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至于日用品,则是齐晔在省城联系的几个厂子,都可以统一送货,只要隔一段时间下好订单就成。省城的日用品算上运费,也比县城里的便宜,因为县城没有各类日用品的厂子,也是从省城进的货。
但齐晔有他的运货渠道,许永昌给了一条,还有他一直托着运辣椒买卖的大哥,每回销辣椒时,也可以正好帮他批发货物回来。
最简单的就是农副产品,都不用进货,直接去乡亲们家里收就成。
什么芝麻、豆子、菜油、瓜果蔬菜之类,只要能收到的,都可以摆在货架上。
省城的工厂很多,县城的工厂也不少。
齐晔出去两天,跑了二十几家,几乎腿都跑断了,也长了很多见识。
他的进货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都是他货比三家之后,得到的收获。
出去两天,回来盯着装修师傅们忙活了两天。
他又开始往外跑。
因为他忽然想起隔壁省的省城离他们镇上的距离只多了半个小时的车程,可以去隔壁省的省城也瞧瞧,万一有更好的物美价廉的渠道呢?
齐晔这人,一向吃苦耐劳,舍得拼命,豁得出去。
相比之下,赵大勇就没他这么能跑。
赵大勇也就每天守在他那还在装修的小卖部里,怔怔看着齐晔忙里忙外,跑上跑下,一箱箱的货物开始往店里搬,货架也支起来了。
他看齐晔忙活得那么欢快,也就忍不住去问:“齐晔哥,你在哪儿进的货啊?也介绍给我瞧瞧呗?”
齐晔却闭口不答。
赵大勇成天热脸贴齐晔的冷屁股,也渐渐没了耐心。
是泥人都有三分脾气,何况赵大勇。
齐晔这油盐不进的样子,让赵大勇心里开始不痛快,他那么殷勤,那么热情,邀请齐晔一块开小卖部,齐晔不肯干。
现在就随便打听打听进货渠道,齐晔也神神秘秘得不行,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进个货吗?至于这么藏着掖着吗?
他赵大勇又不是进不到货了,又不是真没齐晔就不能成事了。
赵大勇也开始对齐晔冷脸相对,并且暗暗觉得,齐晔说不定根本不适合开小卖部!他也就会种辣椒而已!最好齐晔的小卖部趁早倒闭,他赵大勇的小卖部一家独大!
因为看齐晔已经张罗起来,赵大勇也开始着急。
他直接去县城的小卖部里,跟人老板进了货,虽然比自己跑进货渠道贵了一点,但是胜在省事!
而且,也不用那么麻烦,卖出去的价格仍然有利可图。
赵大勇的小卖部装修也就随便漆了墙,糊了一层塑料的天花板,货架一摆,第二天县城那小卖部的老板就安排车辆把货都运过来了。
赵大勇连夜把货物摆好,第三天就这么急匆匆地开张了。
鞭炮一响!他赵大勇开的小卖部,成了镇上第一家小卖部!
第81章
第
81
章
【1+2更】自信的人……
赵大勇的这个小卖部一开,
可不得了,从没见过这种小卖部的许多人都来看热闹!
有人去县城里见过,看到镇上也开了,
也迫不及待进来瞧瞧。
赵大勇的小卖部铺面其实还没齐晔那边的大,但是他为了多放些东西,货架摆得密密麻麻的,走道之间也就一人宽,
更显得铺子里狭窄拥挤。
但人多的时候,这一番拥挤,反倒吸引了更多人进来瞧。
到底这小卖部卖什么的啊?怎么这么多人挤进去买呢?咱也进去看看!
赵大勇的小卖部被围得水泄不通,
柜台前更是排起了长龙。
这种新颖的销售模式,
让大家耳目一新,它不像以前的百货商店,
不止要钱,
而且要票,
还得在一个个柜台上结账。
这小卖部好啊,什么东西都有,也不像在集市里,
想要什么东西还得东找找西找找,这边还价,那边还价。
小卖部里的货架顶上都标得清清楚楚,
哪一块儿是卖什么的,而且可以全部卖了,
一起去柜台上结账。
要还价的话,也可以统一还,省得每次都要说破嘴皮子。
大家都对赵大勇开的这小卖部感到稀奇,当然,
还有不少浑水摸鱼,趁着人多,偷偷往口袋里塞那些小物件儿的人,也有不少。
估计赵大勇也看不到,人挤人的,什么都看不清,他不知道也好,反正知道也找不到他们,总不能让顾客们出门前都搜身吧。
所以不知道反而开心,赵大勇在柜台那收钱的样子,简直笑得见牙不见眼,乐开了花。
赚钱了,赚大钱了!这小卖部果然赚钱啊!难怪齐晔要开。
赵大勇心想,幸好自个儿抢在齐晔的前边开了这家小卖部,到时候就算齐晔开张也不用愁,客人们都在他这儿买习惯了,去哪边买不都是一样买这些东西,客人们肯定更愿意相熟的老板买!
-
西丰村的乡亲们也有来镇上赶集的,有人瞧这边热闹,也挤进去瞧啊看的,稀罕得不行。
再加上和赵大勇本来就是同乡同村的,厚着脸皮狮子大开口还还价,赵大勇忙不过来,又看赚得多,也就顺口答应了。
这么好的便宜不占是傻瓜,有人回去后就告诉左邻右舍,“你们都去城里赵大勇那小卖部里买东西啊!可便宜呢,比百货商店还有那集市上都便宜了好多!他说是因为咱们同村的,才照顾咱们。”
“这么好呀!那咱们以后都去镇上小卖部买东西啊!”有人想起来,“对了,齐晔不也去镇上开小卖部了吗?他那儿也会给咱们算便宜些吧?”
立刻就有人嗤之以鼻,“他?你就甭想了吧!连种辣椒都不教咱们,一点儿都不愿意见着咱们好的人,怎么可能给咱们算便宜?那不就是要他往裤兜里往外掏钱么?他和江茉那掉钱眼里去了的,想都别想!”
其他人想想也是,又想起种辣椒的事儿,不免心生记恨。
于是西丰村的乡亲们在赵大勇的小卖部光顾过后,看到对面齐晔还在小卖部里忙装修,都忍不住过去嘲讽。
“齐晔呀,你看人家赵大勇的小卖部开得多好,你这儿弄这么久,连个样子都没出来,还不如回去种辣椒算了。”
“你齐晔根本不适合做生意,只会种田就回家种田呀,非要折腾这玩意儿干什么?”
“赵大勇那儿的东西又多又好又便宜,大家都去他那儿买,你这小卖部就算开起来了,咱也不会来的!”
“就是,你还是趁早歇了吧,别浪费这装修钱了。”
大家都跑到齐晔跟前来一阵风凉话,说得眉飞色舞。
反正齐晔也不教大伙儿种辣椒,没必要再讨好他,甚至还恨他,所以话一个说得比一个难听!
幸好江茉不在,不然必定怼得他们说不出话来,面红耳赤回家去。
不过齐晔倒是没江茉那一张巧嘴,他也不稀得和他们说。
就像从前那样,左耳进,右耳出,任他们在门口说得唾沫星子横飞,他也不搭理,就当一群狗在瞎叫唤。
装修师傅倒是比齐晔还听不下去,偶尔一堆装修垃圾往外一扔,把西丰村乡亲们的衣服弄脏,鞋也泼湿。
要是他们生气,齐晔就会出来说话,“这是我家门口,我家的地盘想怎么倒就怎么倒。”
最终还是气得乡亲们灰头土脸地走了。
不过,还是有鼓励齐晔的。
江茉就一直鼓励他,说赵大勇的生意红火不了几天,等咱们的小卖部开张了,就看赵大勇天天站门口哭吧。
齐晔很相信江茉,他笃定她说的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
还有王有根一家,也特别支持齐晔。
他们都不去对面赵大勇的小卖部买东西,每回来赶集,都来齐晔这儿瞧瞧有什么能帮忙的,并且都说:“我看你这小卖部肯定比赵大勇的好,别着急,好好装修,到时候叫上咱们家的亲戚都来你这儿买!”
其他齐晔帮过的几家,也是如此,他们都记恩,对赵大勇那是同仇敌忾般的鄙视和数落,每次一来,都鼓励齐晔好好干。
罗苹偶尔也来帮忙,她的招待所不远,轮不到她值班的时候,她就过来,女人能干些细致活儿,要么就给齐晔还有装修师傅送饭。
她一直把江茉当成改变自己命运的大恩人,所以能报答的她都尽力报答,就是送的饭菜里,那也是有荤有素,手艺又好。
连装修师傅都感慨着和齐晔说,你这朋友是真好啊,给咱们的菜这么大一块肉呢,没见过这么仗义的。
齐晔抿唇笑,那都是他媳妇儿好,他也是沾了媳妇儿的光!
-
到了正月二十九,齐晔这小卖部的装修,终于紧赶慢赶地装好了。
因为有两层楼,不像赵大勇那边,也就一间铺面,他至今睡觉都还是回西丰村去睡的。
装修师傅也尽心尽力,和齐晔一块,把二楼装成了江茉喜欢的样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地面仍旧铺的是木地板,墙边刷的就是干干净净的白漆,三角浴缸也安排上了,是齐晔去跑进货渠道时,在省城问了好多地方才找到的。
浴缸太时髦,听说就是省城的人也很少有用的。
至于灯具和家具就都很省事,包括其他锅碗瓢盆,都直接从西丰村搬来,是江茉用惯了且当时精挑细选出来的好看款式。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地方太小,乌云踏雪习惯了以前家里的大院子,乍一到这四十几平的屋子里,还有点委委屈屈的。
江茉手一挥,直接道:“让它们平时都待在楼下,正好能看看店,防小偷!”
楼下那个三角尖的尾巴不好放货架,正好可以给乌云踏雪按个狗窝,就让它们睡那儿,因为在最里面,也不会吓到外面走进来的顾客。
而且狗的鼻子和感知最灵了,不管是白天盯梢看看有没有浑水摸鱼的顾客,还是晚上防止有人撬门进来偷东西,乌云踏雪绝对都是最有用的“保安”,而且还便宜,一碗肉汤拌饭就管饱,并且还尽职尽责。
瞧它们那大眼睛滴溜溜的,就是二十四小时守在店里的移动监控器!
安全问题有了保障,货架也都进了场,江茉指挥着齐晔摆。
齐晔力气大,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挪动那些重得要命的铁架子,衣服下的肌肉微微鼓起,连汗都不用出,男人硬汉的力量彰显得淋漓尽致。
所以江茉也轻松,能让他多换几个地方摆摆,她好看看效果。
货架肯定是根据商品种类分的区,每个货架上要贴好大纸条,写上这个货架卖的是什么,让人一目了然。
但江茉和赵大勇不同,赵大勇图省事,就请人用红底黑字写了大大的分类,贴在了货架的最上面。
江茉却考虑到镇上的文化水平低,许多人不认识字,她就托王春雨,请她们大学艺术系的同学帮忙画了彩绘海报,写上大字,还花上图。
比如“化妆用品”的那张海报上,就画了雅霜润肤霜的瓶子,还有上海海鸥的洗头膏的式样,还画了一面小镜子和女人对着化妆的简单图画。
就这样把海报悬在货柜上,正对着门口,只要顾客走进来,一看这些海报,不管识字的,不识字的,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想买的东西在哪一块。
也不必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在里头到处找。
哪个货架贴什么种类的标签,也有一番讲究。
赵大勇那都是乱摆的,他什么都不懂,就连县城的老板也不懂这些,他们没研究过,只知道把不同种类的货物都放在货架上就行。
可他们不知道,不同位置的货架要贴什么标签,也一门技巧。
比如那些瓜果蔬菜,是人们每天做饭都要买的。
所以就放在最里面的那个货架上,这样她们一路走进去拿,不免要瞟一眼两边的货架。
有时候想不起来,可瞄到货架上肥皂啊洗头膏啊或者是其他日用品时,可能才猛然发现,啊,家里这个快用完了,可以买一点儿。
最外边的货架,江茉则弄了一个别的小卖部暂时都没有的——特价折扣区。
就在最大门口,大伙儿一眼就看到了,谁不贪便宜呀,看到这满满一架子东西都打折,难道能忍住不进来看一眼?
只要顾客们走进来,那就有很大的概率能赚到他们的钱。
而且,就算给顾客打折也没什么关系,现代超市不都是这样么,有什么快过期了,或是什么卖不动的,就放上折扣。
看似是顾客占了便宜,其实还是商家含泪赚了多少多少钱。
不止这些,其他货架的摆放也挺有技巧。
江茉让齐晔把妇女用品和儿童用品的货架都放在一块,其他种类互补的商品货架也是如此。
她告诉齐晔,这是牛奶面包原则。
齐晔不太能听懂,默默记在本子上,打算等有空的时候去图书馆瞧一瞧。
江茉懂得好多,她指点他搬东西的时候就像在指点江山,浑身都散着迷人的光辉。
齐晔心里有点儿小自豪,又有点儿小自卑,一边觉得媳妇儿真厉害真好,一边儿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媳妇,不知道还要多努力才能有一天抬头挺胸站在她身边。
-
摆好这些沉甸甸的货架后,齐晔就终于可以把进好的货物都摆上来了。
商品的摆放,在江茉看来,也是一门技巧。
她虽然很少去超市,买什么都是手机或者是告诉管家,但她在豪门文里,有一个极品表哥家是开连锁大型超市的,后来为了狠狠打脸报复他,她日夜钻研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布置一个小卖部对江茉来说,是个再轻松不过,信手拈来的事情。
她娇声叮嘱着齐晔,“你把那些小孩喜欢买的玩具和零嘴,都放在儿童用品上最矮的那几排位置,这样方便他们看到,吵着家长要买。”
“……”齐晔忽然可以想象小孩们在妈妈挑选儿童用品或者是旁边的妇女用品时,在地上撒泼打滚闹着买东西的样子,以后可热闹了。
“还有这些视线平着的地方,就把这类商品小巧一点,贵重一点的放在这一块。底下就放最重的,最大的,顶上就放最便宜的。”江茉一连把最重要的说了。
齐晔其实不懂,他垂下眼,暗暗记下,忽然发现开一个小卖部,他要学的好多。
如果没有媳妇儿,他可以比赵大勇开得更好,却绝对不会像媳妇儿这样,简单摆设一下,居然就有这么多门道和心思。
那句“知识就是力量”,难怪媳妇儿经常挂在嘴边。
还有柜台旁的货架,江茉其实也就是学的现代超市的做法,放了一些口香糖、香烟、小纸巾这样的小玩意儿,顾客顺手就能放到自己买了一堆的东西里。
除了这些,江茉又让齐晔做了很多小纸片,在对应摆放的货物下面放着,写上名称和价格,就算不识字的人,也大多能看懂数字。
这样就省了总是有顾客问,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一个个都要回答,一天下来,要喝多少水啊。
而且这样也可以防止顾客还价,已经标好了价格,就是一口价,她才不和对面的赵大勇那样,和顾客讨价还价说得嘴皮子都磨干。
人家还不一定记着你给他便宜了多少钱,反而心里会悄悄比较,你刚刚给那人多便宜了五分钱呢!你这是看不起我啊?不给面子啊?哼,下次不来了。
所以,得做到一碗水端平。
至于如何吸引顾客们即便不能还价,也都会高高兴兴来这儿买东西,还觉得自己赚到了大便宜,那又是另外一套营销策略了。
江茉不想什么都亲力亲为,她脑子很聪明,但是懒,所以即便她已经想出了很好的办法,也懒得花太多口舌,而是给齐晔布置了一套“作业”,让他慢慢想。
两人定好了后天开张,让齐晔今天好好想想,明天她再指点指点,就差不多齐活了。
-
那边,赵大勇忙碌了一天,赚得口袋兜子鼓鼓的,咧起来的嘴角一直没放下去过,笑得脸都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