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悠若生气了,茯苓当如何?”乔悠眸中含着笑意,故意问道。他自然不会因此生气,但想看看茯苓会不会也有觉得为难的时候。
“那悠可以找我师兄的麻烦,师兄皮糙肉厚经得住揍,悠想怎么出气都成。”茯苓想也不想就道。
林止行的耳力,自然将茯苓的话听得清楚,他立即探过头来,抱怨道:“师妹,我不是你最敬爱的师兄了吗?”
乔悠在两人的中间,觉得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确实茯苓的话,就是会这样回答他。他想象中的为难,根本不可能会有。
茯苓三人交头接耳的模样自然落到了对面所有姑娘的眼中,他们三个就坐在正中间,乔悠又是此次的主人公,又哪会不惹眼。
对面挨个做自我介绍的姑娘们就渐渐停了下来,一个个面面相觑,但也都生不出什么怨怼的情绪来,只淡了兴趣,不再那么卖力地向乔悠展示自己。
对面声音小下去后,茯苓几人也注意到了。
“这是怎么了,为何都不说话了?”林止行的目光扫过对面的姑娘们,问道。
“我们说了这么久,不知六王爷可有看得上眼的?”有个胆大的姑娘开口道。
林止行就看向了乔悠,等着乔悠开口。
第四百十三章
边关讣告
人都是林止行邀请来的,林止行也没有提前和乔悠打过招呼,所以对于这位六王爷这会儿的真实想法,林止行是半点都猜不出来。
说不定乔悠一开口就会直接戳穿,告诉这些姑娘,这场相看根本不是本意,而是他林止行擅自制造的。
“让各位姑娘白来一趟,但是确实没有合本王眼缘的。”乔悠并未如林止行料想的那样揭穿他,只将今日的闹剧揽到了自己身上。
“那究竟要什么样的姑娘才能合王爷的眼缘?”依然是方才那名大胆的姑娘。
乔悠略一思索,便道:“活泼,正直,聪慧,身手不凡,喜欢美食,不喜琴棋书画。有时候又很迟钝,虽然迟钝,但也有旁人没有的细心与温柔……”
乔悠洋洋洒洒地说了不少,对面的姑娘们都听出了其中的意味来,易府的长辈们也都领会了其中的意思。
林止行和茯苓师兄妹二人也有所察,林止行从乔悠的背后探过脑袋来问茯苓:“小师妹,你知道他说得是谁吗?”
“我离开乌菱国都六年了,没离开前也不认识他,哪里知道他说的是谁。”茯苓小声回答林止行。
“他都有心上人了,我们直接将他的心上人找来不就是了,哪里还需要费那么大劲地找其他女子过来。”林止行觉得自己发现了重点。
“师兄说得是……”
这两人的对话就发生在乔悠的背后,乔悠自然听清楚了,他神色无奈。
还是当做没听见吧,反正他不论再说些什么,听不懂的人也还是听不懂。
乔悠拒绝时态度温和,他的身份又尊贵,这些姑娘们虽然白来一趟,却也没人有怨言。
“奴家虽然没有那个福分被六王爷看上,可今日能亲眼见着六王爷一面,日后也能同来酒馆的客人们吹嘘了。倒是没白来。”
“六王爷这般相貌,又这般好脾气,能得以一见,本就是幸事。”
“等回去了,我要同我家的姐妹好好炫耀一番。”
她们相继走出易府的时候,面上还带着笑容,并无不高兴,反倒是兴尽而归。
易老夫人身边围着易家的几位千金,老夫人眸子抬了抬,扫过自己的几个孙女,姑娘们的目光也都时不时地往乔悠身上瞥。
“确实是人中龙凤。”易老夫人叹了一声。
今日这事本是一场闹剧,但乔悠这般淡定稳重地应对,令这件事以这种平和地方式收尾。
无心之人听了只会觉得是件寻常之事,可有心之人便会明白,这位在朝中没什么存在感的六王爷,其实手段不凡,心思玲珑。
再加上仪表堂堂,待人温和,也难怪他们易府的千金们也忍不住多看上几眼。
“也不知六王爷口中的那位姑娘究竟是谁,那位姑娘好生幸运。”
“喜欢美食,不喜琴棋书画,活泼,正直,我也可以。六王爷怎么不看看我呢。”
“六王爷是茯苓的前未婚夫,问问茯苓,她也许知道六王爷口中之人是谁。”
易家小姐们低声议论了一番后,又纷纷从易老夫人身旁离开,找上了茯苓。
茯苓觉得自己知道的还没有易家的这群姐妹多,她们好歹这六年间都生活在乌菱国,关于乔悠的事,她们听说的一定比她多。
但是架不住一群姐妹们纠缠,就直接转头去问乔悠。
“悠的心上人是谁?”
乔悠面对那一大群热情过头的娇客们尚且淡定的面不改色,但是被茯苓这样直接地问,都噎住了。
迟钝这个形容词不是白用的。
“是悠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了的人。”乔悠委婉地回答。
“六年前吗?”茯苓问。
“嗯。”乔悠点头。
“那说不定我也认识。”
“那你猜猜看。”
“我可猜不出来,悠就直接告诉我吧。”茯苓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完全不打算尝试去猜。
“你若猜不出来,就不告诉你。”乔悠可不敢就直接告诉茯苓。
并非他胆小怕被回拒,而是他一开口,只怕茯苓会离他远远的,她不是凡人,决心要远离他的话,绝非他追得上的。
“好吧,问不出来。”茯苓转过头去向围着自己的各位姐妹们交代道。
易家的千金们心下感慨茯苓的耿直,猜都没猜就放弃了,但也没再继续缠着茯苓问。
林止行“费心”安排的这一场闹剧就此落幕,他本人被易老夫人赶了出去。
与林止行相反的是,乔悠被留了下来,甚至易老夫人还邀请他以后常来。
老夫人的这个决定,令府中的千金们都很高兴,这位以往没什么存在感的王爷,这一次以面对狂蜂浪蝶时沉稳的姿态赢得了易家千金们的好感。
虽说这场闹剧和平收场了,但是茯苓更愁了。
之前她的想法和林止行相差也不大,觉得给乔悠找个对象应该不难。
凡人间的姻亲,基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挑几个容貌家世上佳,性情温和的千金,撮合几次,应该很容易成功。
可现在告诉她,乔悠心有所属,他的心上人是谁还不肯说出来,这不就麻烦了吗。
“侄女儿有什么忧心的事吗?昨日之后,就见你一直愁眉不展的。”第二日早上锻炼的时候,易府的几位夫人开口询问。
茯苓原本不想说,但是又转念一想,几位伯母都是过来人,姻亲也好,心上人也好,她们一定都比她懂,不如向伯母请教一下。
“我和你三伯是春日宴上认识的,那个傻小子,见我手帕掉进了湖里,二话不说就跳下去要给我捡。”
“你四伯当年可是皇都城中的风云人物,我追了他三年才让他动心。”
“我儿子嘉桓,你大堂兄当年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想给我当儿媳妇的能从咱们易府门口排到皇都城城门口去呢。”
……
茯苓只是想听一听,怎么给一个年轻男子撮合姻缘,显然伯母们有所误解,一聊起来根本停不下来,说起她们各自的丈夫和儿子时,连锻炼的样子都变得更有精神了。
茯苓心下觉得好笑的同时,又是久违地对易家产生了亲近感。
毕竟六年的时间,已经占了她人生三分之一还有多的时间,对于不怎么踏足的本家她的记忆早就淡了。
对紫霄宗的归属感,也令她渐渐忘了这个易家里的所有人和她血脉相连,是真正的家人。
“茯苓,别忘了你三师兄对你说过的,不要对凡人界产生留恋。”系统的声音突兀地出现在了茯苓的脑海中,警告道,
茯苓并没有心思被拆穿的慌乱,她对系统道:“我知如今我的归宿是凌烟峰,并非这个易家。你放心,我不会迷恋凡人界,动摇自己的道心的。”
“可你分明已经被凡人界绊住了,要不然早该回去了,不该留到现在都还不走。”系统道。
“被凡人界绊住,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吗?可留在凡人界,我也没有怠于修炼。更没有仗着自己的修为在凡人界肆意妄为,为何不可呢?”
茯苓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
当时她在虚空树外看到那些想入凡人界却不得入,因而生出执念几乎入魔的修士,心下觉得这些人可怜可叹。
如今,她也依然这么觉得。
虚空树有三位化神期大能把守,阻断了大多数想要进入凡人界的修士。所以对于大多数修士来说,一辈子也无缘来到凡人界。
而对于那些来过凡人界,又或者出生于凡人界,偶然被带去了大三千界的修士来说,离开凡人界的那一刻便如生死相隔了一样,此生只怕都没有第二次回来的机会。
执念便由此而生,是选择回到大三千界后却后悔了。
茯苓如今确实对易家心生留恋,易家人对她极好,又本来就是她的亲人,她怎么可能毫不动容。
“无论是亲情,友情,又或者其他情谊,都是好的情感,不该视之为洪水猛兽。”
“修炼者追寻大道,修的是对天地的领悟,也是问心无愧。我非佛修,我的道不需断情绝爱。祖母、伯母和姐妹们待我好,我当她们是我的亲族,这不过是最寻常的人伦罢了。”
系统听得语塞,其实作为一个非人类,他对所谓的大道、道心并没有什么实感,本就是根据经验在评判茯苓的做法。
听到茯苓这番言论,他就死机了,根本理不明白茯苓说的话是对是错。
此时,小院外突然冲进来一个小厮。
“老夫人,不好了!”
“边关传来了讣告——”
小厮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原本热闹非凡的小院里瞬间一静。
松散的易家女眷们都安静了下来,面上皆是一片肃色。
没有人吵闹,也没有人乱了手脚。
易老夫人向前一步,对跟着小厮进来的传信使道:“此番是谁捐躯疆场?”
“征西军参将易戎字子弦,生于建永十年三月十四,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那是她的三伯。
“征西军中郎将易璟字子雍,生于建永二十四年五月初五,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那是四伯。
听到这里,茯苓的心已经空了一时不敢往下再听。
可传信使的声音还在继续。
“征西军校尉易敏字嘉桓,生于建永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征西军校尉易昭字嘉远,生于建永二十八年七月十七,卒于建永四十八年七月初一。”
……
七月初,盛夏绿荫重重,蝉鸣阵阵。
传信使报完一长串名字的那一瞬,院中再无人声,蝉鸣愈显聒噪。
不知过了多久,三伯母和四伯母啜泣的声音响起,茯苓放眼望去,院中的女眷已经坐了一地。
传信使在时,她们谁都没有出声,可直到传信使走后,所有人都垮了。
此番场面,仿佛发生过无数次一般的默契。
第四百十四章
何人出征
“这一战,我国死伤惨重,边关怕是要失守。圣上必定会再下一道征兵令。除了我们易家,还能有谁可以为乌菱国戍守边关?这征兵令必定还会落在我们易家头上。”
“别哭了,哭,这仗也不会停息。”易老夫人面对着满地哭泣的女眷们呵斥道。
“圣上要我们易家的人出征,那也得我们易家有人能出征才行啊!六年了,我把丈夫送上了战场,三个儿子也都送上了战场,如今他们全都死在了边关,一个都回不来,圣上还想怎么样!”
“府中男丁,只剩下十二岁以下的幼子,难道要让这些刀都拿不动的孩子上战场吗!”
“这仗打了那么久还没赢,难道是我们易家的错吗?若不是朝中克扣军饷粮草,奸臣屡出愚蠢之计,何至于打了六年还耗着。”
“三年前,晋国假意投降求和,爹看穿了晋国的计谋,不愿放人过边境,偏圣上和朝中的几个文臣非要谈和,以军令压着爹,把人放了进来。结果好不容易几近胜利的局面一朝丧失,爹也丧生其中。”
老夫人口中一句“圣上”,激起了院中所有人的愤怒。
乌菱国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小国,这个国家并没有那么强盛的兵力,一个易家就撑起了大半个军队。
六年战乱,让昔日繁盛的皇都城变得冷清,但比起皇都城,牺牲更多的是易家,昔日男丁旺盛的易家,已经几乎成为只有女子的一族。
“这些,我也知道,可那又如何?”易老夫人静静地等着所有人说完才开口道,“你们怨朝廷,我也怨。但是如果易家不站出去,晋国的军队打进来了,整个乌菱国沦陷。彼时无论是城中的百姓还是易家,全都不能幸免。国之将倾,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女眷们仍旧在哭,可她们没再反驳。
易老夫人说的,她们谁都明白,只是至亲之人战死边疆,她们心里承受不住,有伤痛有愤怒,做不到将这些情绪都藏在心里。
“母亲就是猜到了这样一日,所以才让我们个个拿剑练习。莫不是真要我们这些女子也上战场领兵打仗?便是我们想,我们如今也没那么大的本事,上了战场只是送死而已。”
“我倒是愿意去边关,和弦郎长眠于同一个地方,我也无憾了。横竖我已是孑然一身,再无留恋。”
易家的几位伯母丧夫又丧子,她们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志向,敢赴边关也不过是因为不想活了。
剩下的易家小姐们大多不敢接话,各自沉默着。
她们的父兄都是国之英杰,各个英勇善战,她们易家女子倒也有心报国,可不过有心无力罢了,哪里能像父兄一样驰骋疆场。
“还不用你们这些要死要活的婆娘去,要去也是老身先去。”易老夫人的声音沉了下来,不似先前那般带着呵斥,语气是认真的。
易家女眷也没有人把这话当成假的。
老夫人虽然上了年纪,可年轻时比四姑娘还强上许多,真正是战场上的女将军,后来大爷二爷长大成人,都上了战场,才将老夫人替了下来。
“母亲切莫冲动,便是母亲有这般壮志,圣上也不会允许的。”
女眷们赶紧劝阻。
“明日我就去向圣上请旨,圣上若是不许,老身就立下军令状,这仗一日不打完,老身就一日不离开边关半步。”
“祖母……是与几位伯母们一般,宁愿葬身边关,与祖父和伯父们在地下相聚,也好过留在这里吧。”沉默着看了许久的茯苓开口道。
第四百十五章
最大的敌人
院中的易家媳妇们面面相觑,从茯苓说出这话的那一刻,她们就注意到了。
“我们没了丈夫和儿子,母亲和我们并无区别。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的难过不会比我们少。”
“身在这种将门世家,有个昏聩无能的皇帝,我们都一样的无能为力……”
老夫人没有因茯苓的话而惊讶,她并不畏惧承认自己的懦弱之处,但是比起这份怯弱的想法,她懂得取舍,知晓什么更重要。
“老身知道,即便奔赴战场,一切也不会有所改变,不过是给战场徒增几具尸骨罢了。但是易家还有下一代,这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
“老身愿用自己的死,赌一赌举国百姓的愧疚之心。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打赢的将领即便不是易家的,但是易家连女眷都为国捐躯,满门忠烈。即便失去了我们这些长辈的庇佑,易家门庭也会继续屹立不倒,流芳百世。”
易老夫人知道这不过是下下策,便是博得了好名声,子孙中若无出息之辈,易家迟早都会衰败。更何况,仗打完之日,也有可能是乌菱国覆灭之日。
但是以她的能力,也只能出此下策,再无其他办法。
“祖母若要去边关,我也同去。”茯苓思虑后,开口道。
脑海中是系统不赞同的嚷嚷声,茯苓答应了皇后的要求也就罢了,如今又要掺和进易家的事情里,这是真打算不回大三千界了不成。
“祖母知道你武功高强,力气大于常人,但你年纪还小,有我们这些长辈在,还不到需要牺牲你的时候。”易老夫人虽然见识过茯苓的身手,但战场那种地方就是武功再高强,也一样会丧命。
“祖母说,想用自己的死,赌一赌举国百姓的愧疚之心。可是,如果我们此番一去,势如破竹,打退晋国,为乌菱国赢得长远的安宁,难道不比祖母的办法好吗?”茯苓反问。
“茯苓可知,你的祖父和伯伯们始终未能打退晋国,并非因为他们都是庸才,而是因为天子昏庸短视?”祖母并没有呵斥茯苓天真,难得温柔地解释起来,对这位刚找回来的孙女,她总是多几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