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8章

    段晓棠想不想当官,众所周知,吴越对此并不在意,反而问道:“武将军的事情,营中有风声传出来吗?”

    两卫算是自已人,吴越问的是郡兵和世家子弟这些外人是否知情。

    范成明回答道:“他们可能知道武将军杀俘的事情,但其中的内情未必清楚。”

    武俊江没有杜松那么老辣,事发后并没有及时控制消息渠道。再加上行营人员复杂,消息的保密程度自然无法与长安的南衙诸卫大营相提并论。

    武俊江这把火都捂不住,更何况段晓棠烧得如此“光明正大”,火光冲天。

    吴越再次问道:“安丰,河东子弟中有多少人愿意应职?”

    孙安丰面色羞窘地回答道:“汾阴三人,文城两人,总共五人。”

    这五人即便是出身世家名族,也只是旁支远戚,底蕴不足。

    他们看不上吴越拿出的官位,位低权低离家远危险大,自然不愿意做。

    如果吴越拿出的是县令之职,或许还能勉为其难地考虑一下。万一做不了,还可以学高土做派,挂印归家。

    吴越原先的构想是通过河东世家和朝廷流官的结合,不断向本地豪族中掺沙子。

    国家权位岂可轻予,他们若能展现相应的能力,吴越自然不吝于举荐。然今日这些人却倚仗家族背景,自视甚高,岂能容忍其傲慢。

    果断下令:“范二,明日派兵护送应征的河东子弟赴任。”

    范成明恭敬地回应:“遵命。”一定操办的热热闹闹。

    吴越又言:“安丰,草拟一份奏折,详述乱兵过后三郡官吏凋零之状,以及我们面临的困境,催促吏部尽快解决,措辞严厉些。”

    孙安丰点头称是。

    乱军过处官衙瘫痪,但朝廷自有法度,吴越无法就地任命官吏保境安民,单靠军将自然不可能事事做的妥帖。

    几路大军能迅速收回文城,靠的是“快”,但现在俘虏不好处理,又无人接收,拖着俘虏行军风险巨大……

    总之都是本地官吏没本事,吏部不干人事,才落得如此困境,不管有没有用,先在这儿埋个引子。

    薛曲捋着胡子,满意地点点头。他看出吴越的策略是以守为攻,利用这个漏洞,把心怀不满者钓出来,连推卸责任的人和由头都找好了。

    除非吴越全面节制三郡的军政民,否则负责任之说只是妄谈。

    这样的权力皇帝不会给予,吴越也不会要。

    吏部天官势大,但吴越手握军权也不容小觑。更何况,他亲爹还在长安,岂会坐视亲子爱将受责难?

    我们是做错了,但是迫不得已,强词夺理也是理。

    吴越早有盘算,原先还想着武俊江那点“小打小闹”引不出有心人的兴趣,没想到段晓棠闹个大的。

    但私下和范成明吐槽,“他俩用的同一个文书么?”

    范成明秒懂,两人“推卸”责任的话术差不多。笃定道:“不可能。”

    写检讨书这种丢脸的事情,狐朋狗友知道就行了,若要抄,必须是过命的兄弟。武俊江和段晓棠的交情显然还没到那份上,只能说心有灵犀。

    吴越转而说道:“范二,我们马上要移营,郡兵派去绛郡以东防备贼军东进。你能拉住他们吗?”

    范成明知道自已的斤两,喝酒拉关系还成,其他方面……“得给我派个统兵的。”

    李开德长期跟随范成明,但主要是保护他的安全。让李开德赶几千头猪都有点困难,遑论几千个人。

    吴越不禁翻个白眼,几千郡兵派两个将军去镇着,他手下人才何时这么富裕。

    浪费。

    但郡兵那儿不放个自已人也不放心,官小压不住,非得是个将领过去坐镇。

    范成明出主意,“段二和武将军闹这一出,接下来可能会被薛大将军冷一冷。”

    吴越:“派他俩去?”

    范成明:“郡兵德性你还不清楚,段二那脾气,说不定没上阵,先砍自已人。”

    吴越位高权重,杀几个无名小卒自然不是事。但段晓棠前途未卜,说不定就被人欺生。

    不需要挑拣,余下的选择只有一个。

    武俊江一无所知的时候,范成明讲义气的给他拉了一个好活。

    范成明进完“谗言”,转头就去找庄旭。看到庄旭趴在桌上,无精打采的样子,问道:“想什么呢?”

    庄旭回答:“想祝娘子。”

    没有半点旖旎之思,纯属一个事业批思念他的工具人。

    在长安时,庄旭只要统筹好用度,付得起代价。想要什么,祝明月都能给他办好。

    但出门万事难,此次出征就食地方,地方当然按照最低额度供应,放在寻常军队都未必能吃饱,何况养成大肚皮的两卫。

    一路走来没饿肚子,全靠两卫发挥自力更生精神,加上吴越和范成明贪污受贿。

    路过永丰仓的时候,范成明眼睛都在发光,想起当初在黎阳仓,忙着追击,没来得及多捞点粮食走。

    只要一想起来,就捶胸顿足的悔恨。

    曾经有一个泼天的机会,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非于此……

    第825章

    依计行事

    战事推进至此,渐渐有了缴获,不断运送到行营中。

    庄旭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分类战利品,像祝明月一样分的那么细不可能,只能整理出个大概。

    哪怕想就地处理一些,客观条件也不允许,附近几个郡县烂成这副鬼样子,最受欢迎的货物是粮食,两卫自已吃还不够呢。

    庄旭不仅想祝明月,他还想戚兰娘和赵璎珞。若让手下军土出面,找不找得到渠道先不提,还容易亏本售卖。

    祝明月等人也有短处,在长安勉强算坐地户,但过了黄河,人生地不熟,不知能发挥出几分功力。

    庄旭也只能想想,祝明月等人不可能千里迢迢来此地,只为帮两卫处置一些战利品。

    庄旭另起一个话题,“世子叫你过去作甚?”

    帐内只有两人,范成明无需隐瞒,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一遍。

    庄旭不再是刚才无精打采的模样,“她图什么?”

    “声援”武俊江,绝不可能!

    范成明摇了摇头,“不知道,段二估计也不会和我们说。”

    别看段晓棠在营中和两人最相熟,但三人之间,也不是什么心里话都说的。

    尤其段晓棠经历特殊,很多想法都与常人不同。

    她开玩笑时别人以为说的真话,说真话时偏偏以为在开玩笑。

    庄旭:“官面理由是什么?”

    范成明:“和武将军一样,俘虏管理尾大不掉,杀人立威。”

    杀人立威在军中从来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7202

    说它有效,当然是许多人都用过,而且切身体验过效果。

    令人诟病的是他们在战后杀俘,段晓棠的性质更“恶劣”些,闹市杀人。

    庄旭摸摸下巴,“世子想做什么?”

    范成明不以为意,“肯定没憋好主意,等着给人挖坑呢。”

    庄旭:“你说谁会跳出来?”

    吴岭位高权重,同样也树敌众多,吴越脾气好些,从不主动挑事,但他的存在,定然会妨碍某些人的利益。

    “那可太多了,”范成明扳着手指头数,都不算和吴岭过不去的人。“洛阳一帮子人、乐安郡王……”

    庄旭点头附和,乐安郡王是老对手,洛阳就是一个筐,从上到下倒出的勋臣宿将不少。

    范成明:“还有滕王和应家。”

    庄旭:“这和世子没关系吧!”

    范成明:“不是和武将军结怨么?”

    吴越铁了心要保,火力自然往他身上招呼。

    庄旭:“段二没什么仇家吧?”

    范成明摇头道:“如果不算挡了谁的道,她平时深居简出,少与人来往,也少与人结怨。”

    但不代表段晓棠安全,她的危险,恰恰在于“挡道”。

    韩腾年纪大,人人都知道是个吉祥物,迟早会退下来。

    但段晓棠年少高位,往后还有许多年可以往上爬,高阶将官的位置都是有数的。

    她占了,别人就上不去。好在如今右武卫一团和气,也信服她的本事。

    杜吕二人在上头卡着,过几年右武卫将官大爆发。右武卫内部安置不了,要么外放要么往他卫发展,去占别人的位置,可不就是结仇了么。

    庄旭深知吴越的心思,现在朝廷和地方各种扯后腿,逆反心理一上来挟“乱”自重。

    反正这片地界已经乱了,索性让它更乱点。

    庄旭:“范二,我有个主意。”

    范成明:“说来听听。”

    庄旭附耳,将刚刚灵机一动的思路简单说出。

    范成明摸摸下巴,“有点丢脸。”但丢的好。“去找七郎。”

    庄旭:“走。”

    吴越没想到两心腹,给他出了一个堪称“心腹大患”的主意。“能成么?”

    范成明态度洒脱,“不就是造势么,你不说,谁知道我们困难呢。”

    吴越拧眉,“市井之事,如何能传到朝堂上?”

    范成明:“不是带着许多河东子弟,待会我和孙三去找他们,给家里写两封信。不用多说,让照应照应不就成了。”

    “到时我们的人带着信上门,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吴越思量一番,“行,做吧!”

    吴越拍板,范成明和庄旭分头行动。

    庄旭回到营帐,找来得力干将,“金辉,你让人把前线收回来的‘破烂’理一理。”

    林金辉不解,“校尉,理它们作甚。”首要任务不是把值钱的先清出来么。

    庄旭和盘托出,“原先戚娘子她们恒荣祥旁边搞的清仓大甩卖记得么?”

    林金辉点点头,“记得。”

    庄旭:“东西清出来后,你亲自押回河东,在闹市甩卖。既不主动表露身份,又要让有心人看出来历。”

    凡是要求“既要又要”的上司都事多。

    林金辉:“然后呢?”

    庄旭:“拿卖破烂的钱,去河东各大粮铺买粮。”

    林金辉久在后勤,三万大军加上数量巨大的民夫,一日所耗就是天文数字。好在郡兵们是自带干粮来助阵,才让他们的压力稍减。

    林金辉:“怕是供应不上吧!”

    不提这事的敏感性,一个粮铺能有多少粮食。真正的粮食大户是他们背后世家庄园里的粮仓。

    庄旭:“你高调地把河东城里的粮铺都问一遍,明面上能买的粮食都买走。然后去拜访几个世家,借他们之力再买粮。”

    林金辉心底算一通账,“校尉,大甩卖那点钱不够买粮。”

    破皮烂袄换来的钱帛,供应大军几日所需都够呛,更别提把河东的粮铺买空。

    人家好歹是富裕了几百年的大城,哪是一条街就走完的小县城。

    庄旭立马想到借口,“就说价钱贵了,找世家帮忙买点低价粮。”

    林金辉:“我能上世家的门?”

    他一个商户子弟,身上的微末官职在庶民面前还有点威慑力,除非带兵上门,否则世家都不带正眼瞧的。

    庄旭:“范将军会去找几个河东子弟写信,你拿着这些信去当敲门砖。”

    谁写信买谁家粮食,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把大军缺粮的消息透出去。

    林金辉不知道庄旭的意图,只要按照指令做事就行。“属下明白了。”

    第826章

    有三条路

    范成明和孙安丰在河东子弟堆里滚一圈,带回好几封信。

    范成明将书信一交,“还是薛大将军的本家够意思。”

    也就薛家多是文学土子,不合诸卫的性子,不然非得给他们留几个入南衙的将官名额。

    庄旭:“旁的人想靠上来,还没这么好的理由呢。”

    几百年隔着几千里,也是同族的宗亲。

    范成明:“还要带几个人回去。”

    庄旭:“他们回去作甚?”不镀金了!

    范成明冷哼一声,“嫌弃军中管得严,生活清苦,受不住了!”

    他范二霸王和吴小心眼含着金汤匙出生,都没叫嚷,这帮人反倒叫起苦来。

    正好放几个回去,省点粮草,安安河东人的心。扶不起来的阿斗就别扶了。

    庄旭心细,“河东大世家有人走了吗?”

    范成明:“那没有。”

    两卫也怕人背后捅刀子,他们就是想走,也不能让啊!放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虾米。

    行营各路人马汇聚,单论兵力郡兵与两卫相当,但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裴子晋正在头疼,手下人叫嚷,吃的连两卫的民夫都不如。

    这是夸张了,郡兵们吃的比民夫好些,但比不上两卫精兵是真的。

    吴越坐镇于此,御下甚严,几支郡兵连打野食的机会都没有。

    接连砍了好些脑袋震慑,宗兴文表现最为乖觉,“他们是真敢杀人!”去年就知道了。

    裴子晋:“你知道了?”

    宗兴文:“杀俘嘛!”俘虏的命不算命,连官都照杀不误。

    裴子晋刚送走宗兴文,柳星渊后脚就来。

    柳星渊:“两卫的粮草或许不济。”

    裴子晋:“怎么说的?”天天看他们放开肚皮,还以为粮食储备许多呢。

    柳星渊:“刚刚范将军和孙三过来,说要派人回河东,央我们给家里写信求个方便。”

    裴子晋:“买粮?”

    柳星渊:“猜的是这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