霁深知,附近的空屋内,定然潜藏伏兵。

    枕戈待旦。

    汤新霁深吸一口气,镇定心神,“只是一个借口,没有财宝。”

    刘耿文:“那你来值房作甚?”

    汤新霁:“进来躲一躲。”

    温茂瑞:“躲什么?”

    汤新霁:“他们想跑,我想躲到值房避避风头。如果可以,还能借另外一扇门撤出去。”

    温茂瑞听出汤新霁的言下之意,哪怕出去他二人也在右武卫的控制之下,没打算单独跑。

    温茂瑞:“不跟着一起跑?”

    汤新霁:“我知道营啸的可怕之处。”

    不分敌我,见人就杀。汤新霁哪怕有些武艺,总归双拳难敌四手。

    说到底他不看好某些人策划的逃跑活动,加之深知夜晚的可怕,演变成炸营也在情理之中。

    罗小谷在几人一问一答中,才反应过来,“谁要跑?”有人想踢掉他的饭碗。

    刘耿文一口唾沫吐在地上,“营啸!”

    汤新霁的忧虑放在其他军队上不无道理,劳改营一旦炸营,连带旁边的右武卫营地也会受到影响。

    战场上军土经历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每天都面临着生死考验,一旦受惊,可能失去理智。

    但右武卫不同,军土待遇优渥,同时注意疏导情绪。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习惯夜间行动,并不会因为黑夜而恐惧。

    在长安时,要不是因为担心吓着隔壁邻居,段晓棠非得得寸进尺,在右武卫大营里练练夜间紧急集合。

    温茂瑞:“何时行动?”

    汤新霁:“月上中天之时。”

    罗小谷左看右看,他不说和汤新霁形影不离,但从干活到休息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却一点不知道。

    刘耿文招来守门的军土,吩咐道:“让我们的人撤出来。”

    守卫巡夜的军土虽有刀剑甲具,但混乱中谁说得准呢,没必要增加无谓的伤亡。

    汤新霁:“你们早就知道?”有其他人告密,难怪两人全甲在身。

    温茂瑞并不直接回答,反而说道:“看守人数不足,是我我也跑。”

    这是早预料到的事,当段晓棠带走一半兵力,就注定劳改营不会安分。

    温茂瑞:“会写字吗?”

    汤新霁老老实实道:“会。”

    温茂瑞:“把你知道参与的人写下来!”

    愣的领头人冲在第一线,希冀第一个逃出去。但老谋深算的,会躲过最开始的风头,再找机会偷溜出去。

    汤新霁趴在桌上,借着昏暗的烛火,记录参与人的姓名。出卖劳改营的人没有半点心理压力,说到底和他们没多少情谊。

    温茂瑞敲敲罗小谷的脑瓜,还有闲心开玩笑,“你这位队长,有点良心但不多。”好歹记得把你捞出来。

    罗小谷的身格体型,若真发生营啸,十之八九横尸当场。

    温茂瑞原先自视甚高,觉得郡兵都是乌合之众。但观汤新霁,也有可造之材。他身上背的事并不算大,但右武卫不能招揽。

    因为此人对朝廷和官吏心怀不忿,一旦坐大,必然惹出祸事。

    易地而处,汤新霁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

    刘耿文冲温茂瑞点点头,“我出去了。”

    温茂瑞:“嗯。”

    罗小谷看着刘耿文的背影,问道:“将军,你不走么?”

    温茂瑞坐在老位置上,“我算哪门子将军,连个校尉都不是。”

    话音一转,“各司其职,信任你的同袍。”

    刘温两人分别把守劳改营两扇大门,尹金明坐镇本部,是第三道防线。

    寇嘉平睡得迷迷糊糊,被一阵喊杀声吵醒。先以为是做梦,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才知是现实世界,急忙睁开眼睛。

    脑子来不及醒来,但身体已经先行一步,披上外袍,蹬上鞋子,抓起床头的包裹,大声喊道:“去右武卫营地。”

    这时候城里哪儿都危险,只有军营最安全。

    家仆急忙冲进来,高呼道:“郎君,右武卫炸营了!”

    “右武卫,炸营?”寇嘉平将昨夜喝剩的茶水泼到脸上,以图清醒,“当真?”

    家仆颤颤悠悠道:“是那个方向。”

    另一家仆从前衙赶来,“郎君,右武卫尹参军派一队人来传话,说俘虏作乱,请你带衙差管束城中秩序。”

    寇嘉平将冠帽整理好,出去见右武卫派来的人,急问道:“俘虏营情况如何?”

    纪锐立:“并无大碍,尹参军他们能解决。”

    正因为知道衙差支棱不起来,他才带人来帮忙。

    纪锐立:“寇主簿,得让百姓安居在家,不要随意走动。”

    寇嘉平点头应道:“是,是。”

    这朝不保夕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右武卫营地附近火光冲天,寇嘉平并不敢带人靠近,只能在稍远一些的里坊中维持治安。

    好在文城的百姓饱经忧患,知道没有两把刀的话,越是乱越不能在黑夜中出门,幸而外头还有衙差敲锣时不时经过,昭示城池并未失陷。

    寇嘉平提心吊胆半夜,天刚蒙蒙亮急不可待地赶去右武卫营地。

    军营一切如常,反倒劳改营外围有战斗过的痕迹。

    寇嘉平经过请示入内,一路见军土们在搬抬尸体,俘虏身体上多是插着羽箭。

    时不时还有军土从人堆里押出一二人,有的是汤新霁交待的,有的是他们早就掌握的。

    寇嘉平疾步走到刘耿文身旁,问道:“刘司戈,昨夜情形如何?”

    刘耿文面色不虞,“伤了十来个弟兄。”

    寇嘉平:“俘虏呢?”

    刘耿文:“死了两百来号人,具体数字还未统计出来。”

    段晓棠不喜欢斩首、悬尸示众这一套,理由是容易生疫,所以昨夜被杀的俘虏,大概率是拖去外头埋了。

    第836章

    长安回应

    接触一段时间下来,寇嘉平知道,排除右武卫的暴力属性,本质上很好说话,风纪比过往接触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好的多。

    但这种印象只维持不到一秒钟。

    温茂瑞信步过来,似宣布道:“寇主簿,情形你也看到了,今日恐怕没法出工。”

    俘虏们如同惊弓之鸟,放出去容易,广袤大地上再做点什么,谁都说不准。

    寇嘉平当然知晓,待在营里才是最安全的,“无碍。”

    温茂瑞:“老刘,你先回去歇着,我来看着。”

    刘耿文也不多客套,“行,稍后放饭。”

    人心思安,有饭吃就没那么害怕了。

    温茂瑞:“再把大师们请来念念经。”

    高僧们今天上长白班,且危险系数增加,薪酬自然要涨一点。

    刘耿文提脚回到右武卫营地,尹金明力求保险,再问一遍,“如何?”

    刘耿文:“都按下去了,老尹,快给我饭吃。”

    军土将早准备好的饭食奉上,刘耿文撕开一个饼子,往其中夹酱料,边吃边问:“那两个呢?”

    劳改营一闹起来,汤罗两人就被送到本部看管。

    尹金明:“另一头吃饭。”

    刘耿文直言,“温六的意思是,把人甩给寇主簿。”

    右武卫肯定是不收的,但劳改营他俩也回不去了。常理而言还有两条路,归乡这条道走不通。

    尹金明点点头,“行,你歇着,我去安排。”

    刘耿文到底没歇下去,一人一袋口粮,算是给他们昨夜“投诚”的奖励,亲自将人交到寇嘉平手中。

    对汤新霁没什么好说的,“你是个聪明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心里清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