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探花
距离上元节已有两月。这两月里,萧明彻没有再来纠缠过沈雨燃,只是有几回在如意坊门前路过,远远地看了一眼。
元夕那夜发生了所有事,好像都随着小月河冰冷的河水飘远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沈雨燃收回思绪,并没有追问,笑着打趣:你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怎么关心起他来
五姐姐此言差矣,我如今是朝廷命官,朝堂之事,自然要多留意。沈砚笑道。
朝堂之事
沈雨燃看向他,好奇地问:到底做了什么事
沈砚压低了声音道:殿下对着静王一番穷追猛打,静王快被打趴下了。
我记得在地宫里没发现什么证据吗
跟地宫没什么关系,沈砚道,这回是直捣黄龙,锦衣卫把静王的老巢翻了底朝天,如今朝野上下震动,静王府被团团围住,就如当初的东宫一样。
直捣黄龙
沈雨燃恍然大悟:你是说静王的封地查出什么来了
静王在京城里成日醉生梦死,从来不去封地,可他既然有实力跟殿下对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陷害,还能在肃州修复那么大一座地宫,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惊动当地官府。
他明面上从不去封地,实际上却一直在封地深耕萧明彻暗中指使大臣参奏了他
没这么简单,沈砚道,静王如此大的野心,变本加厉地盘剥封地百姓,横征暴敛,许多家中独子都被硬逼着去服徭役,名义上是修河道,我猜被弄去地宫的不在少数。
是啊,地宫如此宏大,静王手底下的府兵根本不够用。
沈雨燃心有哀戚:那些被强抓去修缮地宫的百姓恐怕有去无回。
是啊,其中有个黄角村,一共损失了十几名壮丁,十几户村民家破人亡,那村子原是同姓之家,一时唇亡齿寒,拿着锄头菜刀便冲去了县衙,将县令诛杀。
这算得上是哗变了,朝廷必然严惩。
不错,暴民之乱很快就平息,不过因此惊动了朝廷,锦衣卫查出了那横死的县令与静王过从甚密,搜刮民脂民膏讨静王欢心,所以才起了暴民。
上回在地宫,静王掳掠了她,还逼萧明彻向他下跪。
以萧明彻的性格,的确会反击。
这些日子路过如意坊的萧明彻,她很确定是他,而不是暗花假扮的,他一直在京城里,还能安排那么远的事吗
沈雨燃有些怅然。
他那么厉害,无需为他操心。
阿砚,你对这些事情倒是了如指掌。
沈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我一直留在国子监,也是喜欢听他们说这些。
国子监的人能了解得这么清楚
沈砚只是笑,却不说话。
荣安公主知道他喜欢听这些,时常去皇后跟前留心打听。
皇后虽然意外女儿对这些事感兴趣,不过现在朝中风云变幻,多听听朝堂上的事,没有坏处,便都细细说给她听。
这些内情又跑到了沈砚耳中。
提到荣安公主,沈雨燃问:你如今高中探花,公主把你们的事禀告给皇后娘娘了吗
她心中其实还有个疑问。
上一世沈砚的确官运亨通,不过并没有被点为探花。
会跟荣安有关系吗
只是这个问题,她不好直接问出。
沈砚却听出沈雨燃的弦外之音,坦然道:公主并未将我们的事禀告皇后娘娘。而且……
怎么了
沈砚迟疑片刻,缓缓道:我暂且没有成婚的打算。
啊
我并不打算留任京城。
你是探花郎,按照朝廷惯例,会授为翰林院编修,这是天子近臣,你竟不愿意
沈砚道:五姐姐知道我的性子,原是野惯了,京城并不适合我,倒是像傅大人那样离开京城,令寻个自在的去处更好。
可是若是圣意下来,你难道要抗旨吗
我正在想法子。
什么法子
沈砚抬手替沈雨燃倒了水,这些日子姐姐一直忙碌,有件事还未来得及告知姐姐。
何事
一月前内阁几位相爷去了国子监,看了我们呈上去的文章,对我颇多赏识。
见沈雨燃目露诧异,沈砚道:那日崔相与我相谈甚欢,后来会试出了结果,崔相又来了一回国子监,问我榜上有名后可有什么想去衙门,我便说了想外任做县令。
然后呢
他说,县令为一县之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赋税、邢狱、户籍、工事样样都要管,能做一方县令的人,将来才能驾驭朝廷的中枢。
他这么跟你说的在殿试之前
沈砚点了下头。
这么说来,这一世沈砚能被点为探花,跟崔相有莫大的关系。
通常会试的前十名都实力相当,最终谁能位列头甲,全凭皇帝的喜好和心情。
他们的试卷也是经由主考官点评后呈到御前的。
皇帝日理万机,未必会看得很细,看看主考官点评,看看殿试的表现,也就做出判断了。
可你是探花,循例必会留馆。
沈砚挠了挠头:崔相是这届恩科的主考官,我们都算他的门生,明日我跟状元、榜眼会一起去相府谢师恩,到时候再探探相爷的口风。
状元和榜眼跟你投契吗
今日才认识,榜眼比我大了十岁,很是老成,状元郎比我大六岁,系出关中名门。
沈雨燃将沈砚说的这些一一记下。
沈家在京城没有长辈,来往应酬只能是她帮着操持。
今日才是放榜,之后各种贺礼拜帖应酬回礼还有得忙碌。
沈砚对此颇为愧疚:事无巨细都得劳烦五姐姐,实在辛苦。
沈雨燃却是笑:你和凌风如今多的是人想巴结,想替你们张罗,我们沈家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沈家已经二十几年没出过进士了,沈雨燃的爹爹中举之后,原是很有希望考进士的,可惜英年早逝。
往事不可追。
沈雨燃压下愁绪,又叮嘱道:你若得崔相青眼,不妨帮凌风美言几句,看看授官的时候能不能行些方便。
五姐姐放心,我心里有数。
沈雨燃舒了口气。
沈砚天资过人,性情率真,如同璞玉。
他并非不懂人情世故,知世故而不世故,甚为难得。
也难怪几位相爷都对他颇为赏识,都愿意提携他。
沈雨燃隐约记得前世沈砚娶了某一位相爷的女儿,哪一家却记不清了。
这一世不知道他跟荣安会怎么样。
对沈砚的前程来说,娶相爷的女儿比娶皇帝的女儿要好。
但沈砚跟荣安两情相悦,怎么看怎么都是一对佳偶。
罢了,沈砚如今是探花老爷了,婚事自己拿捏,沈雨燃管不着。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pp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pp
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