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5章

    温云起手里还掐着对方手腕,另一只手要去夺刀。

    而对面女子已经卸掉全身紧绷,将匕首收了回去,上下打量着他:“你这……读书人吗?”

    温云起收势,微微仰着下巴,侧脸对着她:“不是,卖雅致礼物的东家。”

    被齐管事扛到这里来的女子是冯文思,她刚到此处。

    冯文思是家中长女,母亲是秀才之女,可惜身子弱,在冯文思四岁时得了风寒一病不起,半月后没了命。冯父是读书人,为此一蹶不振,书本都放下了,旁人虽恨铁不成钢,却也赞他是情种。

    两年后再娶,这情种又有了恋慕的人,冯文思真的是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一年后有了弟弟,冯父自己也不读书了,只一心赚钱,为儿子铺路,想要供出一个秀才来。

    今年冯文思弟弟冯文林要下场,冯父没有什么大本事,这些年说是抄书,后来说要写话本赚钱,其实都是在吃老本,花的是原先冯母的嫁妆。去年秀才没了,冯父拿不出帮儿子参加县试的银子,做主把她送入孙府做丫鬟——通房丫鬟。

    他做事决绝,怕有一个做妾的女儿会影响了儿子名声,对外说是冯文思与人私奔了。

    冯文思容貌随了她娘,长得清丽绝俗,一身冰肌雪肤,头发又黑又亮。

    孙老爷一见之下,顿生兴致,让人将她安排到了自己的书房做笔墨丫鬟,想要红袖添香。

    齐管事的妹妹在孙府很是得宠,所有的妾室之中,数她最为得势,就连孙府夫人都不敢与她硬碰硬。倒也不是说怕了她,但凡孙夫人与之争执,最后都是以自己丢脸收场。

    孙府夫人也要脸面,面对齐姨娘的所作所为,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从墙头跳到了温云起这边的院子里,木工到了以后,温云起随便嘱咐了几句,然后就带着冯文思离开。两人先去了一间酒楼,到了雅间里边吃边聊。

    冯文思昨日入孙府,今日被安排到了书房,床还没铺好,就被人扛了出来。

    她是在到了客栈后才来的,这会儿饥肠辘辘,吃得头都不抬。

    “现在你有什么打算?”

    冯文思轻哼:“先回家,废了那个冯文林。”

    行吧。

    用完了膳,温云起找了马车送冯文思回家,不过,只送到了巷子口。

    用冯文思的话说,冯家放出消息说她是与人私奔,若是她真的带个男人回去,那岂不是正合了流言?

    她笑容明媚,眨眨眼道:“委屈你一段时间,回头我再带你回来正名。”

    温云起无奈:“好。”

    回到铺子里时,他心情特别好,口中还哼着小调,大牛飞快迎上前来,跑得太急,差点撞到温云起。

    温云起伸手把人拉住:“发生了何事?”

    这几个伙计原先是力工,做事风风火火,但在这种铺子里,需要心平气和,面见客人尤其要小心,万万不可冲撞了去。

    大牛算是其中学得最好,最稳重的。如此慌张,肯定是出了事。

    “东家,你们家来人了,说是你的哥哥,他脸色不太好。”

    温云起颔首,快步到了后院,就见周大喜有凳子不坐,在院子里不停的转悠。看见他出现,眼睛一亮:“大椿,你回来了。”

    “出了何事?”温云起走过去帮他倒了一杯茶,“喝点茶再说。”

    有伙计在,茶还是温热的。

    周大喜定了定神:“你生意做得真好,一会儿的功夫,来了好几波客人,都没收铜板。”

    全是碎银子。

    温云起看他还有心情说这些,知道事情不是十万火急,自己也倒了一杯茶慢慢喝着。

    周大喜两口喝完了茶:“是李小五,他们全家带着本家的人上门,说是要接回大玉,大玉不愿意,吵了起来。”

    温云起听这话,知道得回去一趟,此时天已近黄昏,出城后就没有宵禁,走快一点,天黑前应该能到家。

    “那我们走吧。”

    周大喜有些纠结,路过铺子时,忍不住多瞅了几眼柜台上摆得错落有致的货物,上了马车后,低声问:“三弟,你这人都不在,那些伙计行吗?”

    温云起颔首:“到点儿关门就成。”

    周大喜脱口道:“万一他们昧了你的银子怎么办?”

    “不会。”温云起解释,“进货时有账,卖了些什么,他们每天都要告诉我,价钱是死的。不会错的。”

    如果真的有人偷东西,把脏物或者银子追回,撵走就是。

    这份活计工钱丰厚,几人不敢乱来……老老实实就能得不少好处,何必冒险?

    周大喜还是不太能理解,转而说起了李家的人。

    “李小五偶尔也会来帮小妹卖豆芽,也到我们家帮过忙,但没有天天来。说是他家里人不高兴,前两天更是说家里已经准备帮他重新相看媳妇。”说到这里,他满脸愤怒,“爹娘打听过了,没有这事,他故意来吓唬小妹。”

    温云起进城这些日子,周家人一直都在忙,忙着做生意的同时,周家对面那片荒地上也在起房子。

    “房子建得如何了?”

    说到房子,周大喜满脸高兴:“已经盖了瓦,爹说他当年盖个房子前前后后干了两三个月……不过那会儿最辛苦是自家人,工钱没花到三两。咱们的工钱……”

    他有些肉痛,“估计十两往上了。加上料钱……嘶。”

    一下子修三座三合院,每一座的正房都有七间,左右厢房各五间。这么大的院子,单独一个都要九两左右,三座院子二十七两。

    温云起乐了:“你就说喜不喜欢那院子吧。”

    周大喜也笑出了声来。

    他们兄妹三人的院子在村里算是头一份,又宽敞又明亮,村长家的房子都比不上。

    可是想到妹妹,周大喜又笑不出来了。

    车夫是城里的人,不愿意在外头过夜,还想赶在宵禁之前回城,一路跑得飞快,三人颠得七荤八素,不过,大家都赶时间,也没人有意见。

    下了马车,周大喜先吐了一场。

    温云起脸色倒是还好,送走了车夫,又进院子舀了一瓢水给周大喜漱口。

    院子里人挺多的,周家待人客气,还搬了椅子给李家人坐。

    他一段时间不回,家中格局已变,厨房都是两个。专门做饭的那个厨房里,杨招娣带着两个堂嫂正在忙碌。

    是的,李家人叫了本家,周家这边也不示弱,叫上了周大椿大伯一家,两个老人也过来坐镇。

    用周老爷子的话说,两家住得这么近,到处连着亲,无论结果如何,自家不能失了待客的礼数,有他发话,即便杨招娣心里不甘愿,也还是开始准备饭菜。

    李家男男女女来了二十多人,没有孩子。

    周家这边除了周大伯一家,还来了几个本家的堂伯和堂兄弟。总之,绝不输阵。

    此时院子里的气氛还算和谐,大家都在闲聊,李小五的爹娘冷着一张脸,偶尔也和边上的人说上几句。

    温云起进门打了一瓢水出门,没有与人打招呼,院子里静了静。

    原先的周大椿默默无闻,毫不起眼,近几个月他一跃成为周家年轻一辈中最能干的人,没有之一。

    这人无论是谁,面对能赚得来银子的人,总会多几分尊重。

    温云起重新回到院子,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随口道:“你们聊着,不用管我,我一个晚辈,坐在边上听听就行。”

    话是这么说,他却抓了周大玉进屋。

    周大玉眼睛红肿得只剩下一条缝,看到一母同胞的哥哥,眼泪滚滚而落。相比其他两位哥哥,她与周大椿之间的感情要更深,毕竟两人一起在娘胎里待了十个月。

    温云起拍了拍她的肩:“你怎么想的?”

    “他们就是逼我。”周大玉泣不成声,婆家会有这场逼迫,早在她的预料之中,让她伤心的是,李小五也在其中,并且明显站在李家那边。

    “小五这些日子偶尔也会来帮我的忙,我没让他白帮,给了工钱的。大概我早就猜到会……”她说不下去了,“他们想让我带着发豆芽的手艺回婆家去,三哥,我这一去,这手艺肯定要被他们学走,我不能做对不起你的事。”

    温云起掏出一张帕子,上面绣着兰花,料子细滑,一看就知价钱不便宜。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帕子是女子所用。

    周大玉抓着那方帕子,连哭都忘了,眨眨眼睛,眨掉了泪水,确定自己没看错后,惊声问:“你哪里来的帕子?”

    温云起买的。

    他和冯文思分别以后,路过一间布庄,想到她身上那身丫鬟装,就想买点料子给她做成衣,顺路进去瞧了瞧。

    料子不太适合,倒是帕子还不错,他选了十来方。

    “我买的,认识了个姑娘,外祖父是秀才,她自己读过书,长得也好,我们应该很快就要定亲了。”

    周大玉瞪大了泪眼:“何时的事?”

    温云起不好说今天才认识,含糊道:“最近才认识的。”

    有了这个插曲,周大玉也没那么伤心了,其实她早就想好了对策,再多的泪都已经哭完了。此时是看到了最疼爱自己的哥哥,眼泪才不受控制。

    温云起再次询问:“这手艺是我教给你的,我也没有说不让你往外传,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回李家,愿不愿意把这手艺教给他们。”

    “我不愿!”周大玉回娘家已有两个多月,她这一生不到二十载,过得最拘束的日子就是在李家的一年多。

    说句难听话,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与人吵,衣食住行样样都要争,有点好菜,筷子慢了就没了。回娘家的礼物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手慢一点,就只能拿到最差的那份。

    周大玉不想争,可她太好说话,落在妯娌几人眼中,就成了好欺负。她被裹挟着不得不争,整个人也变得斤斤计较,每日只看得见家里那一亩三分地。

    回到了周家,忙着赚钱做生意,她才惊觉自己过去那一年多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那种日子,过着还有什么劲?

    如果说她刚回家发豆芽那些天还想着李小五愿意到周家来住,两人就继续过日子。现在的她已经完全改变了想法,再加上今日李家那些人不讲理的在这院子里大吵大闹,她更是坚定了与李家断绝关系的决心。

    哪怕是李小五到了周家来住,他也不可能不管爹娘和兄弟,偏偏那些人斤斤计较,什么都想争,即便是一坨牛屎,都想抢回家去沤肥,但凡和他们牵扯上,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争执和麻烦。

    “你不愿,绝没有人能勉强你。”温云起转身出门。

    此时厨房里饭菜已做好,足足摆了四桌。

    下午才说要做饭,家里没有准备鲜肉,但是豆腐管够,还炒了一盘子腊肉,又炸了花生米。

    除了李小五一脸难过,李家二老脸色难看,其他人都敞开了吃喝,吃到肚子溜圆。

    周老爷子愿意请他们吃饭,却没有准备酒,就像忘了似的。

    没有酒,前后不过一刻多钟,饭菜便已一扫而空。

    周老爷子大声叫嚣着让人继续去做饭。

    当下的饭没那么好做,要蒸馒头,要炒菜,两口锅一起上,至少也要半个时辰。

    李家人没有那么厚的脸,忙阻止要进厨房的妇人。他们今日是来找茬的,周家以礼相待,还请他们吃了饭……都说吃人嘴短,一顿饭吃完,李家本家的人已经开始嘻嘻哈哈地说笑。

    “大玉,收拾收拾,咱这就走吧。听说在这里是你自己一个人发豆芽,等回了家,让你娘和你几个嫂嫂帮你的忙,你使嘴就行。”

    李二嫂立刻接话:“对对对,弟妹,你住这间屋子吗?我来帮你收拾吧。”

    李三嫂也上前帮忙:“二嫂啊,你粗手笨脚的,只会干卖力气的活,像收拾屋子这种事,还得是我来。”

    李大嫂呵斥:“别争了,大玉那么懂事,怎么会舍得使唤我们?”

    周大玉一股怒火直冲脑门。

    妯娌和婆婆都不是帮她,敢使唤她们干活,这卖出来的银子她们就得拿大头。

    而且,让她们学会了窍门,绝对会把她抛到一边。

    “李小五,你出来。”周大玉目光看向众人,“此事往大了说是周李两家的事,往小了说,不过是我和李小五之间生了矛盾,我们俩这日子要不要继续过,我得跟他谈一谈。他不能让我满意,我就不回去了。”

    此话一出,李母的脸愈发难看。

    “你说,只要你愿意回家,小五都听你的。”

    周大玉呵呵:“回哪个家?回你家那个破草房吗?前些天我回去了一趟,所有的房顶都修了,就我们夫妻的没有修,屋子里我那些家具都泡霉烂了,怎么住?”

    她伸手一指斜对面刚刚修起来的青砖瓦房:“我那么敞亮的宅子不住,跑到你们家去吃苦?”

    李家二老自然知道那有个宅子是周大玉的,之前他们一直说的都是接人,没有提这个宅子的事,此时周大玉提了,他们才好接话,李父沉吟:“我们家确实是差,可你嫁都嫁了,人一辈子,三穷三富都不到老。你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不要自家男人了啊。”

    这话说得,好像周大玉和离就是嫌贫爱富似的。

    第153章

    周大玉气得胸口起伏不止,她这些日子在外做生意,果然遇上不少

    周大玉气得胸口起伏不止,

    她这些日子在外做生意,果然遇上不少好人,但也遇上了许多刁钻的妇人,

    嘴皮子不够利索,会被人强买强卖……真的有妇人明明该给八文,却丢了六文就跑。

    她也不是今儿才知道李家人的难缠,

    怒归怒,

    却没有失了理智。

    李家越是如此,

    她越不想回去,

    当即沉声道:“这夫妻俩过日子,

    那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实话说了吧,李家穷,

    地方小,孩子多,勾心斗角也多,我和小五感情不错,

    可我不想天天跟人吵架。”

    她目光看向李小五:“你是怎么想的?”

    李小五双手抱头,满脸痛苦:“大玉,

    我当然想和你好好过日子。”

    “行!”周大玉沉声道:“我不打算回你们李家,

    你若愿意,就搬过来陪我一起住。”

    眼看李家二老要开口,周大玉率先道:“那院子是在我娘家帮扶下造的,爹娘和哥哥之所以愿意帮忙,是可怜我,

    不想看我在婆家受人欺负,所以,

    这个院子只能我们小夫妻俩住!”

    想要跟过来住,门都没有,窗户都直接钉死!

    她看向李小五:“你怎么说?”

    李小五张了张口:“你的意思是,我住这么好的宅子,让我爹娘住破旧的老宅?”

    周大玉颔首。

    “如果你答应,那咱们就白纸黑字写明……”

    李母急了,气急败坏地吼道:“这算什么?你这是让我儿子入赘。你们家骗婚啊!一开始就说入赘,谁会跟你们家议亲?”

    相比起她的激动,周大玉则是一脸平淡:“谈不拢,那咱们就一拍两散,想让我再回你们家那个破院子住,做梦。”

    “你你你……你嫌贫爱富。”李大嫂训斥。

    周大玉原先从来不爱与他们吵,这会儿眼瞅着都要翻脸了,她不打算再忍耐:“我爱娘家的富裕,不丢人。有本事,你也回你娘家去住啊。瞧瞧你那双眼,都嫉妒成黑色的了。

    ”

    李大嫂:“……”

    不蒸馒头争口气,她大声强调:“我才不是嫉妒你,是你做得不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已经是李家妇,就不应该在能赚到钱了以后抛弃糟糠之夫……”

    “我没抛啊。”看到李家人急了,周大玉心里格外畅快,“我也没说不做李家妇,是你们李家不讲道理。我自己花费了近十两银子修建起来的大宅子不让住,非要让我去住那个破房子,非要我没苦硬吃。既然谈不拢,大家都放过对方,一拍两散就好了啊!”

    “不!”李小五满脸泪水,“我不要和你散。”

    两人在过去的一年多中,感情不错。都说大孙子和老儿子是老人家的命根子,可是李家上下辛苦一年到头还不够填肚子,兄弟几人又有自己的小心思,二老即便是偏疼小儿子,也不过是嘴上来几句好听的,其他人眼睛又不瞎,怎么可能任由二老多给小儿子东西?

    一年多来,夫妻俩算是抱团取暖,互相安慰。

    周大玉心情复杂:“我嫁给了你,夫妻一荣俱荣,如今我赚到了银子,也愿意带着你过好日子,没说要和你散,是你自己不选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