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81章

    最初的股权分配并不是防这一手,没想到却在此时发挥作用。

    张法音隐隐抓住一丝线索,至少她知道白秀然、孙家兄妹和白家都有斩不断的联系。他们亲戚之间总是抹不开情面的。

    张法音不安道:“这么多金子,我总觉得烫手。”

    她最习惯的是小富即安的日子,这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让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赵璎珞握住张法音的手,温言劝道:“伯母,你就拿着吧,这是应得的。就当为了长林兄妹三个。”

    张法音唇角有几分苦涩,“他们自有俸禄、祖产。何况这么多钱,我担心招人眼红,给长林招来祸端。”

    为官者一旦与商贾有染,那便是现成的把柄。

    赵璎珞长叹一口气,“他那个芝麻小官,人想整他的时候,满身都是窟窿,不缺这一桩。何况满长安的高门大户,哪家没私下经营买卖?”

    白家做生意拉胯成那副模样,不也开了连片的铺子吗?

    只是,他们都把产业挂在仆人的名下,而杜乔的那一份,则隐于祝明月之下。

    张法音一时触景生情,想到杜乔明明办公兢兢业业,克已勤勉,只因为出身寒门,就活生生地被人“卖”了,心中一阵悲凉。

    第

    1451章

    分发年货

    张法音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寒门呐!”脱不出的桎梏。

    赵璎珞哪能不知道对方的心结,劝道:“伯母,寒门和高门又有什么区别,是非只在人心。”

    陆德业“卖官”,除了图财,还不是因为觉得寒门庶族崛起会挡了世家子弟的前程。

    赵璎珞继续说道:“先伯父做官,伯母也在任上待过。世人皆言寒门粗俗不堪,连你也这么认为吗?”

    张法音忙不迭摇头否认,她的夫君与儿子皆是品性高洁之人。人以类聚,杜家的朋友也绝非那些粗俗贪婪之辈。

    赵璎珞娓娓道来,“人心皆贪婪,无非寒门见识少眼皮子浅些,心志不够坚定者蝇头小利就能打动,高门自小见惯繁华锦绣,胃口大些罢了。”

    “长林生性淡泊,伯母你不知道,你们没来长安前,他是怎么糊弄过日子的。只要知晓家人在长安衣食无忧,他便能无牵无挂,在太平县安心做事。”

    杜乔是个有理想的官迷,不想庸庸碌碌过一生,只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唯一能让他挂念的就是家人的平安喜乐,只要家人稳得住,他就稳得住。

    张法音轻声叹道:“我竟然还没有你看得透彻。”

    赵璎珞笑道:“我们这钱又不是偷得抢得,更不是强取豪夺来的,干干净净凭什么不拿!”

    张法音微微点头:“你说得没错。”

    她取了分红,杜乔知晓家人衣食无忧,应该能安心做事了吧!

    两人再闲话几句,赵璎珞告辞回家,一进东院的大门,方才挺直的腰杆立刻塌下来。

    戚兰娘连忙扶住人,担忧地问道:“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赵璎珞不好吐槽张法音居然会觉得金子烫手,只能将矛头对准自已,“我真庸俗!”

    竟然觉得金子越多越好,永远都不够。

    祝明月拿着一张小纸条在屋中踱步,放出“阴阳大法”,打趣道:“你这是经受了怎样的精神洗礼?”

    赵璎珞随口说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祝明月轻笑道:“富贵不能淫啊!儿子比当娘的活络些。”

    赵璎珞直言道:“被我劝回去了。”

    转移话题道:“手上拿的什么?”

    祝明月轻言道:“李三报过来的田亩数。”

    将门人家,做事就是干脆。

    赵璎珞凑上前来扫了一眼,轻而易举地估算出了最后的产量。看起来不少,但对于恒荣祥这个庞然大物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这点能做什么?”

    祝明月不以为意道:“万事开头难,就当开门红了。”

    转头吩咐道:“兰娘,明天你提一篮子年礼去陈氏牙行,让陈牙人年节走亲访友时,打听一下长安周边有没有田产庄园出手。”

    “外地的也行,距离长安三日脚程内,优选武功县。”

    三人的户籍毕竟挂在那儿,亲不亲,半个故乡人。

    戚兰娘一口答应,“好。”

    家中准备各种规格的年礼,大多是旗下产业的热门商品集合,再加上一部分林婉婉带回来的并州特产,按照送礼对象的不同有所增减。

    亲朋好友、官场同僚、长期合作伙伴……类型多种多样。

    祝明月包礼物包得烦的时候,就想着万福鸿能不能推出购物劵,喜欢什么让他们自已去买。

    可这中间需要协调周旋的地方太多,牵涉长安数十家大店,不像步步糕的蛋糕券那么简单。

    和祝明月一样为年礼烦恼的人是胡屠夫,今年几家作坊店铺都在他那儿订猪肉。虽然提前半个月就说了,但用量却比去年更大了。

    小年过后,他忙着给各处送肉,连拴猪肉的麻绳都是从外面买的,自家根本来不及搓。

    这件事连续干了两年,胡屠夫也算驾轻就熟。去年可以一天将两个作坊的肉分好,但现在祝明月的生意越做越大,用工数量也水涨船高。

    若非她旗下旗下多用女工,换成一千来号壮劳力,说什么都够得上长安一个不稳定因素。

    比如恒荣祥这样的用工大户,一口气吸纳几百号人,胡屠夫专挑快下工的时候送来,工人把肉提走,反正年节期间放得住。

    这一次因为量大,胡屠夫不仅是把儿子小胡屠夫拉来了,还带上侄子外甥,一家人起早杀猪分肉,只留了娘子在铺子上看摊子。

    工人们早在过路时就盯上了这些肉,说不定早想好了要哪块肉,年夜饭上怎么做。

    临到下工时,流动肉摊子上围满了人。

    何春梅出面整顿秩序,高声喊道:“通勤的工人排前面,住宿舍的先不着急,每个人都有,胡师傅分肉公平得很。”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住在宿舍里,大多没有单独开伙的条件,只能吃大锅饭。

    邓秀娟伸长脖子抱着一个碗,掂量挑哪块肉更合适,骨头炖汤需要的柴火多,还是肥肉合适,能吃又能熬油,精打细算下来,能吃好一段时间呢。

    排队之余,邓秀娟不忘同何春梅打探,“何管事,庄子上的人怎么办?”

    恒荣祥有一批人在四野庄上干活,连铺盖行李都拿走了,除了领工钱,其他时候都不在作坊出现。

    何春梅回应道:“他们的年货庄子上会管的。”

    正好队伍排在前面,胡屠夫也听到了这句话,哈哈大笑道:“庄子上的肉可比我们这好得多。”

    工人们听了这话,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都是肉能有什么差别,难道是猪肉和羊肉的区别?胡屠夫见工人们一脸迷惑,也不多做解释,只是笑得更欢了。

    他昨日给春风得意楼送货,细细打听一番才知道,四野庄上养的猪,连春风得意楼这个干儿子都没沾上边。

    邓秀娟在肉摊子上精挑细选,终是选了一块半肥半瘦的肉。想肥肉再多些,猪长不了那么胖。

    年货摊子不止一个猪肉摊,邓秀娟再去排一个队伍,在恒荣祥工作久了,排队早已驾轻就熟。

    豆腐摊子旁霍忠正在抓狂,“昨天不是通知了你们了吗?今天拿碗来端豆腐。你现在是拿手端?还不去食堂借一个碗。”

    忘带碗的工人闻言立刻往食堂的方向跑,这队自然算是白排了。

    第

    1452章

    年货感想

    邓秀娟递出来,崔小四眼疾手快,从案板上划拉两大块白嫩嫩的豆腐,稳稳地放入她的碗中,还不忘嘱咐道:“若是一时吃不完,不妨将豆腐蒸熟或是煮熟,再放到院子里冻起来,想吃时再取。”

    邓秀娟却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年前豆渣还卖吗?”

    崔小四答道:“自然是卖的,不过到了年三十、初一初二这几天只开半日,你若要来,可得赶早些。”

    邓秀娟连连点头,嘴里应着:“嗯,我知道了。”

    今年过年不用吃豆渣,是给相熟人家问的。

    邓秀娟将随身的布袋打开,小四便熟练地将粉丝、豆皮等物什一一放入。

    恒荣祥通勤的工人,通常都会带一个袋子,这倒不用格外提醒。

    豆腐摊子后面,摆放着两个鼓鼓囊囊的箩筐,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香皂。一筐是黄色的,一筐是绿色的,煞是好看。

    娄禀带着他儿子,新晋的小娄管事娄津负责分发香皂。二人忙前忙后,不亦乐乎。

    徐达胜揣着手,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每人两块香皂,一块硫磺的,一块艾草的,都别挑,私下里你们愿意怎么换就怎么换。”

    有相熟的工人打趣道:“掌柜的,花想容不都发步步糕的点心吗?我们怎么就发点豆腐、香皂打发了。”

    几项产业内部联络紧密,说不定谁家亲戚在哪个地方做事,各家年货的底细早就传开了。

    徐达胜听了这话,脖子一梗,眉毛一挑,“花相容才几个人,她们为了换点心,肉只有一半。我们这儿几百张嘴巴,都拿点心塞满了,我不如直接跳渭河去算了!”

    娄津毕竟年轻,听了徐达胜这番无赖话,只能低头轻笑,不敢多言。

    今年生意大涨,东家又向来大方,连给工人们办年货的预算都大大增加。光吃肉算怎么回事?恒荣祥发毛线,步步糕发点心,看着都不太像话。

    几个掌柜临时碰到一处,一商量干脆各自拿出一些货物,按照内部价给优惠。至于具体搭配,全看各家的富裕程度。

    计划一报上去,戚兰娘爽快的同意了。

    鉴于各家在其他产业内部都有人,哪些东西实惠心里都有杆秤,五谷豆坊的东西便宜又实惠,最受欢迎。从朴素的本心出发,还是吃食最让人安心。

    于是一个个工人的口袋被塞得满满当当,两只手都没有空着,要么端着豆腐,要么提着肉。

    住宿舍的工人连忙排上去,有些人会将吃食单独拿出来另有去处,只是食堂改善的伙食的时候,他们不吃便是。

    偶尔有一两个女工,会招呼何春梅,邀请她哪一天去家里喝喜酒。

    不管她们有怎样的过去,静心恢复一两年,一个女人,只要会干活,能生孩子,总能嫁出去的。

    何春梅只有一句嘱咐,不论夫家是何境况,别忘了挣钱,要有养活自已的本事。

    要说这几项产业中年货真正称得上豪华的,还得是济生堂。因为它不光赚的多,它还人少啊!

    林婉婉不拿豆腐充数,全是“干货”。

    放假时,姚南星书包里塞满了短短十来天寒假需要带回家看的书、做的作业,脚边还放着两个大口袋。

    前来接女儿的姚父见了这一幕,吓得不轻:“这都是什么?”

    姚南星松了一口气,淡淡道:“医馆发的年货。”

    五个徒弟算半工半读,林婉婉索性将她们和药工划到一档。

    姚南星赶忙催促道:“父亲,快抬车上去吧!”

    杜若昭嫌弃两个口袋太重,直接放在林婉婉的马车上,让她捎回去。

    其他几人家中若没有车马来接,就只能肩挑手提地带回去,姑且算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父在车上暂时按捺住好奇心,等回到家后,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对着那几个袋子指指点点。但没人对姚南星的书包有兴趣。

    姚南星缓缓说道:“一袋是吃食,一袋是杂物。”

    姚母自告奋勇拆包裹,一样样往外拿。肉、粉条、豆皮等物都是常见的,辣椒酱、酱菜、酒等物,各有一小罐。步步糕的点心两大包,连食乐园的零食也有。

    另一袋里,更是琳琅满目:花想容的面霜、手霜、香皂,恒荣祥的毛线……应有尽有。

    置办年货的时候,没人会想要济生堂的成药。

    姚母手里拿着几团红色毛线,“这几日为娘让人给你织条围巾。”

    林婉婉觉得大红色庸俗,但谁叫过年喜庆呢,最终只能顺应民意。

    姚家也不指望姚南星能织毛衣了,自从金饼拿回家,她的手和时间有更重要的事做。

    姚母下结论,“比起朝廷给你叔祖发的年礼,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却是强行贴金了。年节下羊肉是什么价格?何况今年念及姚壮宪远在并州效力,还多给他发了一只羊呢。

    姚南星这两大袋子年货,大多是按照内部价拿来的,哪怕算成市价,也比不得朝廷官员的待遇。

    姚南星轻声说出一个消息,“师父计划明年再收两到三个徒弟。”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明年朱淑顺会时不时跟着李秀芸出门接生,常驻医馆的谢静徽能带一带小师妹,不用林婉婉事事费心亲力亲为。

    姚母闻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从来没听过哪个当师父的,能同时带七八个徒弟,哪怕只下苦力泥瓦匠也是如此。

    但看姚南星等人的进度,说不定真能带出来。姚母下定决心,走亲访友时提一句,免得日后姚南星显得太特立独行了。

    第

    1453章

    医馆值班

    与此同时,谢家的厅堂里也正上演着一场类似的对话。

    谢娘子拉着女儿的手,细致地询问起郑、郭两位大夫的年礼详情,暗暗与谢大夫比较,评估一下谢静徽未来的待遇。

    谢静徽掰着手指头数,“大头的东西多了羊肉、布料,还有呢子布。”

    这份礼物遵循长安城的传统,更显得庄重而正式。长安以羊肉为佳,布料和衣裳则是年节时东家对得力下属的一种奖赏。

    谢娘子最为挂念的还是那块呢子布,急切地问道:“是红色的吗?”

    谢静徽摇了摇头,“两位大夫年纪大了,穿深色更合适。”

    谢娘子都不问呢子的尺寸了,哀怨的看了一眼谢大夫,幽幽道:“比康乐堂强点。”

    康乐堂是谢家本家开的,旁支学医有成者,可以在其中坐馆问诊,但年礼也就是随着长安的大流走,主要是肉和衣料,远没有谢静徽拎回来的两兜子杂货实用。

    新年的脚步渐渐临近,祝明月相关产业的人员,话题也悄然转变。要么互相问何时休假,要么问年货发了哪些,要么打听明年何处需要添人……

    徒弟们纷纷放假回家,济生堂里顿时显得空荡荡的。与隔壁花想容门庭若市的景象相比,更显得凄凉无比。

    林婉婉舞着一把鸡毛掸子,轻轻擦拭药柜上微不可察的灰尘。

    连郑鹏池都回乡了,如今医馆里只剩林婉婉和郭景辉,以及一群哼哼哧哧等待收尾的药工。

    郑鹏池吃住都在医馆,林婉婉一边收他一点食宿费,一边又补贴他值班费。

    这年头想找个靠谱的住院医的前提,难道是家离得远吗?

    赵金业抱着几个沉甸甸的袋子挪到门口,那是医馆发的年货,连赵大夫那一份也包括在内。无论四野庄发不发年货,既然赵大夫在医馆挂职,林婉婉就不能忘了他。

    林婉婉连忙道:“金业,我来帮你搬吧!”

    赵金业豪气道:“林大夫,你歇着吧!这点东西我搬得动。”指望林婉婉,他还不如自已来呢。

    林婉婉喋喋不休道:“要不要找人送你回去?”

    赵金业谢绝好意道:“不用,我赶车去五谷豆坊汇合庄子上的人一道回去。”然后接上赵大夫一起回老家过年。

    林婉婉手撑在药柜上,打了个哈欠,嘴里嘟囔着,“哦!”又一个住院医走了。

    赵金业明知故问道:“林大夫,你什么时候休息?”

    林婉婉有气无力道:“大年二十七,医馆什么时候休,我什么时候休。”

    到时偌大的医馆只剩守夜的杂役,如果临时有病人,只能林婉婉上了,谁让她住得近呢!

    虽然有些无聊,但林婉婉还是感到很知足。祝明月等人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学会三头六臂的法术,一人盯着好几处。

    林婉婉眼下杵在这儿,不就是为了看着济生堂和花想容的摊子,为小伙伴分担任务吗?

    赵金业赶上车,将一堆行李都装走了,大堂里再次恢复平静。

    林婉婉哈欠都不知道打了几个,思考要不要从家里拿副麻将过来,就地抓几个壮丁陪自已打。或者回家打麻将,有事去家里叫一声。

    王宝琼、秦本柔忙着四处吃酒应酬,张法音娘俩该是有空的,但还是三缺一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