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柳恪:“算算脚程,或许是在洛阳错开的。”东都洛阳,贵人如云,若非特意打听,未必会注意到吴越和他们的一万人马。
大军行进和商队走道,说不清谁快谁慢。
赵璎珞估摸脚力,段晓棠说不定刚走完一半,东莱比齐州更远。
杜乔听到柳家奴仆传信,立刻同上司请假奔回来。
天伦之乐,人之常情,杜乔向来表现安分,不过早退一回,上司哪有不准的。
杜乔进门的脚步都略显慌乱,“母亲,二弟小妹!”
张法音按住杜乔的肩膀,上下打量,“瘦了!”
赵璎珞摸着良心讲,杜乔比初见时,应该是胖了。
柳恪:“杜大哥,不打扰你们一家团聚了。”牵着柳三郎欲走。
赵璎珞:“我也先回作坊了。”
杜乔拱手,“多谢!”
临出门时,赵璎珞忽而想到,“明早?”
杜乔:“不用等我。”
段晓棠再不回来,晨跑小分队的人心都快散了。林婉婉和柳三郎挚爱甜食,选的目的地多是卖甜粥甜汤的地。
赵璎珞点头,“好好陪家人。”
晚间林婉婉回家,赵璎珞迫不及待向她宣布好消息,“你的小徒弟来啦!”
林婉婉伸长脖子往西院方向张望,“人怎么样?”
赵璎珞:“看着机灵又胆大。”与之相比,杜乔的弟弟,有些内向。
祝明月:“路上情况如何?”
赵璎珞:“宋州之前还好,过宋州之后各处调兵运粮食,还有御驾,都要避让,因此多耽搁些时日,幸好年后即刻出发,不然现在还不知卡在哪儿呢。”
“听商队的蒋管事说,还是关中平静些。”
祝明月知道,平静只是表面,与关外对比。相较去年秋后,治安已经差上许多。
祝明月:“待会给西院送两盘清淡的菜去。”杜乔两把刀的厨艺,只能糊弄自已的胃口。
这会再从酒楼叫席面,也来不及了。
杜家两房奴仆,一房在老家留守田宅,一房跟着上京。
张法音看着儿子熟练地烧火起锅,眼眶不由得一热,以前在家哪会做这些。
却不敢问这些,只能旁敲侧击,“院子如此规整,租下来花不少钱帛吧。”
杜乔微微笑道:“我租房子的时候,刚考中科举。柳家兄弟都是从文的,柳家娘子看我读书好,给了一个极便宜的价格。”
第541章
长安见闻x38
杜幼娘:“便宜?”
杜乔竖起手指,比了一个四。
杜幼娘:“四百文?”
杜乔不打算蒙骗家人,“四贯。”
饶是张法音亦忍不住惊讶,对长安的物价有了深刻认识。“在长安能生活下去么。”
杜乔:“儿子俸禄不低。胜业坊多是长安中上人家,治安好,一般的地痞流氓不敢来滋事。母亲和小妹平时在坊中行走无碍。”
杜家有些产业,但住在乡下,女眷哪有不出门的。
杜乔弟弟杜谦年纪小,性情又内向,无法支撑家门。杜乔远在长安做官,时日一久,未必能照应家里,索性将家人接来长安。
杜乔手往后一指,“柳家原是尚书门第,隔壁李家是永康县公,当家的二郎君是万年县尉。”
张法音真信周边不会有宵小。
杜幼娘眼睛骨碌碌转,“大哥,今天那位赵娘子又是谁?”
若要解释和赵璎珞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她原先糟心的婚事,若把段晓棠牵扯进来,又不得不说起倒霉催的土匪窝。
杜乔不想让家人担心,模糊道:“赵娘子是段郎君的远亲,她们住在东院。段郎君随军出征,家里都是女郎,可以多过去走动走动。”
东院和柳家不约而同送来添菜,杜乔拉开橱柜门犯了选择困难症。
挂面、米线、粉丝,吃哪个好。
最后还是选择挂面,滋味虽不如现揉的面劲道,但家人更熟悉。
杜乔估量着家人的胃口,将面下入锅里。杜墨从院子里摘一把新发的青菜,洗干净扔进锅里。
看着眼前配合默契地一幕,大约知道杜乔在长安独居,没请厨娘,是怎么活下来的。
厨艺糊弄学,再添一位宗师。
一家四口,一碗面就着邻居送的菜,吃了在长安团聚后的第一顿饭。
次日清早,杜墨去五谷豆坊提一篮子豆腐脑回来,家中诸人拌上佐料吃完。
杜幼娘感慨道:“天子脚下果然好,什么吃的都有。”
不是说杜家在济州吃不上一碗豆腐脑,只是到底不比长安便利,挎个篮子出去走几步就能买到。
杜乔笑道:“你以后日日都能见到。”
杜幼娘尚且不知危险正在靠近,“我要天天吃。”
杜乔:“说到做到?”
以杜幼娘对兄长的了解,其中必然有猫腻,迟疑道:“我再考虑一下。”
吃过朝食,杜墨赶车送杜家人去曲江池游玩。
车内杜乔提及对家人的安排,“给二弟找了一间私塾,名气不大但授课先生极为负责。不过先生近日返乡农忙,等人回来,我再带二弟上门。”
杜幼娘冲杜谦做鬼脸,“你要读书啦!”
杜乔看不过去,继续说道:“也给小妹找了一位师父。”
杜幼娘难以置信,手指着自已,“师父?”
杜乔掀开车帘,指着济生堂门前的巷道,“就在这儿学医。”
张法音:“幼娘,学医,可以吗?”
杜乔:“她师父是长安城有名的女医,上头有四个师姐。”转向杜幼娘,“不怕没人陪你玩。”
“我学。”杜幼娘早打听过,柳李两家都没有适龄的小女郎,也就是说她搬来长安,没有现成的玩伴。
玩耍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一颗对医学的虔诚之心。
杜乔何尝看不出来,不排斥就好。
杜家几人在曲江池边逛了一圈,再去春风得意楼吃午食。
一见杜乔进门,姜永嘉仿佛看见了救星,“杜郎君,烦请帮帮忙。”
杜乔:“帮忙?”
姜永嘉先让伙计将杜家人引到楼上雅间去安置,再与杜乔说清原委,“这不是东征么,祝娘子担心有心人在墙上留下不忿之言,引来纠纷,故让多留心一二。”
万一言论踩线,立刻上演石灰刷墙大法。
但姜永嘉和酒楼上下伙计,顶多认字,论文学修养只能垫底,但凡用典偏僻些,连骂人都看不明白。
尤其是在东征的紧要关头,若有人言论出格,还不只能是酒楼负责。
你们这些要写讽谏诗的,能不能去庙观,反正朝堂不会查封寺庙道观。
若问姜永嘉对东征是何态度,他没有态度,但两位东家的家人都在战场上,偏向哪方不言而喻。
这是两东家都信得过的朋友。姜永嘉将杜乔引到觉得有问题的诗作面前,请他评判一二。
杜乔霎时将四句诗扫完,沉吟片刻,“隐有讽谏之意,但不到引来麻烦的地步。”
大吴对文字宽容度还是蛮高的。
姜永嘉不禁轻轻抚下胸口,“那我就放心了。”
杜乔去到楼上雅间,杜谦问道:“大哥,墙上题的都是诗么?”
杜乔点头,“去年年底重新刷墙,只上元节几日,题诗上百首。”
杜谦打量一番酒楼内的客人,多是文土打扮,想必是长安文人聚集之地。
杜乔:“你们待会可以下去看看。”
杜谦和杜幼娘原想下去瞧瞧热闹,很快就被美味可口的饭菜俘虏,再顾不上了。
杜幼娘刚咽下一个烤鸭卷,摸摸微涨的肚子,“这酒楼厨子真好。”
杜乔默然不语,厨子虽好,却在去东莱的路上。
饭毕,杜家一大家子个个吃得肚皮溜圆。只有杜墨赶车先行回家,其他几人在东市随意逛着,顺便消食。
杜乔:“西市更热闹,那边多是胡人,待下次休沐,我带你们去玩。”
杜家兄妹两哪还顾得上西市,已经被东市的各种商铺货物引得转不开眼睛。
听说洛阳亦是繁盛,可他们跟着商队行动,没法去洛阳两市逛。
杜乔暗笑一声,“不用急,胜业坊和东市挨着。”但你俩要读书学艺,应该没什么机会。
杜家小兄妹两玩心大,但知道轻重,不敢随意买东西。杜乔母子俩只要盯着他们,别跑丢了就好。
临离开时,杜乔带人去步步糕,拿年前抽奖得的八十文蛋糕券兑换蛋糕。
未曾想在柜台见着熟人。
祝英英笑道:“杜郎君,稀客!”瞥见身后的杜家人,“家里人到了?”
杜乔点头,“昨天刚到的,调前头来啦。”
第542章
大名若昭
祝英英:“嗯。”她还是喜欢在后面做蛋糕,洋溢甜蜜的氛围中,连心情都会愉快些。
杜乔递出蛋糕券,“英英,换一个五十文一个三十文的。”
祝英英:“具体要哪样?”
“随意。”杜乔在东院吃过不少,但对口味着实没有研究。
祝英英转而问道杜乔身后的家人,“杜家娘子,小娘子小郎君,你们看呢。”手往身前一抚,“这一排是五十文的,那边是三十文的。”
杜家兄妹两进来闻着味道,见着模样,晓得是昨天赵璎珞带来的美味糕点,只是没想到这么贵。
张法音和杜乔并无反对之意,兄妹俩快速划分“地盘”,各选一样。
祝英英麻利地称重打包,杜乔带着家人道别离开。
杜幼娘仰头问道:“大哥,为何知道刚刚卖糕点小娘子的名字?”看起来只比她大两三岁。
杜乔不以为意,“我与她兄长是朋友,”患难之交,“长安有许多女郎出来做事,并不少见。”
张法音并不认为杜乔在诓骗,没见都要把杜幼娘送去学医么。
回到家中,杜乔千叮咛万嘱咐弟妹,“若要出门玩,必须让家人下人跟着,不许单独往外跑。”
杜谦杜幼娘忙不迭点头,“知道。”嘴上答应得比谁都快。
在东院若要见人,只有早晚的时候。
傍晚吃过夕食,杜乔带家人去东院拜访,“顺便去见见你未来师父。”说的是杜幼娘。
杜幼娘对传说中的东院印象只有赵璎珞和美味的蛋糕。
拉响门铃,孟二良开门,“杜郎君来啦。”
杜乔缓步进来,林婉婉在院子里逗发财玩,祝明月等人从正屋迎出来。
祝明月口上致歉,“伯母,原该我们先过去拜访的。”但不清楚张法音的性情,担心人误会。
杜乔两边介绍过,张法音没想到儿子说东院多是女眷,竟全是女子。
祝明月将张法音引到上座,其余人分左右坐下。
杜乔从杜谦手上接过礼物,放到桌上,“一份是济州土产,一份是飞鸿知道我家人上京,托人送来的礼物。”
葛寅自长安返乡,顺道帮杜乔送信,两家自此有了来往。
他们这七拐八拐的关系,在齐地说不得调头就走。但不是在长安认识的么,就是实打实的亲戚。
林婉婉喜不自胜,“胖哥还想着我们呢。”
杜乔微微点头附和,“嗯。”
葛寅甚至问过杜家人,东征时要不要去他家坞堡避一避。
杜乔:“飞鸿将仲行母亲接到家中奉养。”
祝明月琢磨一番,秦景是孙文宴部下,但不代表一定会去东莱。如今看来,秦景说不定在东莱等着段晓棠呢。
祝明月不大能理解时人把朋友家人接到自家照顾,但在本地人看来,似乎很正常。
祝明月:“路上可太平?”
祝明月问一路上的情况,林婉婉则对杜家兄妹感兴趣,“你俩龙凤胎?”
杜谦沉默,杜幼娘朗声道:“是。”
林婉婉:“幼娘是你小名么?”杜家最小的女儿。
不待杜幼娘开口,杜乔代她回答:“是。”看来要取一个大名。
林婉婉:“想学医么?”
杜幼娘:“想!”
林婉婉:“为什么?”
“大哥说有四个师姐可以一起玩。”杜幼娘看林婉婉面容可亲,以为她是师姐之一。
林婉婉手托腮,声音带些幽怨,“长林。”你就是这么给我打招生广告的。
杜乔硬着头皮解释,“林娘子就是你师父。”
杜幼娘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这,这……”
人没扒拉到盘子里,林婉婉自然要表现得正经点,老气横秋道:“保养得好,实际年纪比你哥大。”
杜幼娘眨巴眨巴眼睛,也不知信还是不信,“哦。”
赵璎珞转头掩唇而笑。
林婉婉转头对杜乔道:“你哪天从衙门溜个号,把妹妹带到济生堂来,和她同门见见。”
若等休沐日拜师,朱淑顺等人都放假回家。第一次见面,还是师门上下齐整的好。只能委屈杜乔翘班了。
杜乔答应得爽快,“好,我去找坊中王先生算算日子。”
搞得挺正式,但王瞎子的服务理念就是客户至上,怎么方便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