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0章

    林婉婉只能给“教学道具”们进行简单的敷药包扎,能不能活下全看命硬不硬。

    “如果就地扎营,包扎的绷带要用滚水煮过,再在烈日下暴晒后方可使用。换一次药换一条绷带。”

    段晓棠还没信儿,他们待在此处总不能无所事事。

    庄旭吩咐道:“挖个坑,死了的人就地掩埋。”

    他没有侮辱尸体的爱好,何况一群死尸弃置道旁,不光容易惹来非议,还可能引发瘟疫。

    第384章

    清风山寨

    官道上行人商旅称不上络绎不绝,但总有人路过。

    见道旁几百甲兵,再远处并排躺着十余具穿着布衣的尸体。

    胆子小的见军队并无阻拦之意,快速通过。

    胆子大的上前打听,“这里出什么事了?”

    尹金明面无表情,“公务,恕难奉告。”

    路人塞过来一把钱,“敢问郎君隶属哪位将军旗下。”

    尹金明将钱推回去,“快走,再不走你就要惹上麻烦了!”

    路人见状,悻悻然将钱收回来。心底清楚,这军土只是态度不好,但无坏心。

    先前还以为是官军截杀商旅,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恰时陶富康从山间小道冲下来,找到庄旭,说出段晓棠的安排。

    庄旭立即点兵上山。

    路人看这场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要剿匪呀!

    一个时辰后,段晓棠坐在清风寨的大堂内,擦拭刀口上的血迹,“清点伤亡、物资。”

    土鸡瓦狗,攻打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林婉婉和卫生员小队等战场安定后,方才进入山寨。

    段晓棠皱着眉,“你怎么上来了?”

    林婉婉数月来带着徒弟们蹭各位大夫的野外采药课,体格今非昔比。爬了小半个时辰山,面不红气不喘。

    “你们肯定要交火,我上来看看,伤员在哪?”

    段晓棠往后一指,“后堂。”

    复又向刘耿文说道:“有些军土头一次经历战阵,做好安抚。”

    刘耿文:“是。”

    比起其他军队攻占山寨后哄抢战利品的混乱场面,右武卫这会显得井井有条。

    抬尸体,看管俘虏、解救人质、清点战利品……各行其责。

    出征之前,段晓棠曾经三令五申,并留下一句警告,“我的刀不想沾上自已人的血。”

    段晓棠心肠软不软尚且是未知数,但她肯定说到做到。

    庄旭进门兴奋道:“此次杀敌四十二人,俘虏六十二人,缴获无数。”

    段晓棠无意纠正庄旭的说法,这些人真的敌人吗。“山寨中被劫掠的人口呢?”

    庄旭:“只找到六个。”

    段晓棠:“注意甄别,尤其是女眷。如果本身无作恶,放一马吧!”

    这就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有些女性当初是被抢掠到山上的。清风寨立寨已久,有些人认命屈服委身,甚至生下孩子。

    她们身份的认定,受害者还是匪徒家眷?

    庄旭:“嗯,待会县衙的人到了,我跟他们交待。”

    军队剿匪不似当初白家在武功匪寨,看在有个举进土的份上,加上他们差点凭本事逃出去,能让人拿回自已的财物。一切都充公。

    庄旭让人将所有能搬动的值钱物事都带走,若非实在不便,连屋舍木头都要砍了当柴烧。

    一营的伤员能走的自已下山,不能行动的,现场扎担架抬下去。

    俘虏们双手捆缚一个连一个,一队十个分别看管。

    余下的人力,全部肩挑手抬将山寨中的物资运下去。

    庄旭啧啧道:“这么大一个山寨,居然只有一个半月的存粮。”他们自已不种地,全靠抢掠,乃至秋收时粮不盈库。

    段晓棠不以为意,“那种有几年存粮的,你敢去碰吗?”

    庄旭不说话了,这时候能有几年存粮的,不是高门大户,就是地方豪强。哪怕真通匪,凭自已手上五百人,又能拿他们怎么办。

    段晓棠和庄旭都不想在山寨中过夜,人生地不熟,万一有逃出去的土匪,趁夜点上一把火,够他们喝一壶的。

    一群人带着伤员、俘虏自然走不快,紧赶慢赶还是没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城。

    吴越本人在此,夜叫城门都要思量两分,何况两个八品小武官,没这份待遇。

    几百人只能在城外驿站附近找块空地扎营,反倒将附近歇宿的商旅吓得不轻,尤其其中有些人身上染血,一看就是刚经过厮杀。

    接收俘虏的衙差和驿站相熟,推荐道:“两位将军不如进驿站休息。”

    庄旭抬手,“不必。”

    招来亲兵,“去看看驿站里有没有什么吃食。”

    亲兵转身离去,再被嘱咐一句,“带上钱帛。”

    庄旭打算今夜犒劳一番,但一座驿站如何能一次性供应上五百人的食物。

    段晓棠:“和周边商旅交换一些,”他们刚打了一场胜仗,手里并不缺钱帛,“让驿丞去周边村落里收些肉食来。”

    他们自已就不进村了,怕吓着人。

    段晓棠目前对这种情况亦是无能为力。

    最后搜罗来二十几只鸡鸭,十来筐菜蔬,多是萝卜黄瓜冬瓜之类,放入五百人的汪洋大海里大约只能混个肚饱。

    段晓棠带着十来个军土在驿站的井水边,杀鸡宰鸭削瓜皮。

    借用驿站几口大陶锅,将鸡鸭炒好料,让尹金明提出去,“每伙分两勺。”

    庄旭补充一句,“今日参与作战的队伙,多加一勺。”

    庄旭吸吸鼻子,“真香啊!”瞥见旁边一口锅滋滋冒着热气,闻着又是另一种香气,“那是什么?”

    段晓棠:“病号餐,伤员不能吃太重口味的东西,给他们煮了些肉粥。”

    “我明日进城交接俘虏,问问这县里还有没有匪情。”庄旭吸吸鼻子,妄图再挽留几分香气,“顺便买些风干的鸡鸭。”

    这时节倒能多保存一些时候,边军可以赶着活牛活羊出征,他们在关中可不能赶着鸡鸭羊猪到处走。

    庄旭:“那些你会做吧。”

    “万变不离其宗,”段晓棠痛苦的捂着额头,“但我快被这些陶锅搞疯了!”

    今日山寨中一切所见所为,都不如此刻面对这些陶锅困扰。

    一口大铁锅翻炒煎炸,五百人的伙食了不得煮个两三锅。哪像现在,大陶锅换小陶锅,几轮煮菜煮饭。

    庄旭当然清楚,段晓棠惯用铁锅。如今还有一口小铁锅放在右武卫大营的伙房,而她本人实际并不会用陶锅。

    庄旭:“世子日日都要和长安联系,不如让他的护卫给你送口锅来。”

    段晓棠:“可以提一提。”至于如何委婉的上级提出要求,庄旭比段晓棠内行得多。

    第385章

    我想锅了

    段晓棠心底默默盘算,这肯定够不上“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边,再者浪费的是王府运力,和右武卫沾不上边。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出征人员的后勤吃饭问题。

    尹金明提着炒得半熟的肉,走到营地里,“肉加在锅底,水加七分满。水开后下冬瓜、萝卜、青笋等,绿叶菜吃之前才放。”

    走过一伙交待一回,生怕这群人辜负了段晓棠苦心炒制的美味。

    各伙的小陶锅,先前都在焖饭煮粥。这会主食盛到各自碗里,陶锅洗干净,等待煮肉。

    尹金明身后,还有几个人提着桶端着盆,大声喊道:“菜在这里,要的自已来添。”

    这会谁顾得上菜,吃几块原汁原味的肉才好。

    军土吸吸鼻子,“伙长,还有多久才好?”

    伙长往陶锅底下添一把柴火,“快好了!”

    于是驿站周边歇宿的商旅发现,这支几百人刚染过血的军队过分老实。既不作威作福,又不欺男霸女,买东西给钱还不压价。

    是夜,一行人真正入住的驿站的只有林婉婉。

    屏风后面,段晓棠默默擦洗身体。

    林婉婉不敢提,段晓棠在山寨中交待刘耿文关注新兵的心理状态。但第一次出征的段晓棠心底又是何感受。

    转而说起,“我下山的时候,顺道采了一些草药,也教过卫生员辨认,以后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自已解决。”

    段晓棠轻声回应,“嗯,你看还要学多久?”

    林婉婉:“半个月吧,他们很多都有些基础,主要你们分成两批走,不能集中教学。”

    段晓棠:“下回汇合后,我把人马交换一下。”

    段晓棠梳洗好,回到营帐,在烛火下奋笔疾书。

    庄旭进来问道:“写什么呢?”

    段晓棠:“今天的行动总结,还有一些和军土交流中发现的不足。”

    庄旭:“不足,哪里不足?我们不是做得很好吗。”说完胜也不为过。

    “世上哪有真正的完美无缺。”段晓棠将刚写好的总结递给庄旭。

    吴岭一直为段晓棠的字难看头疼,但庄旭看习惯也就适应了,何况段晓棠写的东西向来简略,不可能长篇累牍。

    不为难自已,也不为难他人,除了不得不凑字数的时候。

    段晓棠:“今天我们也就是遇上的是散兵游勇,才能第一时刻用箭阵压制,换一批对手,效果未必这么好。还有就是弓箭手箭阵和轻骑冲锋之间的衔接。”

    庄旭:“你打算怎么搞?”

    段晓棠:“还能怎么搞,练呗。再有把床弩调过来。”

    他们此行带了床弩,但段晓棠和庄旭嫌弃笨重,加之攻打防守薄弱的山寨,又非城池,故放在后面让吴越范成明带着。

    庄旭摸摸下巴,“今日遭遇之时,若有上好弦的绞车弩,迎面一发,弓箭手便可在后从容射箭让开道路。攻打山寨时也不用二三十个弓箭手以下攻上,压制寨门处的箭塔和瞭望台。”

    段晓棠同意部分意见,“但床弩笨重。”搬上山可不容易。

    庄旭:“路上可以用,搬动的问题,以后慢慢琢磨,我去写信。”

    晨光熹微,军土们按照生物钟早早醒来,各自在帐篷外洗漱后,在各自伙长的带领下,找一小块地方活动开来。

    此处地势狭窄,少有大块平坦之处,无法进行集中训练。

    得益于昨晚良好的交易印象,今早他们能获得的物资可比昨天多多了,加上当地县令派人送来的,早餐可谓丰盛。

    此时段晓棠也顾不得早餐不宜吃得油腻的养生问题了。

    庄旭自城中回来,同段晓棠商量接下来的计划,“县令称当地并无其他匪情,下一站我们怎么办,继续钓鱼么?”

    段晓棠摸出和范成明拼拼凑凑一起打出来的小抄,“情报上下个县有三个土匪窝,规模不大,历史上都派兵剿过,应该能找到位置。直接去找县令说事。”

    理论上,关中的县令官品都比庄旭高,他们这会不指望对方能调动县衙差役支持,不然还得分润战利,给个向导就好。

    刘东家新小妾的衣裳用不上,全军收拾好后整队上马出发。

    周遭人等只见一面右武卫旗帜迎风烈烈。

    其实他们此次也带了吴范两面旗帜,但鉴于两人不在队中,便没有打出来。

    吴越竖旗并无不可,但范成明就有些勉强了。照理说主将立旗,第一他得是主将,第二他得是将,最次也得是孟章那样。

    但范成明偏偏差一口气,没迈过去。幸而靠山硬,他家里真有一个将军,还是大将军,这个裱糊的“范将军”大家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周遭人等待队伍离去后,方才找到驿丞,询问这是哪支军队。

    又不是军机大事,驿丞用不着隐瞒,“是南衙右武卫范长史旗下,这只是前锋。”

    路人疑惑,“长史,听起来像个文官。”

    驿丞:“军队里的文官也会打仗。”昨儿这里忙前忙后做主的还是一个参军呢。

    路人:“范长史是何出身?”

    驿丞:“这就不大清楚,应该也是将门出身。”

    在外只要不是特别需要用到范成明背景的时候,庄旭和段晓棠都不会主动提起他的家门,不给范成达丢脸,是他们能给予的最后尊重。

    其实外人只要知道范成明的年龄和官品,就知道他来历不简单。

    年纪轻轻跃居高位,自已有本事的可能小,父兄有本事的可能性大。

    吴越和范成明所在后队,与前锋所在至少差了一个县,让所有人目光集中在此处。

    吴越捏着庄旭所写的信件,反复验看,“他们昨日打下第一个匪寨,杀敌四十二人,俘虏六十二人,已方轻伤四人。”

    范成明听得抓耳挠腮,“还有吗?”

    吴越:“要调床弩过去。”

    范成明见吴越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有吗?”

    吴越将信件递过去,“庄三最后提了些军中人情,说段晓棠远离长安,想她的锅了。”

    范成明歪着头张大嘴,难以置信道:“想锅?”

    第386章

    大锅来啦

    范成明和庄旭,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交情。

    范成明肯定,庄旭肯定憋着什么事不好直说,在这绕着圈子打哑谜。

    范成明:“伙房里倒是放了一口锅,但嵌在砖石灶台上,总不能给它卸下来吧。”

    铁锅得配灶台,送过来总不能每天现砌灶台,那还能用吗。

    不能炒菜的锅,那么大点,当头盔用吗。

    吴越说的轻巧,“给她重新弄一口。”

    “从哪弄,找徐昭然?”范成明记得清楚,伙房里那口锅,是徐昭然送来的。

    吴越:“问祝娘子就知道了。”

    两日后,陈娘子开门,见外头是一个精壮的男人。

    家中人丁稀少,又都是女眷,陈娘子并不敢轻易放人进门,“你稍等,我进去通禀一声。”

    祝明月这一阵正为恒荣祥忙得晕头转向,闻言一愣,“河间王府的护卫?”

    陈娘子:“世子身边的护卫。”

    祝明月:“请他进来吧,我见一见。”

    见面第一句话,祝明月就把人问懵了,“可是有我表亲的信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