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6章

    屋中的灯火燃到了天亮,二人促膝长谈,从战术聊到朝局,最后才谈到庭州之事。

    直到东方既白,霍凌才起身辞别步韶沄。

    听到她断断续续的咳嗽声,霍凌不禁驻足,回首道:“还望大都督保重身体,末将下次再见到大都督,不知又是何时……”

    步韶沄却摇了摇头。

    她只道:“我在这里守了那么多年,原先放不下这边疆诸多事,邻国虎视眈眈,朝中明争暗斗,麒儿虽是我悉心培养的养子,能力却不足以肩负重任……好在今日见了你,可见小皇帝也有识人之才,大昭也还有可靠的武将。”

    少年受她赞扬,顿时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

    “大都督谬赞了。”

    步韶沄又低叹道:“这次遇袭重伤,是他们对我一人所设之局,就是想让我死了,这战局自然是由得他们发挥。谁知我命大,还能撑到今日……”

    霍凌不知道她口中的“他们”是谁,是指西武国,还是……

    步韶沄话里带着几分怒意与无奈,叹了一声,才道:“我原先也不确定,直到我苏醒那日周围失火,我才彻底确定……是大昭有人,想置我于死地。”

    霍凌微微一惊。

    此事干系重大,何况如果有人要害她,十有八九也是军中之人,说不定还是她身边信任之人,步韶沄也不愿打草惊蛇,但霍凌既然要查庭州的事,也许这其中也有关联。

    她便直说了。

    但愿能帮到这小将军什么。

    霍凌走出屋子时,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天空,明明已经是日出时分,可天色却暗沉得一如夜晚。

    空气中仿佛透着压抑,漫天的雪反射着兵甲上的寒光,看久了,竟浑身发寒。

    今年冬天真冷啊。

    霍凌面无表情地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回头,下意识望了一眼步韶沄所在屋子,里面的灯已经熄了,只有轻微的咳嗽声被风声掩盖。

    不知为何,他心里沉甸甸的透不过气来,好像有什么压在心头。

    总有一种预感。

    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步将军了。

    此番回京,路上跋涉千里,霍凌归心似箭,一路没有停歇。

    只不过

    【宣威将军霍凌在入京的路上遇到蒙面高手截杀,好在早有准备,只是肩膀中了一剑,对方负伤而去。】

    这一路堪称坎坷。

    他伤痕累累,但依然如约活着回到了京城。

    御前女官邓漪带着太医亲自守在城外,等候这小将军归来,霍凌见了邓漪,紧绷多日的神经才终于松懈下来,任由太医给他包扎。

    他也没有问陛下为什么提前编造了个“密旨”来保护他。

    更没有问为什么邓漪带了太医,好像陛下早就知道他路上也会受伤。

    他都没有问。

    这风尘仆仆的少年只是靠在马车里,疲倦地闭上了眼睛,唇角一扯,喃喃着说:“陛下好像跟我有感应一样。”

    邓漪说:“小将军说胡话了。”

    “那为什么我每次需要陛下时,陛下总是在呢?”

    他只是个臣子啊。

    曾经的他毫不起眼,莽撞无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殿下和陛下三番四次包容,对他悉心栽培,他都不会有今日。

    霍凌仰着头闭着眼睛,任由太医给自己包扎,没有人能看到他微热的眼角。

    邓漪忽然说:“小将军想听陛下的原话吗?”

    “嗯?”

    少年睁开眼睛,偏头望着邓漪。

    邓漪微微一笑,“陛下说,君后在小将军心里,是小将军的家人,她又何尝不愿意做小将军的家人。”

    霍凌一愣,心里好像被狠狠锤了一下。

    家人……

    他望着邓漪无言半晌,忽然闭着眼睛飞快地撇过头去,浑身肌肉好像都绷得死紧,邓漪看不到他的脸,但能感觉到马车内异常的气氛,也不出声打扰。

    许久,少年闷闷地说:“我好想陛下。”

    邓漪轻声:“陛下也在宫里等将军。”

    这马车,正是驶向皇宫的。

    他在想什么,她都懂。

    马车进了宫门,才刚停下不久,这少年就不等太医包扎好,就火急火燎地把衣服拢紧,整理了一下头发,不顾身后邓漪的惊呼声,直接掀帘跳下了马车。

    他等不及了。

    上次从漠北回来之后,好像也是这样迫切地想见她。

    不,不对。

    这次更着急。

    远在千里,他尚能冷静地应对一切,不顾生死,而到了这里,好像这天下的所有事都抵不过……见她一面。

    什么规矩,通通顾不上了。

    眼前丹墀又宽又长。

    少年脚底生风,越跑越快,几乎是飞奔着上去。

    “陛下!”

    外面传来少年激动急促的呼唤声,殿中,正在侍奉的宫人面面相觑,不知是何人这般狂妄不知礼数。

    殿外大声喧哗,不要命了?

    只见他们的陛下不但不怒,反而笑着搁笔,起身走了出去。

    她抬手,推开殿门。

    少年已经喘着气站在门外,门开启的刹那,正好四目相对。

    阳光正好从他背后倾洒下来,照亮少女明丽无双的脸,如他梦中数次所想的一样。

    “霍卿回来啦。”她笑着端详他的脸:“朕瞧着,爱卿晒黑了。”

    “臣”

    霍凌张了张口,才说了一个字,喉咙忽然哽住。

    情绪翻滚。

    再也说不出第二个字。

    陛下越是这样轻松熟稔的语气,他越是觉得自己好像还在梦中。

    怎么没人一棒子把他给打醒。

    少年长久地沉默着,低头一瞬不瞬地注视着她,不敢眨眼。后面,同样火急火燎追上来的邓漪跑得气喘吁吁,第二回看见这么莽撞冲动的,她捂着胸口,上气不接下气道:“陛下,霍将军他……”

    他太想您了,都不等通传,自己就跑来了。

    这小子还跟木头似地杵着。

    邓漪恨不得踹他膝盖一脚,傻愣着干什么呢,看到陛下也不行礼。

    姜青姝却扑哧一笑。

    霍凌看到她笑,酝酿许久的情绪顿时破了功,一抹红霞从脖颈蔓延上耳根,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表现得太激动了,第一次在她面前失态成这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急着去投胎呢。

    太失礼了。

    少年垂在两侧的手不安地攥紧成拳,低头,膝盖慢慢弯折,正要下跪行礼。

    却被一只手轻轻挡住。

    “将军有伤在身,这次礼就免了。”她轻笑道。

    她叫的不是“霍卿”,而是一声郑重的“将军”,好像认可了什么,霍凌心跳又漏了一拍,垂着头不敢看她,耳根红得要滴血。

    “陛下。”

    他盯着脚尖,竭力保持声音平静,“臣差点就死了,差点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姜青姝:“朕知道。”

    霍凌一字一顿:“是陛下救了臣。”

    “嗯。”

    “所以,臣这条命以后就是陛下的。”

    眼前的女帝忽然不说话了。

    过于久的安静,让霍凌心里再次慌乱了起来,他又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唐突了,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很不妥当,对陛下很不敬……

    肩上忽然落下一只手。

    她轻轻替他掸去这一路而来的灰尘,只柔声问:“这一路,很累吧?”

    “臣不累。”他抿了抿唇,抬头,“陛下……”

    “朕明白你的心意。”她双眸一弯,笑着打断他,又用力拍了拍他的肩,“霍凌,你的命不属于任何人,是你自己的。”

    “没有人能轻易夺走,朕也不会,更不允许。”

    第223章

    对峙2

    入冬之后,天气越发寒冷。

    庭内灯火如昼,北风疾烈,撕扯着来往人影。

    “郎主,那霍凌已被接进宫了。”

    周管家拢着袖子进屋,抖落一身寒气,恭敬禀报。

    男人临窗而坐,正在擦拭嘴角。

    不远处,放着空了的药碗。

    周管家朝那处看了一眼,虽心有疑窦,却不敢多问,只当郎主最近是有什么不适,许是天冷了有些着凉。

    “你说是……接进宫?”

    “是,是御前少监邓漪亲自去的城外,应是皇帝的授意。”

    “还带了谁么。”

    “邓漪出城时,还带了位太医。”

    张瑾微微一顿,垂下长睫,面上看不出什么情绪。

    “这么说,她已经知道霍凌路上被截杀之事。”

    周管家暗暗咋舌,觉得奇怪,低声道:“奴想不通这一点,皇帝远在宫里,消息怎的传这么快?霍凌还没抵京,陛下就已经安排好了,未免太过离奇。”

    不知道小皇帝是暗中使的什么招,不过,单从这一点来看,小皇帝和这霍凌的联系颇深,只怕会有点麻烦。

    派邓漪直接接人,说不定是怕霍凌回京之后还有暗招等着他。

    这是在护霍凌。

    周管家小心请示:“郎主,虽然路上刺杀失了手,但还能继续挑下手机会,奴听说,那霍凌有个妹妹……”

    张瑾闭目道:“不必动,置身事外便是。”

    “啊?为何?”

    “皇帝什么意思,不懂?”

    她没有下旨宣霍凌进宫,而是让邓漪来接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暗处的人,不许动霍凌。

    凡事该适可而止。

    激怒了她也没好处。

    周管家连忙应了一声,叹道:“依奴看,这事都怪濮阳钺无能,这么简单的事都处理不干净,蔡将军平时挺果断聪明,怎么这时就不中用了,居然被小皇帝的手段唬住了,他便是真杀了霍凌,还怕您事后保不住他么?竟让霍凌死里逃生那么多次,到头来让这祸患回了京。”

    张瑾微微摇头,一手敛着广袖,一手用羊毫蘸墨,嗓音清淡:“不是他突然不中用,是陛下谋算人心的本事见长。”

    “所以密诏那事……”

    “是李俨事后补的。”

    周管家又惊了一下,更想不通了,小皇帝这是开了天眼?若按这个说法,小皇帝已经插手管了这事,郎主日日和陛下在一起谈情说爱,又是怎么看待她的行径?

    他不禁抬头看着张瑾的侧颜,看不出丝毫喜怒,他只是在提笔写着什么。

    “周铨。”

    “诶,郎主?”

    他搁笔,折好手中纸张,递给他。

    “把此物交给崔令之,他看了会明白。”

    “是。”

    “再拿官服来,我要入宫。”

    “是。”

    张瑾起身,换好象征一品的官服。

    一路车辙深深,道上行人见大官车驾,纷纷避让。

    紫宸殿外,随着张司空的到来,守在殿外的禁军自觉让开,一系列沉重的脚步声惊扰了殿中正在说话的少年。

    “臣张瑾,求见陛下。”

    男人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携霜淬冰。

    霍凌正坐着,闻声搁于膝上的手猛地攥紧,抬头看向女帝。

    他们正聊完庭州之事、步韶沄被算计重伤之事,刚谈及如今路上遇刺的细节。

    霍凌说,怀疑是张瑾派人杀他。

    背后能同时调动这么多人,手还能伸那么长,还想扳倒赵家的,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本事。

    除了只手遮天的张司空。

    刚提到张瑾,张瑾就来了。

    速度可真快。

    姜青姝按住少年肩膀,倾身压低声音,“如常即可。”她收回手,一扬下巴,清声道:“司空请进。”

    殿门被人推开,张瑾缓步走了进来。

    原本坐着的霍凌登时起身,和他直接打了个照面,这少年虽然入仕多年,但不是在当侍卫就是出征在外,头一次正面对上这个从前只有殿下敢对峙的权臣,不禁浑身紧绷。

    他盯着张瑾,如临大敌。

    张瑾一个眼神都未曾给他,只朝女帝抬手一拜:“陛下。”他复而直起身,一掸广袖,负手道:“看来,臣来得不巧。”

    姜青姝微微一笑,“哪有,朕和霍卿也没聊什么私密之事,只是霍卿刚回京,朕听说他在战场受了不少伤,便先把他接进宫来瞧瞧。”

    “哦?”

    张瑾终于侧身,看向霍凌。

    霍凌撞进他深不见底的眼睛深处,背脊僵硬,五官紧绷,竭力冷静地迎上他冰冷审视的目光。

    一秒。

    两秒。

    三秒。

    张瑾打量完,慢条斯理地收回目光,笑了声,“陛下一向仁德宽厚,泽被臣下,霍将军年纪轻轻便这般会打仗,无怪陛下赏识,不过,为将还是不可有托大之举,勿将同袍性命和百姓性命作为胜负赌注,成,则拜将封侯,败,却是第二个庭州。”

    他这话,不可谓不尖锐。

    霍凌指骨狠狠一攥,额头青筋暴跳,几番忍不住火气,呼吸急促起来。

    姜青姝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对峙。

    她暗暗在忖度霍凌从前在薛兆手底下做事,后来又从军,须知,这军营可比朝堂好待多了,今天对上张瑾也好,看看他胆量怎么样,应对能力又如何。

    然而片刻。

    少年缓慢低头,拱手道:“末将受教。”

    姜青姝一挑眉梢。

    还不错。

    霍凌一边下拜,一边死死咬着牙关,近乎用尽全力地克制自己,才没有做出什么冲动失态之事。

    但终究咽不下这口气,少年硬邦邦出声:“敢问司空一个问题。”

    张瑾漠然转身,“什么。”

    “敢问司空,何谓托大?若明明可胜却因人落败,可叫托大?还是事事算计筹谋却始终难胜,才叫托大?”

    姜青姝:“……”

    得,上一秒还夸他冷静沉着,这一下子就破功了。

    张瑾眸色骤冷,目光如刀,盯着他,半晌,却笑了一声:“何谓托大?为国征战自是要以结果论,若败,皆算托大。霍将军口口声声提庭州,是觉得陛下处置有误,为赵德元鸣冤?”

    霍凌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他断然道:“我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我……”

    霍凌双手攥拳,胸口起伏。

    少年人就是脾气暴躁,很难沉稳下来,心里也难藏住事,再这样聊下去,他只怕再当面质问张瑾更多,老底都被张瑾给试出来。

    还要治个御前失仪的罪。

    姜青姝不紧不慢地出声,打破僵局:“好了,霍凌你有伤在身,朕还要与司空谈论要事,朕让邓漪送你回府。”

    霍凌一怔,瞬间安静下来,垂下头。

    “是。”

    他知道自己话多了。

    不该说的。

    可是张瑾那话一出口,他便着实克制不住,听不得他说他们是以同袍性命和百姓性命作为赌注。

    他懂什么?

    赵将军那时明明缺粮,最后却也苦苦死守,凡大军所驻,绝不抢掠百姓,伤百姓一根毫毛。

    霍凌后退一步,再次拜道:“谢陛下,方才……是末将失礼。”

    姜青姝看向一边的邓漪,邓漪立刻上前,和霍凌一同出去。

    等他们走了,她才笑着看向张瑾:“司空此刻见朕做什么?”

    “想陛下了。”

    张瑾凝视着她:“陛下这么看重霍凌,倒是让臣吃味。”

    “你也见了,他少年心性,认死理,觉得朕处理赵家之事上有失偏颇,觉得庭州失陷是遭人算计,但到底能力出众,朕也不忍心苛责什么。”她叹了一声,笑着看他,“不过说归说,有什么证据呢?都知道司空和赵家关系不睦,司空可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以免落人口实。”

    张瑾低笑:“陛下这是关心臣?还是关心他?”

    明明在笑,眼底却寒冽如霜刀。

    她仰起头,“你说呢?”

    张瑾目光涌动,与她对视良久,忽然低头靠近,在她唇上碰了碰,渐渐的,双臂将她拢入怀中,宽大的手掌摩挲着她的后脑,加深这个吻。

    片刻后,他感觉到她在怀里动了动,把什么东西飞快地塞给了他。

    他摊开手掌,是个绣样精美的香囊。

    “给臣的?”

    “嗯……”

    她目光游移,耳朵尖似乎有些发烫,“你觉得它……怎么样?”

    “样式不错。”

    “还有呢?”

    “看鸳鸯图案,像是女子给男子所送之物。”

    “司空觉得此物佩戴如何?”

    “或许有人喜欢,不过,臣从不佩香囊。”

    她闻言,立刻伸手要抢回去,他却先一步捏紧,背过手躲开,微微一笑道:“送出去的东西,焉有收回去之理?”

    她恼道:“你在胡说什么,朕只是给你看一眼,又不是要送你。”

    “那就当臣看中了,陛下把它赐给臣吧。”

    “不给。”

    她还想过来抢。

    张瑾再次后退一步,她一脚踩到衣摆,没站稳,一下子扑倒在他胸口,张瑾被逗得低笑,胸膛微微震动,“都投怀送抱了,怎么不愿意送个香囊?”

    她嫌弃地要推开他,“你又不戴。”

    “任何事都有第一次。”

    说完,这从来不喜花哨的权臣就把这个香囊当着她的面,系到了腰间,虽完全与他这严肃的气质不符。

    直接送不要,欲擒故纵就要了。

    呵,男人。

    当夜张瑾回府,范岢按例过来诊脉,看着张大人手里掂着一个香囊,一直盯着看瞧,在出神地想着什么,心情像是不错。

    见范岢过来,一直盯着自己手中之物,似乎欲言又止。

    “在想什么?”

    “此物是大人新得的?香囊这些东西,最易做手脚,要不要……”

    范岢查验这类物件的事也没少做,从前也有贴身侍奉之人给张瑾的被褥衣服下过毒,位高权重者,本就有人时刻想他死。

    张瑾捏着香囊看了许久,终究一闭目,把它递了过去。

    “检查一下。”

    “是。”

    范岢小心把香囊捧在手里,仔细嗅闻,似乎还想将其打开,看看里面放着什么。

    张瑾见了,不禁皱眉,冷声说:“小心些,别弄坏。”

    “是,是。”

    范岢心道,张大人一边心有疑虑,一边又这么小心护着,心境真是矛盾。他小心翼翼地检查过后,才道:“回大人,香囊没有问题,相反,此香囊里面用的药材昂贵稀有,若佩在身上,更有安神补气之功效,可见送香囊之人花了心思。”

    还是他多心。

    张瑾不禁失笑,身处高位,事事怀疑已成了习惯,倒是他过分警惕了,明知道她不会,还要人检查。

    这是她用心准备之物。

    也是她送给他的第一个东西。

    张瑾拿回香囊,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的纹样,烛火下的目光透出无限柔和。

    【女帝送给司空张瑾香囊,张瑾感到极为高兴,却在回府之后,让大夫范岢检查香囊,并未查出什么问题。】

    【司空张瑾确定女帝没有在香囊中动手脚后,为自己的多心感到歉疚,觉得自己这多疑的毛病该改改了,至少不该怀疑心上人。】

    殿中灯火长明,姜青姝站在紫金小香炉前,一手捻着香勺,仔细拨开白色香灰,往里面添药粉。

    完成以后。

    她低头,轻轻嗅了一下。

    真香。

    戚容侍立在不远处,笑道:“只要司空长期佩戴香囊,又长期在陛下殿中,两种气味一中和,虽能安神,也能致使人难孕。”

    “几率多大?”

    “虽不是十成,至少也有八成。”

    张瑾药喝多了,本就难怀,应该也够了。

    第224章

    对峙3

    霍凌回府路上,心情还是有些郁郁。

    哪怕邓大人一路劝告他,莫要冲动行事,这次张司空来的不巧,只怕想看他有几斤几两,他方才在陛下跟前那般冲动,相当于自己揭了自己的短。

    霍凌说:“我一想到庭州的事,又看到他……”

    邓漪连忙朝他竖起手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此事你就如此料定背后之人是司空?”

    “除了他,还能有谁?”

    “你没有证据,那就不能直接说是他。”

    邓漪时常在天子身边侍奉,天子的行事风格思考方式,自然也学了十成十,越是面临这种复杂朝局,越是不能以直觉去判断,焉知不是被对方利用这种心理摆了一道。

    这小将军,年少气盛,一腔热血。

    行军打仗固然有着万夫之勇,然而朝堂上的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还是历练少了。

    邓漪说:“霍将军若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去查,只是这一切都要以证据为前提,莫要意气用事,如今朝中张党独大,固然有陛下护着你,但你刚回京,有人正愁着揪不到错处。”

    霍凌挠了挠脑袋:“我也想查,可是……”

    邓漪说:“裴右丞得陛下信任,或许能帮到将军。”

    霍凌面色一凛,抬手朝她深拜道:“多谢大人提醒。”

    邓漪也回了一礼,亲自送他到宫门口,便折返了回去。

    说来也巧,不等霍凌亲自去找裴朔,他那妹妹霍元瑶已经先一步把裴朔请回家了。

    霍元瑶听闻兄长回来,特意准备了一桌子饭菜美酒,为兄长接风洗尘,她还一早差人就去尚书省衙署外守着,截到了下值的裴大人,邀请他一起过来。

    如果说目前朝中霍元瑶最信任谁、觉得谁更可靠,自是非裴右丞莫属。

    能蹭一顿丰盛佳肴,裴朔自是欣然而往。

    他也正想和这位霍小将军聊聊。

    三人坐了一桌,一边吃饭饮酒,一边详细地聊起这前因后果,霍元瑶越听越惊,怒火已有些按捺不住,猛地一拍桌子道:“岂有此理!这些人为了铲除异己,当真连家国安危都不顾。”

    裴朔倒是神情冷静,不紧不慢夹着菜,悠然道:“张司空的词,用得倒有几分道理。”

    “什么词?”

    “托大。”

    可不就是托大了。

    只不过,一开始是有人想抢安西大都督的位置,想利用敌国顺水推舟地完成这件事,步韶沄是被敌军算计重伤的,谁也不会怀疑什么。

    结果没想到威名远扬的步韶沄一重伤,西武国没了忌惮之人,开始大肆攻打。

    失态发酵,还没等濮阳钺发挥什么,朝廷就派来了赵德元。

    濮阳钺觉得自己能应对局势,才选择算计庭州,自己趁机退敌立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替步韶沄的大都督之位。

    结果好处没捞着,反而给蔡古做了嫁衣。

    但蔡古同样也托大了,他远远低估了这次西武国的威胁,低估了西武国君王应戈的军事才能。

    如果没有霍凌放的那一把火,这帮人还真是够呛。

    打是能打,也未必会输,但磨蹭到了冬天,战事要拖到明年,就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了,打个几年也正常,这其中劳民伤财,耗费巨大。

    裴朔这些日子一直在冷眼旁观战局,加上他自己的调查、霍凌的陈述,来龙去脉差不多也看个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到底是蔡古勾结濮阳钺,还是蔡古背后另有其人,就不好说了。”

    裴朔说完,用筷子夹了块肉喂到嘴里,又抿了口酒,端得悠闲。

    坐在对面的这对兄妹,一个放下筷子表情严肃,一个没什么胃口,碗里的一块肉都凉了。

    裴朔心道:一桌子的好菜啊,这不吃多浪费,你们不吃我吃。

    裴朔又夹了一根鸡腿开始啃。

    津津有味。

    霍凌皱着眉头,许久才缓缓道:“一个是副大都督,一个是左武卫大将军,如果他们背后有人,那想必就是张司空了。”

    裴朔饮了口酒:“未必。”

    “为什么?”

    裴朔懒洋洋道:“据我对张司空的了解,此人做事,擅长借刀杀人、不留痕迹,不到十分必要的时候,绝不会亲自出手,此事他或许知情,但到底是不是他亲自指使的,咱们还是要找证据。”

    霍元瑶抬头看过来:“敢问裴大人,那怎么找出到底是谁?”

    裴朔微微一笑,“你们想想,此事中最吃亏的人是谁?”

    霍元瑶和霍凌对视一眼。

    “濮阳钺?”

    “正是。”

    裴朔打了个响指,笑道:“他辛辛苦苦布局,一心想要大都督之位,然而如今步大都督醒了,他什么都没捞着,他和赵家可无冤无仇,只是想抢功劳而已,可到头来,庭州之事他脱不了干系,蔡古却能摘得干干净净,白白给别人做了嫁衣。”

    辛苦谋算之人,却沦为了别人的棋子。

    就算霍凌回到京城之后上奏表明庭州之事有蹊跷,到时候追究,那也是濮阳钺的责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