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林婉婉知道,这种时候说什么主持公道、教学目的,都是虚的。不如直指靶心,“橄榄枝”是京兆府伸过来的,去是为了精进医术。
神农尝百草把自己尝没了,她林婉婉不过兼职做仵作,顺便练练手。
又没有真去乱葬岗上捡尸体。
林婉婉知道,这件事传出去,肯定会影响部分人的观感,生出忌讳。
但她又不缺病人,少点正好休息。
元秀仪打圆场,“林大夫,这次多亏了你,才能把二娘的性命救回来。”
“我送你出去。”
半点不搭理刚才说话的亲眷,默默作出决定,拎不清轻重的,往后不要上门。
离得远了,林婉婉向元秀仪说道:“这事是我做的疏漏,你们若是介意……”
元秀仪说不介意是假的,但林婉婉指名道姓,是为救骆凝华性命。
她不光不能指责,还要百般维护。
元秀仪:“为了我家二娘,辛苦林大夫,你的心意,我们都清楚。”
别说林婉婉只是去摸个死人,她就是去杀个人……后面这种有点难接受。
林婉婉满面歉意,“是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两边互相给台阶,总算把场面上的事糊弄过去。
马车上,朱淑顺心有不安,“师父,京兆府往后还去吗?”
说不怕尸体是不可能的,但朱淑顺也明白,有些东西,不是光靠讲解图画就能明白的。
那天林婉婉划开骆凝华的肚子,血呼啦啦一片。
朱淑顺和谢静徽根本分不清是哪个器官。
林婉婉坚定道:“决定了的事,哪能轻易半途而废。”
现代大体老师泡在福尔马林里,大吴没有条件,只能找新鲜尸体。
林婉婉:“待会回去,你们练一练拆线。”
朱淑顺:“师父,你不回去吗?”
林婉婉:“我去徐家,看看白三娘子。”
白秀然不会忌讳林婉婉摸过死人,她可是真真切切杀过人的。
真要计较起来,不知道谁要避嫌。
新军入营,段晓棠在校场上盯着训练,今年的新人军事素质差一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入营的军士,不管自幼学习,还是在地方经过简单训练,近一半会骑马。
今年的只有不到两成,断崖式下跌。
原因不言自明,东征高句丽,不仅南北衙的精锐,连地方的精兵也抽得干干净净。
范成明和庄旭站在人群之后,旁观训练。
范成明啧啧道:“我原以为,段二家里有一个良善的,没想到都是狠角色。”
说的是林婉婉。
祝明月让人明明白白意识到不好惹,是在牛家给元成业挖坑之后。
林婉婉一直以来的形象,都是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小妹妹。
庄旭跳开视线,“你难道忘了,我们头回出征的时候,林娘子一直跟在后头,收治伤员?”
第692章
练兵练将
一语惊醒梦中人。
范成明恍然大悟,“是啊!”
别看只有半个多月,林婉婉情绪比段晓棠还稳定。
怎么能把她当做天真不知世事的小娘子呢。
这么一看,一家三口,说话做事,都有点亦正亦邪的味道。
新军刚完成队列训练,勉强能看出几分样子。
新将官全部下沉,每人分管一到两个旅。
杜松原还指望,新入营的军士能有几个出挑的。
结果摸排一遍,尽是些普通货色。看来吴岭在分配兵员时,没有偏袒的意思。
段晓棠看过训练成果,“现在练的是拳脚和兵器,再下一项是骑术,阵法往后挪动。”
吕元正亦感受到兵员素质下降的掣肘,但右武卫军士在训练阵法时,相当占便宜。
因为他们平时一举一动,都习惯令行禁止。
大营内新老对比太惨烈,吕元正灵机一动,“我们去其他卫串串门。”
除了左右候卫,其他卫都被打得半残。
左屯卫大营暂停使用,其他卫并没有合并,而是重新招纳新人。
也就是说,南衙诸卫,大部分都处于新旧融合状态。
杜松伸个懒腰,“去看看也好。”
他和吕元正一块出动,大张旗鼓目的太明显。
杜松把机会让出去,提醒道:“带几个新人去长长见识。”
新来的关系户,是敲门砖。
旁人虽不会把吕元正拒之门外,但还是熟人好说话。
吕元正在营中搜罗一番,右武卫观光小分队正式出发。
近水楼台,第一站就是隔壁的右屯卫。
段晓棠隐约有些兴奋,“成为将官以来,第一次去其他卫。”
左武卫那次不算,还是妾身未明的状态。
孰料段晓棠刚踏进右屯卫大门,俞怀光等人眼神不由得往她脚尖上落。
段晓棠半点不觉得尴尬,该进还得进。
吕元正只想拍拍额头,失策,忘了段晓棠有个说不得的爱好。
宁封跟在俞怀光身后,暗道这回不知道段晓棠,能不能看出什么东西来。
吕元正目的明确,拖着老战友俞怀光,直往校场奔。
南衙将门盘根错节,诸卫拉拉关系,都能在右武卫找出人脉来。
吴岭没下过封口令,右武卫每一个阶段的训练目标,都是明明白白的,不难打听。
哪怕不像范成达韩腾,能看见完整练兵方案,但照着学不难。
段晓棠打眼看右屯卫的校场上,应该不是全军。
照人头看,大约是去东莱的队伍,再加上新兵。
俞怀光清楚右武卫的进度,感慨道:“和以前完全不能比。”
段晓棠开出“良方”,“照一张白纸来描画。”
俞怀光无奈点头,“只得如此。”
接下来冬天不大可能用兵,还有几个月时间。
吕元正带着右武卫秋游小分队,接连走了几个卫。
第一感觉就是冷清。
不像右武卫全日训练,不论将官还是军士,哪哪都是人。
有些卫还是照老规矩,每日只一操。或者只少部分精兵训练,其他人晒太阳闲唠嗑。
路过右御卫时,过门不入。
吕元正不经意瞟了一眼落后一步的武俊江。
不仅是顾忌武家亲戚间的烂事,更因为右御卫是乐安郡王的地盘。
右武卫这么明显的吴越标签,还是不要上赶着去刺眼。
吕元正:“走,去左武卫看看。”
左武卫现在有三部分人马,老人、新人,再加三千江南大营精兵,刚从洛阳营地调来。
一行人来时,范成达正高坐点将台,对一群从江南远道而来的“精兵”摸底。
吕元正不急不缓开口,“范大将军,可还满意?”
这种时候范成达除了点头,还能有其他回应么。
孙文宴亦是“吝啬”,三千人配套的将官不足一半,只有少数几个愿意来长安搏富贵的,还不是“原配”。
范成达不是段晓棠,非要将触角伸到底层。不管什么人,进了左武卫就要听他的话。
幸好左武卫不缺小将官,拨过去几个支应一段时日。
南北差异又成了障碍。
范成达将这个问题,抛给吕元正。
吕元正没有其他好办法,哪怕合兵之时,他们都是和江南大营的将官沟通,谁会理会底层军士。
范成达:“我看他们演练的,都是一些小阵法。”
与其说是阵法,不如说是配合。
吕元正为难道:“我们在黄河渡口时,荣国公分拨命令,结阵挺顺利的。”
那时兵员更多,情况更复杂,都能结阵。
兵还是那些兵,为何偏偏进了左武卫不行了。
问题只能出在,作为枝干的将官身上。
言下之意,江南大营过来的将官本事不到家,无法完全将军士调动起来。
范成达意会,长叹一口气,“唉!”任重而道远。
一行人折腾大半天,打道回府。
作为江南大营的老熟人,吕元正问段晓棠,“看出什么来?”
段晓棠:“军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昔或许就是上司让前进两步,左转三步之类。”
“一旦上司不能领会阵法意图,全抓瞎!”
吕元正:“有没有解决办法?”
段晓棠吞吞吐吐,“练兵也要练将。”
武俊江想到前一阵,段晓棠想要他们出题考新入营的将官,头皮发麻。
他们像是能出题的人吗?
段晓棠之所以迟疑,是因为在大吴待得越久,越能体会到这里风气。
练兵,底层军士学习的无非技巧;但练将,就涉及到兵法阵法等等原理。
惜技,不只是匠人。
各家的传承都不一样,这是将门吃饭的本事。
吕元正陷入和范成达一样的困境,“唉!”
半晌后,提出一个折中之策,“让他们回家,多向亲长讨教一二。”
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各家传承有多有少,有些严格的,只有嫡支能学。
传下来的东西各有侧重,就算亲长能教,又能教多少。
将门亲子关系向来简单粗暴,一教一学,指不定出多少暴力事件。
而这只能解决,将门出身有传承的将官的学习问题。
像尹金明李开德这些新提拔起来的,没有根基的“泥腿子”,又该怎么办?
第693章
懒人沙发
回到大营时,一天都快过去。
段晓棠把底下的小将官们召来公房,复盘训练情况。
如今右武卫军士的要求,除了体能,还有文化。
段晓棠最开始不敢做的太明显,先让认字,后来逐步发展到会写。
字迹称不上筋骨,许多人连支正经毛笔都没有,只能以指或树枝在沙地上作画。
有一回,武俊江开玩笑,说:“外头都传,右武卫的人,能吃会做字写得难看。”
是揶揄也是佩服。
前两项是物资充足,后面一项,能写就一定会认,士人够不上,但能和一般的庶民拉开差距。
往后退役返乡,东家若不计较,说不定能做一个,记流水账的账房。
段晓棠默默听尹金明汇报,顺便观察一群小将官。
大致分两类,一种将门出身,家里多少有些根底。另一种就是因功擢升,不管家底如何,在军事一项“一穷二白”。
体能训练进度,先进和后进之间差距不大。
倒是孙安丰分管的两个旅,文化学习上和其他旅拉开颇大距离。
所有军士都是打乱来分的,孙安丰若不是开局天胡,全摸着读书人。
就是在这方面多下了功夫,才能把成绩提上来。
事后段晓棠一问,果不其然,孙安丰多趁休息时间,教导军士《五字经》。
武力不高,爱写点酸诗,也不是没好处。
会后,段晓棠将尹金明等人留下来。
孙昌安打量公房内一干人等,都是原先左厢军的骨干。
暗道段晓棠召集心腹,想商量何事?
段晓棠开门见山,“你们认字了,去年至今,看过那些书?”
李开德摸不着头脑,“黄历算么?”
段晓棠直言,“兵书。”
这些人的底细,段晓棠都清楚,除了尹金明家富裕念过书,其他都是普通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