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种植的稀罕作物更是数不胜数,其他农人的种的蔬菜,只能自家吃用,多余的拿去馈赠亲友。但四野庄种植的菜蔬,就是一筐筐,一车车运去城里,卖出好价钱。
更不用提,赵大夫身后的小药园。
说药材组在偷偷种人参,赵大夫辟谣过许多次。但看旁边只派了一条狗看守,肯定是没有人参灵芝这类天材地宝。
看病贵,很大一部分就在药材贵。
四野庄上很多人,也是赵大夫常驻庄子上后,才知道许多房前屋后随意长的野草野菜,也能入药。
四野庄的经营理念极其“功利”,路边长的一株野草,要么能吃要么能用,再不济也得牲畜用得上。
纯纯的观赏性植物,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赵大夫心有意动,手指遥遥指向不远处的两座山,神秘莫测道:“去年底,祝娘子招了几个养蜂人,和你前后脚来的。”
当时为了这一群蜜蜂的归属,种植组和养殖组差点打一架。
蜂蜜珍贵,但凡能纳入旗下,己方都能如虎添翼。
最后祝明月亲自拍板,养蜂人归入养殖组。
赵大夫能打主意的只有四野庄蜜蜂养殖事业发展起来后的产品,能入药的部分,蜂蜜、蜂蜡、蜂胶、蜂毒、蜂王浆、幼虫……
罗满为:“蜂蜜酒?”
蜜酒不需曲,但因以蜂蜜为原材料,售价昂贵,是不折不扣的贵族酒。
罗满为以前那点家底,压根不敢尝试,酿点普普通通的酒水,赚点普普通通的小钱。
蜂蜜酒这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东西,知道就行了。
第776章
肥料困境
但在祝明月手下待两个月,罗满为也摸着女东家一点路数。
他不知道未来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叫做集邮癖。
但祝明月鼓励他,多尝试酿制不同品类的酒。
蜂蜜酒,是条不错的路子。
自家庄子上出产,价格应该会便宜些吧!
赵大夫会泡药酒,酿酒也会一点,但仅限于浑浊的农家腊酒。
“撺掇”罗满为试酿蜂蜜酒,也是因为听说此酒可以治疗风疹、风癣。
罗满为随意瞄了一眼道旁的野花,打听情况,“赵大夫,现在有几箱蜜蜂?”
赵大夫只管出主意,不管售后,“去年寒冬腊月只剩半箱,最近一段时日,天气转暖,堪堪养出两箱来。”
蜜蜂冬天靠吃蜂蜜维生,现代还能喂食白糖。但长安市面上没有白糖,只有步步糕用红糖提炼白糖自用。
西式糕点是用糖大户,别看步步糕门脸比其他几个铺子作坊小,但它的用糖量在长安首屈一指。
长安周边没有甘蔗,总在外头买红糖不只麻烦,也不是事。
祝明月都在思考,要不是在外头收购一些甜菜,在四野庄上制糖,自产自用。
庄子上就不种了,不划算。
所以蜂蜜过冬无论是喂蜂蜜还是喂白糖,代价都太昂贵。
所以只能“残忍”的保存部分火种,来年重新繁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满为也不说大话,“赵大夫,你看那些蜂蜜,能落到我手上吗!”
罗满为入职许久,至少摸清几个和自己同级别的小伙伴。
济生堂制药要蜜,更别提春风得意楼和步步糕两个做吃食的用蜜大户。
轮到杏花村,这个资历浅,没赚回多少钱帛的新丁,哪有开口的机会。
赵大夫转念一想,现在蜂蜜都不够分。“明年越冬的蜜蜂多了,产的蜜也多,应该够用了。”
但明年又有明年的用当和用处,世事难以预料。
远处一个工人喊道:“罗掌柜,彭庄头请你去见见人。”
罗满为今天就是露露脸站站台,简而言之,当壁花。
罗满为提着袍子。急冲冲赶到四野庄门口的地头上,先向祝明月等人致意。
彭十二介绍道:“这是杏花村的罗掌柜,就是他要红薯制酒。”
罗满为不同为地里刨食农人的气质和打扮,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奸商”。
罗满为若知道这个评价,非得大呼冤枉,他向来是诚信本分经营,否则也不会入祝明月的眼。
彭十二不是多能寒暄客套的人,言归正传,向周围二三十个来取“红薯经”的远近邻里倾囊相授。
彭十二:“依长安本地的气候,红薯种植时间比麦子晚一些,大约三月底,一年可以种两茬……”
祝明月手上拿着程珍玉记录的红薯种植要点,彭十二的讲解太“通俗”,偶尔掺杂一两个土词,不通农事的人未必听得懂,比如祝明月。
有了这一张纸,两相对照,倒能明白七八分。
但若让乡亲们们看文字,他们更不懂,反倒听彭十二念叨,心中清楚得紧。
说起种地,他们不是行家里手,也是熟手。
鉴于没到时节,彭十二只在口头上讲解,没有演示。
和众人约定,等到育苗后,重新开班,现场演示。
围观群众,有的真有意种植红薯,有的就是来看看热闹。
但都是庄家老把式,听口头说一通,也明白五六分。
只要是棵苗,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还不能种似的。
罗满为成功完成露脸当壁花的任务,转过头再去找赵大夫,问清楚有哪些药酒。
确认不犯忌讳,跑到养殖组的地盘,看见心心念念的蜜蜂。
叶公好龙,罗掌柜好蜂,恨不得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
今年说什么都要搞两罐来,先把蜂蜜酒的酿造办法摸索清楚。
祝明月几人在四野庄上随意走着,原先山脚下的荒地呈现一片绿意,竟然隐约有点草原的意味。
程珍玉介绍道:“去年初将荒地上的树桩和巨石都搬开,耕牛简单犁过一遍。”差点把犁头弄坏。
“不时施肥,撒了一年的苜宿种子,彭庄头说往后再种一年豆子,差不多就是下田了。”
以四野庄的资源,开荒都如此艰难,遑论那些单打独斗的农户。
苜宿是个好东西,能做牧草能食用,以四野庄不种无用之物的传统,上上下下利用得干干净净。
听养蜂人念叨,苜宿花也能酿蜜。
程珍玉原先有一双能绣花的纤纤手,但经历过一番磋磨,后面被调到四野庄来。哪怕不需要下地,多是做案头文书工作。
但工作场所放在这里,双手难免变得粗糙,以后恐怕再也做不了精细的绣花,会摸毛那些细如丝的丝线。
可程珍玉却觉得,如今的日子才算踏实。
祝明月重复两个字,“下田!”
长安周边的下田也是有价无市。
“堆肥情况如何?”
程珍玉:“去年两座山上积累的腐土并不多,年后开始对外收购,但收效甚微。”
附近的山林都是有主的,平时去捡点掉落的枯枝当柴火可以。
但要把人整座山的腐土薅走,就太过分了。
更远一点的终南山山高林深,倒有一些无主的地方,但太远了。
祝明月:“和附近山林的东家管事商量商量,用钱用物交换都行。我们自己派人去运土。”
程珍玉点头,“好,我去办。”
戚兰娘:“我和城里的夜香人联系,送来的夜香春耕前至少再翻一倍。”
横亘在以农为主的四野庄面前,阻碍它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肥料不足。
经过彭十二和几个优秀庄稼汉研究,在传统农家肥基础上,多添了许多东西。
粪尿、腐土、草木灰、果蔬残渣……再加上大量培育的蚯蚓。
但四野庄还是面临肥料困境,因为除了冬季少数时候,庄子上的土地,是不休耕的。
最次也得撒一把苜蓿上去,做绿肥。
地力不断被消耗,只能靠肥料补充。
这头进那头出,不知哪头多。
第777章
出征在即
一行人下一个目的地是兽舍,四野庄不养无用之物。牛出卖劳力,猪羊则是看上它们一身皮肉。
当然他们的粪肥制造能力,也不容小觑。
赵璎珞玩笑道:“庄校尉倒是说过,庄子上养的猪,肉质比外头的好。”
这倒不是庄旭客套,是实情。
四野庄的猪,吃的洁净,住的也洁净,哪是外头的“野”猪能比的。
庄旭今年真情实感再订一头年猪,经他的“大嘴巴”一宣传,右武卫倒有许多人起了心。
听庄旭吹的妙,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草药,三五不时洗澡,圈舍隔一两日就要清洗一番。
论及爱干净的程度,比许多军营的糙汉过得还细致。
天啊,段晓棠过得什么日子!
段晓棠怕麻烦,能推则推,最后只有范成明靠着走后门,定下一头猪。
本来想要两头的,但段晓棠万万不同意,范家人口又不多,兄弟两分一头够了。
四野庄上养的猪,自己都不够吃,哪还能往外订。
程珍玉看着一只正在给小猪仔喂奶的老母猪,眼神温柔,“今年庄子上,打算再多养二十头猪。”
拿米糠来喂猪,多是舍不得的,顶多少量添加一点,给猪猪们改善伙食。
但田间地头,那么多菜蔬,随便砍两棵,就能给他们糊弄一顿饭。
再者论起“造粪”能力,猪牛可比羊表现优异多了。
四野庄上的猪都是圈养的,若有人挑剔肉不够筋道,建议他去山林里头打野猪。
祝明月:“做好防疫。”猪瘟一起,全军覆没。
程珍玉:“是。”
她们此来,本就是为了摸一摸有红薯种植意向农户的底。
回程中,祝明月忍不住盘算,“二十来户人家,能有多少土地?”
肯定不是他们所有的土地,而是能拿来种植红薯的边角地。
戚兰娘:“半亩一亩吧!”算的是他们的菜地。
赵璎珞:“红薯能种两茬,第二次剪枝扦插。”买一次种子,能种两茬。
这么一算,种植量说不定翻倍。
这件事太敏感,祝明月只能求稳,不敢多做动作。
祝明月:“这是最好的情况。”
田庄里,彭十二同样摸不着头脑,只能找与自己处境相同的程珍玉打听,“祝娘子什么意思?”
红薯他亲手种过一年,总觉得拿来酿酒,路走歪了。
这明明是可以入口饱腹的好东西。
如今四野庄上,彭十二名为庄头,但他只管田间地头下劳力的事。真正打理庄子的,是程珍玉。
程珍玉联想到段晓棠敏感的位置,镇定道:“娘子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用多想。”
最后还是安抚一回老庄头,“长安城内美酒价高,能赚更多的钱帛。”
四野庄——向钱看,向厚赚。
别人经营田庄,种粟米种麦子粮满仓。四野庄百来号人守着百多亩地,口粮是从外头买来的。
卖油娘子水梳头,不外如是。
程珍玉料定,四野庄今年种植的红薯,会比其他散种的人家先成熟。
到时食堂多安排几顿红薯餐,画个样子出来便是。
段晓棠松闲一段时日,返回右武卫,投入工作之中,对得起自己领的俸禄。
孙安丰将资料放到桌上,“这是兵部收到的,关于绛郡反贼的军报。”
段晓棠同样甩出一沓资料,“绛郡周边官吏的资料。”
来源当然是吏部小叮当——杜乔。
范成明不知段晓棠从哪找到的,这些东西说起来不算机密,但得有门路。
范成明:“文城郡的有吗?”
段晓棠点头,“有。”
范成明哀叹一声,“这事让我们怎么办呀!”
吴越只透露过他们可能要去剿灭绛郡周边的反贼,但哪些人去,怎么打都还没有定论。
武俊江随手翻阅一些光明正大的“小道消息”,轻蔑道:“老子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打的!”
怒火不是没来由的。
“哼,几千人的反贼,剿了半年,剿成几万。”
绛郡周边被打成一个烂摊子。这时候过去,很难捞得着好。
孟章补充道:“六万。”
吕元正琢磨,右武卫的兵员人数,在南衙诸卫中不占优势。全军出击,也不及叛军的一半。
势必要引入其他势力,比起调用地方军,尤其是并州大营的兵力,还是知根知底的南衙军更好。
抽调两到三卫的兵力,一起去平乱。
但右武卫为了让吴越顺利入驻,有个天然的劣势。
大将军韩腾年老体弱,根本无法出征。
这和去东莱做监军不同,他们担当的是偏军之责,嗣亲王领军,勉强说得过去。
但论起真刀真枪打仗,势必得有一位大将军领衔,右武卫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