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吴越避开范成明生辰的理由,就是去宫里给小公主过生日。称呼小公主并非年纪小,而是未受正式册封。照长安早婚的传统,七拼八凑也够出嫁的年纪。
呵呵,结果找到宗女头上。
吴越没想到段晓棠如此敏锐,“突厥。”
段晓棠低头,眼睫留下一片阴影,“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一竿子把屋里几人打落尘埃。
吴越深吸一口气,提醒道:“这话你不要去外头说,徒招非议。”
他何尝乐意和亲,可他只是一个陪客一个看客。“朝廷无法两线出征,欲东征高句丽必先稳定突厥。”
一个女人加上一笔丰厚的嫁妆,与国家的稳定、将土的性命相比,无足轻重。
段晓棠当然清楚,以大吴的国力,无法两线作战。原以为稳定北方边境是让边军加强戒备,结果想出这么一个大聪明主意。
吴越大约也觉得不大光彩,抹一把脸道:“这都是命!”
等两人离开,范成明没有特别的感觉,故而显得有些茫然,“庄三,他俩为何都感觉不大高兴?”
和亲之事历朝历代都不鲜见,本朝亦有好几桩。
庄旭摇头,“不大清楚。”
他两自幼受的教导就是,听命令,出征作战搏得富贵荣华,至于其他的,自觉脑子和心机不够,放弃思考。
范成明:“刚刚段二说的,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什么意思?”
庄旭:“字面意思是女子和亲,就没有将军的用武之地。”不是句好话。
说讽刺都是轻的,感觉是直接开骂,所以吴越才让不要去外头说。
范成明:“我们不能打仗了。”军功从哪来?
段晓棠今天回家偏晚,祝明月看她情绪不高,问道:“遇见什么事?”
段晓棠半躺在炕上的靠枕上,手枕在脑后,眼睛望着天花板,“朝廷想册封宗女为公主,和亲突厥。”
祝明月的心肠远比段晓棠硬些,“吴七都没办法的事,你何必徒增困扰。”
段晓棠在右武卫,环境封闭。范成明和庄旭两个人连仗都打不明白,怎么可能有心思去探听宫廷消息。
一个“想”字,可见消息来源的隐秘,只可能是吴越。
第488章
和亲方式
祝明月另外提醒林婉婉等人,“你们近来低调些。”
林婉婉不解道:“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和亲是皇家事,她们平民百姓,顶多算小官眷。
祝明月无奈点了点她的额头,“公主和亲,陪嫁的除了财物还有人口。工匠,奴婢,说不定还有媵妾。”是时候把之前作假的几份婚书拿出来晒一晒了。
林婉婉倒吸一口凉气,“嘶,惹不起,惹不起。”
戚兰娘好奇,“只要公主和亲,突厥就能安定么?”
祝明月冷笑一声,“公主恰恰是和亲中最不重要的东西。”
赵璎珞嘴角抽抽,“东西?”
祝明月:“重要的是她带过去的黄金贵物人口书籍……和亲公主只是一个名头。”
赵璎珞:“为何还要公主和亲?”抬头想一想,也知道中原贵女,在草原上过不惯。
祝明月直言,“因为直接称臣纳贡名头不好听。和亲之后我们是亲家,给的是陪嫁!”
面子里子都有了。
戚兰娘头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说法,光鲜的和亲,本质竟是贿赂。
戚兰娘:“如果公主的后代继承王位,会不会好一点?”
祝明月:“傻兰娘,你看史书上,有几个和亲公主生育后代继承王位的。”
仅在中原之地迁移都有水土不服的顾虑,何况千万里之遥,风俗习惯迥异,医疗落后的草原。
何况中原顾忌孩子的血统,草原就不在意么。
生于胡地从胡俗,那孩子真的会认可自已的另一半血统?
赵璎珞总结,“所以,公主只是一个名头。”
祝明月点头,“真公主,宗室女、甚至宫女册封都没关系,王昭君就是宫女。只要陪嫁到位,一切都好说。”
不过几日,朝中便有明旨发下,册封一位宗室女为千金公主,入宫陪伴皇后。
随之而来,还有给她父母的大笔赏赐。
至此和亲之事心照不宣。
白秀然熬着性子,装贤惠新妇,终于盼到徐家父母回任地,还不能在徐昭然面前表现得太高兴。
休沐日徐昭然也要进宫应职,白秀然独自来小院“逍遥”。
这会正夹着一块羊肉,往铜锅里烫。
摇头晃脑道:“我能怎么办,又不能回家,只能来你这儿消遣。”潜意识里,她的家还是白家。
段晓棠:“随便来,随便吃。”
林婉婉想吃涮羊肉,段晓棠还是不喜羊肉味,只帮着调料,切肉的活计都是陈娘子做的,偶尔夹一两块尝尝味道,倒没以前那么排斥。
说来说去,就说到和亲公主。
白秀然叹息道:“她的名字好似叫含生,知书识礼,能作诗文。”余下的不清楚,她们交往不多。
含生是个好名字,可惜姓氏“吴”。
段晓棠:“什么时候走?”
白秀然有些小道消息,“明年初吧,”转头问段晓棠,“不喜和亲事?”
在座的都不是外人,段晓棠没必要遮掩,“谁会喜欢!”
万民安康和国家大义,都不过是贴一层金罢了。
林婉婉叹息道:“希望这是最后一位和亲公主。”
公主好歹还有名分和赏赐,随她入草原的工匠奴婢,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往后的性命前程听天由命。
白秀然:“中原强盛,和不和亲都可以,但若中原势弱,和亲少不了。”
林婉婉缓缓用筷子搅着碗里的芝麻酱,“没有其他办法么?”
段晓棠点头道:“有啊,公主和亲,三万铁骑送嫁,附带全套文武班底。以驸马的地盘,作为公主的封地。”
这是她唯一可以接受的和亲方式。
白秀然笑道:“这哪是和亲,分明是分封皇女,去往外域建藩。”为国开疆拓土。
段晓棠不以为忤,“秀儿,你就说这想法是不是很妙?”
三人每次叫秀儿的时候,都饱含调侃之意。
白秀然佩服道:“妙极了。”
如此一来,中原的和亲公主,天下四夷不是谁都要得起的。
可惜此时的大吴,拿不出三万铁骑做陪嫁。
千金公主吴含生往后的命运,恰如浮萍漂泊不定。
林婉婉挑着一个风和但日不丽的日子,装好香肠腊肉,让孟二良赶车送自已去后丘村。
赵大夫爷孙俩返乡日久,和亲人团聚一场,偶尔为周遭乡邻诊治。
他家的土地早赁给村人耕种,爷孙俩闲来无事,常上山采药,既是教导赵金业药学知识,也是补贴家用。
林婉婉到村里,还真不知道赵大夫家在哪儿,只能跑到上回赵大夫堂亲家询问。
好在堂亲还记得林婉婉,说道:“他们爷俩刚上山,林大夫你稍坐,我去给你喊回来。”
赵大夫刚上山被堂亲一嗓子叫回来,以为是哪家出了急症。下山汇合后才知道林婉婉来了。
见面第一句,“林娘子怎么来啦?”就算有些香火情,也多是人走茶凉,没想到会来探望自已。
林婉婉笑道:“想你和金业,顺道来看看。”将礼物奉上,“家里熏制的香肠腊肉,算提前准备的年礼,你们尝一尝。”
林婉婉将礼数做足,赵大夫也不计较她只一个车夫陪同,就跑出城的事。“随我家去。”
三人一路上,相互说些医学问题。赵大夫胜在经验丰富,林婉婉见识广博,各有所长。赵金业只能安安静静当个会点头的壁花,表示自已学到了,明白了,学会了。
通过只鳞片爪的观察,也知道赵大夫退休后的生活,着实不错。
有钱又有闲,神仙日子!
林婉婉不得不硬着头皮,道明来意:“赵大夫,今儿来找你,除了探望,还有一事想请你帮忙参详一二。”
赵大夫拧眉,“参详?”难道林婉婉遇到疑难病人。
林婉婉:“之前不是同你提过,药材人工种植。我现在有地了,打算入春后开种,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赵大夫生怕林婉婉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地哪来的?”
林婉婉并非长安本地人,周边土地紧张,向来是有价无市。
林婉婉:“晓棠在南衙做事,出征有功,王爷赏了她一块地,附带两座山。”
赵大夫暗道,林婉婉什么富贵命,要医馆有医馆,要山就有山。
第489章
药材种植
赵大夫稳定心绪,“打算种植哪些药材?”
林婉婉直言:“我去看过两座山的情况,药材种类和数量,都不如你村里山上多。除了田间地头长着的,多是一些甘草、连翘、山茱萸。”不怎么值钱的药材。
“第一批开种,最好还是种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只是心里没个成算。”
赵大夫老成持重,很怀疑林婉婉在野地里认药的水平,毕竟现学的。
照理来说,只要周边山上能长出来的药材,都是能种的。
但要考虑种植的难易度,市场的接受度,以及是否适合入药……
况且林婉婉非中医出身,对生药材一知半解,遑论药材种植。
如今不过手头有点闲钱,担得起风险罢了。
赵大夫见林婉婉打定主意要做这吃力未必讨好的事。捋了捋胡子,问道:“你家地在哪?”
林婉婉:“永安渠边上。”
赵大夫捋胡子的手顿了顿,他原以为段晓棠受赏的田庄,大约在离长安一二日路程的地方,没想到这么近。
看来立的功劳不小啊!
赵大夫:“老夫随你去看看。”
林婉婉爽快答应,“成。”生怕赵大夫下一秒反悔。“车就在外头。”
赵大夫不想麻烦林婉婉,吩咐孙子,“金业,去套车。”
半刻钟后,孟二良驾马车在前头领路,林婉婉坐上赵大夫家的驴车,一路喋喋不休,“我倒想种个百草园出来,但不是条件不允许么。”
赵大夫对林婉婉“宏图大志”叹为观止,“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林婉婉点头,“知道,想想而已。我现在都不敢和药材商提,要哪些苗。”
一座药材铺对接许多采药人,由他们去找需要的药苗更容易。。
赵大夫:“收集苗种亦是难题。”药材商、采药人、甚至周边的乡民都可以提供,但不稳定。
“朱谢二位大夫,你问过么?”
林婉婉:“还没提,他们在医馆坐堂,哪能跟你一般自在。”
打工人和退休的老板,自由度绝不一样。
赵大夫自嘲,朱谢两位大夫坐诊的是长安有名有姓的大医馆,哪像他只在街坊四邻中有些名声。
回春堂、康乐堂的门槛,他以前也是够不到的。
后丘村和王才里在长安城的不同方向,在城外绕行小半圈,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方才到。
赵大夫看着眼前奔涌的永安渠,迟疑道:“这就是你家新得的田庄?”
原以为说的在“永安渠旁边”,少说往里走几里地,结果真靠着渠道边开的庄子。
手笔不是一般的大,段晓棠立的功劳不可能小。
赵大夫:“段郎君之前出征何处?”
林婉婉:“关中啊,关中剿匪。”
赵金业惊讶道:“用蒙汗药的范二将军领兵的关中剿匪?”
医家出身,关注点就是不一样。
林婉婉点头,“对,听说范将军当时差点买到假药,功亏一篑。”
赵金业:“蒙汗药还有假的?”
林婉婉嘿笑一声,“这种药最容易买到假货,好不好。”
毕竟性质不明,用途晦暗。一般人真不会像范成明理直气壮地说,你的药效不好。遮掩还来不及呢。
幸好范成明运气过硬,药效有好坏,好歹见效了。
时近中午,林婉婉让彭十二多准备几人的饭食,他们吃完饭后再上山。
林婉婉先将人带到地头上,“照目前的功能划分,这一片是菜地。”也是离王才里最远的地方,只要控制得当,不会有外头人发现其中关窍。
“如果有需要在平地上种植的药材,也可以在旁边开辟一块药田。”
赵大夫的关注点在其他地方,“这么一大块菜地,你家里吃的完么?”
林婉婉:“是我们家乡的作物,有些给作坊供应。”
作为五谷豆坊的老客户,赵氏爷孙俩对它的产品可谓如数家珍。光豆子做的食材就有十几样,这么一看,一个田庄,全种豆子都不够。
赵大夫:“若种植药材,初试的话,还是尽量模拟它本身生长的环境。”种山上为好。
林婉婉:“想着田间地头,种点金银花薄荷之类不费事。”
赵大夫不同意道:“边角地种就行,哪能用好地来种。”
林婉婉:“这个以后慢慢说,我们先回去吃饭。”
吃饭时碰上周木匠带着几个人,看来都是同行。
林婉婉问道:“周师傅,怎么样?”
周木匠:“有点搞头。”
林婉婉点头应道:“你若看准了,去找我表姐支钱。”工程量大,工匠们贴不起。
周木匠:“行。”
赵金业看他们带的家伙什,典型的木匠,待两帮人错开后,小声问道:“林娘子,庄子上打家具,需要这么多木匠么?”
林婉婉:“不是打家具,”手遥遥指向河岸方向,“他们是建水车水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