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母子俩手头有点银子,但杨氏不敢带着儿子单独上路啊。一个胡家,给她的教训特别深刻,还有女儿的下场……她还是每天都在物色带自己去江南的人选,但却再也不敢随便将自己托付出去。
若是看不准人,就像女儿那般,命都要没有了。
高定财走得怒火冲天。
他并不是真的舍下便宜儿子不管,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也是希望杨氏好好教一教,能走就走一段,非得他拉着,他拉不动啊!
主要是高大伯没了两个孩子后,全家人只拖一个板车,停下来的次数很少……白玉宝趴在板车上,他的板车要比大哥一家的板车都要重,速度还得一样,他是真的熬不住了。
杨氏站在原地跳脚,喊了好几声,却不见高定财回头,她的眼泪霎时就下来了。
昨儿吴老爷中午之前就歇下了,于是温云起他们走在了后面。
等到温云起看见杨氏母子时,她们已经跟在了另一个男人身边。
杨氏新跟的这个男人姓朱,人都喊他朱大。
朱大今年四十岁,灾荒年间就已经和几个儿子分了家,他跟着最小的儿子上了路。
出门时一家五口,老两口带着儿子儿媳和孙子。
孙子没能熬过去,出门不到半月就生病了,病了没药,三天不到就断了气。走到现在,只剩下了父子两个光棍。接纳了杨氏和白玉宝后,变成了一家四口。
杨氏想的是,她比朱大年轻十来岁,年纪大的男人都比较疼人,父子俩人拖着板车,到时母子俩说不定都能坐上板车。
温云起看见他们时,母子俩确实有坐在板车上。
杨氏天天都能看见吴老爷一行人,今儿同样看见了高家兄弟,之前还会撺掇高定财去找儿子要水要好处,如今……她跟了另一个男人,和高家兄弟再没了关系。
朱大看到了吴老爷一行人,急忙拖着板车让开大路,见到马车离去,淬了一口飞到口中的灰尘,愤愤不平道:“娘的,同人不同命啊。这年头畜生比人过得还要好,三匹马儿杀了吃肉多好?这世道人都喝不上水,马儿却养得膘肥体壮,上哪儿说理去?”
朱大的儿子朱冬子接话:“人不如马,说的就是这情形。那些老爷真的是……怎么就没个胆大的把他抢了呢?”
“早晚挨抢。”朱大再次呸了一口。
父子两人很不服气,杨氏低着头,手指轻轻摸着边上的几个麻袋。
麻袋有点厚,完全看不见里面装了什么。她伸手捏着,感觉豆子不像豆子,也不像粮食。
带的粮食不够多,手头再没有买水的银子,多半是到不了江南的。
想到此,杨氏心里有点慌。
朱家父子换着拖车,板车上的行李不多,但带了两个人,车子特别的重,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拖得动,两人是一人拉一边。
因为太累了,时不时就得停下来歇会儿,父子两人找了个大树躲阴凉。
大树枝叶全部干枯,也不知道死没死,日头很烈,父子两人躲在这儿,其实并不比站在路上凉快。
看着母女俩去了边上的干草丛中方便,朱东子伸手揉了揉被绳子勒痛了的肩膀,低声问:“爹,咱们何时换?肩膀好痛,我有点拖不动了。晚换不如早换,大不了,回头再找个女人回来就是。”
父子俩一开始出门时,想的是全家一起到江南。但是他们手头的银子实在太少了,大部分的水都要花银子买,价钱还不便宜。
这人活着,总不可能被憋死。
无奈之下,父子俩人将朱母卖掉了。
用朱母换了两桶水,原本要渴死的三口人又撑了三日,运气好,水刚刚喝完,他们找到了一口只需要排队,不需要花银子的井。
连排了好几次队,打到了两桶水,又撑了几日。但水总有喝完的时候,渴得厉害了,朱冬子把自己的媳妇送了出去。
父子俩再次得了甜头,两个光棍上路,时不时就借口要娶妻,“娶”那些在婆家过不下去的女人。
这年头,正经娶妻也没有喜宴,续娶就更简单了,对着天地磕个头就算是完事。
看在他们能从这进门的女人身上得到好处的份上,他们对凑过来的女人都特别耐心。
比如杨氏带着个十来岁的儿子还不愿意走路,估计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身边有人伺候的,才愿意接纳。
可是那样的老爷,又怎么可能看得上已经年老色衰的杨氏?
另一边,杨氏和儿子往山下走时,也在说朱家父子。
“玉宝,你还是要懂事一点,能走就自己走。人家累得满头大汗,不是我要心疼谁,而是每个人的耐心都有限,回头人家厌恶了我们,我们怎么办?”
白玉宝沉默,也确实将母亲的话听入了耳中,迟疑了下:“可是我的脚确实很痛啊。”
“唉,怪我以前没舍得使唤你,你多干点活,身上有点力气,走起来路来没那么累,脚底也不会那么痛。”杨氏拍了拍儿子的肩,“苦了你了。但……”
白玉宝有些烦躁:“我会看他们的脸色行事,实在不高兴,我就自己走。”
杨氏得了儿子的准话,心里挺欣慰:“我看了,那些麻袋里装的多半都是粮食。他们父子身上还有银票。”
白玉宝一脸惊讶:“真的?娘什么时候看的?”
杨氏失笑:“不看怎么行呢?不确定他们能让咱们母子过上好日子,我跟他一场图什么?”
一开始杨氏想找一个吴老爷那种家境不错的男人,但她发现很难,只能退一步,先把眼前的困境度过再说。
母子俩有说有笑,另一边的朱家父子心情也很好。
大抵白玉宝真的挺重,朱家父子后来越来越沉默,但没有说半分怨言。杨氏看在眼中,心里暗暗欢喜,看来这一次真的选对了人。
父子俩太累,太阳还没落山就停下来做晚饭。
二人也不指望杨氏做饭,一个垒灶,一个找柴,杨氏看不下去,跑去点燃了火烧水,扭头使唤儿子拿水瓢,白玉宝就跟听不见似的。
见状,杨氏叹口气,觉得儿子还是不够懂事,好歹做点事,只要在忙,想来朱家父子就挑不出理。
吃过了晚饭,杨氏又带着儿子出去方便,其实是有话要说。
“刚才我让你递东西,你为何不干?”
白玉宝一脸莫名其妙:“以前我也不做事啊,凭什么要干?”
杨氏:“……”
“跟高家人在一起时,那是你亲爹,他不得不迁就你。”
白玉宝张口就来:“那我在胡家的时候也没干活。”
“不一样的。”杨氏开始后悔自己以前太宠着儿子,决定以后好好教一教,“在胡家时女人多啊,轮不到你。如今……”
白玉宝特别烦躁:“我不做事又会怎样?人家又没有不满意,你是不是想留在朱家过日子,拿我来讨好父子俩?”
杨氏噎住。
“臭小子,我是为了你好!”
白玉宝翻了个白眼:“知道了,我会改的。”
杨氏发觉儿子变了些,以前是又犟又不听话,现在愿意听话,答应得也爽快,但就是不照办。
“梅娘!”
不远处传来了朱大的声音,杨氏赶忙答应了一声,心下有点烦躁,两人今日结为夫妻,她都吃了朱家父子两顿饭,今夜多半要圆房。
她受够了这种臭哄哄的男人,却又不得不应付。
“来了,朱大哥,我们在这儿。”
朱大听到她的声音,飞快跑了过来,看到母子俩都在,顿时大松一口气:“你俩老不回去,我怕出事。没事就好。”
杨氏低下头,羞涩地道:“朱大哥对我真好。”
朱大呵呵:“走吧。”
他态度强势地抓住了杨氏的胳膊,把人往板车旁带。
杨氏羞涩:“朱大哥,别急呀,好饭不怕晚,我……孩子还在呢。”
朱大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买主到了。
父子俩的那些女人都卖给了同一个买主。
这位买主据说是个花楼中的鸨公,做皮肉生意的,反正长相好,牙口正,肌肤细腻些的女人价钱要高些,年纪大了,长得又不好的价钱会便宜许多。
一般一个女人两桶水。
杨氏一边往板车的方向走,麻木地随着朱大的力道挪动。心下暗暗叹气,她真的不想伺候男人,但看这模样,多半是躲不过去。
结果,快靠近板车了,朱大脚下一转,拉了杨氏往另一边人多的地方去。
一群女人被捆了手脚坐在地上,全都低着头,不见丝毫鲜活气。
杨氏回过神看到这情形,心下顿时一惊,下意识就想抽胳膊离开。
朱大死死抓着她,对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点头哈腰:“白爷,这是我媳妇,能换多少水?”
说着,还掏出了一张纸。
那是两人要结为夫妻的契书,上面还摁了指印。杨氏早上才签的,她以为这是男人在乎自己,有了这东西也不算是无媒苟合,没想到是为了卖她。
杨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朱大哥,你拿我来换水?”
朱大不搭理她。
那位叫白爷的男人起身,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杨氏,不像是看人,倒是像在估量一个物件的价钱。
看得杨氏格外不适,她努力抽胳膊,只听见男人说两桶水,然后丢过来了一套绳子。
杨氏尖叫着转身想跑,却被朱大抓住,对着她脸狠狠甩了一巴掌。
只一下,杨氏脸颊红肿,被扇得摔倒在地,半晌爬不起身。
朱大已经拿了绳子开始捆她,一边动作一边道:“要不是看你有用,你以为我会给你饭吃?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天真呢?”
杨氏满眼愤恨:“你……你一定会遭报应的,你们父子一定会不得好死!”
朱大呵呵两声,捆好后提了水就走。
白玉宝从头看到尾,见状傻了眼。
“我娘……你怎么能卖了我娘?”
朱大冷笑:“你不光长得像猪,脑子也和猪差不多。我不图卖了她,难道真图她给我做媳妇?这世道,想要女人还不容易?”
他照顾了白玉宝一天,这会儿抬脚就踹。
白玉宝毫无防备,本身也不灵活,被这一下踹得狠狠摔倒在地,肚子上剧痛传来,他一时间起不来身。
“买人这么容易,你为何不直接去抢?”
这话问的是那位白爷。
白爷呵呵:“抢?抢人会有伤亡,再说还犯法。
”
世道是乱,但总也有拨乱反正的一日
。白爷想赚这笔钱财,却不愿意等到风调雨顺后被清算,他手里抓着一大叠别人结为夫妻的契书,并且都不是伪造。即便大人要算账,也算不到他面前。论起来,他收留这群女人,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即便她们最后没能活下来,他也尽了力。
总之就是,他想要这些女人的命,拿着这契书就能扯一层遮羞布。
白玉宝被丢下了。
朱家父子拿到水,一刻也不停,拖了板车就走。
白玉宝傻眼了。
他反应过来后,顾不得脚底的疼痛,急匆匆去追高家父子。
一直追到了晚上,他一双脚鲜血淋漓,总算是找到了亲爹。
“我娘出事了!救人!”
高定财看到狼狈不堪的儿子,忙问出了何事。
白玉宝是懒,并不是蠢,他没有说母子俩主动跟了朱家父子,只说是朱家父子抢了他娘卖给了别人。
饶是如此,高定财听完了这话后,面色很是平淡:“我救不了,你太看得起我了。”
他这样的态度一出,焦急的白玉宝瞬间冷静了下来。
“你走吧,以后别再来了。”高定财面色复杂。
白玉宝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你不救我娘,我还是你亲儿子……”
“你不是。”高定财一想到方才特意过来跟他的说话的儿子,心里就一阵愤恨和……屈辱。
儿子主动过来,他很高兴,结果那臭小子一张嘴就说白玉宝不是他亲生儿子,是杨氏和她娘家一个表哥生的。
杨大林亲自作证,增加了不少可信度。
高定财这会儿看到白玉宝,就有一种被愚弄的愤怒,眼看着孩子傻呆呆的,一怒之下,伸手一推。
白玉宝摔倒在地,高定财却不打算伸手扶人,冷漠地起身离开。
“爹!”
高定财身子顿了顿,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
他为这孩子付出了许多,难得听白玉宝叫一声爹。以前他会很高兴,现在嘛,他只感觉自己是个蠢货。
杨氏跟了那位白爷,一开始温云起还看得见她,没几日,白爷的队伍里都没有她的身影了。
不用问,绝对是凶多吉少。
*
月黑风高的夜,温云起半夜起身,与胡文思一起在黑夜中狂奔,找到了白爷后,干脆利落地将其抹了脖子,还把人挂在了大树上,写了他做的坏事。
此事闹得挺大,逃荒路上的众人好多都听说了,会认识的人还把那张纸上的话读给了众人听。于是,逃荒路上众人愈发戒备小心。有不少想要寻求庇护的女人都变得谨慎,宁愿一群人结伴要饭,也不肯在路上随便找人托付终身。
原本温云起就不打算放过他……这位白爷,明面上和他的那个姘头做皮肉生意,借着这个由头收女人,实则上,那些女人都变成了肉。
不止白爷一个人这么干,温云起去江南这一路,但凡听说类似的事,只要确定事情属实。他就会凌厉出手。
出事的人多了,其他那些有心人也收敛了许多。
三个月后,赶在年前,温云起一行人终于到了江南。事实上,越往南走,水的价钱要便宜一些,后来渐渐都不用花钱买,有些不愿意再奔波的人家,找了一个不会缺水的村子暂住或者长住。
结完账,温云起拿着银子在江南的郊外村子里买了一片地修建宅子。
他挨着修了三个院子,兄妹三人挨着住。即便是高冬儿,日后也是招赘,而不是出嫁。
江南果然不缺水。
高大伯得知侄子侄女有银子安顿后,心下特别羡慕,也厚着脸皮登门求收留。
“志毅,你们有地方住,我们能不能……”
如今母子四人还住在一个院子里,边上两个崭新的院落都是空的,家具齐全,青砖瓦房,院墙都是青砖。比他们家乡的房子要好得多。
江南府没有旱灾,此处有衙门管辖。面对源源不断来逃难的众人,他们不许进城,但是周边镇子都有水……事实上,江南府外百多里处,就已经不缺水,真正到达府城外的灾民很少。
温云起不让其他人出面,一人立在门口:“不能!”
被拒绝本就在高大伯的意料之中,他面色难看:“你们不收留,我们就只能被冻死。”
温云起呵呵:“如果你们真的快冻死了,我会管的。”
救急不救穷,高大伯原先在村子里就混得不错,同龄人之中也得几分尊重。他只不过是习惯了哭穷而已。
看着大门关上,高大伯扭头看身边的弟弟,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跟个锯嘴葫芦似的,那是你亲儿子,你要求他奉养,难道他还能把你赶出来?”
高定财是看到了气派的院子没反应过来,也是儿媳妇在边上,他不大好意思。那他也没想到儿子关门那么快啊。
第142章
看见了儿子们住的院子,高定财特别后悔自己过去那些年和杨氏拉……
看见了儿子们住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