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屿南关战事?小兄弟是担心屿南关的战事?”几人看向商凉玥,脸上是笑。
似乎,商凉玥问了一个极好笑的问题。
商凉玥坦然面对几人目光,“确然。”
几人对视,笑了起来。
商凉玥见他们笑,问,“几位兄台笑甚。”
这笑不是嘲笑,也不是讽刺,就是好笑。
听见她问,其中一人说。
第1722章
没有神,只有命
“屿南关有咱们王爷在,咱们怕甚?”
“是啊,我们担心黎洲,担心泯州,唯独不担心屿南关。”
“有王爷在的地方,定然不会有事。”
“小兄弟便放心吧。”
几人无所畏惧,谈到屿南关,皆是满满的放心。
到此时,商凉玥才知晓,不是不说屿南关的战事,而是百姓对王爷放心。
因为放心,所以不论屿南关战事如何,他们都不担心。
商凉玥在茶楼坐了会,离开了茶楼。
百姓皆以为王爷在屿南关,不知晓王爷在黎洲。
如若百姓知晓王爷在黎洲了,那是否屿南关他们也就不放心了?
商凉玥抬头,看天。
神,神往之地,敬畏之地,寄托之地。
可是,真的有神吗?
没有。
有的是用命换来的保护,用心血换来的安宁。
王爷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男子罢了。
皇城。
自得到黎洲传来的好消息后,皇城的气氛恢复到以往,甚至是更热闹。
百姓对现下的战事无比放心,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打了胜仗,如何不喜气?
“有王爷和两位殿下在,我们帝临定胜过辽源与南伽!”
“对,定胜!”
“……”
“哈哈,和我们帝临斗,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他们一开始也就只以为我们帝临有王爷,不知晓咱们帝临的两位殿下也这般厉害。”
“辽源与南伽这下是栽喽。”
“辽源和南伽啊,他们是吃的太饱了,太舒坦了,找打,无法。”
“哈哈,对,找打。”
“……”
百姓对战事的热闹在皇城弥漫,蔓延进了皇宫。
“之前百姓还挺担心的,如今是一点都不担心了。”
“集市上,现下都是一片热闹之声。”
慈吾宫里,太后坐在殿内喝金风玉露汤,辛嬷嬷在旁边伺候着。
边伺候,边说着外面的事儿。
太后听着,喝了小半碗金风玉露汤,放下,拿起手帕揩嘴角。
“好事。”
太后看着外面,脸上是慈爱的笑。
就好似看见了儿孙在身边,她很愉悦。
辛嬷嬷笑着说:“可不是。”
“有王爷在,两位殿下如今是越发厉害了。”
太后脸上褶子深了,“皇上这一代,出了十九,儒儿这一代,也该出一个了。”
国之根本,人才之重,一代接一代下去,人才也要一个接一个来。
否则,国将不强,久而久之,必将国力衰弱,成为别人的鱼肉。
辛嬷嬷听太后的话,脸上的笑深了。
“太后这般说,奴婢倒是想到了晋王殿下。”
“晋儿?”
太后看向辛嬷嬷。
“是的,太后。”
“晋儿怎的了?”
“奴婢听闻晋王殿下到黎洲后,便与覃王殿下一同对敌,兄弟二人齐心协力。”
“尤其,晋王殿下极为勇猛,打的辽源是半点气焰都未有。”
“哦?”
太后眼中难得的有了惊讶之色。
“奴婢听闻那场胜仗,可是晋王殿下带兵的。”
“当真?”
“当真。”
“听闻当时,晋王殿下带兵打头阵,二话不说便朝辽源人打去,打的辽源人是措手不及。”
太后顿时哈哈笑了起来,“这皮猴子,竟这般不管不顾。”
“可不是?”
“晋王殿下那气势,硬是让十几万兵马的气势,杀出了几十万兵马的气势,极为厉害呢。”
“哈哈……”
“不错,不错。”
“哀家还真是未想到。”
太后这两日心情欠佳,因为王爷的生辰。
太后总觉得愧对王爷,无论辛嬷嬷如何开解,到了昨日,太后始终心里梗着。
今日都未怎么吃东西。
恰好辛嬷嬷让人去外面打听,听听外面的战事,说给太后听,让太后高兴高兴。
现下,太后总算是高兴了。
“太后,这般下去,战事应是不会有多久。”
谁能想到帝临的皇子会这般厉害?
所以,此次战乱,未有十年前严重。
太后脸上的笑褪下。
她起身,朝外走。
辛嬷嬷赶忙扶住太后。
太后来到殿门,看外面的草木。
立夏,日头烈了,草木都跟着缴械投降,恹恹的。
“不可小觑。”
辛嬷嬷一顿,点头,“确然。”
“即便是再有胜算的仗,也不可小觑。”
太后,“十年前,十九一人,极艰难,皇上亦难。”
“如今,帝临多了两个好儿郎,是好事。”
“却也不可松懈。”
“太后说的是。”
太后看着前方,一双老眼眯起来,“从今日起,哀家即去佛堂礼佛,至帝临真正打胜仗的那一刻。”
真正打胜仗。
不是说这么一次交战后的短暂胜利,而是彻底的胜。
辛嬷嬷心中瞬紧,曲膝,“是。”
昭阳殿。
丽贵妃在伺候皇帝用午膳。
近日,帝久晋在黎洲的优秀表现传至皇城,丽贵妃是又担心是高兴。
担心的是帝久晋受伤,高兴的是帝久晋打了胜仗。
但好在帝久晋未受伤,她这高兴啊,也就胜过担心。
尤其皇帝不时来她这,她这心情,从未有过的爽利。
“皇上,您尝尝这个。”
丽贵妃给皇帝布菜,声音特别的娇柔。
皇帝握住她的手,“爱妃莫夹了。”
丽贵妃顿时红了脸,“皇上平日政务繁忙,难得来臣妾这,臣妾定要好生伺候皇上。”
说着,手挣脱,继续给皇帝布菜。
皇帝看着,倒也不再阻止。
丽贵妃对别人那是一个盛气凌人,但在皇帝这,那是一点都未有。
可以说,她把她所有的温柔都给了皇帝。
把她所有的不好的都给了外人。
皇帝是喜欢丽贵妃的。
皇帝用膳,丽贵妃待皇帝吃的差不多了,她才吃。
皇帝今日心情也不错,主动夹菜到丽贵妃碗里。
丽贵妃看着,一下愣了。
皇帝,“晋儿在外抗敌,你心中担忧,孤皆知晓。”
丽贵妃眼睛一下就红了。
“皇上……”
放下筷子,人一下扑皇帝怀里。
皇帝抱住她,轻拍她的手,“晋儿武功高强,莫担忧。”
丽贵妃脸埋进皇帝怀里,当即就抽泣起来。
“臣妾近日确实日日担忧,但臣妾担忧也无法,现下正是帝临危难之时,晋儿万不能袖手旁观。”
“如今他能为帝临与辽源抗敌,臣妾这担忧,也算是值当了。”
丽贵妃这话,一半真一半假,但确实说的人心里舒坦。
当然,皇帝如何不知晓她,这半真半假的话,也恰是丽贵妃的性子。
皇帝不会不悦。
“放心,晋儿是孤的儿子,他不会有事的。”
丽贵妃未说话,抱着皇帝,在皇帝怀里娇弱的哭起来。
说不担忧就不担忧,那是不可能的。
但就如丽贵妃所说,她担忧也无法。
她只能哭,只能在皇帝面前表露她的柔弱,她的坚强。
让皇帝对她心生怜爱。
让皇帝看到她对晋儿的教导,付出。
皇帝安抚丽贵妃,殿内气氛倒也不差。
昭阳殿外,一小太监快步进来。
林公公在丽贵妃扑到皇帝怀里的时候,悄声退了出去。
现下他就在殿外守着。
当看见小太监来,林公公心中一动,立时过去。
“何事?”
小太监凑到林公公耳边,在林公公耳边小声说着什么。
林公公脸色大变。
他当即提着衣袍,快步进了殿,“皇上,有急报。”
林公公来到皇帝身前,躬身。
急报,那是急事。
皇帝神色极快变化,他轻拍丽贵妃的手,“爱妃,孤有要务要处理,你且放宽心,一切无事。”
丽贵妃听见了林公公的话,自然知晓自已不能再哭了。
她抽噎着从皇帝怀里起身,擦着眼泪曲膝,“臣妾无事,臣妾恭送皇上。”
皇帝未多说,起身离开了昭阳殿。
丽贵妃听着皇帝走远的脚步声,直起身子,把脸上的眼泪擦净。
因着晋儿打胜仗,皇上对她是越发看重。
近日都未怎么去皇后那了。
想到此,丽贵妃呲了声,坐到凳子上,继续用膳。
不过,她刚把菜夹进嘴里,想到什么,看向殿外。
刚刚林德盛说有急报,这急报可是战事急报?
丽贵妃脸色顿时紧了。
她当即出声,“来人!”
宫女立时进来,“娘娘。”
“去御书房那盯着,看看可有什么消息出来。”
“是,娘娘。”
宫女立刻出了昭阳殿,丽贵妃握紧筷子,脸色是紧了又紧。
她担心帝久晋受伤。
御书房。
侍卫在那等着了,听见声音,立时转身,“皇上!”
皇帝抬手,“说。”
大步走进来。
侍卫面向皇帝,说:“昨日立夏祭祀,刺客装成寒山寺的和尚,对晋王殿下行刺。”
“什么!”
皇帝还未来得及坐到龙椅上,便听见此话。
皇帝猛的看着侍卫,眼中的厉光似利剑,要刺入侍卫身子。
侍卫感觉到了皇帝的怒火,立时低头,“昨日黎洲在举行立夏祭祀时,刺客装成和尚,行刺晋王殿下。”
皇帝脸色冰冷刺骨,“晋儿可有受伤?”
“未有。”
皇帝紧绷的脸稍稍放松。
但很快,他这放松再次紧绷。
因为,侍卫说:“但覃王殿下受了伤。”
皇帝脸色大变,“你说什么!”
覃儿的伤才刚好未有多久,怎会受伤!
侍卫说。
第1723章
十九,此事你可知晓
“覃王殿下替晋王殿下挡了那一下,因此身受重伤。”
皇帝神色凝了。
他所有的怒火,冰冷,锋利,在这一刻尽数凝固。
“你说……覃儿替晋儿挡了?”
“是的,皇上。”
“……”
皇帝未说话了。
他看着前方,神色在这一刻极静。
静的之前所有的神色都未有了。
侍卫未听见皇帝出声,不再说。
一下子,御书房里紧张的气息消失无踪。
一切都安静下来,平稳下来。
林公公站在皇帝身后,被御书房的安静笼罩,心却是扑通扑通的跳。
刺客刺杀晋王殿下,覃王殿下给挡了。
这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谁都知晓帝久覃和帝久晋不是同一个母妃,并且谁都知晓帝久晋的母妃丽贵妃不是好相处的。
有这样的母妃在,帝久晋和帝久覃的关系怎能好?
所以,在皇宫里,帝久晋和帝久覃是兄弟,但两兄弟根本就未有什么交集。
可如今,帝久覃却为了替帝久晋挡那一下而身受重伤。
这真真让人想不到。
皇帝眼中神色动了,这神色恢复到平常,高深莫测。
“覃儿现下伤势如何?”
“王爷替覃王殿下诊治了,伤势稍稍平缓。”
皇帝点头,背过手,转身,“刺客是何人。”
“辽源人。”
“可抓到。”
“被王爷杀了。”
“嗯。”
皇帝看着龙案后的龙纹屏风,“退下吧。”
“是。”
侍卫离开御书房,皇帝看着那龙纹屏风,眼中神色浮动。
辽源人刺杀晋儿,不论是何理由,都不觉得稀奇。
但是,覃儿替晋儿挡了,这便让人如何想都想不到。
皇帝眼中逐渐浮起一抹神色,这抹神色是平常所未有的神色。
这神色是,亏欠。
皇帝亏欠帝久覃。
三个儿子,不可能什么都一样。
总有个一二三。
在皇帝心中,帝华儒占第一,帝久晋占第二,帝久覃占第三。
第一第二的待遇怎么都比第三好。
尽管皇帝在培养儿子时,都是下了功夫的。
但在有些事上,还是有所偏袒。
而如今,这个在他心中占第三的儿子,让他看见了他的不一样。
为国为民,用尽一切守护,一再受伤亦不退缩。
对兄弟,真心相待,危难之时,以身保护。
覃儿,极好。
林公公不知晓皇帝在想什么,尤其现下的安静,让林公公猜不到皇帝的心思。
帝王心,不可测。
好事坏事在帝王心中一过,都变得不一样。
此番,覃王殿下这一挡,不知在皇上心中,是好事,还是坏事。
“此事瞒着,莫要让成妃知晓。”
皇帝转身,看着林公公。
林公公躬身,“是,皇上。”
覃王殿下之前便受了伤,现下又受伤,如若成妃娘娘再知晓覃王殿下受伤,怕是会一病不起。
皇帝坐到龙案后,拿起奏折,“成妃那,让张太医每日去请脉,万不可让成妃有事。“
“是。”
林公公躬身退出御书房,把此事给吩咐下去。
到此时,林公公大概知晓皇帝的心思了。
覃王殿下这一挡,皇上是极满意的。
林公公吩咐好一切,还仔细交代很多细节。
等这一切都交代好了,林公公这才转身进御书房。
只是,林公公刚进御书房,身后便传来极凌厉的风。
林公公停下,转身看身后。
刚走未有多久的侍卫,又回来了。
林公公看见侍卫,一愣。
侍卫却反应极快,躬身,“林公公。”
林公公回神,“皇上在里面。”
侍卫拱手,大步进去。
“皇上。”
单膝跪地。
林公公也赶忙进来,在皇帝身后站好。
皇帝视线落在进来的侍卫身上。
“何事。”
侍卫抬手,一封信呈上,“皇上,辽源人送来的信。”
皇帝眸子一瞬眯了下。
林公公极快下来,拿过信,呈到皇帝手上。
皇帝拆开信,瞬刻,皇帝身子站起来。
林公公听见了皇帝这动静,极突然,他被吓到了。
飞快看眼皇帝,看见皇帝面上的神色,林公公心里咯噔一声,跪到地上。
事情不妙。
皇帝看着信上的字迹,手握紧,那信也被他握紧。
他看着侍卫,沉怒,“辽源人送来的?”
“是。”
“如何送来的?”
“他们射了一支羽箭,被我等察觉。”
射一支羽箭,被察觉。
不是被察觉,而是有意要他们知晓。
“那人可抓到?”
“抓到了。”
“把那人给孤带上来!”
“是!”
侍卫转身离开。
突然,皇帝说:“等等!”
侍卫立时停下,躬身,“皇上。”
皇帝看着侍卫,“昨日交换如何。”
立夏祭祀,午时,用张鱼一人换所有被辽源俘虏的帝临百姓。
此事还未回来消息。
皇帝刚刚都忘了。
侍卫听见这话,也才想起来,还有此事未汇报。
侍卫当即说:“昨日午时,晋王殿下带着假张鱼去交换,交换过程中,一切顺利。”
皇帝眯眼,“一切顺利。”
“是的,皇上。”
“昨日晋王殿下一去到南明山便把话说死,辽源人愿意换便换,不愿换便开打。”
“辽源人不敢说什么,换了。”
不敢说什么,换了……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那封信被他放到龙案上的信。
上面清楚的写着几句话:“本王要一人。”
“真张鱼,帝临战神心尖人,夜姑娘。”
“得此一人,本王即刻从黎洲退兵,回我辽源。”
“帝临皇帝陛下,亲启。”
皇帝视线落在信纸上的这几句话上,最后,他目光落在那左下角红色的章印上。
上面有清晰的两个辽源字。
斯见。
辽源十四王子。
斯见未有失踪,他在黎洲。
此事皇帝知晓,但皇帝不知晓的是,张鱼的身份。
他一直以为,张鱼是十九。
未曾想,张鱼是那丫头。
而那丫头的身份,还被斯见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