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江南大水,王阳明天降大任,监国送水泥!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寒梅惊雪 本章:第84章 :江南大水,王阳明天降大任,监国送水泥!

    三天后的早朝。

    百官们对于新上任的一个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还是很好奇的。

    一听是一个叫王阳明,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

    都有些纳闷。

    这真是殿下亲自提拔上来的?

    不说学富五车,一定知识渊博吧?

    怎么一点名气都没有!

    没有文化,可坐不稳这都察院御史的位置。

    还是左佥都御史!

    朱瞻墡专门为文武百官们介绍了一番,

    为大家引荐了王阳明。

    这个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说王阳明是他的人。

    也算是为王阳明站台了。

    对于刚被清理了一波的都察院来说,安排自己的人来掌控都察院,也是合情合理。

    百官们现在连新政都阻止不了,更别提是阻止监国要安插自己的心腹了。

    王阳明朝着诸位大人们拜了一拜后,

    也位列朝臣之中。

    正式开始参与今天的朝会。

    今天的国事。

    讨论的是各项税收的问题。

    还有前线军费的拨款。

    朱高炽身为太子,自然觉得要省着点花,哪怕如今国库如此充盈了,他依然觉得要节俭才能富国。

    不过现在监国的乃是朱瞻墡,所以前线的军费那是拨得足足的。

    要十块给一百,要一百给一千。

    除了这件事之外,那就是关于《赤脚医生手册》的推广宣传问题。

    还有一些其他的国事。

    不过都是可以按照朝廷以前的惯例,可照旧行事的政务。

    这些都是不需要朱瞻墡亲自过问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于谦还在领着纪检委进行严厉的反贪腐行动。

    而且因为多了一个王阳明的参与。

    这就使得都察院的职能恢复了。

    二者合力之下,又抓出来了不少贪赃枉法之辈。

    这些都是大明朝的硕鼠。

    杀一只都能肥一波国库。

    王阳明很快也跟于谦成为了好友。

    英雄相惜。

    名臣的脾气总是能意气相投的。

    没过几日,朱棣的信就送到了京城。

    其中还有前方大捷的好消息。

    一时间,举国上下,民心大盛。

    普天同庆的好时候,朱瞻墡也很懂得远程拍一拍自己这个皇爷爷的马屁,所以连夜在京师举行了一场烟花秀。

    花小钱,办大事。

    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

    厉害了,我的国。

    同时,锦衣卫的人马也昼夜兼程,奔赴山西。

    他们要做的就是跟当地官府一起,将李章的十族给灭了。

    一般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

    不过既然是十族,自然加了一个友族一!

    李章的朋友:“喂我花生!喂我花生呀——!”

    朱棣的诛十族,可以说是要将李章的亲朋好友,族中所有的老女老少都给杀到一个不剩。

    真正意义上的斩草除根。

    连流放的机会都不给。

    上至祖宗,下至孙子。

    凡是沾亲带故的,哪怕是友人,都要全部抓了处死。

    这就是朱棣的诛十族。

    龆龀不留!

    朱棣本身就是造反起家的,自然对于敢于谋逆的人,那是重拳出击,一个不留。

    大明朝此时是蒸蒸日上。

    而山西一省,那是血流成河。

    一大早。

    朱瞻墡就领着乔装打扮的孙若微跟丁白缨,微服在京城闲逛。

    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

    还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而就在街上的时候。

    一匹插着令旗的官驿快马,正沿街疾驰着,马上八百里加急的传令兵,在不断大喊,

    “——让开让开!八百里加急!——江南决堤!大水!大水!”

    沿街的百姓们,纷纷退避三舍。

    同时每一个都是面露吃惊之色。

    江南发生水灾了?

    这可是大事!

    正在街上的朱瞻墡,神情大变。

    ——不妙!

    ……

    朱瞻墡急忙返回宫中。

    此时正值下午时分,临近傍晚。

    朝臣们早就下班了。

    更何况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

    连各部衙门值班的大人们,也就只有几个。

    一到宫中,来到御书房,朱瞻墡就让总管太监火速召集群臣,让他们来御书房商议江南水灾之事。

    半个时辰不到。

    御书房外的大殿内,站满了满朝文武。

    殿内站不下,就站在殿外。

    每一个也都显得忧心忡忡。

    自古水患都是大事。

    更不用说,还是江南发大水。

    江南可是最重要的经济区!

    ——那是大明的税收重地!

    任何一点儿天灾,都会使得朝野动荡,天下不安。

    朱瞻墡在殿内着急地来回踱步,他的手中捏着一份八百里加急,面上难掩愤怒地大吼,

    “决堤?工部是吃什么的?混账!”

    “工部尚书何在?给孤滚出来!”

    “看看你们干的蠢事——!”

    工部尚书颤颤巍巍地走出来,他吓得直接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工部尚书浑身都在发抖!

    心中是怕到了极点。

    朱瞻墡接着不停,痛斥工部,

    “瞧瞧?你们是没脑子?河堤决口?不知道江南正值春雨时节吗?工部巡视江南河防就这么巡视的?一个口子,直接将整个姑苏地区都给淹了!你们是要陛下从前线下罪己诏送回来?还是要孤下诏罪己?”

    “来人,给孤摘了工部尚书的乌纱帽,打入诏狱,罪名——玩忽职守,失察属下。”

    “殿下——!臣冤枉呀!”工部尚书哭喊着叫屈。

    他觉得自己很冤枉。

    因为他真的什么都没有做。

    这河堤决口,真的跟他无关。

    不过,显然朱瞻墡不想听他解释,给他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都是法外开恩了。

    现在的朱瞻墡需要安定朝野。

    这工部尚书必须追责!

    不然可就真的要下诏罪己了!

    工部尚书被锦衣卫拖了出去。

    接着,朱瞻墡继续追究当地官员们的责任。

    不在这里没有关系,自有人去缉拿他们,再押送进京。

    当地直接管辖河堤的官员一个也别想活。

    都他娘的得死!

    大好的江南,要真成了万里泽国。

    那死的可就不只是几个官员那么简单了!

    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彻查一番。

    其余的工部官员们,见自家领导都被拖出去了。

    哪还敢站着!

    一个个也赶紧跪下来,浑身发抖。

    都是怕得要死。

    就怕牵连自己。

    朱瞻墡没有多言,只是看着跪下来的这几个工部官员,专门点了几个人,厉声道:

    “都水清吏司的四个主事,两个员外郎,原本按照孤的意思,现在就得将你们打入大牢,一并跟着你们的领导好好坐牢去!但念在,江南水灾还需要人来解决,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工部火速调集人员和物资,与下辖的各司衙门,一起往江南调人、调物资,火速修缮决堤处的堤坝,抓紧疏通堵塞的河道!若你们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这戴罪立功的机会你们都把握不住,——全部给孤,罪加一等。”

    “臣等领旨谢恩——!”

    几人闻言如蒙大赦。

    急忙叩头谢恩。

    都快要吓死过去了。

    眼见还有救,心中感激涕零。

    一个个急忙起身,抓紧商议!

    “工部左侍郎谢寒,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工部尚书了,给孤做好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好此次的江南水患。”

    “臣谢寒,领旨谢恩。”

    谢寒升官了,但是他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

    甚至一门子的冷汗!

    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

    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接到手里,那绝对是一个吃不下肚的玩意。

    但为了活命,还是得接。

    甚至必须做好,哪怕是拼了小命,也在所不惜。

    朱瞻墡继续有条不紊安排道:

    “户部尚书吴大人,你们户部全力配合工部,钱人都要给足,将各类疏通河道,修缮堤坝的用具材料,全部发往苏杭两府,也要派专人前往统一调度,支援江南水患。”

    “臣领命。”

    户部的吴大人站出来躬身行礼。

    “于谦,王阳明何在?”

    “微臣在。”

    “臣在。”

    “于谦领纪检委彻查江南大水一事,务必搞清楚决堤一事,如果是天灾也要找出失察之处,若是人祸——立斩不赦!”

    朱瞻墡冷声,接着又道:

    “还有,凡是当地经办修建这一处河堤的官员,全部论罪,才一年的新堤,就这么没了?真他娘的是豆腐渣工程,都他娘的该死!”

    “臣于谦遵旨。”

    于谦领旨退回朝臣之中。

    朱瞻墡看向王阳明,下令,

    “王阳明,孤现在特派你为江南一省巡抚,前往江南巡抚一方,着你统率江南一省,统管一省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孤要你协调三司,统一调度,务必快速安抚灾民,妥善处置百姓,水患最严重的地方在那里,你的巡抚衙门就得在那里,孤要你在你的衙门门口竖起一杆大旗,告诉江南的所有百姓们——朝廷在!孤在!”

    “臣王阳明领命。”

    “王阳明,巡抚江南,不管大小事,你都可以独断专行,不必事事上报,孤给你一道圣旨,再赐你尚方宝剑,遇事皆可先斩后奏。”

    “臣谢殿下隆恩,微臣一定万死不辞,以报国恩!”

    朱瞻墡闻言点点头。

    心中倒也轻松了一些。

    一个于谦一个王阳明,就这样派他们出去。

    一定能妥善解决江南水患。

    巡抚是大明朝特有的职位。

    总督官衔。

    在前期属于一个临时职位。

    为委派一方的封疆大吏。

    后期才是常驻的官职。

    文武百官们,都看向王阳明。

    他们都觉得这个刚刚入朝为官的小子,肯定干不下这江南巡抚一职。

    一个新人要成为一方大员?

    还要去解决这种天灾?

    这不是明摆着走后门,还是走后门去送死吗?

    百官们一点儿不羡慕!

    甚至觉得有点儿同情这个王阳明。

    他们觉得是殿下推出来的替死鬼。

    是推出来背锅的!

    ——可怜的家伙。

    一时间,朝臣们看着王阳明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最重要的是,这个家伙还是都察院供职的……,这能治水?

    滑天下之大稽。

    ——等死吧!

    王阳明被点将后,没有丝毫的慌张,也没有丝毫的喜色,只是平静而又冷静,他的眼神里唯一的波动,也就只有对于殿下的忠诚。

    正如他所言——万死不辞,上报国恩!

    朱瞻墡是相信王阳明。

    但也知道,治水是需要朝廷的强大支持。

    所以,朱瞻墡问道:

    “王阳明,你需要什么?”

    “臣只需要殿下的支持。”

    “好,如果你干不好,就提头来见孤。”

    “臣若做不好,臣就投西湖而死。”

    “很好,孤喜欢汝的态度。”

    “你要多久出发?”

    “三日,臣需要准备一番,获取各项情报后,即刻就前往江南。”

    “好,孤允了。。”

    朱瞻墡负手而立,目光落到群臣们身上,沉声宣布,“从今天开始,内阁值班不断,六部每天都要有三名官员值勤,七天一轮,孤要你们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处理江南水灾上。”

    “臣等遵旨——!”

    群臣山呼一拜。

    大明朝的救灾开始了。

    连续几日,朱瞻墡一直在往大明帝国理工大学跑。

    因为他把水泥的制作办法交给了这里的学子们。

    要他们在四天内研究出来。

    水泥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

    这点时间绝对够了!

    水泥本身就是石头为材料,再经过高温加工成石灰,然后混入一定比例的土料后,就可以再次进行一次高温加工。

    最后得到的就是水泥的基础形态。

    一坨坨的玩意。

    而这样的坨坨,再次加工风干,进行搅拌和碾碎为粉末,也就成了——水泥。

    这制作方法上面写得很详细。

    连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的比例都给说清楚了。

    这些生料,都一步步地教你怎么处理。

    如果这群学生们,连这都研究不出来。

    这大明朝的帝国理工大学,也可以宣布倒闭了。

    学生们确实也很用功。

    他们知道事态紧急,江南正在受灾。

    所以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

    就在王阳明要即将起程的时候。

    这群学生们,在第三天的一大早就兴高采烈地,来找朱瞻墡汇报好消息:

    ——水泥他们研究出来了!

    朱瞻墡闻言大喜。

    直接让人将王阳明给叫来,领着他前往了大明帝国理工大学。

    来到这里的院内。

    学生们就展示了一面水泥墙。

    这是他们这几日砌出来的。

    “阳明,走之前,孤有一个礼物送你,助你平定江南水患……,来人,取铁锤来。”

    “殿下,这到底是?”

    “呵呵,这叫水泥,你且看着。”

    朱瞻墡接过铁锤,然后示意众人退开。

    接着他就猛地抡起了大锤来。

    将这铁锤给抡圆了!

    突然,就砰的一下,大力无比地砸在这一面水泥墙上!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第84章 :江南大水,王阳明天降大任,监国送水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第84章 :江南大水,王阳明天降大任,监国送水泥!并对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