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1章

    温如写继续哭道,“我同楚洛说……我与陛下自幼青梅竹马,陛下一直唤我一声瑞瑞,我说我同她投缘,若是她不介意,也可以和陛下一样,唤我一声瑞瑞……”

    李彻整个脸色都青了。

    尤其是听到“自幼青梅竹马”和“陛下一直唤我瑞瑞”这两句,李彻连掌心都攥紧了。

    想起今日他问她闺名,她愣了愣,当时便没有接话,应是不想开口,是他一再追问,她平淡应声……原来其实……

    他不敢想,当日她听到这句的时候,何种心情。

    大长公主也惊住,陛下什么时候唤过她瑞瑞,这……

    大长公主忽觉被人当做到了刀子使。

    “还有呢?”李彻就差将茶渣砸了出去,温如写哽咽道,“我同楚洛说,我与陛下有自幼的情谊在,陛下喜欢你,你也不必担心我会介怀……”

    介怀……

    大长公主心头骇然,这……怎么连这种话都说出来,陛下从未透露过中宫的口风,这国公府未免也太将自己放在眼里了!大长公主忽得觉得,今日这趟她是来做什么的!

    是来给陛下添堵的吗!

    而李彻终于知道她为何要说去伴青灯古佛了。

    温如写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过来人对新人“谆谆教诲”,是主母对妾氏的“宽宏大度”,是同楚洛说,他诸事都与她商议过,包含楚洛的去留……

    李彻想起昨日她问他的只是,“是不是待每个人都好,”“是不是有自幼有情谊的青梅竹马”?

    李彻心头如钝器划过。

    这些他都不知道。

    又尤其是,听了温如写这番话,再回建安侯府,老夫人让她入宫侍寝。

    她当时心里当有多绝望……

    他甚至不知道,他当时若不是告诉她,他是轻尘……

    “大监。”李彻唤了声。

    大监入内,“陛下。”

    李彻沉声道,“送人回国公府,告诉温国公一声,温如写品行不端,德行不淑,朕的旨意,让她在府中禁足半年,让温国公和国公夫人好生教养。”

    “陛下!”温如写急了。

    若是她真的被这么送回去,不如几日,她就成了全京中的笑柄,她日后还如何……如何入主中宫?

    “陛下!”温如写大哭。

    大长公主只恨不得掘地三尺,寻个地方躲下去。

    李彻又道,“还有,瑞瑞这个名字不要再用了!”

    温如写忽然不哭了。

    李彻沉声道,“冲撞了楚洛,朕介怀!”

    第073章

    矛头

    京中这场初雪,

    接连下了三两日后,终于见停……

    腊梅花上缀着的皑皑白雪,一点点消融着,

    簌簌落在腊梅树下,染了几分幽香气韵。

    下雪日不冷,

    融雪天才冷。

    冬日骄阳里,

    除了暖意,还带了几分清冷。

    东暖阁内,

    楚洛坐在案几前,

    认真翻着手中书册。

    今日天凉,不适宜出去走,

    又难得有时间闲暇下来,

    她便坐在东暖阁中翻阅早前娘亲留下来的手抄书册。

    都是些医书,

    但是晦涩内容,看进去要花不少功夫。

    楚洛早前看不大懂,

    后来断断续续读着,便搁置了。

    今日有时间,

    正好开始重新翻了翻,看得虽慢,

    却似这一回看得仔细,详尽,

    比早前更有些心得……

    茶烟端了茶盏,

    推门入内时,正好见楚洛掩着衣袖,微微侧着头,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鼻尖都微微泛了泛红。

    茶烟不敢马虎,“六小姐,

    可要换成姜茶,姜茶暖一些?”

    成明殿中伺候的人已经换过一批,楚洛在,殿中添了不少内侍官和宫女,每个人大监都逐一看过,留下的都是保靠,口风又紧的人。

    李彻吩咐下来的事,整个成明殿都不敢马虎。

    更况且,这几日李彻对楚洛的态度,殿中有目共睹,茶烟不敢疏忽怠慢了。

    楚洛笑笑,不为难她,“也好。”

    茶烟福了福身退了出去。

    楚洛知晓其实不是天寒的缘故,她也不知怎么的,自先前起,好端端得就接连几个喷嚏停不下来。她也不像是着凉了,却像是自方才起,一直有人在念叨她一般,直至茶烟替她另换了一盏姜茶之后才消停。

    她见茶烟眸间似是都松了口气。

    论熟络,自然还是路宝和子桂同她熟络。

    但路宝和子桂昨日才入宫,宫中有宫中的礼仪和规矩,在成明殿伺候,又尤其要谨慎小心。松石寻了人单独给路宝和子桂教授宫中的礼仪规矩,怕是要用上十余日功夫。思绪间,楚洛放下茶盏,松石正好入内,“六小姐,大监方才遣了人来说,陛下晌午不回来同六小姐一道用饭了,下午时候,陛下御书房中召见朝中官员,怕是要很晚才能回来。”

    楚洛愣了愣,莞尔应了声好。

    其实有些不习惯……

    松石怕她担心,又道,“听说今日是大长公主入了宫中,陛下眼下还在御书房同大长公主说话,应是晌午要同大长公主一道用饭。陛下有午歇的习惯,中午歇息的时间短,往返成明殿和御书房有些紧,下午精神也不足。朝中一连休沐了三日,明日要复朝,听大监说,下午要入宫觐见陛下的都差不多排到了黄昏过后,还不算陛下稍后会临时宣诏入宫的人……”

    松石在宫中的时日久,随意一提,楚洛便听明白了其中缘由。

    朝中事忙,诸事都要天子定论。

    李彻能像昨日一样,在殿中陪她的时候应当很少……

    楚洛笑了笑,“我知晓了。”

    松石这才拱了拱手,躬身退了出去。

    东暖阁中重新恢复安静。

    楚洛沉下心来,继续翻看早前未看完的书册。

    过往在建安侯府,她每日要在祖母跟前晨昏定省。祖母喜欢热闹,还尤其喜欢自己苑中花团锦簇,所以大多时候都会留府中的姑娘说许久的话。有时候,还会留大家摸牌九,祖母不怎么喜欢她,但她也要陪着,只是在远处。从祖母苑中折回,还需在母亲苑中说话,母亲其实对她还好,但她每日还要应对楚岚这样喜欢同她使绊子的人,远不如眼下清净闲适。

    李彻待她亲厚,她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予她尊重,亦会替她考量。

    殿中伺候的松石,福茂,茶烟等人,都是李彻早前用惯的人,都细致周全。

    宫中有李彻护着,不会有旁人为难她。

    她可以安静看书,也可以做旁的想做的事情,似是早前她在建安侯府时,最想要的一段空闲时光,却是来了李彻身边后……

    她翻开书册,不由想起李彻,想起李彻昨日问她“是花蕊的蕊,还是草木葳蕤”,她应他“草木葳蕤”,他温和笑了笑,吻上她头顶,“蕤蕤,日后,哥哥给你梳头……”

    他口中自称的那声哥哥,莫名让她苏到心底……

    她又想起他昨夜叮嘱她,建安侯府的事她不要露面,她如今在宫中,她的态度,便是他的态度。建安侯府一事,她要置身事外,他后日在朝中才好做……

    她颔首。

    三日很快就过,明日就要复朝了,届时朝中还不知会生多少事情。

    多少在李彻意料之中,多少在李彻意料之外?

    除了她,李彻同时要顾虑的事情实在太多。

    她想起离开建安侯府那日,他沉声阖眸,“他不够好,也是眼下才知晓自己尚有许多事情做不到。但他若倾其所有,孤注一掷,你能……再多给他些时间,与他一道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吗?”

    她心底微滞,莫名心疼。

    ……

    晌午时候,福茂安排布饭。

    松石在跟前伺候。

    楚洛平日的饭量不多,但由得娘亲的缘故,她从小便养成了饭后散步消失的习惯。今日降温,不便走太远,就在成明殿后苑散步,松石和福茂陪在身边说话。楚洛性子好,好相与,也不刁难殿中的下人,早前大监便说起过,但等真正相处,松石和福茂才知晓大监所言非虚,六小姐会替旁人着想,也不会自降身份,在她身边伺候,并不算难事。

    言辞间,有内侍官脚步匆匆来了后苑,在松石附耳说了几句。

    松石微微愣了愣,既而看向楚洛背影,眸间都是诧异。

    稍许时候,松石撵上来。

    楚洛和福茂正行至暖亭处歇脚,松石朝福茂使了使眼色,福茂退开。

    松石上前,悄声道,“六小姐,听闻陛下先前在御书房置了不小气,不仅斥责了温国公的孙女,还带着领温小姐入宫的大长公主都惹了陛下不悦。陛下以‘品行不端,德行不淑’为由,让人将温小姐送回府中禁足半年,还让温国公和国公夫人抽空好生教导。眼下,大长公主正同陛下在一处说话,所以陛下没回成明殿。早前送温小姐回府的内侍官已经折回,说起人送回,陛下的口谕也一道去了,温小姐一直在哭,还闹着要上吊……”

    温如写?楚洛愣住。

    怎么会……

    松石又近前了些道,轻声道,“陛下对前朝的官员和家眷一向心中有数,不会轻易迁怒官员的家眷。温小姐虽是国公爷的孙女,陛下即便同温国公在政.见上有冲突,也不会轻易斥责温小姐。陛下这一道口谕下去,京中哪有纸包得尊的,温小姐在京中的声名怕是要扫地了。从陛下口中说出“品行不端,德行不淑”八个字极重,应是温小姐触怒了陛下,陛下才连颜面都未曾给温小姐留……”

    松石言罢,叹了叹,“听说,这次是温小姐特意求了大长公主进宫,不是陛下宣召的。陛下置这么大的气,许是……同六小姐有关?”

    松石说完,楚洛目光微怔,想起当日在太傅府时,温如写同她说的一番话。她昨日同李彻闹腾的时候,曾问起过他青梅竹马的事,结果李彻一脸较真,她猜到温如写当日是胡诌的,但没多问……

    温如写今日会入宫,应是认定了她会在李彻面前哭诉她在太傅府听到的一番话。

    温如写是怕在李彻心中得了不好印象,所以想要以进为退。

    却没想到,她从未在李彻跟前提起过当日的事。

    温如写应是主动提起了太傅府的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聪明反被自己的聪明误了去。

    今日李彻的一道口谕,看似打得是温如写和国公府的脸,但也是在借温如写的事,告诫京中旁的世家,即便建安侯府没落了,还有他护着她……

    楚洛淡淡垂眸。

    ******

    李彻折回成明殿中,已是入夜许久的事。

    同回成明殿的,似是还有朝中的官员,楚洛以为只有李彻在,迎出来的时候,正好在外殿遇见还有旁人。

    楚洛眸间微怔。

    官员愣住,连忙躬身行礼。

    “朕还有事,你先去歇着。”李彻眉间神色似是不怎么好,同她说话时语气却温和。

    官员诧异。

    楚洛应好,折回内殿时,正好听方才的官员同李彻道,“今日之事,听说温国公动了怒,在府中砸了不少东西,明日早朝,许是会借故不来。”

    楚洛心中惊了惊,脚下微滞没有挪开。

    李彻沉声应道,“朕倒还想他不来,一个臣子,因为朕训诫了家人,便借故不朝,这是托大到不将天子威严放在眼里的程度,是给朕收拾国公府的机会,温余海不会不聪明到这种地步……他只会在明日早朝上负荆请罪,再将矛头对准朕的成明殿……”

    李彻没有明说,但楚洛心知肚明。

    她在成明殿,温国公会拿她在成明殿的事情朝李彻发难。

    第074章

    早朝

    李彻撩起帘栊入了内殿,

    楚洛正窝在小榻上,翻着李彻早前在内殿中留下的书册。

    李彻看书认真,也多喜欢批注。

    一本书应当看了许多遍,

    每回批注的墨迹都明显不明。

    一本书,他□□看的东西都不一样,

    不同的批注可以让他快速找到关联处。

    李彻是个极认真,

    又极有耐性的人。

    楚洛想起在东昌侯府的时候,李彻让她批注书册,

    便是让她将书册中所有同朗州相关的点都批注出来。朗州是长风与巴尔的交接处,

    她当时便想,李彻应当是在看边关之事……

    所以祖母问起时,

    她确实不能说。

    边关之事多敏感,

    动辄涉及邦交,

    战事,她当时也不知道李彻为何这么信她……

    后来李彻让她批注的几本书册,

    也大都和巴尔有关。

    有的书册上并非只有她的字迹,还有早前李彻自己的字迹,

    其中有一本,批注的都是巴尔同周遭各国贸易通商的所有描述,

    她几乎可以肯定,那段时间,

    李彻都在关注巴尔的事情。

    不是时讯,

    而是一本一本书翻来覆去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