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营地原本只是他们临时驻扎的地方,但少说要在此处逗留一些时日,外部也不安全,不得不将简陋的营防布置重新设计一番。一见人马归营,留守驻地的人员,立刻将做好又有些冷了的饭菜重新热一遍。
这种时候谁也顾不上回锅饭是否营养流失,有热的吃就不错了。
两口大铁锅周转不过来,一顿饭要分煮几次,好在大家渐渐习惯分批次吃饭。
一个锅煮饭,一个锅烧菜。出征在外,油水必须充足,菜必须是荤菜,而且是大荤。若是能抽出时间来,偶尔也会有烧一个汤。
在段晓棠眼里这日子过得相当凑合,在军土们眼中已经是难得的好时候。
刚入营门,段晓棠:“庄三,营里的事情交给你,我带人去布置营防巡逻。”
如今一营除了跟着范成明去华阴的二百人,营中正兵八百人,还有数量不等的护卫随从。
如今又带回一队商旅,加上若干俘虏。
军土们如何安置早有定例,庄旭先让人把俘虏们往旁边一圈,然后带着联合商队的人去另一块空地。“你们暂时驻扎在此处,不要乱走。”
庄旭对商队车辆的上的货物,多少清楚,“待会我让人送些油布口粮过来。”
刘洪成:“多谢参军好意。”
商队不管哪家的,只管将货车围在外围当做另一重防守。
这时候顾不上纠结到底谁提出走旧道的主意,四家商队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别说他们人马折损严重,眼下掺和进这么一件大事里,就是让走他们也不敢走呀!
庄旭借给他们几顶帐篷,高德生伤情稳定下来后,也被送过来。
现在这顶帐篷内有六个人,除了四个商队东家,还有就是高德生和何金。
刘洪成握着高德生的手,“德生,这回多亏你,不然我这把老骨头非得折里头不可。”
高德生:“是东家你积德行善,菩萨保佑呢。”
另一位东家打断,“别客套了,老刘,先让你伙计说说之前怎么回事。”
说什么,当然是高德生被救回军营之后的事。
高德生多数时候昏睡,只能将清醒之时发生的事如实说出。
刘洪成听了大觉不可思议,“你娘子以前给段司戈家做过绣活,他认出了荷包,还知道你两个女儿的名字。”
刘洪成知道何春梅在长安做绣娘,见过两次,不说名字连姓氏都不清楚,更别说两个女儿。
但正是这一点微妙的联系,让高德生和段晓棠有一点基本的信任。
一个信对方身家清白,一个信对方的确是来自长安的南衙军。
一路同行,大家早听何金吹过他有一个朋友曾经挑穿过半个土匪窝,现在终于知道这人是段晓棠。
有人问何金,“上次也是剿匪?”
何金的回答让人无奈,“她是被土匪抓了。”
倒不是非要探究段晓棠的身家背景,而是这个军营太奇怪了。
超乎想象的小。
法依则腹诽,照理说河间王世子对标西域小国的王子,结果领的兵太少了。
刘洪成:“德生,你之前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营中其他将领?”
高德生摇头,“只知道段司戈和庄参军。”
刘洪成长叹一口气,也不故作高深,“照大吴的规矩,参军和司戈不可能统领这么多人。”
世子和两个低品官员之间必然有其他中间的将校衔接。
可这个人从始至终,连战场上都没有出现。
知道他们这一路是剿匪过来的,总不能那个将校之前殉职了吧。
难怪要将他们这些商人的力量算进去,去堵私兵的后路。吴越手中无将,全靠不到一千人硬攻进去。
河间王府真是一以贯之的勇。
现在打了胜仗,既没有郡兵协助,又没有地方慰问。吴越也没有志得意满带着人马进城夸功,反而一头扎在野外。
明眼人都知道,他觉得城里不安全。不然谁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在野地里风餐露宿。
法依则通过掀开的帐篷帘,窥见远处的军营,“他们回营之后没有卸甲。”
刘洪成:“不知道华阴县城里怎样。”
吴越当然可以退,但万一华阴谋反,成席卷之势,周边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吴越手里不说几万人马,便是有几千,哪怕花钱保平安,他们也会觉得安全许多。
但不到一千人,能成什么事!
刘洪成:“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河间王只有世子一个儿子。”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他陷在这里头。
吴越没想到会落到这般尴尬局面,进退不得。审讯俘虏的工作一刻不能停,寄希望于能多掏出几条线索来。
考虑到范成明局面更尴尬,次日一早将自已的仪仗送进华阴县城,加派些人手给他压场子。
其他空闲人手,全部由护卫带队,出去追查线索。
几位东家清早起来,发现营中还往外派遣人手,担着小心进了帅帐。
“小人见过世子。”
吴越坐在上首,“几位东家历经劫难,必有后福。今日请几位来,是想听听你们的经历。”
刘洪成瞥见帐篷边角坐着一个书吏,身前桌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这是要录他们的口供。
四人一言一语拼凑出之前的经历。
书吏将文字记录在纸上,先呈给吴越过目,确认没有遗漏后,口供、笔墨印泥全放在几位东家面前。
法依则认字不多,看其他两人签过后,方才按上自已的手印。刘洪成反倒落在最后。
吴越:“刘东家见识谈吐不俗,不知出自哪家?”
长安东西市,但凡能往大里做的生意,背后都有靠山。要么是赠干股送几成利润去投靠,要么就是高门直接派门人奴仆出来经商。
其他三人签的爽快,是因为他们背后势力不高联系不强。但刘洪成不一样,事实是事实,但他不知道主家的立场如何。
第411章
长安处置
若要拍胸脯说主家没有谋逆之心,大约还成。但他不敢担保主家的九族呀!
刘洪成心一横,“小人早年在越国公府服侍过几年。”
吴越微微颔首,高德生求援时没有透露过,看来这重关系相当隐秘!
“刘东家饱受惊吓,越国公想必不会怪罪。”吴越不会因此将越国公排除出去,只能说这家权贵从始至终不在他的重点怀疑对象里。
经此一劫,刘洪成身心饱受煎熬。命保住了货物也保住了,但大部分人手都折了。搅进一摊烂事里,回长安不知该如何周旋。
段晓棠站在商队营地外张望,“麻烦帮我叫下何金。”
不一会,何金兴冲冲跑出来,“段兄弟,你来啦!”
段晓棠招招手,“走,我们去旁边聊。”
两人没走多远,段晓棠问起武功分别后的经历。
何金留在武功归置货物收拢一批人手,因为伙伴都没了,便去长安西市投奔族人法依则。
两人本钱合一起,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做起香药生意。在长安收购香药运去洛阳售卖,在洛阳收购些南货运回长安,来回不空车。只是没想到这回栽了。
段晓棠问起洛阳风物和他们的路线,何金说的顺溜,只是有些拗口的地名说着有些不习惯。
段晓棠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随手画出一条线,标出几个点。“如果你们按照新道走,经过青衣盗地盘时,大概会碰上我们在攻打山寨。”
何金:“攻打?”
段晓棠:“关中绝大部分匪盗都被剿灭,华阴附近郡县是最后一小片地方。”
何金:“青衣盗没了?”
段晓棠点头,“没了。”
何金冲着军营帅帐方向,不住点头,佩服道:“世子果真英雄。”
这话让段晓棠不知道怎么接,吴越的为人和这个词不搭界,把功劳堆庄旭身上也更靠谱些。
当然吴越的存在,一路上替他们省去不少麻烦。
何金:“段兄弟,你仰慕世子风采,到长安就投到他帐下?”
一句话三段,没一个对上。
段晓棠:“额,我到长安后,先做的其他事,后来兜兜转转进军营,和世子没关系。”
强行转换话题,“我那两个同乡你还记得吗,我们三个一直在一起。杜长林后来考中做官。”
何金惊讶道:“真做官啦!”
何金原本是个“淳朴”的胡人,杜乔在匪寨中信誓旦旦说他去长安是做官的,他就真信了。
到长安后仔细打听过杜乔参加的科举,令人绝望的录取率,更不敢抱有期望。
段晓棠:“这会儿在吏部。后来遇上祝三郎,他带着母亲和妹妹到长安,现在作坊当管事。”
何金:“他爹死啦?”
在白家庄园里,段晓棠和杜乔等人被白家奉为上宾带进内院居住。
何金和祝三混在一起,对他家里的情况倒比原先的段晓棠更清楚些。
何金常在外头跑,知道大吴人重乡土,非必要不会离开家乡。能让祝三抛下家乡去长安谋生,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家里待不下去。
段晓棠点头,“嗯,他们娘仨是跑出来的。”
“我们还找到五娘的家人,她姐姐去武功,将她和梅香的骸骨迁移到长安。”
段晓棠仿佛总结一般,将她同何金之间有关系的人的现状一一道出。
也是给曾经在武功匪寨中迷茫的自已一个交代。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认识这么多人,改变那么多事,不算一事无成。
何金嘴里琢磨“五娘”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想了许久才想起,山下自杀的两个女人之一。
祝英英祝明月等人记得五娘,是因为同为女性,感同身受物伤其类。
杜乔内心柔软细腻,但在何金这里,五娘和梅香的悲剧,只是他波澜壮阔充满冒险的人生中,一抹不起眼的浪花。
何金回到商队营地,众人围上来,问道:“段司戈说什么?”
何金:“说了朋友们的现状,我们那间牢房关四个人,除了段兄弟,还有一个做了官。另外一个成了长安城里大作坊的管事。”
“你们大吴话怎么说的,人杰地灵。”
众人想说胡人没文化,但想想没说错。一半人当官,许多高门大族都做不到。
就是地点有点奇怪,土匪窝里的牢房。
法依则追问道:“还有吗?”
何金:“段兄弟说,关中大部分匪盗都被剿了,前两天青衣盗的山寨也被攻破。”
刘洪成内心一喜,“青衣盗的地盘离这儿不远,援兵马上就到。”
何金:“青衣盗就是他们打的,过来修整,碰上我们的事。”
“段兄弟说华阴周边是最后一片,他们原本打算扫一圈后,就班师回长安。”
结果现在,不光商队走不得,连左厢军也走不得。
法依则:“关中匪盗大部分都被剿了?”段晓棠没理由骗何金。
“她说了几个我们商路上的寨子。”何金要不运气好溜过去,要不运气差交钱过路,总之印象深刻。
刘洪成:“我说怎么看着这支军队,有点富得流油的感觉。”
话分两头,吴岭拿着吴越的信紧急进宫,叔侄两达成一致,一不做二不休,来个狠的。
这种事,仁弱的吴越都得冲上去,何况皇室中武德最充沛的两个人。
豢养私兵不是为了撬老吴家的墙角,难道用来打猎。
皇帝召集三司,吴岭回南衙点兵。
吴岭前脚进右武卫,吴越第二封信后脚就到了。
吴岭来不及和韩腾范成达交待情况,信看到一半,怒而拍案道:“废物。”
韩腾眉头都不跳一下,先前说“像老子”,这会又成“废物”。
信中没有任何私话,像极了父子俩之间生硬的感情。
吴岭将两封信递给底下两位大将军,汇总情况,“七郎在华阴遇上一伙私兵,藏身在山谷中,攻进去了。但私兵首领将焚烧了所有证据,范二去华阴县城稳定局势。”
别看一卫大营几万兵马,除开辅兵,能作战的精锐军土得打个折扣。
六七百人,又挨着华阴潼关那么紧要的位置,不为造反为和平?
第412章
援兵将至
范成达经历战阵无数,此刻拿着信的手也微微颤动。
华阴县城龙潭虎穴,范成明他怎么敢闯?凭那点官位还是凭他手里那点兵力。
一个不好,不仅清名连性命都保不住。
不是做哥哥的糟践弟弟,范成明的资质,战场比名利场更好混。
范成达明白,那帮人里段晓棠要统兵,庄旭地位不够,吴越身份太敏感,能去的只有范成明。
可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虚与委蛇,怎么可能压得住。
韩腾迟疑道:“王爷,七郎那边……”证据已经被烧,吴越信中说全力追查新线索,但能否追查到尚是未知数。
华阴和长安,必有人存不轨之心。
吴岭:“着昭武校尉宁岩领右武卫左厢军二、三营,急行军至华阴,于世子帐下听命,即刻出发。”
左厢军二、三营正是后拨到范成明名下,由段晓棠训练的两千人。
吴岭接着说道:“右武卫长史范成明升任检校游击将军。”
检校相当于试用期,没转正。
听到范成达耳中,喜忧参半。喜的是范成明只要平安归来,就能摘掉检校二字,顺利拜将,忧的是范成明现在处境堪忧。
吴岭还有两句叮嘱,“三司的人,会同宁岩一起出发。”
韩腾觉得不用吴岭特意交待急行军,宁岩也会拿出平生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谁乐意身后跟着监军,不只一个是一群。心理素质差点,晚上都要做噩梦。
吴岭:“诸卫警戒,外松内紧。”
抄家灭族不需南衙去抓人,但若局面一发不可收,必须军队出面弹压。
韩腾自觉后面这件事同右武卫无关,杜松去雁门平叛带走将近一半人马,吴越又拉走三千人。
右武卫大营空一大半,往后什么事都轮不上他们,不如好生想想怎么同宁岩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