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周家不想答应这门婚事,可周大喜非要娶,家里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到了周大椿这里,他其实不太想娶妻。但那话怎么说的,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周大椿从码头上干活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脚崴了的姑娘,当时姑娘哭得梨花带雨,他原本不想多管闲事,可是姑娘给了丰厚的酬劳,请他帮忙送一趟医馆。
周大椿这一去,不知怎地就生出了一些流言,无奈,两人只能成亲。
汪盼儿对这桩婚事没有多大的抵触,还挺乐意,只不过汪家是小富之家,不愿意把女儿嫁到村里,汪盼儿执意要嫁,汪家没要聘礼,但也没要嫁妆。
婚事办得还算顺利,新婚那晚,两人也顺利圆房,算得上浓情蜜意。
但是,半个月后,汪盼儿突然就发疯了一样,买了药毒害全家。
周大椿直到死,都只觉得莫名其妙。
温云起感觉到身上多了一双小手正在解他的衣裳,这样的情形下,那肯定是晕不下去了。他睁开眼睛,伸手拍开汪盼儿不规矩的手。
他下手挺重,拍出了啪一声。
汪盼儿吃痛,忙收回了手:“你做什么?”
她一脸不满,大概是察觉到自己的语气太过生硬,转而道:“今儿是新婚之夜,你喝了多少酒啊?”
说着,还气得扭开了脸。
温云起起身出门,一句话都没留。
汪盼儿傻眼了,追到门口问:“你要去哪儿?”
周家的院子足有七间房,一间堂屋,六间可以睡觉的屋子,这房子是周父三十多岁时修建,建好没多久,就开始娶儿媳妇。
建这房子之前,周父就安排好了儿子成亲以后住的屋子。
儿子一人分一间,女儿也有一间闺房。这般还有得剩。
因为周大南不在家,夫妻俩都不爱回家住,那间屋子是空着的,只有一张床……不过因为家中有喜事,光板床不好看,那屋子这会儿铺着被褥。
温云起进了周大南的屋子,路过周家夫妻俩的屋子时,还听到二人在叹气。
老大连家中亲弟弟成亲都不回来,这儿子算是白养了。
温云起进屋后关了门,倒头就睡。
他脑子清明,但是周大椿确实喝了不少酒。这一觉睡得很沉,醒来时,外面天已大亮。
温云起还有些头疼,没有赖在床上,周大椿是个很勤快的后生,一年到头也不怎么生病,白天躺床上这种事,一年也不会做一次。
周家院子里就有一口水井,他从屋子里出来,顺手取了个盆子到井边打水。
新房一点动静都没,周母眼看着儿媳妇不起床,她也不好意思喊,带着二儿媳妇做饭,结果一抬头,看见小儿子居然是从大儿子的屋子出来,顿时一脸惊讶:“大椿,你昨晚在哪儿住的?”
“喝了太多酒,我睡大哥的屋。”温云起随口答了一句。
厨房里的婆媳二人面面相觑,又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新房。
汪盼儿心里特别恼怒,心里压着事,她早就醒了。今日是新婚的第二日,规矩大的婆家会让新嫁娘给一家人做饭。
也好在周家没有这个规矩,汪盼儿还怕婆婆叫自己出门后她不好解释……这事论起来不是她的错,但是丢人啊。
听到男人起了,汪盼儿才打开门:“你昨晚怎么回事?”
温云起瞄了她一眼。
十五岁的汪盼儿肌肤细腻,手上一点茧子都没有,衣着打扮一看就是家中富裕的姑娘。和村里这些姑娘的区别很大,一看就知不是一路人。
“你说话啊。”
周母也觉得不对:“大椿,新婚之夜你怎么……”
“就是喝多了。”温云起揉了揉眉心,“秋二几个猛灌我的酒,我头疼,又不想被她扒衣裳,干脆去了大哥的屋子里住。”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院子里的三个女人都满脸惊讶,汪盼儿又羞又愤:“周大椿,你混账!”
她气得跺了跺脚,转身进了新房。
二嫂杨来娣不好意思跟小叔子说这事,恰巧锅中需要人看着,她转身去忙了。
周母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你都十七八的人了,怎么连话都不会说?那是当着人前能说的话吗?”
“我说的是事实。”温云起叹口气,“娘,这婚事办得草率,我有点后悔了。”
周母:“……”
她气急了,抓着扁担就要揍儿子。
“混账东西,既然不答应婚事,早干嘛去了?”
她抡着扁担满院子的追儿子。
温云起可不是那坐着挨打的老实头子,急忙跳起来躲。
大早上的,母子俩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
周母累得气喘吁吁也没打到儿子,感觉再追下去自己这条老命就要交代了,她叉着腰大骂:“你当娶媳妇是过家家呢?再说这种糊涂话,老娘打断你的腿。”
第144章
院子里这么大动静,背着手从外面进来的周父沉着一张脸质问:“
院子里这么大动静,
背着手从外面进来的周父沉着一张脸质问:“闹什么?有话好好说!”
要看老两口都不答应休妻,屋中的汪盼儿松了口气。她出门,双眼通红地站在屋檐下:“大椿哥,
我到底哪里让你看不上眼了?正如娘所说,你不喜我,早说啊,
这婚事可不是我非要嫁,
是你上门求来的!现在你说不娶,
那不是逼我去死吗?”
温云起呵呵:“我只问你一句,
你一个城里的姑娘,
到底看中我哪儿了?”
汪盼儿眼睛一眨,落下泪来:“只怪我命不好,谁让我那天出门崴脚,
崴脚后边上只有你一个人呢?若不是为了保全名声,你以为我想嫁?”
闻言,温云起一合掌:“那正好,你不想娶,
我不想嫁,大家一拍两散。”
“糊涂东西。”周母大怒,
抓了把凳子又开始追儿子。
散是散不了的,
只能大家先分房住。
周父眉头紧皱:“别闹了,传出去要丢死人。臭小子,当初救人时就该想到有今日,现在才来后悔,早干嘛去了?”
周大椿完全是看在丰厚酬劳的份上才帮忙的,
而且他当时说了男女有别,是汪盼儿说她腿痛得厉害,
一刻也不想等,让他赶紧送她去医馆。
当时周大椿尽量不碰她,还特意找了个板车来推,从头到尾就扶了她两把。
外面的那些流言实在是离谱,不过扶了两把,落到他们眼中,就像是两人孩子都生了似的。
在温云起看来,这番流言应该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不许再闹了,回头好好过日子。”
温云起立即道:“我还没想好,先住大哥屋里。”他看向汪盼儿,似笑非笑问:“咱们先分房,你没急色到非要现在就洞房吧?”
汪盼儿:“……”
姑娘家要矜持。
她再怎么着急,也不可能当着一群男男女女的面说自己非要立即和男人圆房啊。
周母气急了:“混账东西,你这说的都是什么胡话?不许分房,夜里老实回房住!”
“娘,你再说,我可就走了。”温云起张口就来,“这家没我住的地方,刚好我城里铺了一张床。”
周大椿在城里的码头上做短工,工头有给底下的人准备大通铺。
一间屋子,打开门就是大床,干活的人想住,搬了被褥就能睡。
男人们挤在一个屋子里,打嗝磨牙放屁说梦话,又都是干体力活的,屋子里各种怪味。当然了,都是臭男人,谁也不嫌弃谁。再说,大家都是为了赚钱嘛。
周大椿回家要走半个多时辰,扛工很累,扛得慢了扛得少了都容易被工头撵走,为了留下来,只能拼了命的干,下工以后只想躺着,动都不愿动,宁愿凑合也不想再赶路。
周父心头一梗,看着混不吝的儿子,只觉得这孩子就是来讨债的。家里昨天才办喜事,今天他就跑到城里去住,若是传出去,肯定要被人议论……可不能让这小子真的跑出去住。
他气冲冲嘱咐:“年轻人的事情,随他们去,咱们当爹娘的,把儿媳妇娶进门就算是对得起他们,以后日子怎么过,随他们去。”
周母自然明白孩子他爹的顾虑,将手中的板凳一扔:“一个个的都不听话,老娘早晚会被你们给气死。”
话是这么说,看那动作,却是不打算继续管了。
杨招娣缩回了厨房做早饭。
村里有让新媳妇早上起来给全家准备早饭的规矩,但看弟媳妇那模样,应该是不打算来干活,甚至都没有帮忙。
杨招娣心中叹息,这又来了一个祖宗。
之前的大嫂家里是卖馄饨的,口口声声说只会煮馄饨,一年回来不了几趟,进屋就喊累,反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回老家就当是休息一日。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招娣哪里还好意思拉着大嫂干活?别说她了,就是婆婆都喊不出口。
听说小叔子定了一个城里的姑娘,家中好像还挺富裕,杨招娣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
三个儿媳妇,属她最命苦。
汪盼儿确实没打算去厨房干活,假装生气,缩回了屋子里。
杨招娣动作麻利,家里吃饭的人没几个,又都是昨天晚上的剩菜和剩饭,热一下就得,不到一刻钟,饭菜就已摆好了。
温云起退回了周大南的屋子,听到外面喊吃饭,这才出了门。
全家吃饭七口人,周家夫妻坐在主位,汪盼儿坐在了周母的旁边,周大喜坐在了父亲旁边,杨招娣带着女儿挨着男人坐,如此一来,唯一空着的位置就在汪盼儿旁边。
一个位置而已,温云起没有矫情,直接坐下,还给二老盛粥,他动作麻利,先给父亲,再给母亲。
周父见状,叹了口气:“既然成亲了,就好好过日子。”
“好不了一点儿。”温云起直接答,“吃饭的时候别说这事,省得影响您胃口。”
周父:“……”
他皱了皱眉,没再多说。
儿媳妇都进门了,和离这事太稀奇,周边几个村子有这事,好像还是好几年之前。那也是女人在外头偷汉子,但娘家厉害,婆家不敢说休妻,才答应了和离。
他不觉得儿子儿媳会闹到那个地步,现在感情不好,过段时间就好了。想当初他们夫妻俩成亲之前也就见了两面,大家都不熟。一开始确实挺尴尬,后来还不是生了这么多孩子?
周母想法也差不多,只不过儿子不愿意圆房,她觉得对儿媳妇有所亏欠,吃饭时,没少给这在旁边的儿媳妇夹菜。
农家的人淳朴,觉得夹菜就是看重的意思,周母没有多想,也没注意到儿媳妇的僵硬。
温云起都看在了眼中,垂下眼眸。
周大椿直到死都不知道汪盼儿为何会发疯,在下药之前,汪盼儿和他感情不错,别看她出身好,对他一直挺温柔,虽说偶尔也挑剔他不够爱干净,但他能感觉得出来,汪盼儿嫌弃归嫌弃,却也真的打算和他过日子。
反差太大,全家人都对汪盼儿没有防备,看汪盼儿愿意下厨,大家都挺高兴,吃饭时周母还对着小儿媳连连夸赞……做梦都没想到汪盼儿居然会下毒。
“娘,您吃,不用管我。”汪盼儿不想得罪婆婆,也不好拒绝婆婆夹过来的菜,一开始装作羞涩,以为婆婆夹一下就算了,没想到接连夹菜,还都是夹大肥肉。
她知道婆婆是好意,可是她受不了婆婆吃过的筷子给自己夹的菜,更吃不下肥肉,实在忍不了了,在婆婆又一次夹菜时,“我这还有呢,我在家的时候,都没有互相夹菜的规矩。有时全家一起用膳,都是丫鬟给我们用专门分菜的筷子夹到盘子里。”
周母一脸尴尬。
儿媳妇这分明就是嫌她的筷子脏。
“我不知道你们家的规矩。”周母看着儿媳的碗,“换一个碗吧,你这给我吃,我不嫌脏。”
她舍不得浪费粮食,一把拿过了儿媳妇的碗,又吩咐:“大椿,你去给盼儿重新取个碗来。”
周父轻哼了一声,明显是看不惯儿媳的做派,但不聋不哑不做家翁,他能理解汪家的规矩,便懒得说。
温云起坐着不动。
杨招娣一看不对,这事搞不好要落自己头上,同样都是儿媳妇,当初她嫁人的第二天早上起来给全家做饭,凭什么弟妹能睡懒觉?
做饭的事情就算了,弟妹家世好,她做顿饭也没什么,可都是周家的媳妇,谁也不是谁的丫头,凭什么让她去给弟妹拿碗?
“弟妹,碗就在厨房的柜子里,你进去就能看见。”说到这里,她半真半假玩笑道:“不管你们汪家是什么样的规矩,如今你都是周家的儿媳妇了,进了门就得懂事。那话怎么说的,嫁给当官的做娘子,跟着杀猪的翻肠子,这进了周家的门,再不习惯也得学着习惯,总不可能让爹娘给你找个丫鬟伺候着吧?爹娘一把年纪了都没这福气,你年纪轻轻,即便真的让你享这福气,你好意思吗?”
汪盼儿受不了这挤兑,起身就走。
她飞快进了门,还把门关得砰一声响。
周母不赞同地瞪了一眼二儿媳妇,却也没多说。
话糙理不糙,周家不是大户人家,儿媳妇过了门,总要学着做点事。不说干多少,家里的洗衣做饭总要学着些。
周大喜拽了一把妻子,训斥:“就你话多。”
杨招娣翻了个白眼,对男人的训斥不以为然。她现在不忙着给弟媳妇立规矩,等汪盼儿养成了凡事撒手不管的习惯,回头这家里最辛苦的就是她了。
不管弟媳妇出身好不好,都是周家的媳妇,凭什么要分出三六九等?凭什么她就得是最下等的丫头?
温云起从头到尾没出声,这也让杨招娣松了口气。
都说父母在不分家,其实周家没这规矩。周家的长辈还在,周父不是家中长子,被爹娘分了出来,二老住在隔壁,由长房伺候。
其实杨招娣也想分家。
但长辈不提,她就只敢想一想。
杨招娣被男人训斥话多,也不收敛,翻了个白眼道:“脾气可真大,我过门几年,可从来都不敢摔东西。”
周母深以为然。
谁不是从儿媳妇过来的?
“盼儿,你若是觉得委屈,趁还没圆房,我们送你回家去,顺便跟亲家和你们家亲戚解释一下。”
汪盼儿:“……”
她探出头吼道:“你们说得轻巧,我都过门了,在这儿过了一宿,回家说我清清白白,谁会信?”
第145章
汪盼儿这突然发作,周母吓一跳。杨招娣本来就想踩
汪盼儿这突然发作,
周母吓一跳。
杨招娣本来就想踩新弟妹一脚,看到弟妹脾气这么大,顿时兴奋起来:“弟妹,
你这是跟谁说话呢?难道你在娘家的时候也这么跟长辈说话吗?”
汪盼儿看不起周家人,对着公公婆婆还会忍耐一二,毕竟自己是晚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