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刘耿文一头雾水,他连市面上有哪些兵书都搞不明白。其他人亦如是。
尹金明最后开口,“我买过《孙子兵法》,但有些文字,不解其意。”
除了《孙子兵法》,他还买了段晓棠提过的《三国志》,感觉更复杂。
段晓棠:“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问我。如果我也不清楚,就去找能说清楚的人。”
摸底情况如此糟糕,段晓棠挥挥手,让他们先去做事。
刘耿文等人,限于眼界和喜好,没想过通过学习来提升能力。
营中另一部分人,段晓棠对他们的学识和“求学路径”也不抱多大期望。
新将官论总体素质过得去,但真对兵书理论的了解,估计没几个比得过孙无咎。
差距啊!
不光得看求学意愿,还得看教学意愿!
像范成明那种货,让范成达教,他宁可去跳曲江池。
段晓棠回家问祝明月,“潘潜写的三国放在哪儿?”
祝明月奇道:“怎么了?”
段晓棠:“想试试三国兵书教学,是否可行。”
祝明月不问细节,转身去后院回房间,取出稿件,递给段晓棠,“事发突然,只完成不到一半。”
祝明月送给潘潜不少程仪,打的旗号也是让他回乡,记得补全下部。
但以潘潜的处境,和此时的交通通讯情况,只是空谈。
段晓棠去年底,将任务甩手给祝明月后,紧接着是兵荒马乱的出征和平叛,细说起来,只看过前几章回。
潘潜写得足够通俗,段晓棠看,还是需要花点时间。
提脚到后院的小菜园,跳起来越过围墙看,李家叔侄俩果不其然在校场上。
段晓棠高声喊道:“玄玉,有空没,我过来找你。”
李君璞见段晓棠没正行的模样,无可奈何道:“过来吧!”
今天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
段晓棠身影从围墙边消失,李君璞缓缓道:“弘业,再练两刻钟,歇一会吃夕食,不用等我。”
李弘业慢慢回答道:“是。”
段晓棠跑厨房去转一圈,看看有哪些食材,找点能填肚子,不脏手的。
段晓棠:“陈娘子,待会炸点芋泥球、红薯丸子,再加土豆泥。装成一大一小两份,送去隔壁李府。”
“大份是我和李二郎的,小份给弘业。”格外强调,“小的不用给多,尝尝味道就行。”
陈娘子:“行。”
以前家里没帮工,祝明月等人忙没空做饭,段晓棠回家冷锅冷灶,也不想开火。
索性在大营里,吃完饭再回来。
现在有陈娘子料理,还是家里的饭菜更好。
段晓棠招呼于广富,“把新做的懒人沙发扛到隔壁去。”
于广富哭笑不得,“将军,不然换个名字。”
沙发是何物不清楚,但“懒人”一听就不对劲。
那物什坐上去,看着就不像正经人。
段晓棠考虑一瞬,“屈服”道:“叫软椅也行。”
棉花下枝,段晓棠想到上回熬夜看书坐立难安,让朱彩云缝了一个沙发套。
棉花量少,塞了许多碎布充数。
外头光鲜,里头全是破烂。
装备料理齐全,段晓棠直奔李家校场,眨眨眼睛,“李司录,明天有事吗?”
李君璞顿时领会到段晓棠的意思,似笑非笑道:“熬夜非是正途。”
段晓棠轻拽李君璞胳膊,往书房方向走,“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年轻人,晚上别只晓得睡觉。光阴似箭,只争朝夕,晓得伐?”
李君璞唇角掠过一丝笑,“道理都叫你说尽了!”
段晓棠拽着李君璞往前走,不忘和李弘业打招呼,“弘业,给你准备了一点小零食,待会送过来。”
连“借用”叔叔的贿赂都准备好了。
李弘业眼角弯弯,“谢段郎君。”
李君璞观念向来是三餐为本,零食只会败胃口。
好在知道段晓棠心底有数,不会胡乱塞吃食。
离得远了,李君璞劝道:“你莫太娇惯孩子。”
段晓棠:“这叫娇惯?”
李君璞:“不是吗?”
段晓棠放弃争辩,敷衍道:“哦,你说是就是。”
接着感叹,“要人人都像你家这样,严格教导子弟,我也不会头疼了。”
“你小时候也像弘业这般,一对一精细指导?”
第694章
审阅三国
李君璞神色顿时有几分莫名,仆役打开书房门。
段晓棠不用仆役动手,一手提一个角,把门外的懒人沙发搬进屋,于广富进不了李君璞书房。
两人隔着书案,分主宾位置,段晓棠猛踹一脚,把懒人沙发往中间一踢,轻身跃下,大半躯体被柔软的沙发包裹。
舒服!
段晓棠没正形的模样,李君璞只当没看见。继续刚才的话题,“家中自来对子弟教导严格,但我幼时,没有这般条件。”
段晓棠:“怎么可能?”
那时李君璞父兄俱在,连舅舅也在,比现在光景好多了。
李君璞慢慢道出缘由,李家父母走得早,他连基础都没打完。
冯晟见外甥孤苦,把三兄弟接过去养。
李君玘年纪半大不小,被冯晟带在身边历练。
剩下两个小的,跟着年纪最近的冯睿达混。
士族高门最注重嫡长子的教养,其他子嗣或许会延请名师,但总归没那么上心。
何况将门,出了名的放养。
李君璞李君璠两个乖孩子,跟在冯睿达身后,着实体验了一把放纵的快乐,然后被暴怒的李君玘狠狠收拾了一顿。
大哥的棍棒在前,两兄弟只能紧着皮读书习武。
偏偏冯睿达总来撩拨,李君璞觉得这个表兄着实不会看眼色,坏得很。
很难说李君璞幼时下死力气练武,是不是受了冯睿达的刺激。
再后来李君璞天赋显现,冯晟李君玘不放心把他交给别人,偏偏他俩都忙,只能抽空教一些。
李君璞小时候的求学经历,总结起来就是,前半截跟着冯睿达胡混,后半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哪像现在,李君璞忙归忙,每天好歹能回家,盯着李弘业的课业。
段晓棠略有些诧异,“我以为你小时候是乖乖崽!”
古古板板,别人家的孩子。
李君璞笑道:“怎么可能!”
转而想到,段晓棠说李弘业乖巧得过分,却无从解决。
总不能真放手,让李弘业去跟表叔混,解放天性吧。
段晓棠:“哎呦,你们到今天没长歪,靠的是根正苗红。”
再加李君玘棍棒教育到位。
“不怕跟你说,右武卫大营里什么牛鬼蛇神都有。”
“范二不提了,到柳家二郎的年纪,才把字认完。”
“庄三也是一个奇才,兵书读的比我都歪,我当时看情况不对,宁可自学。他身后也拖着一个弟弟,不知道往后怎么教。”
“新来的薛留,右屯卫薛大将军的侄儿,从小送到终南山。兵书没看两本,《度人经》滚瓜烂熟,我怀疑他换上道袍,能去做法事。”
“孙安丰,情况你清楚,几本兵书是荣国公拿鞭子压着,临时抱佛脚背的,不懂应用。”
段晓棠越说越激动,遍数知道底细的将官,越说越头疼。
“还有我手下七八个因功,从军士擢升的将官,一年多过去,只有一个人试图看兵书,但读不懂。”
李君璞直指核心,“其他人不清楚,但你最后说的那些将官,不读书也不影响,他们在战场上的发挥。”
段晓棠:“可我觉得,他们有潜能,可以走得更远。”
说白了,李君璞和这些人殊无接触,没有期待。
李君璞微微挑眉,“那你想如何?”
段晓棠念念有词,“揠苗助长要不得,但增加一点精神调剂是可以哒。”
拿出早准备好的文稿,“潘潜潘蕴华记得吗,这是他写的六十章回三国。”
李君璞状似无意问道:“他现在如何?”
段晓棠:“收拾包袱滚回老家了。”
李君璞并不计较,潘潜后来未曾将上元夜,杨胤宋道平的谈话和盘托出。
一来他或许觉得荒唐,二则没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
一个表面和南衙没有干系的礼部尚书,为何会对左右武卫的阴私,了如指掌。
李君璞:“想要我作甚,陪你看话本?”
段晓棠双手合十,“李二哥,你老看看有没有常识性错误,比如一夜从幽州疾驰荆州,山顶扎营之类。”
段晓棠看囫囵吞枣,宽容得很。文学价值不提,但军事知识决不能有硬伤。
潘潜绝对把文稿,给杜乔看过。两个纯文人脑袋碰一块,未必能看出问题。
不如找李君璞这个半专家把关。
刚才还是年轻人,现在就成“你老”,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李君璞啧了一声,“你上次在皇城门前,也是这么跟冯四讨饶的?”
段晓棠羞得以手支额,顿了半天,结结巴巴道:“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嘛!”
李君璞不再与她言语纠缠,翻开书稿慢慢看起来。
段晓棠进度在前,看的是后面章回,提醒道:“这是话本,千万不要带入正史。”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李君璞:“托段将军的福,第一次正儿八经看话本。”
段晓棠缓缓摇头,“你的人生缺了好多趣味。”
话是这般说,却不打算给李君璞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人各有志,人各有好,李君璞若有意愿,大可顺着“门缝”偷溜进去。
段晓棠翘着二郎腿,仰靠在懒人沙发上看书。
两个字,舒坦!
黄金三章名不虚传,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东汉末年民生凋敝,时局混乱。
李君璞越看越入神,好不容易将目光从书稿中抽出来。
见段晓棠还是老样子,坐在远处不动,半点没有上回,不知哪块骨头搭错的劲头。
不知是修养进步,还是屁股下奇怪椅子的功劳。
看不出材质,混看像一个墨绿色大包裹,又有几根棱角。
李君璞好奇:“这是什么椅子?”能把活猴封印。
段晓棠拍拍沙发面,“懒人椅,要不要试试。”
李君璞果断拒绝,“不用。”凭这个名字,他就不乐意。
段晓棠瞬间明白,李君璞何处介意,“也可以换个名字,豆豆袋!”
懒骨头就算了!
谁能想到,懒人沙发的平替关键词是大号狗窝呢!
李君璞恐怕更不喜欢,说不定立时要将段晓棠连人带窝,一块扔出去。
第695章
抄写话本
李弘业在书房门外探头探脑,鼓着一双略圆的眼睛,小声说道:“二叔,段郎君家里送吃食来了。”
李君璞瞥一眼段晓棠,“让他们拿进来吧!”
段晓棠见李弘业眼巴巴的,分明是想多和李君璞多待一会,反正他们干的又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事。
问道:“弘业吃了么?”
李弘业缓缓摇头,“没有。”
段晓棠邀请道:“不如和我们一起吃。”
李君璞略瞪段晓棠一眼,收回目光。他可以接受和段晓棠胡乱垫巴两口,但孩子不能胡来。
扭头去书房门外候着的仆役吩咐道:“把夕食送这来。”
段晓棠送来的零食,成了添菜。
三人净手简单吃完饭菜,段晓棠眼看李弘业有些无所事事。
想将李君璞刚看过的文稿的递过去,潘潜文笔克制,没有多少血腥暴力场面。
打发时间之余,还能学习点历史知识,一箭双雕。
刚要动作,被李君璞伸手拦住,“我现在都忘不了,三郎背《逍遥游》,鲲之大,一锅炖不下,一个多糖,一个微辣。”
潘潜的三国写得再精彩,也是话本,与正史有出入。
李弘业年纪小,不懂分辨,万一将话本内容当了真,往后闹笑话。
段晓棠站直身体,以示清白,“不是我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