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欠宋令仪的,他确实一辈子也还不完。在他最难的几年,宋令仪给他的不只是值钱的回礼。
每次随着回礼而来的,还有比论语都要厚的信。
年幼的宋令仪话特别多,不管生气或开心都要记录下来,大到祖父去世,哥哥成亲,小到家里来了只野猫,夏日的知了吵得没法儿午睡,都得付诸信纸,等他的人送节礼时一并带给他。
他不知宋令仪是太孤单还是太感恩,亦或者是太博爱,怜惜他这个一无所有的可怜蛋,因此对他极尽关怀。
但宋令仪确实在用行动告诉他,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糟糕。
如今回过头去看,为母妃和舅舅一家洗清冤屈是他咬牙坚持下来的根,宋令仪一年三封的来信则是滋养他生命的枝叶。
没有宋令仪,他或许也能挺风雨,但绝没有如今这般从容坚韧的模样。
他在十二岁时初见宋令仪,此后十二年他们都没见面。
可在那十二年中,宋令仪就如光一般,只要他需要,永远都存在。
他自己都分不清,是什么时候将宋令仪镌刻在心中,以至于只要想到那个名字,他的心就会发甜。
以前没有奢望,靠着那点儿微薄的甜意也能活下去。
可随着两人越靠越近,他开始贪心了……
宋令仪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看着陌生的帐幔,她花了些时间才想起如今身在何处。
“锦心,我口渴。”
锦心早就在屋里候着,听到动静连忙让身后的婢女过去伺候。
宋令仪漱口之后连喝两杯温水才缓过劲儿来。
她看了眼外面,问:“什么时辰了。”
锦心回:“公主,如今是辰正。”
“喝酒误事,老祖宗诚不欺我。”宋令仪按了按发胀的太阳穴道,“锦心,我这边没什么事,你去商行吧。”
锦心在床边坐下,拉过宋令仪的手按着合谷穴:“公主,福叔昨晚已经到了,他让奴婢跟在您身边伺候,商行那边有他盯着。”
宋令仪满足喟叹一声,斜靠在床头闭目养身。
锦心又换了内关穴来按,一边按一边装作不经意问:“公主,昨日怎么喝了那么多酒,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宋令仪心说,哪儿有什么烦心事,不过是酒壮怂人胆,想要借机问些问题罢了。
奈何对手不配合,她喝得晕晕乎乎,他还是滴水不漏。
“就是兴致不错喝了两杯,只是没想到那酒的后劲儿挺大,以后再不喝了。”
宋令仪很快换了话题:“王爷之前派人去接被抓的百姓,有消息了吗?”
锦心道:“今天陆续就会回来,王爷已经命人收拾了地方出来,之前从杜刘几家抄来的粮食并没有登记在册,因此粮食也是现成的。”
宋令仪此前并没想到粮食,听到锦心的话后叮嘱道:“锦心,待将百姓们送回乡后,记得将剩下的粮食带走。”
救出来那么老些人,肯定有一部分要去善堂,她得提前备好粮。
锦心点头应下,说起别的事情:“公主,这两天收到了不少拜帖,您看如何处置?”
宋令仪想了想,很快做下决定:“你找个地方设宴,将溪山城有名望的家族都请来。”
锦心动作极快,在第一批被解救的百姓回城时,她就定下宴请的地方,第三批被解救的百姓回城,她已经将请柬发完。
被刘王何杜四家关押的百姓全部解救回来时,宋令仪正在溪山城外的栖云居宴客。
相较于上回的洗尘宴,这一次的宴席安静许多。
宋令仪雷厉风行连抄四大家族,并且软禁知府的行为,到底还是给众人留下了阴影。
宋令仪也不打算走亲民路线,只在开席时说了几句话,接下来便自在的欣赏歌舞,品尝美食。
下面坐着的人相互对视,眼中满是疑惑。
要说宋令仪不想搭理他们,却又设下宴席。
可宋令仪这样冷淡的态度,又不像是诚心招待客人。
那今天聚在这儿,到底是为什么?
第129章
殷慧
“诸位想必已经听说刘王何杜四家逼迫拐骗良家百姓为奴之事,今日请诸位前来,便是想商量此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令仪终于开口。
可她说的话却叫人听不懂。
席间倒是有几个聪明人想到宋令仪在京城的所作所为,进而有了猜想,不过谁也没有出声。
眼见没人接话,宋令仪不以为忤,继续道:“我受命前来北地时并不知此事,所备钱粮不足以安顿多出来的三万百姓,现在回京俨然来不及,只能找你们想办法。”
这话说完,下面响起极小的议论声,但很快又归于无。
宋令仪也不再说话,偌大的厅内落针可闻,气氛由尴尬转为紧绷。
有那胆子小的想到宋令仪雷厉风行抄家的举动,后背甚至冒出冷汗。
一片沉默中,终于有人站起来:“公主,同为大周子民,草民亦心疼那三万百姓的遭遇,想要为他们略尽绵薄之力。奈何溪山城的情形您也知晓,此前刘、王、何、杜四家把持商路,草民等小本经营,实在举步维艰,实在无法与京中商户比肩。”
宋令仪闻言冷笑。
她确实知道溪山城的情况,因此她更知道刘王何杜四家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并没有捞过界。
甚至正是因为刘王何杜四家强行将北地贸易集中在溪山城,有不少人因此发家。
若她没记错,说话的这人名叫曲永峰,溪山城内最少三成的饭馆食肆都在他名下,四大家族兴起,他没少跟着吃红利。
眼下跟她哭穷,不说碍眼,但确实不讨喜。
见宋令仪没接话,曲永峰难免有些不安,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继续:“公主,草民能力有限,愿捐万两银子襄助他们安家。”
听到这个数字,宋令仪意外的挑了挑眉:“曲老爷大义,我先代受难的百姓们谢谢你慷慨解囊。”
众人一听便知这数字算是过关了。
因此接下来几人开口都是一万两银子。
再往后,有个女子站起来:“公主,民女家中虽不算大富,但比起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实在是天壤之别,民女愿捐两万两银子,另加千斤棉花,望百姓们安然过冬。”
第一个提价的人出现,顿时引来无数白眼。
捐了款的嫌那女人出风头,显得他们小气似的。
没捐的也嫌那人为了出风头将他们架起来,一会儿出少了没面子,出多了又心疼。
宋令仪看了眼那女子,很快将人跟之前看过的名录对上。
殷慧,溪山殷家当家人的独女,从十四岁开始行商,今年二十有四,高龄未嫁,不知被多少人耻笑,但殷慧我行我素,以强势作风压住一众叔伯兄弟,隐隐成为殷家掌权人。
宋令仪早对此女子好奇,心中也想过要跟她合作,自然不想让她为难,便笑着开口:“今日诸位慷慨解囊,我心中感动万分。殷姑娘捐银两万两,足见其仁心厚德,令人钦佩。”
“募捐本为善举,重在心意,不在数目多寡,诸位所捐之银无论多少,皆是雪中送炭,解百姓之急。待我回京,定将此事禀明皇上,亦叫天下人知晓诸君之善。”
这和颜悦色的一番话,让大家都松了口气。
不攀比就好!
接下来,但凡赴宴者都捐了款,一万仍是主要数目,不过也有比肩殷慧捐款两万两的。
这一场宴会下来,宋令仪得了二十六万两银子,比她预想中要更多。
与会者虽然掏了笔钱,但想想四大家族的结局,只觉万分庆幸。
从宋令仪此前的行为便能看出她并非贪得无厌之人,捐款只这一回,往后大家便可相安无事,因此这笔钱花得值!
一场宴会宾主尽欢,前面虽冷清了些,结束时却是欢声笑语。
因着宋令仪主动解围,殷慧虽遭了几句挤兑,但结果却比她想象中要很多。
因着这意外之喜,一直到回家,她的心情都不错。
但是进了家门,看到主厅内坐着的所谓长辈,她顿时冷了脸。
“大哥,我就说女人家不会做生意,你偏说慧娘是个例外,但她今天为了在公主面前出风头,竟然踩了溪山城那么多家的脸!得罪那许多人,以后咱家哪里还能在溪山城立足?”
殷慧的二叔殷正辉冲着她冷哼一声,不屑道:“老祖宗说头发长见识短,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只想着抱公主大腿,却不知道公主就是个过路菩萨,给她烧香顶什么用?”
“大哥,二哥说得没错,我还是那句话,阴阳有道,在外头打拼是男人的事,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慧娘马上都二十五了,再不抓紧时间,以后连孩子都生不出了。我看还是赶紧把她跟俊彦的婚事办了,明年给大哥添个孙子,这样一来,大哥你的产业也算后继有人。”
说话的是殷慧的姑姑殷桃花,她一心想撮合儿子跟侄女,以后儿子便可得了大哥的若大家产。
大哥就是得了大嫂娘家的扶持,殷家才有今日!
殷慧对两人的话充耳不闻,招呼也不打,直接在她爹的下首坐下。
这一举动惹得殷正辉都顾不上拆殷桃花的台,啧声连连:“大哥你瞧瞧,慧娘眼里还有没有我们这群长辈?!这是当着你的面,平日里你不在的时候,她更过分。”
殷慧接过下人送来的热茶喝了一口,转头喊:“管家,送客。”
管家应声而来,在他身后还跟着几个粗壮家丁。
殷正辉见状几步蹿到大哥殷正道身后:“大哥,你赶紧管管她!”
一直沉默的殷正道见状皱眉看着女儿,冷声呵斥:“慧娘,不得对你二叔无礼。”
殷惠往后靠在椅背,双手环胸冷笑:“殷家的人在纪府摆长辈的谱,是有什么大病?要给人当爹当娘当孙子,回你们自己的地盘去,别在这里恶心人。”
这话一出,殷正辉大喜过望,赶紧转头看着大哥,果然就见大哥暴跳如雷。
“你个孽女,胡说个什么东西?”
殷惠挥手砸了茶盏,正想跟殷正道撕破脸皮,就见门房匆匆来报:“小姐,外头有人自称是德宁公主身边的人,她说是来传公主口谕。”
第130章
投靠
听到这话,屋里的人都愣住,包括殷慧。
她虽有意攀德宁公主,却没想到投名状都没递,德宁公主竟主动找上门来。
“快,快将人请进来!”说话的是殷正道,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来人是锦心,她微微点头示意:“殷老爷,殷姑娘,公主感念诸位今日义举,特跟安王殿下商议,将刘、王、何、杜四家抄来的田地、房舍、铺面进行售卖,由诸位先行挑选。挑选顺序由诸位捐款数额决定,今日虽有四人捐款两万两,但殷姑娘是第一人,便由殷姑娘最先开始。”
锦心的话刚落音,殷正辉和殷桃花顿时激动得心肝乱颤。
那可是四大家族的产业,溪山城最肥沃的土地和最热门的店铺!公主让殷家第一个来选,主街上的半数铺面几乎都能收入囊中!
殷正辉忘乎所以,忍不住拉着殷正道的袖子低声道:“大哥,这等好事你可得想着些弟弟……”
说话的声音不大,但锦心并不惯着殷正辉的失礼举动,故意转头盯着他,直看得他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这才笑着看向殷慧。
“殷姑娘,您若方便,这就跟我走吧。”
殷桃花眼看锦心要带走殷慧,顾不得殷正辉的教训,连忙开口:“这位娘子有所不知,殷家当家人乃是我大哥,今日不过是大哥身子不适,才让慧娘代为出席宴会,就连捐款数额,也是大哥与慧娘提前商定。”
锦心听到这话笑意尽消:“你是何人?”
殷桃花并没察觉到危险,笑着说:“娘子,我是殷家女,慧娘的姑母。”
“殷氏。”锦心声音骤然变冷:“公主下帖之时并未说明此次宴席目的,殷家是如何得知公主是想为落难百姓筹款,并且商定捐款数额?难不成殷家在公主身边安插人手,提前探听了消息?”
往公主身边安插人手,这样的罪名殷家可担不起!
殷桃花不过一普通妇人,如今被公主身边的婢女疾言厉色的呵斥,顿时像是被抽走筋骨一般瘫软在地。
殷正道连忙请罪:“草民等万万不敢窥探公主!是我这妹子说话不过脑子,还请娘子宽恕。”
相较于殷正道的慌乱,殷慧要从容许多:“娘子误会了,殷家绝不敢在公主身边安插人手。不过是近日刘杜几家逼民为奴之事传得沸沸扬扬,陆续入城的百姓也证明此事非虚,公主仁善之名远播,家父猜测公主此次宴席或许与此有关,便提前与民女商议,若公主真是为受难百姓筹款,自当略尽绵薄之力。”
“姑母心直口快,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娘子海涵。”
锦心闻言嘴角微勾。
她知道殷家的一些私事,殷慧能在这时候站出来维护殷桃花,就说明是个有格局知轻重的,以后说不定真能为公主所用。
既如此,她也不介意帮殷慧抬抬面子。
“殷姑娘果然如传闻一般精明能干,殷家有你这等人才,不愁未来。”
殷慧敏锐察觉到锦心的善意,心中不免生出些奢望,不过她面上依旧淡定:“多谢娘子夸赞,慧娘愧不敢当。”
这宠辱不惊的模样让锦心更高看了两分:“殷姑娘眼下若得空,便随我走一趟吧。”
这下谁也不敢再拦,只能眼睁睁看着锦心跟殷慧离开。
两人走后,殷正辉又蹿出来,拉着殷正道的袖子哭诉:“大哥,眼下这么好的机会,你可得帮帮弟弟我啊,我家就守着那两个小铺子收租,都快活不下去了。”
殷桃花不甘示弱,爬起来拉着殷正道的另一边袖子哀求:“大哥,我一直担心俊彦的聘礼没有旺铺肥田,折了你和慧娘的面子,这回可是老天爷都在帮忙,我必须得买些好东西回来!”
殷正道被两人吵得头疼,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敷衍道:“这事只能等慧娘回来再议,你们急也没用。”
殷慧不知院内情况,出来后冲着锦心道:“不好意思,让娘子见笑。”
锦心摆摆手:“各人有各人的不容易,我只心疼姑娘遭遇。”
殷慧自认已经练就钢筋铁骨,但是在听到锦心这话后却觉喉咙堵得慌。
她实在不敢想,这世上竟还有人心疼她,哪怕只是一句客套话……
“殷姑娘,这张舆图上标注了可售卖的农庄位置,庄子的情况和售价写在红皮册子上,另一本蓝皮册子写的是房屋铺面的情况。”
殷慧没想到锦心竟然直接带她来选农庄房屋,比起这些身外之物,她更想单独见见宋令仪。
不过她也知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
她沉住气将两本册子大致翻了一遍,很快做下决断,挑了两个近千亩的大庄子和两个主街的旺铺。
锦心问:“殷姑娘,不再多看看?以后想要这样的机会,怕是难了。”
殷慧摇头:“娘子,这些尽够了。殷家虽有些家底,但贪多嚼不烂,这两个庄子和铺面,足够应付殷家未来几年的发展。”
锦心对她的果断和清醒颇为欣赏,点头道:“殷姑娘果然是个明白人。”
随即,她让人将殷慧所选的农庄和铺面从舆图和册子上划去,表示这些产业已归殷家所有。
事情办妥后,锦心带着殷慧往外走。
殷慧眼看着客栈大门就在不远处,思忖再三还是鼓起勇气道:“娘子,承蒙公主关照,民女才能买到旺铺肥田,民女想去给公主谢恩,不知方便否?”
锦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调转脚步:“殷姑娘请随我来。”
这话出来,殷慧只觉有一头小鹿闯进她的胸腔,在里面砰砰乱撞,让她失了冷静,连双腿都微微发颤。
在这短暂又漫长的路途中,她调动了所有急智,想着该如何跟公主表忠心,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手段,如何讨得公主信任,投入公主门下,然后完成母亲唯一愿望。
她打了一篇又一篇腹稿,却未曾想到,这些话根本没有说出来的机会……
第131章
理想
宋令仪召见殷慧,却没有给殷慧说话的机会,流于形式的夸赞几句,便叫锦心将她带了出去。
殷慧心中失望,本想再争取一番,却见宋令仪闭目按着额头,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只得将话咽了回去,默默退下。
送走殷慧后,锦心回到屋内,见宋令仪已恢复了精神,便笑道:“公主,殷姑娘可是失望得紧,不知道她会不会就此放弃。”
宋令仪轻笑一声,语气淡然:“她若如此轻易放弃,那便不值得重用。北地的生意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万无一失。我们回京后,北地事务鞭长莫及,主事之人必须精挑细选。”
锦心点头赞同:“公主思虑周全。殷姑娘虽有些本事,但还需再考验一番。”
宋令仪看了殷慧挑选的庄子和铺子,对她的选择很是满意:“不贪心,也不过分谦卑,确实是个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