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林婉婉一知半解,“什么意思?”段晓棠:“家长受害者联盟再添两员大将呗。”
林婉婉双手揣进袖子里,一副村口唠嗑的姿态,“李三不可能吧!”
李君璞不用想,他给段晓棠等人免费讲解,都得不着好。
段晓棠神神秘秘道:“玄玉觉得李三教得差劲,兄弟两差点打起来。”
这种说法当然是段晓棠夸张,李家兄友弟恭,不可能当着孩子动手。
单论理论水平,李君璠比右武卫大部分将官都强,毕竟是从小学出来的童子功。
但他的理解,又和李君璞有差距。可见同一批老师教出来的,也有批次之分。
第726章
又开课啦
李君璞听了一会,忍不住“指手画脚”。
搞得李弘业不知听谁的好,二叔说的听不懂,三叔说的勉强明白。
但看李君璠气势不足,不像能经得住考验的模样。
左右为难,难,难,难!
林婉婉:“这么着急干嘛,以后有的是时间。”
段晓棠:“玄玉要带弘业走。”
大吴政治环境宽松,没有勋爵不能离京的明文规矩。
但除开像李君玘原先的特殊情况,许多人为了仕途经济,留在长安。
李弘业年纪小,留在长安钻营不出多少东西。
不如就此跟着李君璞去边郡,见识历练一二。
边郡条件不如长安,但叔侄俩又不是一穷二白,去白手起家的,基本衣食饱暖没问题。
外任三年起步,李弘业三年后回来,刚刚好。
李君璞深知自己不是教书的材料,就等到李君璠回京。
像段晓棠当初读兵书一样,在离京之前,让李弘业把重要的兵书过一遍,有个印象。
他们一家子兄弟,大致理念差不多。
若是教书的是李君玘,李君璞绝不会插嘴。
但剩下的两兄弟都没战场经验,公认还是李君璞纸上谈兵的水平高些。
林婉婉:“求全责备。”
既然把理论教学大业交出去,就不该插手。
偏偏李君璞一打岔,连李君璠都开始怀疑自己,怎么继续往下教?
最怕半瓶水响叮当。
原本不大自信的李君璠,更不自信了。
李君璠先还奇怪,为何把教授兵书的重任交给自己,合着是李君璞知道他更不适合,
段晓棠挠挠富贵的下巴,“带孩子没谁不疯的,”尤其是辅导作业,“是吧,富贵?”
富贵喵一声以作回应,不知是否同意。
段晓棠前因后果知道的如此详尽,林婉婉不得不怀疑,“李二哥找过你?”
或者更进一步,想让段晓棠教李弘业。
李君璞确有此意,但段晓棠疯了才会接下来。
谁疯谁知道!
段晓棠祸水东引,“不如问问长林。”
李弘业只是要入门而已,他这个年纪,精通才是怪事。
为增强可信度,段晓棠拿范成达做例子,“范大将军小时候,兵书读的平平。但现在再回头看,一切了然于心。”
许多东西,是需要阅历加持的。
就像幼时学的诗词,只会直白的生搬硬套。等长大,才会恍然大悟。
在某一天,某一种情境下,跃上心头,正中眉心。
这种类似“科普”的工作,让段晓棠或者李家兄弟来,都不合适。
因为他们是兵家,有各人的观点,随时可能掺杂私货。
李君璞之所以这么急,也是心里对自己有点数,去了边郡,全靠他一人,未必能教完。
不如趁现在好生利用李君璠这个工具人。
结果很明显,工具人没想象中好用。
失策了!
段晓棠觉得自己的主意十分靠谱,现代父母和子女哪怕从事同一职业,除某些小众传统行业,没有从基础知识教的道理,
不都是在学校上课,学大路货,顶多回家开点小灶。
有利双方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和谐。
而且杜乔在这方面,格外有纯粹文人的修养。
完完全全照本宣科,没有一丝一毫个人观点。
问他有没有军事方面的见解,答案肯定是没有。
那些书,仿佛在心上,没留下任何痕迹。
达成的只有读过和教过兵书的成就,这才是纸上谈兵的最高境界。
李君璞说回去考虑考虑,不一会儿兄弟两个联袂去西院找杜乔。
因为李君玘从前在信中说过,杜乔的兵法水平,很适合启蒙。
不多一会,李家兄弟两从西院出来,关门动静太大,段晓棠和林婉婉各躲到一扇门后。
林婉婉悄声道:“成了没?”
段晓棠:“应该成了。”看李君璠的表情。
李君璞那张脸,不近距离仔细观察,很难看出来。
再过一会,小院门铃拉响。
杜乔进来,兴师问罪,问道:“你给我找的活计?”
林婉婉见势不妙,早溜了!
段晓棠不以为忤,“能者多劳,术业有专攻。”
杜乔反倒有些迟疑,“能行吗?”
李弘业毕竟是李家未来的当家人,小郡公。万一把人教歪了,牵涉甚大。
他又不似段晓棠白秀然是成人,有辨别的能力。
段晓棠郑重道:“相信我,你的兵法理论,没有一点威胁性。”
“就是给孩子扩展些知识,打点地基。”
方便李君璞日后施为,若不满意,大可把这点基础拆了。
段晓棠的话对旁人称得上“侮辱”,但对重任在肩的杜乔而言,是恰到好处的安慰。
正因为了解,他才格外知晓,不是读过两本兵书就会行军打仗的。
段晓棠读兵书,与其说是提升自己,不如说了解潜在的对手。
她的战术只是看起来花哨,实际解构下来,相当简单。
杜乔松一口气,“行,我回去翻翻书,看明天怎么教他们三个。”
段晓棠奇道:“三个?”
难道李君璞兄弟俩打算陪读!
杜乔:“刚刚二郎也在,他说让三郎来旁听,我再把阿谦带上。”
这两才是真正的陪读。
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三只羊一块溜,债多了不愁。
亲友间相互指教,不是正式拜师,无需束脩磕头之类繁琐的仪式。
第二天杜乔下衙归家,简单收拾一番,杜老师兵法小课堂顺利开课。
三个萝卜头呈高矮胖瘦分布,坐的端端正正。
李君璠抱着李弘安,去接他堂哥回家。
痴心妄想,几年后,李弘安应该也坐在里头。
他不用受儿子折磨,也不用受二哥折磨。
恍然回忆,他们小时候是怎么学的。
边学边挨揍,不是因为书读的不好,而是因为和冯睿达一块淘气,被舅舅和大哥一块揍。
现在想想,真的是因为他们淘气,还是因为读书不合意,才被借题发挥。
偏偏李弘业乖巧得过分,兄弟俩想说两句,都找不到由头。
李君璠一时有点纠结,李弘安日后是像大哥,还是淘气点好呢?
第727章
赶工作业
吴越刚回王府,杜和儿使人求见。
吴越心中一凛,杜和儿少有主动凑他面前来的时候,难道是为杜家请托?
“让人进来。”
杜嬷嬷进来,行礼道:“娘子今日去寺庙礼佛,特意为小娘子求了一道平安符。”
手上捧着的托盘里,平安符与香囊分开摆放,切实说明,没有一丝一毫作怪的可能。
吴越不咸不淡道:“多谢你家娘子记挂。”
屋中侍立的婢女,接过托盘。
杜嬷嬷识趣地退下,这对年轻男女,真正做到至疏夫妻。
她在吴越面前说不上话,杜和儿也劝不动,竟是全无办法。
吴越问过积年嬷嬷,没有习俗妨碍,方才将平安符装进香囊里,挂在宝檀奴的摇床上。
用温柔的目光打量,宝檀奴的素色襁褓,觉得有些刺眼。
吴越从前哪怕虚应故事,也知道小婴儿穿大红喜庆。
但牛韶容新丧,宝檀奴万事不知,也要守孝。
吴越隔空刮刮女儿没多少起伏的鼻子,“等你周岁再大办吧!”
乳母看得心惊胆战,生怕吴越不知轻重,把宝檀奴闹醒。
好在吴越新手父亲实习过一段时间,不只图自己高兴。
杜和儿对镜梳头,见嬷嬷回来,问道:“世子收了吗?”
杜嬷嬷:“收下了!”
杜和儿不再问,只漫无目的的梳理一头秀发。
杜嬷嬷是她的乳母,心中焉能不急,接过木梳,仔细梳理头发。
劝道:“娘子,那位走了,你总要为自己打算下呀!”
杜和儿轻嗤一声,“等王爷和世子打算吧!”
皇帝接受了杜家婉转的示好,轻饶了杜家的男人,敲打就落到杜家两姐妹身上。
譬如杜和儿提前进门,和牛韶容两女并立。
侧室,说白了还是妾。
但凡再等几个月入府,她就是名正言顺的继妃。
杜和儿嘴上不以为意道:“着急什么,世子的媵妾都是从六品。”
等吴越继承王位,她怎么都能捞个正五品的孺人当当。
杜嬷嬷情急道:“杜家的女儿……”怎么能做妾。
好在知道是揭杜和儿疮疤,转口道:“你也不能总往寺庙里转呐!”
杜和儿:“那我去哪?”
既已出嫁,不好和娘家多往来;偏偏这样尴尬的身份,南衙诸多女眷也不知该如何拿捏分寸。
杜和儿往常觉得,家族人口繁茂,人人心底都有算计,叽叽喳喳吵闹得紧。
偏偏进了河间王府,清净到可怕的地步。
去佛前听听讲经,才能念头通达。
杜嬷嬷:“娘子好生打扮一番,去世子跟前露露脸,或是炖盅汤送过去。”
杜和儿斜睨一眼道:“世子说不定怀疑我,别有居心呢。”
杜嬷嬷梳头的手一顿,她随杜和儿入府,知道吴越不是好相与的性子,却不想二人防备至此。
另边厢,祝明月问道:“大夫们面试完了?”
林婉婉点头,“嗯。”
祝明月:“定了没?”
林婉婉继续点头,“嗯。”
祝明月:“带几个白工来?”
林婉婉:“资本家不要总想着剥削人好么!”
祝明月:“那就是没有喽。”
开门收徒是需要实力的,出来坐堂自己都漂泊无依,哪里养得起徒弟。
不待林婉婉反驳,祝明月:“下一个。”
把家当做会议室。
戚兰娘:“花想容基础货品已经备齐,帖子还有几张没送出去。”
受限于季节原因,许多胭脂原料无法找到,只能等明年春天再想办法。
戚兰娘怀疑,庄子上新养的野兔,未来毛皮可能不会拿来做衣裳,而是做刷子。
台面上的事,顾盼儿不会出面,全仰仗林婉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