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宁岩今日本不在营中轮值,韩腾的亲兵上门传话,让急赴营中,预备出征。х06宁岩脑子转了一圈,都没想到近来哪里不太平,需要自已出征的。
亲兵不清楚内情,宁岩只能紧急赶回右武卫,让家人收拾行李待会送去营里。
见到韩腾听了一通交待,宁岩以为听错了,“我带左厢军二三营?”那不是范成明的兵吗?
事关重大,韩腾只能简略说些前因后果,宁岩面上平静,心底惊涛骇浪。
这什么运气,好好的剿匪居然能撞上造反的私兵。自已若不跑快点,让吴越陷在里头,就是整个南衙的罪人。
韩腾:“范二升职你心里别存着气,他现在站在一个粪坑上,随时可能掉下去。到了华阴,一切听世子的。”
在大营内部,三千人怎么分配都行。但在外,少说也要有个正经将领带领。
本来以这次剿匪的功绩,范成明东拼西凑一些战功,大约能摸摸拜将的门槛。此时升任,不是为压宁岩,而是为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一伙四个人带兵出去剿匪,稍微了解些内情的人,都知道仗是谁打的。
吴越身上没有实职,段晓棠官品太低,升起来太难。若范成明陷在华阴县出不来,或者更差一点死掉。
宁岩能借助将校的身份,顺利接掌军队。然后看吴越将指挥权交给谁,宁岩还是段晓棠?
宁岩自已都不抱希望,能执掌三千人。不说这些人原本就是范成明和段晓棠的班底,从前一段战绩来看,他们不管对上还是对下都磨合得很好。
宁岩当然明白,自已此行就是为了顺利将两千人带去华阴。
好好一个昭武校尉变成肉身快递,别人运货他运兵,说不定还要做个军队名义上的统领。
宁岩唯有一点不满,“大将军,三司那些文官身娇体弱的,不比我们耐摔打。不如慢一步。”
他们哪怕坏了事,也轮不到三司审理,但终归是晦气。
韩腾无可奈何,“跟着大军走,才不显眼。”
大吴的文官,不能骑马出远门的,没前途。
三司的官员同样一头雾水,皇帝召集他们,称河间王世子剿匪期间发现一处谋逆,着有司赴当地调查。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共同出现的时候,意味着大案要案。他们主要是审案,但听话风,还要查案。
吴越在关中剿匪大家都知道,但他现在到底在关中哪一处少有人清楚。
关中谋逆,听着就刺激。
具体的地点,皇帝没有当场透露,只让各司选派精干人员,在城门处与右武卫的人汇合,混入其中赶赴当地。
三司的人跟着宁岩赶了一天路,大理少卿庞谦忍不住道:“这是往洛阳的方向。”
监察御史龚瑞想了想,还是开口,“世子不会出关。”
刑部郎中徐文怀道:“再走两日,我们就要出关了。”
三人中庞谦官品最高,其他二人以他马首是瞻。
庞谦:“我去找宁校尉。”
最开始不告诉地点,怕的是走漏风声。但现在已经离开长安,消息断绝,可以让他们心里有个底。
不一会庞谦面色沉重的回来,宣布终点,“华阴。”
徐文怀倒吸一口凉气,“再往前就是潼关。”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和地方,消息灵通。
龚瑞:“华阴数年无匪情,吏部之前打算将华阴县令当做一个标杆。”
盗匪和私兵,哪个性质更严重,用脚指头想也明白。之前负责监察华阴的同僚要倒大霉。
一个数年没有盗匪的地方,藏着一支数量庞大的私兵。
吴越一个负责剿匪的人,跑到一个没有匪情的郡县地头上。
任哪一件都不敢往下深思!
河间王府的侍卫跑得可比宁岩率领的大军快多了。
吴越收到消息为之一振,能挺直腰杆仰着头过日子,谁愿意缩着。
“宁岩明日将率领左厢军二三营来,三司之人同行,范成明升任检校游击将军。”
庄旭乐的蹦起来,“我立刻给城中传信,范二得高兴疯了。”
次日下午,法依则睡觉时忽然听到地底一阵震动,立刻蹦起来。
跑到营地边缘,马蹄声音已经很明显,但周围的军土不仅没有一丝忧色,竟还带喜。
法依则:“谁来啦?”
军土:“二三营。”
第413章
谈点生意
凡事讲究先来后到,都是范成明和段晓棠手下的兵,但一营是老大,二三营只能当小弟。
唯独轮值的火头兵重重地挥舞锅铲,这些人都是来抢锅的。
忙不过来,真的忙不过来。
范成明比吴越先抖起来,趁着华阴县众人蒙汗药劲过去,昏昏沉沉醒来。
彷佛一只开屏的孔雀,凑到许能和县尉耳边,小声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连日昏睡让许能思维变得迟钝,“好消息?长史打算负荆请罪?”
“非也,非也。”范成明背着手往后蹦两步,哈哈大笑道:“老子升官拜将。今天开始,就是范将军!”
原地转一个圈,感慨道:“朝中有人好做官呀!”
他承认,他就是炫耀,就是要搞华阴县衙上下人的心态,就是要混乱他们的思路,想些乱七八糟有的没的。
李开德和孙昌安各带着人站在两列,齐声道:“恭贺范将军。”
许能不知道范成明将他们困在县衙中几日,有没有为青衣盗之事提审过其他人,至少他自已是没有被审问过的。
所有人药效发作醒来的时间都不一样,日夜颠倒,脑子混沌思维沉滞,根本分不清今夕何夕。
轻轻扫一眼屋内诸人,似乎一个不少。
范成明怎么就拜将了呢。
许能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又昏昏沉沉睡过去。
范成明冷眼看着许能和县尉,从现有的文书中的蛛丝马迹看,这两人嫌疑最大。
一个统领一县的县令,一个主管治安缉盗的县尉,他俩肯定是下水了。
县中其他人有没有参与,是否知晓内情不得而知。
宁岩怵三司的人,范成明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他们来。
他倒是想查个水落石出,但没有那个本事,擅自审问不说越权,审呲了怎么办?
事关重大,一个人少说三族,华阴上下官员,加起来该多少族?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打仗交给段晓棠,调查审问交给三司的人。
他负责吃喝玩乐和升官?
“嘿嘿,范将军。我是范将军了!”范成明站在院子里傻乐,跳起来手舞足蹈。
李开德远远看着,咂咂嘴,“长史疯了?”
孙昌安:“该叫将军。”却没纠正后面两个字。
他俩若能拜将,比范成明还疯。
范成达他们见过,只论外形,符合大众对威严将军的想象。
范成明呢,但凡看过他这几日的“表演”,都会对他的脑子和人品充满“怀疑”。
范成明绝对不是一个“正统”的将军。跟着这货,生死不一定未卜,但经历一定离奇。
至少李开德和孙昌安跟着翻了几天文书,对县衙运作和里头的猫腻知道不少。
李开德:“祖坟冒青烟了。”
孙昌安:“冒烟哪成,这是祖坟着火啦!”
范成明对三司的人翘首以盼,也抵不过吴越在城外有地利之便。
段晓棠和庄旭昨日已经将营地布置好,将二三营的位置留出来安营扎寨。
队伍一到,段晓棠带着人过去安顿。热汤热食早已准备好,疾驰而来,想必辎重没带多少。
宁岩:“辎重后续送来。”
段晓棠轻轻点头,“嗯。”
周边只有小片匪患,后续两千人的辎重送来,杀鸡焉用牛刀。
难道吴岭有其他安排?
吴越先见宁岩,不论亲疏远近,态度总要拿出来。他的根基在南衙,在右武卫。
问过一路经历,道一句辛苦,好生抚慰一番,方才让人下去。
三司之人事情只知道大概,华阴藏有私兵,有人预备谋反,但具体情况皇帝只让他们和吴越交接。
岂料吴越第一句话,就把他们镇住了,“私兵首领服毒自杀,所有的证据都被销毁。”
看起来似乎是一桩无头公案。
庞谦止住嘴角抽动,“全部销毁了!”
吴越显得有些尴尬,“为震慑谷内私兵,举的是父王的王旗。”
庞谦无话可说,造反的人遇上河间王,哪有好果子吃。知道难以逃出生天,一不做二不休,销毁所有证据,行事倒是干脆。
若知道对面是吴越,兵员人数相差不大,说不定还会搏一搏。
难怪皇帝只让他们同吴越交接,交接个鬼,这是要重头现查。
护卫将一叠纸张放在三司三位官员面前。
吴越:“首领刘三郎行事谨慎,与人接头从来不露马脚。但私兵不事生产,衣食日用全部仰仗外来。”
“外人不能进山谷,大宗货品只能自已出去运输。这些是从俘虏的私兵口中审问出的,历年谷内粮食、布料、药材……来源的田庄铺子。”
最直接的证据被销毁,功劳少了一半。吴越“将功补过”的思路倒是没错。
大吴商品经济不发达,遑论县城华阴。
几百人的粮食、衣裳鞋袜通通外购,这样的情形少见。养得起这么多人的通常有自已的田庄庄园,女眷可以参与缝制。
唯独私兵性质特殊,只能外购。
庞谦试探道:“敢问世子,这些人在何处?”
吴越:“私兵俘虏在隔壁圈着,为免打草惊蛇,商号田庄尚且只是监视,”顺便查了查背后的东家。
“范将军几日前入华阴,已将县衙上下人等控制起来,只待诸位入城审问。”
庞谦眉头一跳,从一开始吴越就怀疑县衙的人,难怪他本人坚决扎在野外。
沿路打劫、异常的大宗买卖,若上头无人遮掩,早被捅出来了。
只希望范成明别是莽夫行径,给他们留一个口气在。
夜晚段晓棠和庄旭联袂到商旅的营地,询问诸人的打算。
段晓棠:“明日我们要进华阴,你们不适合露面,可以自此离开。不知几位东家如何安排?”
刘洪成和法依则要回长安,他们根基在那儿,另外两支商队则是返回家乡,关中多事,再待下去,未必能保住身家性命。
庄旭:“记得,你们走的是朝邑道,从没来过华阴。”
刘洪成等人知道是为他们遮掩,不住点头,“知道知道。”
庄旭继续说道:“今天我俩来,是找你们谈点生意。”
第414章
押送活镖
法依则:“生意?”
庄旭:“一路上有些缴获,军队疾行携带不便。”全部运回长安,又太扎眼。“所以想与你们交易一番,折现、以物易物都可以。”
几日来他们挨着军营扎寨,没人对他们吆五喝六索贿,也没人私下变卖战利品,多少对吴越治军的风格有所了解。
庄旭说要交易缴获的物资,就是真要交易。
两支南归的商队,再将货物运回去只会折本,索性降价将货物卖给刘洪成和法依则,勉强保住本。
这两人一个有靠山,一个有赌性,还敢去闯一闯长安的龙潭虎穴。
土匪打劫不分南北,所以他们的山寨里南来北往的货物都有。
粮食肯定要留下来,三千人只一顿饭就要消耗数百斤。其他锦缎、香料、瓷器之类的奢物,于他们无用,通通折卖掉。
庄旭递出一张单子,“这是货物的类别。”没有数量。“放心,绝对比市价便宜。”
四位东家斟酌一番,为了便宜,决定赌一把。
简单商量好数量和价格,跟着庄旭段晓棠去仓库取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尹金明带着人搬运货物,庄旭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终于明白那些土匪为什么不愿意从良了。”
大家都是干刀头舔血买卖的,找个好位置当坐地户,就有人送上大把的银钱。
哪像他们东奔西走,还要卷进波云诡谲的局面里。
“别听庄参军的酸话,他是见小伙伴升官没自已份,红眼了。”段晓棠随口玩笑。
不排除有些土匪出于贪婪,但有些人真的无路可走。
尹金明:“范将军现在不知道怎么乐呢。”
庄旭冷哼一声,“乐?传信回来说人已经高兴疯了。”
商队的人听到才知道,的确有位将军,只是不在营中。
不会这会都顾不得了,全顾着计货算货。
几位东家仿佛老鼠扎进米缸,便宜,便宜,还是便宜。
原本打算南归的两位东家,都打算现拉一支商队,替右武卫处置战利品了。
但一想他们的剿匪旅程将要结束,只能作罢。
返回商队营地,段晓棠问道:“你们的货物怎么运回去?”
他们原本的人手折了不少,哪怕有驴马做运力代脚,还是有些棘手。
刘洪成:“运去朝邑,在当地招募人手。”
关中常走的商道段晓棠大致清楚,重新替他们规划一条路线,“这一路上的匪盗,都被扫清。”至于另外两位要出关的,“关外的情况不清楚,行路多加小心。”
“多谢段司戈。”
“不必多谢,”段晓棠看向刘洪成,“另外我个人想和刘东家做一笔生意。”
刘洪成:“段司戈,请说。”
段晓棠:“想请你回长安的路上帮我押一趟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