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5章

    位卑职低,在吴岭跟前说不上话,还得看他哥的“眼色”。

    上元节后第一个休沐日,恒荣祥第一届股东大会顺利在小院召开。

    昭国坊人多眼杂,各位新晋股东不好明目张胆让外人知道自已搞私产。

    索性聚在小院吃吃喝喝,顺便看看账目,把分红给领了。

    譬如白湛和徐昭然,以家属身份列席,混吃混喝。

    至于细节,除杜乔以外,各家都在作坊放了人,随时可以把人召回家里询问。

    林婉婉啧啧道:“一个个愈发圆润富态。”

    “过年都是这样,”白湛不住地把肉往锅里放,感慨道:“可惜这季节,没有番茄,吃不上番茄火锅。”

    林婉婉:“你家里若是有温泉庄子,可以试着种一种。”

    白湛:“靡费。”不仅需要温泉水,还要不断烧火取暖。

    另一头徐昭然问道:“南衙动作确定了么?”

    段晓棠:“王爷留守人尽皆知,我就知道范大将军也要留下来。”

    徐昭然拧眉,“左武卫不动!”以范成达的年纪资历,官位上动不得,还有爵位呢。“给范二让路?”

    段晓棠笑道:“我也是刚知道,范二从小过继出去,他俩名义上是堂兄弟。”

    李君璞:“王爷需要左武卫以作臂膀。”所以范成达才留下来。

    段晓棠问徐昭然,“你呢?”

    徐昭然略有几分颓丧,“老样子。”千牛卫面子光鲜,只有熬资历一条路。

    白湛:“父亲也许要去辽东。”

    现在各方势力都在斟酌拉扯,不到御旨下发,谁都不清楚最后的安排。

    能确定的,如今看来只有三条,皇帝御驾亲征、吴岭和范成达留守。

    李君璞:“世子呢?”

    段晓棠摇头,“还没定。”

    吴越的角色和吴岭重合,留在长安也是浪费。

    北边有皇帝有白隽,还有数不清的亲贵大臣,东边又是水战。

    吴越的去向,不是他本人心意可以决定的,得看皇帝和吴岭的安排,顶多能敲敲边鼓。

    杜乔感慨道:“春征啊……”往年都是秋后兴兵,哪怕民间抽调青壮,留守的家人累一累苦一苦,还能把地里的粮食收回来。

    可若是春征,耽搁种苗,只能颗粒无收。

    孙无咎:“高句丽六七月多雨,八九月至次年二三月寒冻。”攻打的时机只能在二三月到六七月之间。

    段晓棠捂住额角,“真是麻烦。”不管是消息闭塞还是本身朝堂衮衮诸公未有定论,都给人一种尚未明朗的感觉。

    打是要打的,怎么打,谁来打,出兵前夕竟还未定下来。

    第526章

    和亲队伍

    简单填饱肚子,祝明月将总账本拿出来,顺便有一张汇总的表格。

    祝明月:“限制产能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原料,娄霍两位管事已经出发去北边收购羊毛。”

    “二是技术,经过对纺车不断改进,一人一天能纺十五斤,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年后作坊针织任务减少,内部调配不少人力去纺线备货。”

    孙无忧轻声道:“不能再增加人手么?”

    祝明月:“我正在庄子上试验水力纺线机,若成功可以省却不少人力。”

    孙无咎:“进度如何?”

    祝明月一顿,“没有进度,尚且停留在构想之中。”

    孙无咎默然不语,祝明月靠着钱帛激励,将纺车效率拉高数倍,可若用水力,却不知效果如何。

    祝明月继续说道:“水力纺线若是效果显著,你们家中有靠河的庄子,亦可安装。”

    王才里的河岸只有那么一段,全部拿来架设也不够。假如股东家里有现成的,省去外头找水岸的麻烦。

    杜乔情知这个话题和自已无关,只关注账目上其他事项。“加工费是何收入?”

    其他人多多少都清楚,唯独杜乔耳目闭塞不知内情。

    祝明月解释,“去年恒荣祥进项有三样,本职的毛衣毛线销售、年底娄霍两位管事去萧关做生意,低买高卖。最后一项是为右武卫左厢军代工衣裳鞋袜。”

    用的恒荣祥的人力地盘,祝明月便把生意挂在作坊名下。

    杜乔:“右武卫左厢军?”

    徐昭然:“倒比去军器监少府监求爷爷告奶奶,方便得多。”

    照常理,左厢军这许多衣裳,少说等一年,中间说不得还要塞点贿赂。事办的慢不说,还要受气。

    况且左厢军的需求本就是额外的,报上去军器监少府监未必会接。

    于是落在众人心底只剩两条,左厢军真富裕,祝明月真利落。

    众人继续说一通商业上的细节,祝明月宣布,“作坊草创,头一年纯利润两成分红,其他继续投入生产。”

    这些在合伙之初就说清楚。

    “为方便,所得钱帛,都兑换成金饼。”

    不想再重复推一车铜钱招摇过市的荒诞场面。

    戚兰娘赵璎珞抱着几个锦盒上前,放在各人面前。

    杜乔放在手里掂量,快回本了。

    白湛眼巴巴的望着诸人的盒子,孙无咎手上同样空无一物,“不用看了,和我们没关系。”

    金子虽还在孙无忧手里,但孙无咎已经盘算好用途,买书。

    白湛扭头,谁和你是“我们”。孙无咎只是由妹妹代持,分红和自已是真没关系。

    林婉婉玩笑道:“刚过十五,你压岁钱呢?”

    白湛:“一匹马一只鹰一柄剑。”然后就没啦。

    林婉婉不禁拍拍孙无忧的肩膀,“妹妹呀,以后你们的家,可不能让白二来当。”

    反将孙无忧闹了一个大红脸。

    李君璞问道:“你家人何时到长安?”

    杜乔家乡遥远,中举后没有长假,只能委托往来齐地长安的商队,将家人捎带入京。

    杜乔沉吟片刻,“约莫年后启程,顺利的话二月底三月初到。”

    若是天下太平,杜乔说不定安排家人春暖花开后再慢慢启程,但东征在即,民间不会多太平,只能趁着春寒动身,争取尽早到达长安。

    李君璞安慰道:“正是长安最好的时节,可以带家人城内城外踏青赏景。”

    杜乔怅然道:“是啊!”他也期盼那一天。

    白秀然问道:“明日公主出降,你们去么?”

    林婉婉好奇道:“怎么个流程?”

    白秀然:“前期的热闹都过了,大约只能看到送亲的队伍。齐王送嫁,公主亲父为副使。”

    “自长安出发,经同州过蒲津关走绛州进晋阳,从雁门关入草原。送亲队伍大部分人马止步在雁门关内。”真正的千里迢迢。

    段晓棠:“看看吧。”

    次日清早,一群人在朱雀大街附近寻了一个好位置。

    皇城门大开,数十卫队先行出城肃清道路。

    一辆由四匹骏马拉着的华丽马车缓缓由皇城中驶出,马车四周装饰着五彩的锦缎,镶嵌金玉宝石,彰显皇家尊贵。

    马车前后,是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闪亮铠甲,腰间佩剑的皇家护卫。他们将在从长安到雁门关的路程上,保卫公主的安全。

    护卫两侧,是宫廷乐师。吹奏着欢快的乐曲,为公主送行。

    街道两旁,挤满围观的百姓,他们欢呼雀跃,为公主送上祝福。

    所有人只能看见显赫的皇家气派,至于端坐马车中千金公主,是胖是瘦,是圆是扁,无人得知。

    宽敞的马车中,吴含生哪怕穿着喜服,强撑出来的身形亦显得单薄。兴奋、忐忑……种种情绪上心头。

    宽大的袍袖里,手中握着的,是从吴越送进来的《汉书西域传》中摘抄出的文字。

    学解忧,不要做昭君!

    一位和亲公主五十年的岁月,浓缩在千余字中。

    刘解忧,完成使命,最终归汉!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再是煊赫气派,终有散场的时候。

    长长的送亲队伍,只剩背影。诸人看过热闹,各自散去。

    祝明月归家,却见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潘潜。

    将潘潜从等候的厢房请入正房,祝明月笑道:“没想到你会来?”

    今天本就是交稿的日子,潘潜该来,祝明月说这句话,当然是知道他上元夜和杨胤宋道平混在一处的事。

    潘潜全程旁观,再傻也知道杨胤和李君璞段晓棠之间有点猫腻。

    他上层人脉不足,无法得知李家和杨胤之间的恩怨。只隐约探知,两家原是一党,后来不知何故撕破脸。

    至于段晓棠的身家背景是明牌,南衙将官,河间王吴岭的人。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潘潜早已尝遍,如何看不出,杨胤并不欣赏自已。

    主择人,人择主,杨胤非是良配。

    再说,杨胤哪怕看宋道平的面子,安排也得在东征后。

    骑驴找马,还要继续挣生活费。

    潘潜正色道:“君子立世,不可无信。”

    第527章

    四野之庄

    祝明月可不管潘潜说的是真是假,从中品出一二点来。潘潜缺钱,而且不看好杨胤。或者说杨胤不怎么看好潘潜。

    祝明月安心看着书稿,文品即人品这句话有待商榷,但言为心志总是没错的。再如何掩饰,总能看出一二。

    两人商量一通后续情节概要,潘潜发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祝明月容貌靓丽,做事雷厉风行,如果交流过程中忽视她的容貌性别,那么她对人的评价会好上一二分。

    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恰饭小技巧。

    潘潜饮过一口热茶,不知段晓棠家中为何爱用茶饮待客,微苦而回甘,外头还找不着。

    缓缓开口,“某读书,孟德割发代首,不知该写作诈术还是严明军纪。”涉及到人设。

    祝明月不轻不重道:“慈不掌兵,既已严明军纪,自该遵守。不过若是些不知事的小孩子,初犯倒也值得宽宥。不说别人,楚国公亦曾上书求情,小惩大诫。”

    但凡潘潜出去打听一番,也该知道,那些“不知事的小孩子”可以和孙安世出城行猎,身后说不定妻妾成行儿女成群。

    一个字里行间充满对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同情痛心,有理想有底线的文土,会认同这样的做法么。

    潘潜没想到祝明月会忽然提及杨胤,心中坦荡。当日言谈间,和杨胤有矛盾的是李君璞,而非段晓棠。

    “某前几日经人引荐,拜会过楚国公,不过出身寒微,言行陋鄙,大约入不得眼罢。”

    祝明月半点不将门阀土族放在眼里,历史已经证明,他们终将被推翻。当然最大的原因是,她看不惯那种无法理解的生来高贵的矜傲。

    庶民百姓不说存亡,连出现在眼前,都是一种冒犯。

    祝明月:“我幼读书,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祖不也起于陇亩之间么。”

    潘潜默默不言,开国群臣布衣封侯的,只有汉一代。

    祝明月:“长安,是天下最大的赌场。有人倾家荡产,有人一步登天,有的是机会。”

    潘潜:“可某不知是哪个结局。”

    祝明月可不会宽慰人,“若能留下来,总会知道的。潘郎君好生写三国,衣食不成问题。”前提没有其他不良嗜好。

    祝明月当初劝杜乔找个“好岳父”,那是因为人身家清白,性情温和,不大不小有份前程。

    至于潘潜,时不时跑出去招猫逗狗,与人辩论,估计没哪位岳父敢养个炮仗在家里。

    两人交接完这一期稿费,祝明月额外送潘潜一包茶叶,“滚水冲泡即可,不过夜里不能多喝,否则该睡不着了。”

    潘潜躬身道:“多谢祝娘子。”

    临到门前,祝明月忽然提及,“潘郎君可有别号,可留于书册之上。”

    潘潜灵机一动,“莫不如叫梅花道人。”

    祝明月爽快答应,“好。”

    潘潜不好显露真名,她也不会剥夺人署名权。

    杜乔说潘潜私下爱穿道袍,颇有几分放浪形骸之意。但这人来小院几回,都是正正经经穿土子的袍服。

    可见,人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不是一味的狂妄。

    祝明月看潘潜出门后往西去,估计是找杜乔。可惜大概要失望,正经国家公务员怎会成天在家待着。

    转身回房,将书稿放好。吩咐道:“孟二,赶车,去四野庄”

    王才里的田庄大致有了模样,家中一系人等纷纷建言献策取名。

    什么凸碧山庄、万梅山庄、藏剑山庄、呼啸山庄……连高老庄都来了。

    每一个都有来有历有出处,代表一段不同寻常的回忆。

    最后抓阄抓出来四野二字,将就着用了。

    马车行行停停一路到四野庄,祝明月先去地里找到戚兰娘,问道:“进度怎么样?”

    戚兰娘:“禽舍牲圈都建好了,河边水磨水碾之类的屋舍也搭好。”主要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

    “住人的屋舍建出来两座,分男女住进去。彭庄头他们原住的屋子,暂且用来放农具杂物。”

    “今天把牛牵出来,试着耕地,还是有些硬,最好再等两日。”

    祝明月几日未来,“肥料准备得如何?”

    戚兰娘:“山上的腐土都运下来,拌了一些从城里作坊运来的草木灰。”声音略低一分,“但量还是不够,要不要使些钱帛,让王才里的村民,去其他山上挑土?”

    祝明月担心起纠纷,“附近的山有主么?”

    戚兰娘:“附近就我们两片山,余下的看着近,走着也有几里路,没主。”

    祝明月作出决定,“定个价钱,一直收到二月。”

    戚兰娘点头,“好。”

    祝明月:“我们去工坊看看。”

    周木匠会同几个木匠石匠,在河边搭建出一排木屋,一半当承重的柱子扎进河床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