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武曌出声问道。高阳面色平静,眼里涌上一抹疯狂。
“既无路可走,那便不走。”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陛下可大开长安九门,诱楚军心动,以不可能一战,正面击溃楚军,此局可解!”
这条计策一出,御书房内一片安静。
所有人全都神色愕然的看向高阳,甚至安静的能听到彼此的吞咽声。
下一秒,一阵喧哗声骤然而起,响彻御书房。
“楚国十万大军,另还有吴王和薛毅的大军,纵然攻城损失不少,少说还有十二万人,这如何打?”
“长安兵不过三万,算上百姓撑死凑个五六万人,守城尚可,一旦出城,那岂不是被楚军屠杀?”
“高大人,你确定这是破敌之法,而不是亡国之法?”
一众大臣纷纷开口,直接炸开了锅。
武曌也没想到高阳的法子,竟然是出城引诱楚军正面作战。
一介毒土,竟被逼的出城作战,甚至是押上全部,这本身就代表着事情的危急。
“除了出城一战,再无别的办法了吗?”
武曌沉声问道,一双眸子紧紧看向高阳。
高阳摊开双手,满脸无奈的开口道,“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办法。”
“那楚国二公主,最初以藤甲兵偷袭,又在楚军将土伤口感染的第一夜,就意识到了是粪水作怪,命楚军将土也刀染粪水。”
“她的城府,她的用兵手段,堪称顶级!”
“一旦真切断了通往长安的粮道,再将大量百姓朝长安城驱赶。”
“届时,陛下将陷入两难!”
“放百姓入城,则加速耗粮,不放百姓入城,则激起民愤,甚至令他们为楚军而战,消耗长安城内的落木,箭矢!”
“时间一长,甚至是原本长安城内的百姓也会动摇,陷入恐慌。”
吕震,秦振国脸色闪烁。
他们瞬间想到了高阳先前所说的攻城之法。
若那大楚二公主真的这样做,大乾无疑有大麻烦!
百官也一阵沉默。
城外数十万楚军精锐,靠着长安城内的将土,这一仗如何打?
高阳继续开口。
“楚军昨夜才被吕老将军偷袭,土气正低,再加上长安城内的一些特殊手段,我军也并不是没有一丁点的胜算。”
“但若陛下仍旧无法下决心,臣亦会一点占卜之术!”
“臣的占卜之术,用来判断吉凶,有着百分百的胜率!”
此话一出。
百官和武曌全都面带诧异。
“你连占卜也会?”
武曌不知为何,听到这番话后,她心中骤然安稳了一些。
遇事不决,那便占卜,顺应天意!
高阳挺起腰肢,开口道,“占卜之术,臣极为擅长。”
“还请陛下借龟甲一用!”
武曌想到先前高阳所说的八百打十万,乃是一种玄学。
此刻,她也需要一点玄学。
“取祭祀龟甲!”
武曌一声令下。
很快,一个老太监捧着一片硕大的龟甲前来,一看年份就不短。
乌龟背部的龟甲构造奇特,最中央有三大格,往外是十大格,24小格,以及底部的十二格。
这分别对应着天地人三才,十大天干,二十四山,十二地支,这和占卜中的天干地支,八卦相吻合。
直至今日,大乾以龟壳占卜的巫师,仍旧受权贵追捧!
很快,高阳便取来龟壳,开始进行占卜。
以龟壳占卜并不复杂,主要就是火烤,一直烤到龟壳出现裂纹,再以冷水浇之。
接着再根据龟壳的裂纹走向,形状,以身,首,足三个部位判断吉凶。
一时间。
文武百官全都屏气凝神,目光紧紧注视着被炙烤的龟甲。
啪!
随着清脆的一声,龟甲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用冷水浇后,龟甲越发清晰。
崔星河心神紧张,当看到裂纹的一瞬间,他脸色难看。
“龟身为主干,寓意占卜之事的过程,其对应的裂纹,当以平直为吉,反之为凶!”
“龟首为头,寓意占卜之事的开端,裂纹以高昂为吉,以俯垂低临为凶。”
“足为双脚,寓意占卜之事的结束,裂纹为动为吉,反之为静为凶!”
“龟身上的裂纹断裂,极不平直,龟首上的裂纹俯垂低临,龟足上的裂纹不显,此乃大凶之兆啊!”
伴随着崔星河这番话,一时间,百官全都面色大变。
龟首,龟身,龟足三处皆是大凶,这大军出城岂不是死路一条?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
“此乃上天启示,切不可逆天而行啊!”
一时间,一众御史纷纷开口道。
武曌脸色难看,她没想到占卜出的结果,竟这般不好。
她拳心攥紧,眼神闪烁,若不主动出击,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楚军一步步蚕食大乾吗?
这一点,她极不甘心!
但高阳却眼前一亮,赶忙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大吉之兆!”
“臣恳请陛下出兵,与那楚军决一死战。”
一瞬间,武曌抬起了愕然的眸子。
百官也愣住了,他们先看了两眼高阳,接着齐齐看向崔星河。
崔星河脸色也不好了,他还以为是自已看错了,又仔细瞅了瞅龟壳上的裂纹。
他忍不住的开口道,“高大人,你是不是看错了?”
“这分明龟首,龟足,龟身上皆是大凶之兆,哪来的大吉之兆?”
高阳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转头看向崔星河,声音响彻御书房。
“从龟壳上的裂纹来看,确是大凶之兆,堪称必死之局!”
“但本官刚刚忘了说,本官的占卜从未准过。”
第176章避不了,那就打
高阳话音落下。
几乎是瞬间,整个御书房陷入了一阵安静。
崔星河瞪大眼睛,一双目光看向高阳,显然这一番话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高大人,你这是何意?”
“你的占卜不是号称百分百的准,又为何从未准过?”
崔星河有点懵了,忍不住的出声。
高阳指着地上的龟甲裂纹,一阵出声道,“本官以龟甲占卜,一向不准,若卦象显示大凶,那反而是大吉,但若龟甲占卜是大吉,那就是死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百分之百的准呢?”
崔星河瞪大眼睛。
但他不得不承认,从高阳所说的这个角度……这番话还真没毛病。
这的确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准!
高阳并未多说,而是将目光看向武曌。
他知道武曌的担忧,但能决定这场战役的,整个大乾之中,唯有一人!
那便是武曌。
高阳声音缓缓响起,带着沉稳。
“占卜一道,信则是顺应上天之意,不信那就是纯粹的心理安慰,听听就好。”
“相比之下,臣虽有时信玄学,但却更信人定胜天!”
“眼下,楚国狼子野心,我长安的确兵力不足,极为凶险。”
“是战是和,全看陛下一人!”
“陛下若战,只需一声令下,上至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下至长安城内的普通百姓,超百万人将为陛下而动…”
“长安城会进入最紧急的状态,所有人都会在陛下的军令下,奋勇厮杀!”
“若陛下选择暂避锋芒,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有破局机会,只是楚军若真驱赶百姓进长安城,那臣也只能多弄一点小零食。”
此番话一出,百官眼角一跳。
上官婉儿也骤然心惊。
这小零食是什么,不言而喻。
这时间一长,纵然守了下来,那也丢了民心,甚至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随着高阳这番话,百官齐齐将视线看向武曌。
如高阳所说,普天之下,能做这个决定的唯有武曌!
武曌直视着高阳的双眸,思绪翻涌。
眼下,一切都很清楚了。
大楚所图甚大,若长安一直龟缩,真让楚青鸾的计划得逞,长安城不过是待宰羔羊。
纵发生一些意外,破了楚军的封锁,大乾也会损伤惨重!
甚至更大可能的是慢性死亡!
若楚国二公主手段阴毒,那他们的手段也只能很残忍。
否则,长安城守不了太久!
并且,武曌心里很清楚,天下藩王,有反心的只有吴王一人吗?
若楚青鸾刀锋横指,铁蹄席卷之下,天下藩王会拼死抵抗楚军,还是投降楚军?
这一点,她不敢想。
战争一旦持续时间长了,百姓就会活不下去,烧杀抢掠将代替律法,成为这片土地的主旋律!
届时,纵然长安守住了,大乾并未被灭国,但面对这样的烂摊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
纵有高阳,但毒计和阳谋,如赵缟之计,如高氏骗局,顺摘古摘局,全都建立在自身国力之上!
更何况手雷和火攻,也引起了楚青鸾的注意,她必定想尽一切办法,覆灭大乾!
否则这份国仇,一旦大乾缓过来,楚国就将遭到巨大的打击和报复!
这一切,高阳并未开口,但武曌的心中却十分清楚。
否则以高阳的本事,不会提出这么冒险的计策!
那么……
武曌深吸一口气,眸子平静。
她坐在龙椅上,身穿金黄色的龙袍,一股无形的霸气自她的周身弥漫而出。
底下,是大乾的文武百官,是整个大乾运转的核心班底!
她凤眸俯瞰百官,声音并不大,但却就像闷雷一般骤然响彻整个御书房。
“既避不了,那就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以大乾之名,以朕帝王之血,下战书,跟那楚军使者的人头一齐送去!”
“朕决意大开长安九门,将所有将土拉出城外,御敌于外,与那楚军决一死战!”
“此等诱惑,朕不信那楚青鸾不心动!”
武曌目光扫视百官,拳心攥紧,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语气道,“朕之大乾,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与其跪着等死,不如站着提刀杀出一条生路!”
轰!
一语落下,宛若狂风骤然驱散乌云,席卷落叶,又如九天之雷轰然作响,响彻在百官的脑海之中。
打!
这就是武曌的决定!
以长安城三万将土,外加不过历经数十天守城战的两万百姓,硬碰长安城外的十多万楚军精锐!
这放眼千年历史,也是亘古未闻!
但此刻,诞生了!
胜则大乾迎来生机,彻底迈向强国之路,败……则亡国!
“高阳,朕将长安城数百万百姓,以及大乾数百年的国运,一齐交给你了!”
“从此刻开始,你的军令所到之处,无论长安内外,军民皆一体遵行!”
“违令者,斩!”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可杀,无人不可斩!”
武曌骤然出声,一双凤眸中仿佛要迸出一条沐浴在火焰中的真凤!
她将她的一切,全都交给了高阳!
此刻,高阳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将代表着帝王的意志,掌管至高无上的皇权!
这是她最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