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3章

    林婉婉并不在意,“随你。”

    身边人论摸鱼翘班,随便拉一个都比李君璞有天赋,越认真越努力越痛苦。

    杜乔这次过来除了认认人赠送土仪,也是请陈娘子做向导,带家人去周边柴米油盐酱醋的商家走一走。

    杜乔之前的生活,根本不是居家过日子的过法。

    杜乔:“陈娘子是英英的母亲,平时在东院帮忙。”

    杜母:“以后麻烦陈娘子多照应。”东院其他都是年轻人,居家还是得看老城持重的人。

    陈娘子:“说什么麻烦,过往杜郎君帮我家许多。”

    转回家中,杜乔翻书着手给杜幼娘取大名。以往在家中或乡下活动,自是无碍。但若拜师在外行走,还是要取一个正经大名才好。

    杜乔取的都是中正平和的名字,拟在纸上,“母亲,小妹看看呢?”

    静则、持盈、若昭、太和、绛辉……

    杜幼娘扭着张法音胳膊,撒娇道:“母亲,我要叫若昭。”

    杜母另有说法,“静则好,幼娘的性子该安静些。”

    名字是杜幼娘往后要用的,人已经心有所属,杜乔只能暗地里附和,“是我忘了,林娘子有个徒弟名叫“静徽”,静则同她撞名。”

    避讳千千万,取名只有避讳林婉婉的份,哪有避让师姐的规矩。

    但杜幼娘现取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杜母只能同意。

    杜幼娘从此有了大名——杜若昭。

    林婉婉尚且不知小徒弟大名已经敲定,闲话道:“小女儿叫幼娘,往后再生一个女儿怎么办?”

    赵璎珞挑眉道:“稚娘?”

    祝明月:“差强人意。”

    林婉婉想一出是一出,“下回问问长林,他父族母族,哪一家善生双胞胎。”

    戚兰娘:“这又是何故?”

    林婉婉:“说不定那一家子血脉就善生多胎。”

    门铃再度响起,进来的却是李君璞,特意来找林婉婉。

    开口第一句话差点让林婉婉一口气上不来,“有迷药么?”

    警喵问耗子,交出你的犯罪证据,肿么办!

    第543章

    迷药始末

    林婉婉勉强扯出一个僵硬的微笑,“李二哥,开玩笑呢!我是正经大夫,怎么会有那种东西。”

    段晓棠溜门撬锁,说林婉婉私底下没配点玩意,谁信!

    李君璞状似平静道:“老管家晚上睡不着,拿点药让他晚上好睡一些。”

    林婉婉怒目而视,可以说我痴说我傻,但你不能质疑我的专业能力。

    谁家治失眠,用迷药的!

    李君璞也是没法子,从范成明的经验来看,市场上的迷药蒙汗药良莠不齐,还容易走漏风声,不如在林婉婉这里“进货”来的方便。

    林婉婉双手环胸,一脸戒备模样,“李二哥,老实交待,打算作奸还是犯科?”

    李君璞当即否认,“没有的事!”

    林婉婉学着段晓棠的语气,“少装神弄鬼。”

    李君璞无奈道:“我有一个表哥,”见林婉婉一脸迷糊样,不得不自揭家丑,“就是迷恋平康坊歌姬那个。”

    林婉婉对上人,“哦!”

    李君璞:“老毛病又犯了,不能以幼凌长揍他一顿,冯家表哥们都没办法。”

    “于是商量给个教训,但不能太伤身体,让他长点记性。”

    具体哪种教训,李君璞没细说。

    林婉婉大致知晓些内情,有这种子孙,真是家门不幸,尤其现在人还很注重家声。

    玩笑道:“就不能下狠手,割袍断义逐出家门之类的?”

    李君璞急忙摇头,不说血脉亲情,皇帝夷三族诛九族的时候,可不会问之前是不是被逐出家门。

    若真有这条规矩,历来的乱臣贼子,都是被逐出家门的不孝子。

    林婉婉回房取药,走半路转头交待,“不许跟过来。”

    李君璞:他没事跟去内院作甚。

    不一会林婉婉出来,快步将一个油纸包塞到李君璞手里,“溶水之后,将帕子沾湿,捂住口鼻即可。”

    李君璞再询问一番用量,参考范成明的经历,华阴几日再加上到长安路上几日,应该没问题。

    林婉婉:“出了这个门,我可不认!”

    李君璞语气坚定道:“放心,出了事我担着,同你没有半分干系。”

    鉴于李君璞一贯以来的信用,林婉婉勉强信了。

    转头就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你们说,李二哥打的什么主意?”

    戚兰娘恍然想起,“今儿回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公子从李家出来,该不会是他四表哥吧!”

    赵璎珞:“看着倒是人模狗样的。”哪知道私底下是这样的人呐。

    林婉婉:“他表哥该不会又来借钱,赎买歌姬吧?”

    李君璞冤大头当了一回,没成想还有二回。好在这次知道支棱起来,不打算吃哑巴亏。

    祝明月冷哼一声,“管他呢,拿的是迷药,又不是毒药。”

    戚兰娘疑惑,“他怎么知道,婉婉手里有迷药的?”家里每个人,都不可能向李君璞透露。

    祝明月:“他又不是个傻的。”医毒一家,林婉婉会配药救人,自然也能配药防身。

    关键他怎么笃定林婉婉手里有迷药的。

    李君璞当然是从段晓棠那儿知道的。

    段晓棠曾和他提起,范成明在华阴的神奇操作,言谈中对差点买到没效果的蒙汗药,带着轻松的玩笑心态看待。

    显而易见,她知道甚至见过效果更好的迷药蒙汗药。

    再盘算一番段晓棠的家庭关系,“药源”在哪儿,不言而喻。

    书房里,李君璞打量着一个小小药包。他对林婉婉至少说了一句真话。

    这药的确是打算用在冯四冯睿达,他表哥身上,却不是维护家声或者钱帛纠纷之类的理由。

    下午冯睿达来找过他,就在书房,就在这个位置。

    冯睿达言辞慷慨,“二郎,过往两家合作,哪怕居于其下,日子也过得不错。我不知道父亲和表哥为何要与杨家离心。”

    冯晟和李君玘都是有野心的人,但以冯睿达对他们的了解,不到要自立山头的地步。

    冯睿达:“事已至此,多说无用。现在楚国公招募佐吏,我正好投过去,修复关系。”

    李君璞抬头,眼中不悲不喜,“楚国公的性情,你不是不知道。”真要低了头,往后只能被随意磋磨。

    冯睿达声音随即低落下来,“左右我在家中都是无用之人,受点委屈没什么。”

    “叔父老了,我们这一辈废了,但得为子侄考虑。冯李两家几代将门,总不能真转去做文官吧。”

    李君璞头往后靠,无力道:“做文官没什么不好的。”

    冯睿达长叹一声,“他手中无兵,不过担心宵小趁机起事,打粮仓的主意,才招募人手过去辅佐一二。”

    “我要真折在黎阳,他若不安抚两家,正好彻底斩断牵连。”再起炉灶。

    冯睿达沉迷酒色,是个不大不小的草包。冯家兄弟间关系不好,和李家的表兄弟之间也因为继承问题有些龌龊。

    但说到底,他们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利益一致。

    说冯睿达没有私心是假的,他若立功,杨胤为了“立牌坊”也要把他拱上去,冯李两家其他兄弟的待遇可就说不清楚了。但至少为下一辈重上战场,留下一道口子。

    真到山穷水尽之时,冯睿达的转投亦是无奈之举。

    通常而言,武将的脾气都不怎么好,从冯晟以下,一个赛一个的刺头。

    冯睿达自小被教训习惯,能忍气。其他人说不准刺到杨胤哪根敏感的神经,真只能让他去。

    换李君璞,忍耐力仅够上元夜那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多一瞬都不行。

    李君璞:“我再想想。”

    一想就想到念头通达,从林婉婉那儿要来迷药。

    次日清早,张法音带上儿女和奴仆,去东院寻陈娘子一块出门走动。

    乡下寒门,哪怕有几个奴仆,女眷亦是要操持家务,顶多不下地。

    听闻张法音的名字,陈娘子猜她娘家是信佛的,提起话头,“杜郎君刚到长安,亦是到住在大慈恩寺。”

    张法音:“听说香火鼎盛。”

    第544章

    自行领会

    陈娘子:“娘子有空可以带家人去拜一拜。”

    张法音:“祝娘子她们去吗?”人多热闹些。

    陈娘子在家里待得久了,知道祝明月等人哪家都不信,“她们平日忙,未必能抽出空来。”

    转过话题,“不过林娘子三月中要去大慈恩寺参加义诊。”杜若昭这时候入门,刚好赶上。

    杜若昭:“义诊?”

    陈娘子:“长安有名有姓的大医馆多会参加,免费给贫苦人家看病。”

    陈娘子带着一群人先到坊门,指着作坊道:“这是五谷豆坊,祝娘子的产业,西院许多东西都是从这儿拿的,起火随便煮一煮就能吃。”

    大家对杜乔的手艺,多有所耳闻。

    杜若昭的注意力全在旁边巷道的济生堂上。

    陈娘子介绍道:“那儿是济生堂,里头有四个和幼娘年纪相当的小女郎。”

    杜若昭斜着身体往里头看去,似乎真有几个梳环髻的半高身影。

    五谷豆坊以后有的是时间看,陈娘子今天的任务,是带杜家人把周围卖菜肉柴米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地方踩熟。

    张法音:“长林在院子里种了不少菜。”就是种的不怎么好,还多是青菜。

    陈娘子:“居家过日子,哪能指着一种菜过日子。林娘子也说,人不能一直吃一种东西。”

    济州和长安远隔千里,气候迥异,许多长安本地菜济州都是没有的。

    陈娘子进一步说道:“蔬菜价格浮动不大,若是香料,杜郎君有个朋友在西市开香药铺子,价钱给的便宜质量也好。”

    也就是说香料这种贵价东西,可以让杜乔去找朋友买。

    张法音:“长林倒是说过。”

    陈娘子不清楚张法音是否知晓,杜乔和何金是怎么认识的。但从为母之心出发,还是不提为好。

    杜家人在长安适应三天后,正好到王瞎子算的良辰吉日。

    杜乔翘一回班,和家人一起带杜若昭去济生堂报到。

    招生季过了,但林婉婉早给徒弟们吹过风,今年还有个小徒弟,只是人没到长安。

    磕头敬茶交束脩,杜乔提笔签过契约,拜师礼便算成了。

    四个或高或低,或胖或瘦的师姐,不住打量新来的“关系户”小师妹。

    如朱淑顺谢静徽入门早,是见过杜乔的。这年头,文土也要抢医家的饭碗?

    林婉婉给五个徒弟调整课桌,让她们先预习医书。

    谢静徽是个自来熟,好奇问道:“杜师妹,杜郎君也会医术么?”

    杜若昭摇头,“大哥不会。”

    丘寻桃追问道:“家里其他人会吗?”

    杜若昭:“我家祖上都是读书的儒生,不习医术。”

    我是我家开天辟地第一人,骄傲!

    谢静徽爱怜地摸摸小师妹的双丫髻,“唉,以后的路,全靠你自已了。”

    杜若昭第一天正是兴奋的时候,全然不知前路艰险。

    回家叽叽喳喳和家人念叨,“师姐们都是医家出身,姚师姐家里还出了太医。”

    杜乔:“你与你师父住的近,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直去东院寻她。”

    看过几次医书,怎么说呢,不如兵书浅白,进度缓慢。

    杜乔:“若涉及到药学,可以问你师父,也可以攒一攒,去庄子上问赵大夫。”

    杜若昭歪着头,“赵大夫是谁?”师姐们都不姓赵呀!

    杜乔:“赵大夫原也是在胜业坊开医馆的,后来同林娘子合伙种药材。师徒几个常去城外庄子上打下手,药材方面问他准没错。”

    杜若昭关注点在其他方面,“可以去城外玩!”

    杜若昭新近入门,前几日主要任务是背书。或许真的有点遗传因素在,论背书的速度远超同门。

    临到放学时,林婉婉交待:“明天我们去四野庄,”格外交待,“若昭,穿方便活动的衣裳。”

    其他人去过,早有经验。

    次日清早,师徒六个跟着五谷豆坊去四野庄拉货的车辆一块出门。

    刚出城门,林婉婉将马鞭交给姚南星,“南星,今天轮到你驾车。”

    姚南星有些怕,“师父,我没驾过车。”只看过几次。

    林婉婉安慰道:“没事,淑顺和你一起,她在旁边看着。”

    朱淑顺温言传授一些经验,“马儿会自已顺着路往前走,转弯时再拉缰绳,抽打时不要太用力,会吓着它。”

    林婉婉返回车厢,解答其他三个徒弟的疑问。

    正事说完,师徒几个不管车内车外,天南海北聊起来。

    话题不仅限于医学,家长里短、八卦逸闻、甚至国家大事。

    姚南星人生第一次驾驶体验,总算有惊无险的度过,安全将一师门的人带到四野庄。

    马车交给庄子人安置,林婉婉和徒弟们各拿一把花锄,真正的农家锄头,她们挥不了几下。

    林婉婉冲四周问道:“赵大夫在哪儿?”

    推车过路的人答道:“赵大夫去山上了。”

    林婉婉晃晃脑袋,带徒弟走到山脚下,上山找太累人,冲着山上一阵乱喊:“赵大夫,在哪儿?”回声嘹亮。

    山上传来回应,似乎是赵金业的声音,“我们在大黄这儿。”

    林婉婉知道位置,仿佛军队指挥官,手一挥,“走,上山。”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