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她男人在外面就是做这种事儿的,这就是个小习惯。没想到慕宁把人家的习惯也改过来了。
刘秀英再也听不到慕建平油腻的话了。
她的心情还真是舒畅了。
也正是因为慕宁改造有方,慕建平难得没有唠唠叨叨,一家人飞快把饭吃完了。
肉在这个年代,那可是好东西,谁见到肉脚步都挪不开。
刘秀英为了两个儿子炖了两只鸡。
这两个儿子平时在他们工作上学的地方,也很节省,知道家里不容易,不舍得花钱,要么把钱寄回来,要么就省下津贴想带回来。
在外面受苦,在家里可不行。
回到家里以后,刘秀英就让他们敞开了吃。
她就怕两个儿子都不舍得吃那白面馒头,做了两大筐,紧着他们炫。
慕家尚和慕家华是成年男子,胃口自然不小。
但饭就摆在他们面前,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两个人也没客气。
要是在家里再客气的话,那还有什么地方能让他们安安心心地放松。
所以这顿饭吃的非常的好。
慕家尚和慕家华长途奔波的疲惫都一扫而空了。
饭吃完了,就到了谈话环节了。
慕家尚先汇报了一下他的情况。
他就是一个打工人,平时安安分分的工作,不惹事儿,而且他脑子比较好使,情商也比较高,跟他的同事师傅什么的处的都不错,还另外带回来了很多的年货,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衣锦还乡了。
王妙禾看自己男人说话的时候,那眼里都冒星星。
慕家华比慕家尚经历就更丰富一些了。
作为家里的大学生,他是有学习的脑子的,否则不会获得那么珍贵的机会。
在校园里他求知若渴,工农兵大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慕家华在里面还算是数得上的,他一点都骄傲,他要的就是努力的学习知识,为这个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来。
慕家华说着说着,就热血沸腾了。
一家人听着听着眼泪汪汪。
他们有着最朴素的情怀。
虽然在这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有改变的决心。
他们十分笃定,往后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前途会越来越光明。
聊完了两个哥哥,两位哥哥也就把目光放在了慕宁的身上。
虽然他们没有回来,那两位妻子都跟着扫盲班学习了不少的文字,王妙禾和李琴花在慕宁的鼓励下,一直在跟他们通信。
家里发生了什么,他们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了解的确实没有那么具体。
第1392章
年代白月光(38)
“慕宁你来说说,你这些日子做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都跟你两位哥哥好好说说。然后跟他们表示一下态度,说说你以后要做什么,你要是待在家里给我躺着,你给我等着。”
刘秀英这段时间不仅愁闺女的身体,也愁慕宁怎么办?
人家慕如月这个老师算是彻底当起来了。
慕宁用自己做陪衬,给人家贴脸面,慕如月也勤奋努力,很快就取代了慕宁,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好老师。
这段时间大家也没什么活,天天去上扫盲班,刘秀英和慕宁的两个嫂子也是次次不落。
她们首先是习惯了,第二就是慕宁催着,不让她们懈怠。
幸好村子里大多数都是老实人,让他们学习,他们有劲头了,就一直在学了。
刘秀英学的认真,但是心里也泛酸。
没别的,看着慕如月取代了慕宁,受到了别人的尊敬,想起自家吃饱就睡,睡饱继续吃的闺女,刘秀英突然间就感到了落差。
她自然清楚,其实是村里人没有忘记慕宁。
毕竟是慕宁给他们开的路。
可是再怎么不忘,慕宁不在那个岗位上了,那性质还是大不相同的。
刘秀英又不好意思让慕宁继续干这个活。
人都累出病来了,她要是火上浇油,真有个好歹,谁给她再还一个闺女回来。
所以她急也不敢在别人面前急,只能老老实实的把念头都压回去。
现在两个儿子回来了,刘秀英自认为她的助力回来了,立马就对慕宁发难了。
老师她不当,记分员的活一早就安排给了别人,刘秀英倒是要看看慕宁想做些什么。
刘秀英的心思都写在脸上,慕宁一看就透。
她看上去不急不慢的,很快就把自己这段时间发生的事给说清楚了。
慕家尚和慕家华好久没见这个妹妹了,他们觉得这个妹妹比之前那可真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能够让村里人叫她一声老师,这本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但是两个哥哥此刻跟他们的妈站在了一条战线上。
身体的确要紧,但是开年以后慕宁得给自己重新找个活了。
种地不是慕宁能做的工作。
他们作为哥哥,最清楚慕宁是怎么被娇生惯养着长大的。
慕宁小时候就聪明伶俐,长得还好,心眼也多,几个哥哥被她指使的团团转,还乐此不疲。
刘秀英和慕建平天天嘱咐他们要对妹妹好,别的不管,一定要对妹妹好。
几个人也就慢慢地形成意识。
更何况他们是一家人,慕宁对他们也不错,两个哥哥就更担心慕宁的未来了。
慕家尚打算先问问慕宁的意思:“你打算干点什么,让我们给你把把关。”
“没什么想干的,我现在就想做一个睡到自然醒,想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不想吃饭的时候就能到处玩的人。”
慕建平和刘秀英表情都十分的难看。
这样的话他们可听了不止一遍了,慕宁之前就这么说了,她就是喜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没想到两个哥哥回来了,她还敢这么说。
“我是不是惯着你了,你可真是没样了,跟你哥哥好好说话,跟他们讲清楚,你明年想干点什么,要是在村子里待不住,问问你大哥和二哥能把你弄进城里去吗?要是能把你弄进去,那也算是一件好事儿了。”
刘秀英忍不住说了心里的念头。
她还是希望两个儿子能加把力,既然儿子们都出去了,凭什么让她闺女自己待在家里?
刘秀英自认为她没有太过偏向,但是慕宁是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儿,当妈的那肯定得疼着点儿。
慕家尚想了想:“我这边其实能给慕宁安排安排,我寻思着要是咱家钱够的话,就先让她去当个临时工,以后说不定就转正了,小学毕业的学历虽然不算是太高,但也不是真拿不出手来。”
刘秀英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真的啊,你妹妹也能去当工人吗?你可别骗我!”
她一直在农村里生活,哪知道那么多门路。
在她眼里,一个人的一辈子就是种地,一眼就望到头。
让她去想想慕宁能干什么,她能说出来的职业也不多,现在一听到儿子说慕宁能进城里当工人,她乐的差点要拍大腿。
慕家尚对待自己的家人肯定是不藏私的,他点点头:“应该没问题吧,我到时候跟我师傅说说看看有没有这种能活动一下的。但是钱不能少,爸妈你们要是不够的话,我再给你们拿上。”
现在一大家子还在一起生活,并没有分家,其实大头是放在刘秀英这边的。
听到儿子说愿意给他妹妹拿钱,刘秀英还是挺高兴的。
但是她不是恶婆婆,大儿子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了,他两个孩子以后上学花销不少,她拿他的钱干什么?
“钱的事你就别操心了,能让你妹妹跟你一起当工人,花多少钱咱们都愿意。”
慕建平没说话,但他这个表现就是默认了,他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让慕宁去当个工人也好,让她去种地他也舍不得。
“愿意什么愿意啊,我不去当工人,那么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你们可别给我张罗了,我不乐意。”
刘秀英高兴劲还没过呢,慕宁先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是不是真显着你了!啊!你给我等着,我非得教训你一顿,你真是要上墙揭瓦了!”
刘秀英气得要去找擀面杖。
“妈,你根本就不知道那样的工作得花多少钱,你别以为我不清楚,其实咱家里没多少钱。那样的工作活动活动至少得好几百,谁能受得了啊,我浪费那个钱干什么。”
刘秀英一听好几百,也打了个哆嗦。
这么贵……
王妙禾和李琴花在一旁也是脸色一变,她们连一百都没见过,更别说好几百了。
“我知道咱家里还是有点积蓄的,但是那点钱可够不上好几百。所以先坐下,咱们再好好想想我能干点什么。我这还没赚钱呢,先给家里花去那么多,我能过意得去吗?”
慕宁一段话,总算是把刘秀英安抚住了。
这时候慕家华缓缓开口了:“其实我这边也有个活。”
第1393章
年代白月光(39)
一家人的目光瞬间都投向他。
慕家华在外面上了不短时间的大学,整体的气质也与村里人不同了。
他一向都是一个被人憧憬的人,毕竟脑子好的人,总是在某些需要脑子的方面得到别人的崇拜。
“家华,你快点说,别吞吞吐吐了。”
刘秀英是个急性子,最恨别人说话藏一半。
慕家华三言两语就把这个工作的性质讲清楚了。
这工作算是在村里人眼里挺体面的工作了,那就是给教授当生活助理。
生活助理,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保姆,毕竟教授在学术领域里很厉害,别人帮他整理资料都不知道怎么整理。
他只是想找一个人照顾他的起居。
慕宁这种小学毕业的,也帮不上什么特别大的忙,就是照顾他的饮食就好。
但这个年头抓的严,要是来一句要请保姆,说不定这教授也得被整。
所以这才换了个说法,把保姆换成了助理。
原本教授是想从他的学生里面选,但是他的学生一个个的,有的不洗头,有的不爱洗澡,干净不到哪里去,怎么照顾他?
所以他这才把这件事给放了一下,让学生们给他物色一个聪明懂事的助理,他也可以帮一下那个人学习什么的。
当然工资是有的,而且还不低。
“你那个教授年纪多大了?”
刘秀英先抓住了关键点。
慕家华看了他妈一眼:“快六十了。”
刘秀英的表情立马就垮了下来。
她刚才在做梦呢,还以为自己闺女去了四九城,能够照顾那个教授,两个人感情到位了,说不定会结婚。
这快六十了,跟他闺女差了好几倍,那可不行。
“这工作倒是不错呀,就是给人家做做饭,收拾卫生,肯定是没什么太多的事,毕竟这种教授天天去上课还得工作,他家里活应该不太多。”
慕家尚认为这是一个好工作,比起他说的那个临时工强多了。
那个临时工还不知道能不能转正,要是转正的话,肯定还要花一笔钱,要是不转正呢,别人看慕宁不顺眼,说不定这工作就没了,比不上他弟弟说的那个工作。
“慕宁愿意跟我一起去四九城吗,她要是愿意的话,我就把这个活介绍给她。”
慕家华跟那个教授挺熟的,那个教授很喜欢他的踏实肯干,所以师徒两个人相处的挺好。
如果由他来推荐自己的妹妹,教授绝对会答应。
刘秀英看了看慕宁,又看了看自己的男人:“你说句话,她这个工作怎么样?”
慕建平思考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点点头。
他不是固步自封的家长,单从儿子所说的情况里,他就能得出一些隐藏的点。
那个教授家境应该不错,而且跟他儿子关系还很好。
慕宁要是去那里,安全问题有保证,收入有保证,还能见世面,说不定在大城市就扎根了。
总而言之,比在这个村子里强。
“我觉得这个工作挺好的,比老大说的那工作好多了,要是真能谈下来,慕宁受益无穷。”
村里长大的姑娘再怎么顽皮,也不可能一点家务都不会做。
哪怕不会,现在还有时间学。
慕宁小时候是会做饭的,只不过长大了,刘秀英惯她,什么都不让她碰了,这才养成了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这个习惯很好纠正,在儿子走之前绝对能纠正过来,慕建平并不担心。
他看向了慕宁:“你觉得这个工作怎么样?你哥专门给你介绍的,到时候你去了四九城,打开了眼界,人生会越来越好。”
一家人都觉得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慕宁去首都都是百利无一害。
刘秀英心里虽然不舍得,但她很清楚,还是闺女的前途最重要。
“慕宁,你听到人家说的了吗?快点儿跟你哥哥表个态,要是现在准备起来,等你走的时候,妈还能给你弄几床新被子带过去。”
刘秀英已经开始思考闺女以后的生活了。
面对一家人期冀的目光,慕宁微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不去。”
“什么?!”他们都被震惊了一下。
慕宁:“我没必要去啊。首先呢,我不会做家务;第二,照顾一个老人,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我担不起那个责任;第三,我这个人懒散惯了,让我满足一个老人的生活需要,对人家端茶送水,还不如杀了我。”
“虽然这是一个好去处,但并不适合我这样的人。要不然,你们想想让我哪个嫂子去吧。”
本来王妙禾和李琴花还在聚精会神听着,听到慕宁说出嫂子这两个字,她们都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两个人的表情一瞬间都变了。
王妙禾思考了一会儿,四九城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可她男人不在那里。
现在她男人虽然在工厂里上班,但是时不时一个月还能回来几次,钱也是攥在她手里的,两个孩子在她的跟前长大,什么都不缺。
如果她真去了那个地方给人家当保姆,她和他男人能见几回?
就像二弟一样,去一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一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