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给好处不答应
此时萧凡也是感受到了一股危机感!看晋帝这架势,是真的要把他视作继承人选了。以后想要离开京城,那就更困难了。
这什么鸟皇帝,他可不想当。
太子之位,他更是不感兴趣。
志不在此!于是萧凡动了一个念头,直接带着南宫雪离开京城。
这问题萧凡之前就考虑过,不然今天也不会跟晋帝硬碰硬。
可是想到南宫雄那边出了一些问题后,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今还不知道南宫雄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此刻贸然离开京城,怕是会引来晋帝的针对。
到时候凉州那边腹背受敌就得不偿失了!“殿下,圣上紧急召您入宫议事。
”萧凡没想到自己这才回来不久,高正淳便又来了。
“高公公,不知是出了何事?”路上的时候,萧凡问道。
高正淳随即说道:“娄东关八百里急报,东夷举兵五十万来犯,娄东关快被攻破了。
”萧凡点了点头,没有多大的反应,原来是东夷进犯!他与高正淳来到了御书房。
此刻御书房内,汤玉林和六部尚书,以及朝中武将全都在此。
晋帝神色凝重,“此次东夷率军五十万来攻,娄东关怕是坚持不了多久,诸位爱卿有何应对之策?”西晋和东夷向来井水不犯河水,此次东夷突然举兵来犯,在晋帝的意料之外。
“东夷突然无故来犯,这里面怕是不简单,说不定其中有北漠的影子。
”汤玉林皱眉说道。
不然他也想不到东夷会有什么理由突然开战。
“北漠上次没占到便宜,心里面肯定记恨着,说不定东夷来犯还真有他们的功劳。
”魏国公徐立达接着说道。
晋帝火冒三丈,“凉州一事是他们认同了的,现在拿不回凉州倒是怪在朕的头上来了。
”只是现在也无法确定是不是北漠在煽风点火。
“现如今唯有快速派兵支援,娄东关一破,东夷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到时我西晋必定生灵涂炭。
”徐立达继续说道,他战意冲霄,此次势必要披甲挂帅。
汤玉林却是摇头,“不妥,此时若是开战,对我西晋不利,安王之乱在前,如今又有北漠对我西晋虎视眈眈,一旦开战,就不是想停就能停的。
”闻言,徐立达火气立马就上来了,“都火烧眉毛了,还在瞻前顾后,难道就要眼睁睁看着娄东关被破吗?北漠那边有并肩王盯着,翻不起风浪来!”他这话一说出口,御书房内的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如今并肩王已经回到凉州,晋帝又逼迫九皇子娶了南梁的长乐公主,真要打起来,并肩王帮谁都说不一定。
汤玉林摇头,“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能开战。
”徐立达也毫不退让,“现在唯有战,才是唯一生路。
”文官和武将也就吵了起来,一边要先看看情况,一边则是要直接开干!这把晋帝的头都给吵大了。
“都给朕闭嘴!”他一声呵斥,这才让众人闭嘴,御书房也才安静下来。
随后晋帝看向一旁看热闹的萧凡,问道:“老九,此事你怎么看?”顿时,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汇聚在了萧凡身上。
那一道道炽热的目光盯得萧凡浑身起鸡皮疙瘩。
“干呗,人死鸟朝天,有什么好怕的,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现在想什么都是徒劳。
”听见他这话,众武将都是为之一振。
那些文官就是婆婆妈妈的,瞻前顾后的,东夷到底是什么目的,打了不就知道了!汤玉林苦笑着摇了摇头,便没有说话了。
晋帝点了点头,不过却是问道:“倘若一旦和东夷开战,北漠趁虚而入,这如何是好?”萧凡心里冷笑一声,不就是想在他这里要一个态度吗?“父皇放心,北漠想要趁虚而入,自然要先过镇北王那一关。
”听到这话,晋帝心里才终于放心。
“如此,那便增兵四十万,驰援娄东关。
”晋帝下旨。
众武将精神一振,他们等的就是这句话。
汤玉林此时说道:“但东夷明显是有备而来,在场的诸位将军,谁有十足的把握,确保能够击退东夷?”他这话无疑是在众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武将之中很多人的确是主战,但是真要他们自己上,他们根本就没有信心能够退敌。
“汤相这话说的有些过了,毕竟谁都无法保证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退敌,但我相信,只有去打一场,一切才皆有可能。
”徐立达说道。
说完,他又看向晋帝,说道:“圣上,老夫愿披甲挂帅,率军驰援娄东关。
”晋帝却是摇了摇头,“魏国公之忠心朕明白,只是你年事已高,若是此次出征出现意外,恐伤我西晋士气,所以这次朕打算派个年轻的去挂帅。
”此话一出,众人的目光又聚集在了萧凡的身上。
都不用想,圣上说的肯定是九皇子。
萧凡自然也清楚晋帝的意思,当即便摇头道:“父皇,儿臣难担此大任,战场上刀剑无眼的,一不小心命就没了。
”拒绝的这么直白的,萧凡还是第一个。
晋帝冷哼一声,“收拾闽南汪家的时候,朕听说你带头冲锋陷阵,第一个登上城墙,怎么那个时候就不怕了?”这逆子的心思他又怎么看不明白。
“当时头脑发热,时候想起来才觉得后怕,所以便发誓那样的莽撞事情再也不做了。
”萧凡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听见发誓两个字,晋帝的嘴角都抽搐了一下。
他现在从萧凡嘴里听到发誓两个字,就要起应激反应。
“此次你挂帅出征,朕允诺,闽南汪家留下来的东西全都给你,如何?”晋帝也是直接说道。
萧凡自然不干,就算晋帝不给那也是他的。
见状,晋帝只能继续说道:“只要你这次能够成功退敌,等你回京之后,朕便放你回凉州,如何?”萧凡双眼一亮,“当真?”“当真,朕一言九鼎。
”晋帝答应道。
“好,那儿臣便挂帅出征,只是四十万大军太多,行军速度太慢,儿臣只要三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