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祝明月拍拍段晓棠肩膀,“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谢四娘把人搞到下狱了!”段晓棠立刻坐起身来,“真的?怎么搞的?”
祝明月将黄狮子案简略说了一通,“我不知道是她抓住机会,还是特意下的套?”
段晓棠:“本身是太乐署的官员,不可能不知道红线,估计就是侥幸心理。”这还真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忌讳。
段晓棠捂住额头,“以前看的舞狮是什么颜色来着?”
祝明月:“什么颜色都有,”不只舞狮还有舞龙呢,“反正你以后见着黄狮子,躲远点。”
段晓棠:“知道了!”
复又问道:“那渣男会是什么结果。”
祝明月语气坚定道:“不死也要扒层皮,官途尽毁,前程无望。”
第492章
训练观摩
范成明将梁景春等人带到校场边上,“你们慢慢看。”
梁景春立马拽住他胳膊,问道:“你去哪儿?”
范成明将胳膊抽出来,“回营房补觉。”昨儿酒喝多了。
靳武:“你把我们撂这儿,待会右武卫的将官过来看见,怎么交待!”
词没对好,誓把偷师的道具留下。
范成明无奈,“行,行,陪你们看。”指着场中几片地方,附带讲解,“那边三营演练的是长蛇阵,这你们都认识吧?”
陈良为不屑道:“谁不认识长蛇阵!”
范成明暗道,那你一定没见过断头的长蛇阵,段晓棠曾想复刻出杨章的“毒蛇藏信”,但她一没有完整的阵图,二没有重骑,只能作罢。
梁景春指着另一处问道:“那是什么?”所有人站在马旁边,反复将马具拆卸组装。
范成明解释道:“装马具。”
梁景春惊讶道:“这还用特意训练?”
范成明指着段晓棠身后的青铜滴漏,“滴漏看见了么?”
梁景春等人翻一个白眼,那么显眼一东西,谁能看不见。
这玩意留给他们的心理阴影,仅次于太平坊外,白秀然怀里抱的瓷瓶。
范成明:“所有人的马具必须在九十息内佩戴完成。”
梁景春没料到训练精细到如此地步,“要完不成呢?”
范成明指着一部分出列的人,“抱着马鞍,绕校场跑三圈。”
幸好恒荣祥鞋子做的够快,不然真不够费。
靳武感慨道:“难怪外头都在传,狗路过右武卫校场,都得被拉来跑几圈。”
陈良为直接翻一个白眼,“会不会说话!”他们现在站的就是校场边上。
当初吴岭拿他们几个做试验,差点没在校场上跑吐了。
梁景春出列抱着马鞍跑的人少说有六成,“装马具之后呢?”
范成明:“摔马,在全速奔跑的马背上摔下,确保不受伤。”
靳武四处张望,“在哪儿?”
范成明:“还没练呢。”
段晓棠重新梳理一遍骑兵的训练教程,如今一营进度最快,尚且只是开了一个头。
范成明和庄旭不参与军土的日常训练,但段晓棠要求他俩,所有项目至少做到及格。
放的狠话都和祝明月如出一辙,“万一哪天我们撤退,你俩落在最后,怎么办?”
逃命的时候谁管你是将军还是校尉。
梁景春迟疑道:“练这些有用么?”
范成明照本宣科,“段二说,练出肌肉记忆,形成条件反射。一旦受到指令,可以快速反应。”
几个专有名词并非大吴流行词汇,但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
比如范成达发火,范成明小时候只会傻站在原地,等挨完揍放声大哭。现在拔脚就跑,保管让范成达追不上他。
这就是肌肉记忆,条件反射。
范成明看着抱马鞍跑圈的一群小麦色面孔,除了足量的伙食外,鞋子也是一大消耗。
左武卫那点小金库,够花么?
段晓棠站在场中,见范成明带着几个人过来,远远看着,像是梁景春等人。
只默默训练,并没有过去打招呼。
低头在本子上记下刚才的结果,对过关者命令道:“进行牵马训练。”
通过相应的动作要领,向下抖着拉,缰绳牵引马朝想要的方向行走,以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与摔马相比,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项目。
靳武左顾右盼,“庄三人呢?”
范成明:“去营外办事了。”
准确地说,他们关中剿匪的战利品处置一空,终于到归账的时候。
腰包一下子就鼓起来了,哎呦,腰缠不知多少万贯。
临到饭点,范成明特意把人带去火头营走一遭。
周水生在锅里添上半瓢水,将切成小丁的肥肉倒进去。
等水烧干,熬出的猪油带着一股子油腻的清香。
周水生小心将一半猪油装进瓦罐里存着,再将切好的瘦肉丁倒下去翻炒。
切得小块,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肉。
这年头,肥肉比瘦肉贵。
范成明往锅里瞅了瞅,问道:“今儿中午吃什么?”
周水生一边翻炒,一边瞅着空档答道:“回将军,主食是杂粮饭,配白菜炖肉、萝卜炖肉和豆腐炖肉。”
不是说军土中午真能吃上三个菜,一个营一个菜,轮换着来。
打饭也不是一个个来,一千人得排到什么时候。
一个伙拿两个盆来,一个打饭一个打菜,装回去吃。
中午吃荤,晚上就得吃素了。
范成明点点头,“还行。”眼睛瞄到角落里,“怎么多了一个烤炉?”
周水生:“校尉让搭的。”
范成明听完不以为意道:“随她去。”总不会想在营里烤鸭子吧。
一行人离开,走得远了。梁景春一把勾住范成明脖子,“范二,老实交代。左厢军一天的饮食份例是多少?”
他天天和猪肝鸭肝打交道,刚才那一锅肉丁下去的分量,比范成明都清楚。
范成明默默地在胸前比了一个“二”。
梁景春立马把他甩开,“吃这么多?”
范成明转头望向校场,“照段二的练法,不这么吃,人身体得亏死!”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说几万人,几千人这么个吃法,也得把大营啃掉大半。
梁景春继续问道:“你们哪来那么多粮食?”
左厢军的分配原则,外人并不知晓。将官们分毫不取,并未透露出去,也就他们的家人清楚。
范成明糊涂道:“之前不是有些缴获么。”反正他哥心里有数。
如今左厢军的伙食,军中份例是一半,吴岭冲吴越的面子上,从南衙小金库里拨了一部分。
看在这一条上,范成明忍了吴越在自已面前“作威作福”。
余下他们出的,没有想象中多。
自家人知自家事,左武卫看着兵强马壮,实际家底并不厚实。梁景春犹不放弃,“有没有其他法子。”
范成明斜睨一眼,“你以为我没问过。”
左武卫可是他亲哥的地盘,能不上心?
孰料段晓棠只有八个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493章
大黄黄芪
等把三“偷师”的狐朋狗友送走,范成明才去找段晓棠。
段晓棠:“他们走了。”
范成明点头,“走了。”
段晓棠凑近,小声打听,“左武卫能不能练起来?”
范成明不愧是漏风的小棉袄,"估计我哥也只能像右武卫这样,抽出部分人马来训练。"
左武卫的背景比右武卫复杂,中间有的拉扯呢。
韩腾也想练,可惜单薄的荷包告诉他,不可以。
庄旭去对账,回来又没赶上饭点,这会嘴上喋喋不休,“祝娘子就不能留我吃顿饭?”
段晓棠:“供饭,是另外的价钱。你们一路回来,路过那么多食肆,就不能进去?”
庄旭摸摸自已脑袋,对啊,当时怎么想的。反正已经错过了,干脆坚持回大营。
范成明立刻凑过来,“账本拿来看看。”
庄旭随手递给他,范成明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嘿嘿笑道:“发财了,发财了!”
庄旭:“又落不到你荷包里,高兴个什么劲儿。”
范成明挺起胸膛,“那我走出去也比其他将军硬气。”比韩腾范成达都有钱,能养兵!
这还只是大宗货物,没算古董字画,加起来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总之,祝明月忙活一通,只落得几百贯。
庄旭不理会范成明的显摆,继而说道:“祝娘子说,余下的衣裳鞋袜,大约能在十日后交付完毕。新年前,左厢军所有人都能穿上新衣新鞋。”
范成明明点点头,“对啊,快过年了。本将也要做新衣新鞋。”
庄旭纯把范成明的话当耳旁风,“我看恒荣祥的毛衣不错。”
话未说完,被段晓棠打断,“供不起。”
庄旭:“祝娘子也是这般说法。”只能等明年再照顾祝明月生意。
不出意外,年前应该没什么大事。
范成明忽而想到,“你在火头营砌烤炉作甚?”
段晓棠:“试做新干粮。”
范成明立马来了兴趣,“什么干粮?”
段晓棠:“还没想好,有空再说。”
范成明追问:“什么时候有空?”他可以试吃的,不想再啃干饼。
段晓棠不得不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现在没空。”且等着吧。
段晓棠苦思冥想新干粮,林婉婉亦在思索该种哪些药材。
林婉婉问两个徒弟,“你们说,种哪些药材合适?”
谢静徽掰着手指头数,“当归、白芍、白术、熟地黄、茯苓、川芎、鸡血藤、香附……”都是常治妇人病的药材,能种出一样是一样。
朱淑顺则要接地气些,“芦荟、荆芥、益母草、金银花、紫苏……”主打的就是一个房前屋后,起步成本低。
这也是她们回家问过家长的意见。
赵金业在门外探头探脑,“林娘子。”
林婉婉笑道:“金业来啦,赵大夫呢?”
赵金业见堂内没有病患,提脚进门,“路上遇见一位街坊,爷爷同他说话呢。”
林婉婉探听情况,“赵大夫有想法没?”
赵金业摇头,“不知道,我们进城置办年货。”
林婉婉暗道,要没想法,怎么会绕到胜业坊来。只不知赵大夫想到哪一处。
过一会儿,赵大夫进门,见堂前只几个年轻人,“没病人呀!”
同行谁不清楚情况,林婉婉直言,“年前年后,谁都不想触霉头。”
赵大夫乡间逍遥日久,险些忘了,快到一年里最清闲的日子。
两人寒暄一会,赵大夫拐入正题,“王才里的庄子,两片山加起来不小。只要合适的药材都可以试着种一种,看看情况。”谁知道哪片天会亮。
林婉婉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还有么?”
赵大夫:“若真打算种药,可以先考虑大黄和黄芪。”
直言道:“从落种到收获,少说要两三年时间,却是许多方剂的主药,只要能种出来,不愁销路。”
两三年的投入,林婉婉应该能承受。而且周边山岭都曾采摘过,能适应王才里的气候。
林婉婉念念有词,“大黄黄芪汤、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泻心汤……”配伍药材都极其简单,许多出自田间地头甚至厨房。
唯一可虑之处在于,在于生长周期太长。
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长度,比一年生的水稻麦子长,但比起千年人参,百年何首乌不值一提。
开过医馆的人就是不一样,还会考虑成本和产出,不愧是要自负盈亏的人。
林婉婉以前听过人工黄芪和大黄的名声,可以肯定,它们是能种出来的,且前景不差。
这两味作为主药,主打经济效益,其他散种的是托底。
林婉婉将赵大夫单独请到隔壁办公室商量,“赵大夫,不如这样。我出人出地出种子,你出力,合伙种药,等卖了药一九分。”
自打林婉婉想拉赵大夫入伙,就找祝明月咨询过意见,该采取怎样的合作模式。
林婉婉的优势明显,有资本有一定前瞻知识。但短板同样突出,没有实践经验。
认药采药是现学的,连菜都不会种,何谈培育药材。
所以庄子上必须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坐镇。
赵大夫要是不答应,林婉婉只能退一步,去找朱谢两位大夫。
他们都是要养家的人,顶多介绍一两个可靠人选,哪像赵大夫退休返乡,功成身退有余地。
再者还有一个好处,万一以后林婉婉再出远门,两徒弟就有地方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